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下巩固精练卷(二十四) 关注教考链接准答词语理解_第1页
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下巩固精练卷(二十四) 关注教考链接准答词语理解_第2页
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下巩固精练卷(二十四) 关注教考链接准答词语理解_第3页
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下巩固精练卷(二十四) 关注教考链接准答词语理解_第4页
2026版正禾一本通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课下巩固精练卷(二十四) 关注教考链接准答词语理解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下巩固精练卷(二十四)]关注教考链接,准答词语理解题一、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16分)1.[原文](魏文侯)曰:“……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节选自《吕氏春秋·开春论》)[选项]“然则君何不相之”与“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两句中的“相”含义不同。答案:√原文中的“相”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相”“任命……为相”。“举匏樽以相属”中的“相”,相互。两者含义不同。参考译文:(魏文侯)说:“……段干木在德行上显耀,而寡人只是在地位上显耀;段干木在道义上富有,而寡人只是在财物上富有。”他的仆从说:“既然如此,那么您为什么不让他做国相呢?”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段干木不肯接受。2.[原文]吾则搜摩刮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节选自宋濂《拙庵记》)[选项]足,文中为名词作动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用法相同。答案:√“树之以桑”的“树”,名词作动词,种植。两者用法相同。参考译文:我却能搜寻揣摩切磋剔除,观察它的轨迹踏寻它的踪迹,进入孔子孟子的门庭承蒙他们的教诲。3.[原文]其尤无状,逆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奸佞。(节选自《东观书》)[选项]“其尤无状,逆诏书”中的“逆”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逆”含义相同。答案:×原文中的“逆”意为违逆,“逆以煎我怀”中的“逆”意为预料、想到将来。两者含义不同。参考译文:那些行为特别无礼,违逆诏书的,施行罪罚,希望警诫其余的人,命令他们各自恭敬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位,如此才能消灭贪婪邪恶、阿谀逢迎之人。4.[原文]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选项]“人或谗之燕”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两句中的“或”含义不同。答案:√原文中的“或”是“有人”的意思,“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两者含义不同。参考译文:当初,有位燕国大将攻占了聊城,却被人在燕王那里进了谗言。这位燕将害怕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5.[原文]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节选自《郁离子·八骏》)[选项]“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中的“企”与成语“不可企及”中的“企”字含义不同。答案:√原文中的“企”是“赶上”的意思,“不可企及”中的“企”是“盼望”的意思。两者含义不同。参考译文:那些达不到这等级的马为散马,散马每天吃粟米五斗;再下等的马为民马,不能吃到官俸。6.[原文]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则贤,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虽楚有材,不能用也。(节选自《国语·楚语上》)[选项]“遗”在文中是“赠送”的意思,与成语“不遗余力”中的“遗”意思不同。答案:√“不遗余力”中的“遗”是“保留、留下”的意思。两者意思不同。参考译文:晋国的卿不如楚国的卿,但晋国大夫却更贤明,他们的大夫都是为卿之材。如同杞树、梓树、皮革一样,都是楚国赠送晋国的,楚国虽然有人才,但自己不能任用。7.[原文]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驽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扼其背以行,逢于谨,胡人牵帝使拜。(节选自《资治通鉴》)[选项]堑,文中指“护城河,壕沟”,与俗语“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意思不同。答案:√“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是“困难,挫折”的意思。两者意思不同。参考译文:魏军士兵跳过壕沟牵着马的缰绳,走到白马寺北,将梁元帝赶下骏马,换上劣马,命高个子的壮健胡人将梁元帝扼手反背而行,见到于谨,胡人牵着元帝要他跪拜。二、综合训练(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20分)材料一: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坠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摘编自《旧唐书》)材料二:上召学士于三殿对奏,论政事。拾遗白居易言事抗直,曰:“陛下错。”上色庄而罢,令翰林使密宣承旨李绛对。上曰:“白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绛因切论曰:“臣闻主圣臣直,宥过莫大。自陛下开纳谏诤,容受善言,小臣然后敢极论得失。从而怒之,则是缄其口。若从顺陛下,则安敢发言论?况居易所言,志在裨益,言虽太直,事涉不私。伏恐众议以为陛下恶闻直谏,斥出正人,非所以发扬圣德,纳谏诤也。”