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甘肃省崇信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单项选择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答案:D
答案分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A.实寒证
B.虚寒证
C.实热证
D.虚热证
E.表寒证
答案:A
答案分析:“寒者热之”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适用于实寒证。虚寒证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等治法;实热证用“热者寒之”;虚热证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表寒证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治法。
3.五行中,“木”的“所胜”之行是
A.火
B.水
C.土
D.金
E.以上均非
答案:C
答案分析:五行相克关系中,“所胜”是指“克我”者的相反方向,即我克者为所胜。木克土,所以木的“所胜”之行是土。
4.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E.以上均非
答案:C
答案分析: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5.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D.宗气
E.营气
答案:C
答案分析:心主神志,即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的气血充盈,才能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6.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主宣发和肃降
D.肺朝百脉
E.肺输精于皮毛
答案:C
答案分析: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宣发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肃降将津液向下向内输送并排出体外。
7.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
A.脾的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E.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答案:C
答案分析: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8.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
A.调畅情志活动
B.调畅全身气机
C.促进脾胃运化
D.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
E.调节月经和精液的排泄
答案:B
答案分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调节月经和精液的排泄等都是其具体表现。
9.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
B.有助于元气的固摄
C.有助于精液的固摄
D.有助于元气的生成
E.促进肺气的宣发
答案:A
答案分析: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人体的呼吸运动正常进行。
10.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脾
B.心、肝、脾
C.心、肺、肾
D.肺、脾、肾
E.心、脾、肾
答案:E
答案分析:血液的生成与多个脏腑有关,心主血脉,推动血液生成和运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运化水谷精微生成血液;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可化血。
11.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
答案:B
答案分析:气能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导致血行不畅甚至瘀血,所以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以促进血行。
12.六淫邪气中,具有“重浊”特点的是
A.风
B.寒
C.暑
D.湿
E.火
答案:D
答案分析: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重浊”,“重”即沉重、附着,“浊”即秽浊不清,湿邪致病可出现肢体沉重、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等症状。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七情致病的特点
A.直接伤及内脏
B.影响脏腑气机
C.多发为情志病证
D.影响病情转归
E.损伤筋骨
答案:E
答案分析:七情致病的特点包括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证、影响病情转归等,一般不会直接损伤筋骨。
14.患者突发皮肤瘙痒,红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是因感受哪种邪气所致
A.寒
B.湿
C.热
D.燥
E.风
答案:E
答案分析: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数变”指症状变化迅速,皮肤瘙痒、红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符合风邪致病特点。
15.虚证的概念是
A.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
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
D.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
E.以上均非
答案:A
答案分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16.下列各项,属实证的临床表现是
A.二便失禁
B.神疲体倦
C.五心烦热
D.面容憔悴
E.疼痛剧烈
答案:E
答案分析: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疼痛剧烈多为实证表现;二便失禁、神疲体倦、面容憔悴、五心烦热多为虚证表现。
17.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
A.脉浮与脉沉
B.口渴与不渴
C.便溏与便结
D.声高与声低
E.体质壮实与虚弱
答案:A
答案分析: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要点有多个方面,其中脉浮与脉沉是重要的鉴别点之一,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
18.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寒热喜恶
B.口渴与否
C.面色赤白
D.四肢温凉
E.头身疼痛
答案:E
答案分析: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包括寒热喜恶(寒证恶寒喜暖,热证恶热喜凉)、口渴与否(寒证口淡不渴,热证口渴喜冷饮)、面色赤白(寒证面色苍白,热证面色红赤)、四肢温凉(寒证四肢厥冷,热证四肢温热)等,头身疼痛不是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19.虚热证的临床表现有
A.精神不振
B.少气乏力
C.形体消瘦
D.舌质淡嫩
E.口淡有涎
答案:C
答案分析:虚热证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虚热内生所致,临床表现有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等。精神不振、少气乏力、舌质淡嫩、口淡有涎多为虚寒证或气虚证表现。
20.下列各项,不属亡阳证表现的是
A.脉微欲绝
B.唇舌淡白
C.气息微弱
D.汗出热而黏
