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小测卷(十四)_第1页
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小测卷(十四)_第2页
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小测卷(十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测卷(十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应用1.解析:选D。黑暗处理24h目的是使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淀粉,A正确;观察各组处理的不同条件可知,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和NaHCO3溶液浓度的不同,B正确;由1组可知,黑暗处理24h已消耗完原有淀粉,因此能检测到淀粉说明叶片净光合作用大于零,C正确;该实验的NaHCO3溶液浓度只有0.1%和1%两组数据,无法确定其他浓度情况下淀粉合成量的变化,D错误。2.解析:选B。经干旱处理后的植物根部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根部细胞吸水能力会上升,A正确;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影响CO2进入叶肉细胞,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开始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随着容器内CO2的减少,光合速率会下降,C正确;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的CO2环境中会降低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是因为在高浓度CO2环境中,CO2容易获取,CO2固定反应易于发生,固定CO2的酶的活性可能会降低,D正确。3.解析:选B。由图可知,随着NaCl浓度升高,两种地木耳的光转化效率均下降,A正确;地木耳是一种可食用耐旱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可在体内发生转化,可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C正确;由图可知,在相同浓度的NaCl浓度下,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光转化效率高,说明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能更好地适应盐胁迫,D正确。4.解析:选C。CK组的处理是没有盐胁迫也不加褪黑素,其他条件相同,A正确;盐胁迫的环境即添加NaCl的组,与CK组比,中苜1号和WL903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CK组,B正确;由图可知,与中苜1号相比,有盐胁迫时WL903净光合速率降低,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也减少,说明紫花苜蓿WL903的抗逆性更弱,C错误;MT组的过氧化氢酶含量均比NaCl组高,说明褪黑素有利于提高过氧化氢酶含量,减少活性氧对磷脂分子的攻击,D正确。5.解析:选B。短期低浓度盐处理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可能是因为植株为抵抗不良外界环境产生了应激反应,A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短期低浓度盐处理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都会增加,B错误;长期盐胁迫会导致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则植株叶肉细胞中类囊体薄膜上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传递和转化的光能减少,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导致暗反应减弱,C3的还原减弱,糖类等有机物的产量会下降,C、D正确。6.解析:选D。当光照强度为6klx时,两种植物吸收CO2的速率相等,但二者呼吸作用强度不等,因此两种植物固定CO2的量不相等,A错误;马铃薯根细胞中无叶绿体,合成ATP的场所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若光照强度为9klx,一天接受光照8小时,马铃薯一天积累的有机物为30×8-15×16=0,故其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将实验温度改成25℃,若所得红薯的曲线中A点向右上方移动,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红薯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则其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低于30℃,D正确。7.解析:选B。紫苏根尖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正确;曲线a(CO2固定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曲线b(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在10:00~12:00时曲线a一直在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在增强,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温度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均上升,但呼吸速率上升幅度大于光合速率,B错误;18:00时,光合作用中NADPH从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C正确;与7:00相比,12:00时光照强,光反应速率快,暗反应速率也快,因此C3的合成速率较快,D正确。8.解析:选C。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导致的,B正确;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气,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能量,可以吸收K+,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也能生成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一般不为K+运输提供能量,D正确。9.解析:选B。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CO2的吸收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加,说明叶肉细胞固定CO2的速率在下降,A错误。由图可知,干旱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影响暗反应;干旱也会影响植物吸收水分,从而影响光反应,B正确。胞间CO2浓度既受气孔导度影响,也受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C错误。降低气孔导度可减少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利于西洋参适应干旱环境,D错误。10.解析:选C。据图分析,AB段O2的释放速率下降,原因是暗反应速率低,提供给光反应的ADP和NADP+少,限制光反应速率,A正确;A点和B点表示O2的释放速率,虽然A点到B点之间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但是一直在释放,所以在叶肉细胞间隙中,A点的氧气浓度小于B点,B正确;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CO2吸收速率增大相对较慢,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是迅速同步增加的,C错误;在40~60s时,图中显示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同时,O2的释放速率也下降,说明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有关,D正确。11.解析:(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据表可知昼夜温差为12℃的组与其他组相比,气孔导度最大,能吸收更多的CO2,胞间CO2浓度最低,因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高。(2)在晴朗的中午番茄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限制值增大,气孔导度降低,气孔张开程度降低,吸收空气中的CO2量减少,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植物叶片温度不断升高,导致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最终使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光合午休”现象的生理意义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植物因失水过多而萎蔫甚至死亡。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昼夜温差为12℃的组与其他组相比,气孔导度最大,能吸收更多的CO2,胞间CO2浓度最低,因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高(2)CO2供应不足降低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避免植物因失水过多而萎蔫甚至死亡12.解析:(1)据图可知,自然光照与遮阴条件下光照强度不同,气孔导度影响CO2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据图1和图2综合分析,两种条件下的植物叶片Pn的变化规律与Gs的变化基本一致。(2)与自然光条件下相比,遮阴条件下叶片的Gs值上升慢;其Ci值在照光后起始阶段下降幅度很小,说明适应和启动过程较长的是遮阴条件下的小麦叶片。(3)据图2分析,自然光下的小麦突然暴露于强光下时,叶片胞间CO2浓度呈现先下降的原因是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暗反应加强,但气孔导度较低,胞间CO2浓度下降,后又上升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