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地震科普知识答题活动题库及答案选择题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A.外部B.地核C.内部D.地幔答案:C。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如板块运动等,会产生能量并积累,当能量释放时就会引发地震。地核、地幔都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一部分,而地震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导致,并非外部。2.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A.浅源、中源、深源三类B.远震、近震、地方震三类C.有感地震、无感地震、微震三类D.破坏性地震、一般地震、轻微地震三类答案:A。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远震、近震、地方震是按震中距分类;有感地震、无感地震、微震是按人们的感觉分类;破坏性地震、一般地震、轻微地震没有这样准确的分类标准。3.一次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A.震源深度B.震中距C.震级D.烈度答案:C。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对地面造成的破坏通常也就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破坏可能越大;震中距越近,破坏相对越大,但它们不是直接衡量破坏程度的关键因素。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它受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影响。4.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欧亚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答案:B。世界上主要的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欧亚地震带横贯欧亚大陆南部;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大洋底部。5.地震发生时,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面波D.纵波与横波同时感受到答案:A。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率先到达地面,所以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随后到达。面波是地震波中最后到达的,且它造成的破坏往往较大。6.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头部B.腹部C.胸部D.手臂答案:A。在地震时,头部是人体比较脆弱且重要的部位,用双手保护头部可以减少被坠落物砸伤的风险。腹部、胸部和手臂相对来说不是在这种情况下首要保护的关键部位。7.地震发生时,在楼房内躲避应选择()的空间避震。A.开间小、有支撑B.开间大、无支撑C.卫生间、厨房D.客厅、卧室答案:A。开间小、有支撑的空间,如承重墙墙角等,在地震时相对更稳定,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卫生间、厨房虽然相对空间小,但表述不够全面,重点是开间小且有支撑。开间大、无支撑的空间在地震时更容易倒塌;客厅、卧室一般空间较大且支撑结构可能不如有支撑的小开间。8.地震发生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B.立即乘坐电梯逃生C.到承重墙墙角躲避D.在室外远离高楼大厦答案:B。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因断电等故障被困其中,而且电梯井道在地震时可能会变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不能立即乘坐电梯逃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到承重墙墙角躲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在室外远离高楼大厦能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9.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A.三角空间B.四角空间C.开阔空间D.家具下方空间答案:A。地震时,室内房屋倒塌后,墙体和家具等形成的三角空间相对稳定,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是避震的安全地点。四角空间在地震时不一定安全;开阔空间在室内一般较少,且地震时容易有物体坠落;家具下方空间如果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也不一定安全。10.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D.以上都是答案:D。被埋压人员用湿手巾等捂住口鼻和头部可防止灰尘窒息;活动手脚并用物品支撑重物能避免被进一步掩埋;在合适的时候敲击出声可以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所以以上做法都是正确的。11.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地行动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答案:D。不停地呼救会消耗大量体力,且在被埋压环境中可能无人能及时听到;不顾一切地行动可能会引起新的坍塌;精神崩溃、惊慌失措不利于思考和寻找脱险方法。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才是正确的求生对策。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答案:A。安全通道是专门为人员疏散设计的,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相对安全。跳楼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伤亡;地震时乘坐电梯易出现故障被困;从窗户抓绳下滑需要专业技能和合适的条件,且在慌乱中操作不当也很危险。13.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A.祖冲之B.张衡C.毕昇D.蔡伦答案:B。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用于监测地震的发生。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4.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B.大地震动C.地面开裂D.山体滑坡答案:A。地震时,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会直接砸压人员,导致大量伤亡,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大地震动是地震的表现,但不是直接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地面开裂、山体滑坡也会造成一定危害,但相比建(构)筑物倒塌造成的伤亡规模较小。15.地震发生时在学校上课,应()避险。A.慌乱跑向教室外B.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C.蹲在地上D.坐在座位上不动答案:B。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是比较安全的做法。慌乱跑向教室外可能会在拥挤中发生踩踏事故;蹲在地上没有课桌的保护;坐在座位上不动不能有效保护自己。16.如果你正在街上行走,突然发生了地震,在高楼林立的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A.躲在广告牌下B.躲在电线杆下C.躲进过街天桥下D.就近进入狭窄的胡同暂避答案:D。广告牌、电线杆在地震时可能会倒塌伤人;过街天桥也可能因地震受损而坍塌。就近进入狭窄的胡同暂避,两侧的墙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掉落物,相对更安全一些。17.地震发生时,在汽车内应该()。A.留在车内,双手紧握方向盘,将头低下B.离开汽车,跑到空旷的地方C.躲在汽车旁边D.打开车门,随时准备逃生答案:A。地震发生时,留在车内,双手紧握方向盘,将头低下,能避免被车外掉落的物体砸伤。离开汽车跑到空旷地方在地震时可能会有危险;躲在汽车旁边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打开车门随时准备逃生如果遇到地震晃动可能会被甩出车外。18.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A.火灾B.瘟疫C.毒气泄漏D.海啸答案:D。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它可以掀起巨大的海浪,对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火灾、瘟疫、毒气泄漏虽然也是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但海啸造成的危害往往更为严重。19.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D.以上都不是答案:A。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这两个地震带是全球主要的地震活动区域,所以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20.以下关于地震预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预警就是地震预报B.