上悦曰:“依卿所奏。”遂待之如初。(摘编自《李相国论事集》)材料三:太宗曰:“朕每思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匹夫之间,出言不善,人或记之,成其耻累。朕则四海之主,出一言失所,亏损岂同匹夫者邪?”公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之所诫慎。”(摘编自《魏郑公谏录》)8.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既而又请A罢河北B用兵C凡数千百D言E皆人之难F言者G上H多听纳。解析:“请罢”作谓语,“河北用兵”作宾语,故应在C处断开;“数千百”作定语修饰“言”,故应在E处断开;“上”作主语,“多听纳”作谓语,故应在G处断开。答案:CEG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当面,名词作状语,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舟”用法相同。B.见,表被动,相当于“被”,与《陈情表》“慈父见背”的“见”用法相同。C.素,一向,向来,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素”字意思相同。D.伏,俯伏,与屈原《离骚》中“伏清白以死直兮”的“伏”字意思不相同。解析:选B。A项,正确。当面/乘船。B项,“用法相同”错误。表被动,相当于“被”/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C项,正确,都是“向来”的意思。D项,正确。表示俯伏思量,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通“服”,保持,坚守。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绛认为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不论事情大小都要进谏,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力提拔,陛下不应该阻拦白居易直言进谏。B.宰相武元衡被盗贼刺杀后,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平时就厌恶白居易的人,批评白居易作为宫官,不该议论政事。C.李绛认为陛下广开言路,听取谏言,接受善言,小臣才敢于极力论述得失,如果臣子顺从陛下或害怕触怒皇帝,那就没人敢发表言论了。D.魏征认为君主位居四海最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有过失,古人认为就像日月的亏蚀一样,人们都看得见,实在是唐太宗所应当谨慎戒备的那样。解析:选B。“平时就厌恶白居易的人,批评白居易作为宫官,不该议论政事”错,由“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可知,批评白居易作为宫官,不该议论政事的是宰相,而不是那些平时就厌恶白居易的人。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色庄而罢,令翰林使密宣承旨李绛对。(2)朕则四海之主,出一言失所,亏损岂同匹夫者邪?答案:(1)皇帝神色庄重地结束了讨论,命令翰林使密宣承旨李绛前来应对。(得分点:“色庄”,神色庄重;“罢”,结束;“对”,应对)(2)我作为四海之主,说一句话缺乏依据,损失难道能与普通百姓一样呢?(得分点:“则”,表判断,可译为“就是”;“失所”,缺乏依据;“匹夫”,普通百姓)1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李绛为白居易的辩护理由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在材料一中,李绛为白居易的辩护理由是白居易的直言是因为感激皇上的提拔,而非轻率发言。②而在材料二中,李绛的辩护理由则是白居易的直言是出于对皇上的忠诚和为了国家的利益,如果因此被斥退,会让众人误以为皇上不喜欢听直言,这不利于发扬皇上的圣德和纳谏的形象。参考译文:材料一:王承宗违抗朝廷命令,皇帝命令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做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章劝阻,白居易也当面陈述意见,言辞感情十分恳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对河北发动战争,一共几百上千字,都是别人难以说出口的,皇帝大多听从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只有谏阻吐突承璀一事,皇帝颇为不悦,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提拔他才有了今天的名位,而他竟对我无礼,我实在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不论事情大小必定要说,正是为了报答陛下您的大力提拔,并非轻率进言。陛下想要广开言路,就不应该阻拦白居易进言。”皇帝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大多被皇帝听从并采纳了。元和十年七月,盗贼杀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以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宫官,不是谏官,不应当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政事。当时又有向来就厌恶白居易的人,抓住他过去的事情,说他浮华无行,他的母亲因看花掉到井里而死,白居易却写了《赏花》和《新井》的诗,这有损名节礼教,不应当让他在朝廷任职。执政的人正讨厌他进言,于是奏请皇帝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传出,中书舍人王涯又上疏为白居易论理,说白居易所犯的过错不应贬到治郡,皇帝又追下诏书,授他为江州司马。材料二:皇帝在三殿召见学士,与他们共同讨论政事。拾遗白居易直言进谏,说:“陛下错了。”皇帝神色庄重地结束了讨论,命令翰林使密宣承旨李绛前来应对。皇帝说:“白居易这个小臣很不恭敬,必须让他离开翰林院。”李绛于是恳切地论述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就正直,宽宥过错是最大的美德。自从陛下广开言路,听取谏言,接受善言,小臣才敢于极力论述得失。如果陛下因此发怒,那就是封住了臣子的口。如果臣子顺从陛下,那又怎敢发表言论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