E.四肢厥冷
答案:D
答案分析: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汗出热而黏多见于亡阴证。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有
A.木生火
B.火生土
C.土生金
D.金生水
E.水生木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血液运行
B.精神情志
C.消化吸收
D.水液代谢
E.呼吸运动
答案:AB
答案分析:心主血脉,肝主藏血,二者共同调节血液的运行;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在精神情志方面相互关联。消化吸收主要与脾胃有关;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等脏腑有关;呼吸运动主要与肺、肾有关。
3.下列属于气的生理功能的有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气具有推动作用(推动人体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温煦作用(维持体温恒定、促进新陈代谢等)、防御作用(抵御外邪入侵)、固摄作用(固摄血液、津液、精液等)、气化作用(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4.瘀血形成的原因有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血热
E.外伤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气虚推动无力可导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气滞可使血行受阻而成瘀;血寒可使血脉收缩,血行凝滞;血热可使血液黏稠,运行不畅;外伤可直接损伤脉络,导致血溢脉外形成瘀血。
5.下列属于风邪致病特点的有
A.为阳邪
B.其性开泄
C.善行而数变
D.易袭阳位
E.易致肿疡
答案:ABCD
答案分析:风邪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松开张;善行而数变,病位游移不定,症状变化迅速;易袭阳位,多侵犯人体上部、肌表等。易致肿疡是火邪的致病特点。
6.下列属于实证表现的有
A.腹痛拒按
B.神疲乏力
C.大便秘结
D.小便短赤
E.发热烦躁
答案:ACDE
答案分析:实证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发热烦躁都符合实证特点;神疲乏力多为虚证表现。
7.表里同病的类型有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虚里实
D.表实里虚
E.表里俱热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表里同病是指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常见类型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表里俱热、表里俱寒等。
8.寒证的临床表现有
A.恶寒喜暖
B.面色苍白
C.肢冷蜷卧
D.口淡不渴
E.小便清长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寒证临床表现有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
9.下列脏腑中,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有
A.肺
B.脾
C.肾
D.肝
E.心
答案:ABC
答案分析:肺主通调水道,通过宣发和肃降调节水液输布和排泄;脾主运化水液,防止水湿内生;肾主水,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肝主要与气机调节有关;心主要与血脉运行和神志活动有关。
10.下列属于血虚证表现的有
A.面色淡白
B.头晕眼花
C.心悸失眠
D.手足麻木
E.妇女月经量少色淡
答案:ABCDE
答案分析: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可出现面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简答题
1.简述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
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生次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其顺序与相克相同。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其顺序与相克相反。
五行的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2.简述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
答: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主血: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的作用。心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还有生血的作用,即水谷精微经脾胃运化,化为血液,而心火(心阳)能将水谷精微化生为血液。
主脉:心对脉管有主持、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而心脏则是这个系统的主导。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色、舌色、脉象及胸部感觉等方面反映出来。若心气不足,可导致血行不畅,出现心悸、胸闷、面色无华、脉象细弱等症状。
3.简述六淫邪气的共同致病特点。
答:六淫邪气的共同致病特点如下:
外感性:六淫邪气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热病。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等。
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六淫邪气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邪可转化为热邪,暑湿日久可化燥等。
4.简述实证与虚证的鉴别要点。
答:实证与虚证的鉴别要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病程:新病、病程短者多实证;久病、病程长者多虚证。
体质:体质强壮者多实证;体质虚弱者多虚证。
精神:精神亢奋者多实证;精神萎靡者多虚证。
声息:声高气粗者多实证;声低息微者多虚证。
疼痛:疼痛剧烈、拒按者多实证;疼痛隐隐、喜按者多虚证。
发热:高热、持续不退,伴有面红目赤等实热症状者多实证;低热、午后或夜间发热,伴有五心烦热等虚热症状者多虚证。
二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多实证;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而清长者多虚证。
舌象: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者多实证;舌质淡嫩、舌苔少或无苔者多虚证。
脉象:脉实有力者多实证;脉虚无力者多虚证。
论述题
1.论述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答: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畅气机: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才能协调平衡。若肝失疏泄,可出现气机不畅,表现为胸胁、少腹胀痛等;若气的升发太过,则可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状;若气的升发不及,则可出现抑郁寡欢、善太息等症状。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导致血行障碍,出现瘀血、肿块等;也可导致津液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理产物。