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警报C.地震预警可以预测地震的具体发生时间和地点D.目前地震预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完全避免地震灾害答案:B。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警报,告知人们地震即将来临。地震预警不等于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地震作出预先推测和预告,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发生时间和地点。虽然地震预警技术有一定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地震灾害。判断题1.所有地震都能造成破坏。(×)并不是所有地震都能造成破坏,有些地震震级较小,人们可能都感觉不到,更不会造成破坏,只有达到一定震级和烈度的地震才会对建筑物和人员等造成破坏。2.地震时,人员应迅速跑到山边、陡崖下躲避。(×)山边、陡崖下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是非常危险的地方,不能跑到这些地方躲避,应选择安全开阔的地方。3.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桌子等坚固家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掉落的物体,为人员提供保护,所以地震发生在室内时,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是正确的避震方法。4.地震后,为了尽快恢复生活秩序,可以立即进入震区建筑物内寻找财物。(×)震后建筑物可能已经受损,存在随时倒塌的危险,立即进入震区建筑物内寻找财物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应等待专业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后再进入。5.地震预警可以提前很长时间发出。(×)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来发出警报,一般只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无法提前很长时间发出。6.地震时,在商场应迅速乘坐电梯逃离。(×)地震时电梯可能会因断电等故障被困其中,且电梯井道可能变形,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商场遇到地震不能乘坐电梯逃离,应选择安全通道。7.被埋压在废墟中时,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在被埋压在废墟中时,保存体力很重要,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可以引起外界注意,向外发出求救信号,增加获救机会。8.地震震级越大,其破坏程度就一定越大。(×)地震的破坏程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震级大,但如果震源很深、震中距很远等,破坏程度可能相对较小。9.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严重,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发生的国家之一。10.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尽快跑到高楼大厦附近躲避。(×)高楼大厦在地震时可能会有玻璃破碎、墙体倒塌等危险,在室外遇到地震应远离高楼大厦,跑到空旷的地方。简答题1.简述地震发生时在室内的避震要点。地震发生时在室内避震要点如下:-迅速躲到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寻找开间小、有支撑的空间,如承重墙墙角,蹲下身体,头部尽量靠近墙面,用双手护住要害部位。-远离窗户、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避免被玻璃划伤或被重物砸中。-如果在卧室,可躲在床边或衣柜旁,但要注意避免被倒下的衣柜等家具掩埋。-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故障,被困其中十分危险。-不要慌乱地往门外跑,以免在楼道等狭窄空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2.地震后如果被埋压,应该如何自救?如果地震后被埋压,可采取以下自救方法:-保持冷静,尽量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以免消耗过多的能量和水分。-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活动手和脚,清除压在身上的杂物,扩大活动空间。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身边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石块、金属物品等,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设法寻找食物和水,维持生命。如果有饮用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以保持身体水分。如果没有水,也可以寻找一些含有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积极等待救援,相信救援人员会尽快到来。在等待过程中,可以回忆一些愉快的事情,保持乐观的心态。3.请说明地震预警的原理和作用。原理:地震预警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地震发生时,震源处会同时产生纵波、横波和面波等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相对较快,横波和面波传播速度较慢。而电波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远远快于地震波。当地震发生后,监测仪器可以第一时间检测到纵波,并迅速将地震信息通过电波传递出去,在横波和面波到达之前发出警报。作用:-为人们争取短暂的避险时间。虽然预警时间可能只有几秒到几十秒,但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迅速采取一些避险措施,如躲到桌子下、跑到安全地带等,从而减少伤亡。-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设施,如高铁、核电站、化工企业等,地震预警可以使他们及时采取紧急制动、关闭设备等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地震预警系统的运行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地震灾害,增强他们的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4.地震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地震可能引发以下次生灾害:-火灾:地震可能破坏电气线路、燃气管道等,引发火灾。而且地震后建筑物倒塌,消防通道可能被堵塞,增加了灭火的难度,容易使火势蔓延。-海啸:如果地震发生在海底,可能引发海啸。海啸掀起的巨大海浪会对沿海地区的城市、村庄、港口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会使山体松动,在降雨等因素的诱发下,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些灾害会掩埋村庄、道路、农田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瘟疫:地震后,大量人员伤亡,环境卫生条件恶化,水源可能受到污染,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引发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毒气泄漏:地震可能破坏化工厂、储存有毒气体的设施等,导致毒气泄漏。毒气泄漏会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制闸设备保养施工方案
- 第3课 课外留影巧美化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电子工业版安徽五年级下册-电子工业版(安徽)
- 新能源产业政策碳足迹评估与减排路径报告
- 建筑方案设计文献综述模板
- 2025年焊接中心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专业面试题型及答案
- 2025年排序算法考研真题及答案
- 延期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64-2021 籽用南瓜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 2025上海科技馆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学期安全主题班会教育记录
- 线路维护材料管理办法
- 2025年外企面试英语常见问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民宿课程题目大全及答案
- 2025年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财务审计员竞聘考试指南
- 洗煤厂冬季三防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新教材解读课件
- 2025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招聘(4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院保洁院感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