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麻疹、手足口病、AFP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麻疹、手足口病、AFP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麻疹、手足口病、AFP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麻疹、手足口病、AFP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麻疹、手足口病、AFP培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疹、手足口病、AFP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麻疹病毒的病原学特性正确的是()A.属于DNA病毒B.对紫外线不敏感C.属于副黏液病毒科D.耐寒不耐热答案:C2.手足口病最常见的重症病原是()A.柯萨奇病毒A5型B.肠道病毒71型(EV71)C.埃可病毒11型D.柯萨奇病毒A10型答案:B3.AFP病例的报告时限要求是()A.发现后24小时内B.发现后48小时内C.发现后72小时内D.发现后1周内答案:A4.麻疹出疹的典型顺序是()A.颜面部→耳后→躯干→四肢B.耳后、发际→颜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C.颈部→躯干→四肢→颜面部D.四肢→躯干→颜面部→耳后答案:B5.手足口病皮疹的典型特征是()A.仅出现在口腔和手足B.皮疹呈水疱样,周围有红晕,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C.皮疹以脓疱为主,伴有瘙痒D.皮疹多见于胸背部答案:B6.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要求是()A.发病后7天内采集1份,每份≥3克B.发病后14天内采集双份,间隔≥24小时,每份≥5克C.发病后28天内采集1份,每份≥10克D.发病后3天内采集双份,间隔≥12小时,每份≥2克答案:B7.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粪-口传播B.呼吸道飞沫传播C.虫媒传播D.血液传播答案:B8.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不包括()A.持续高热(体温>39℃)B.精神萎靡、易惊C.呼吸、心率增快D.皮疹密集答案:D9.以下属于AFP病例的是()A.脑性瘫痪B.短暂性肢体麻痹(持续<6小时)C.格林巴利综合征D.肌营养不良答案:C10.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程序是()A.8月龄和2岁各接种1剂B.6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C.12月龄和4岁各接种1剂D.出生时和12月龄各接种1剂答案:A二、多选题1.麻疹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A.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B.病毒核酸检测(RT-PCR)C.病毒分离D.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答案:ABC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A.呼吸道飞沫传播B.粪-口传播C.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儿疱疹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D.虫媒传播答案:ABC3.AFP监测的关键指标包括()A.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B.AFP病例14天内随访率≥90%C.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0%D.脊灰疫苗接种率≥95%答案:AB4.麻疹的并发症包括()A.肺炎B.脑炎C.中耳炎D.心肌炎答案:ABCD5.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高危因素包括()A.年龄<3岁B.EV71型病毒感染C.持续高热>3天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答案:ABCD6.AFP病例的排除标准包括()A.双份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灰病毒B.分离到脊灰病毒但为疫苗株,且随访无残留麻痹C.临床随访证实为非脊灰病因(如格林巴利综合征)D.发病后1周内死亡答案:ABC三、判断题1.麻疹患者出疹后5天即无传染性。()答案:×(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2.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中不含病毒,无需特殊处理。()答案:×(疱疹液含大量病毒,需避免接触)3.AFP病例必须是15岁以下儿童。()答案:×(AFP病例指所有年龄急性起病的弛缓性麻痹患者,但监测重点是15岁以下)4.麻疹疫苗接种后可立即产生抗体,无需考虑接种间隔。()答案:×(需按免疫程序接种,第2剂与第1剂间隔≥1年)5.手足口病目前有针对所有肠道病毒的疫苗。()答案:×(仅EV71型疫苗,对其他型别无保护)6.AFP病例随访应在麻痹发生后60天进行,记录残留麻痹情况。()答案:√四、简答题1.简述麻疹的临床诊断标准。答案:(1)发热≥3天;(2)出疹顺序符合典型麻疹(耳后、发际→颜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3)出疹时体温更高;(4)具备至少1项卡他症状(咳嗽、流涕、结膜炎);(5)口腔内可见柯氏斑(Koplik斑)。