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摘要对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否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在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PT、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治疗后PT和APTT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发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其凝血功能指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这可能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有关,使得机体的凝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这一结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这些改善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其凝血功能指标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同时,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因此,对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更全面地评估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同时,可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凝血功能一、引言1.1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指由于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不能有效利用),导致血糖水平增高的一种慢性病。本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不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T2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高血糖是T2DM的主要特征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进而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在T2DM患者中较为常见,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这增加了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是T2DM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凝血功能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T2DM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初诊T2DM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快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可能对机体的代谢紊乱产生积极影响,包括对血脂、血压等指标的改善。然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T2D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部分研究认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另一些研究则未发现明显的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1.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体而言,通过对比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估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初诊T2DM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二、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年龄在30-65岁之间;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排除标准:患有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近3个月内有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事件;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正在使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等)。2.2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指导以及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如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使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mmol/L。治疗周期为12周。2.3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用于检测以下指标:凝血功能指标: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凝血酶时间(TT)。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FIB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蛋白,TT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能够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血脂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常见的代谢紊乱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研究结果3.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包括FBG、2hPG、HbA1c、TC、TG、LDL-C、HDL-C、PT、APTT、FIB、TT)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x±s)组别n年龄(岁)性别(男/女)病程(月)BMI(kg/m²)FBG(mmol/L)2hPG(mmol/L)HbA1c(%)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PT(s)APTT(s)FIB(g/L)TT(s)观察组3052.3±6.516/143.5±1.226.8±3.19.8±2.115.6±3.28.5±1.35.5±0.82.2±0.63.4±0.71.1±0.312.5±1.135.6±3.23.8±0.616.8±1.5对照组3051.8±7.115/153.3±1.026.5±3.39.6±2.315.3±3.08.3±1.55.4±0.92.1±0.73.3±0.81.0±0.412.3±1.335.2±3.53.7±0.716.5±1.3t/χ²值-0.2980.0670.7450.3770.3580.3940.5440.4820.5830.5261.0870.6520.4630.5770.874P值-0.7660.7960.4590.7070.7220.6950.5880.6310.5620.6010.2810.5170.6450.5650.385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hP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BG、2hPG及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BG、2hPG及HbA1c水平也有所下降,但与观察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x±s,mmol/L,%)组别n时间FBG2hPGHbA1c观察组30治疗前9.8±2.115.6±3.28.5±1.3治疗后5.2±1.27.8±1.56.2±0.8对照组30治疗前9.6±2.315.3±3.08.3±1.5治疗后7.1±1.510.2±2.07.3±1.0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G、LDL-C水平也有所下降,HDL-C水平有所上升,但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x±s,mmol/L)组别n时间TCTGLDL-CHDL-C观察组30治疗前5.5±0.82.2±0.63.4±0.71.1±0.3治疗后5.3±0.71.5±0.42.8±0.61.4±0.3对照组30治疗前5.4±0.92.1±0.73.3±0.81.0±0.4治疗后5.2±0.81.8±0.53.1±0.71.2±0.3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FIB及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T、APTT、FIB及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PTT、FIB及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s)组别n时间PT(s)APTT(s)FIB(g/L)TT(s)观察组30治疗前12.5±1.135.6±3.23.8±0.616.8±1.5治疗后12.2±1.034.8±3.03.7±0.716.5±1.3对照组30治疗前12.3±1.335.2±3.53.7±0.716.5±1.3治疗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