促进脾胃的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一方面,肝的疏泄有助于脾气的升清和胃气的降浊;另一方面,肝能分泌和排泄胆汁,胆汁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若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也可导致胆汁分泌排泄异常,出现口苦、黄疸等症状。
调畅情志:人的情志活动与气机调畅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调节情志活动。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导致情志异常,如抑郁、焦虑等;反之,情志异常也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调节生殖功能:对于男性,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节排精;对于女性,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节月经和排卵。若肝失疏泄,可导致男性排精异常,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临床意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与否,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着重要影响。在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肝主疏泄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重视调理肝脏的疏泄功能。对于气机不畅者,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对于瘀血阻滞者,可采用疏肝活血的方法;对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者,可采用疏肝和胃、健脾助运的方法;对于情志异常者,可采用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的方法;对于生殖功能失调者,可采用疏肝调经、补肾益精等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以维护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
2.论述气血的相互关系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答: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气是血液生成的动力,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营气和津液的生成离不开脾胃等脏腑的运化功能,脾胃等脏腑的运化功能又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激发。此外,肾精化生血液也需要气的作用。若气虚,则可导致血虚,治疗时应补气以生血。
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等都对血液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导致血行不畅,甚至瘀血形成,治疗时应补气、行气以行血。
气能摄血:气对血液有固摄作用,可防止血液逸出脉外。脾气统血就是气能摄血的具体体现。若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可导致各种出血症状,治疗时应补气摄血。
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血是气的载体。若血虚,则气无所依附,可导致气的散失,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
血能养气:血为气的生成提供营养物质,使气不断得到补充。血充足则气旺盛,血不足则气也会受到影响。
在临床上的应用:
治疗血虚证:常配伍补气药物,以增强生血的作用,如当归补血汤中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血。
治疗血瘀证: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常配伍行气、补气药物,以促进血行,如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柴胡、枳壳等行气药。
治疗出血证:对于因气虚不能摄血导致的出血,应采用补气摄血的方法,如归脾汤治疗脾气虚导致的崩漏等。
治疗气虚证:若伴有血虚,应在补气的同时养血,做到气血双补,如八珍汤。
3.论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答: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来划分。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等。每个脏腑又可分为阴阳两个部分,如心有心阴和心阳,肾有肾阴和肾阳等。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理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阴气具有滋养、宁静、抑制等作用。阴阳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持着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如人体的睡眠和觉醒,就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白天阳气盛,人处于清醒状态;夜晚阴气盛,人进入睡眠状态。
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的结果。阴阳失调主要表现为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等。阴阳偏盛包括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可导致实热证,阴盛可导致实寒证;阴阳偏衰包括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可导致虚寒证,阴虚可导致虚热证;阴阳互损是指在阴虚或阳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导致阴阳两虚。
用于疾病的诊断:在诊断疾病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鲜新零售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创新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邦学习隐私保护体系构建与实践案例报告
- 2025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与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 经济法课程重点内容教学大纲
- 企业名称企业公民报告2024-2025年综合报告辅助康复类器械行业
- 企业名称企业公民报告2024下半年实践报告医疗器械
-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标准流程
- 电商产品视觉设计指导手册
- 八年级数学难点解析与习题训练
- 经典0-10乘法口诀练习资源
- 初中诚实守信说课课件
- 小儿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 英语词性介绍课件
- 现代大学英语(第三版)语音教程 课件 第四章 读音规则与朗读技巧
- 消防员心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Ⅰ卷(含解析)
- 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 2025至2030中国西藏旅游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中老年模特队管理制度
- GB/T 45702-2025包装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试验方法
- T/CECS 10362-2024钢-混组合梁界面用环氧砂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