符合以上5项中4项,或有明确麻疹接触史且符合3项可临床诊断。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指标有哪些?答案:(1)持续高热(体温>39℃,常规退热效果差);(2)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惊跳;(3)呼吸、心率明显增快;(4)出冷汗、四肢末梢凉、皮肤发花;(5)高血压或低血压;(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15×10⁹/L)或显著降低;(7)血糖升高(>8.3mmol/L)。3.AFP监测的“三及时”要求是什么?答案:(1)及时发现AFP病例后24小时内报告;(2)及时调查: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开展现场调查;(3)及时采集标本:发病14天内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间隔24-48小时,每份≥5克)。4.麻疹暴发疫情的控制措施包括哪些?答案:(1)病例管理:隔离治疗,隔离期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2)密切接触者管理:医学观察21天,尽早接种麻疹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3)应急接种:暴发疫情发生地周围5公里内8月龄-40岁人群(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开展应急接种;(4)健康教育:普及麻疹防控知识,减少聚集性活动;(5)环境消毒:对病例居住、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五、案例分析题案例1:某幼儿园3天内出现5例发热伴皮疹患儿,均有咳嗽、流涕症状,体温38.5-39.5℃,其中2例口腔内可见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皮疹于发热第3天出现,从耳后开始,逐渐波及面部、躯干,部分患儿家长自述1周前园内有1名“感冒”儿童未请假缺勤。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需进一步做哪些实验室检测?(3)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答案:(1)最可能诊断为麻疹暴发疫情(依据:发热伴呼吸道卡他症状、典型出疹顺序、柯氏斑表现、幼儿园聚集性发病)。(2)实验室检测:采集患儿血清检测麻疹IgM抗体;采集咽拭子或尿液进行病毒核酸检测(RT-PCR);必要时进行病毒分离。(3)防控措施:①病例隔离:患儿居家或住院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②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园内师生及病例家属进行医学观察21天,未接种麻疹疫苗者立即补种;③应急接种:对园内8月龄-40岁未免疫或免疫史不详者开展应急接种;④环境消毒:对教室、玩具等患儿接触物品进行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⑤健康教育:告知家长避免患儿外出,普及麻疹症状及防控知识;⑥疫情24小时内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聚集性疫情。案例2:一名2岁男童,发热3天(体温39-40℃),伴拒食、流涎,第3天手足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转为疱疹,无瘙痒。就诊时精神萎靡,四肢抖动,呼吸40次/分(正常2-3岁25-30次/分),心率150次/分(正常2-3岁100-120次/分),血糖7.8mmol/L(正常3.9-6.1mmol/L)。问题:(1)该患儿可能为手足口病哪一型?(2)是否属于重症病例?依据是什么?(3)应如何处置?答案:(1)最可能为EV71型感染(EV71型易引起重症)。(2)属于重症病例。依据:①年龄<3岁(高危年龄);②持续高热(>39℃);③精神萎靡、肢体抖动;④呼吸、心率明显增快;⑤血糖升高(>6.1mmol/L)。(3)处置措施:①立即转至定点医院(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医院);②收入PICU监护,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③给予脱水降颅压(如甘露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治疗;④采集咽拭子、疱疹液、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重点检测EV71、CoxA16);⑤报告属地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接触史、活动场所);⑥对患儿家庭及托幼机构进行消毒(含氯消毒剂处理分泌物、污染物);⑦通知托幼机构加强晨午检,发现类似病例及时隔离并报告。案例3:某乡卫生院报告1例6岁AFP病例,患儿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无法行走,无发热,查体右下肢肌力2级(正常5级),左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降低。问题:(1)该病例是否符合AFP监测要求?(2)需采集哪些标本?何时采集?(3)随访的时间节点和内容是什么?答案:(1)符合。AFP病例定义为急性起病(<6个月)、肌力<5级的弛缓性麻痹,该患儿右下肢肌力2级,符合监测要求。(2)需采集双份粪便标本,应在发病14天内(最好7天内)采集,两份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