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编制 课件 项目3.2化工行业核算_第1页
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编制 课件 项目3.2化工行业核算_第2页
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编制 课件 项目3.2化工行业核算_第3页
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编制 课件 项目3.2化工行业核算_第4页
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编制 课件 项目3.2化工行业核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行业核算指南核算边界与核算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性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化工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规范性引用文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2]2251号);《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和报告指南》;《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04年修订版)》术语与定义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

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边界碳源流的识别识别所有流入流出企业边界的碳源流区分化石燃料的用途避免核算过程的重复计算或漏算①②③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报告主体如果存在氟化物的生产、或者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或生产活动,且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④⑤⑥⑦⑧排放源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燃烧设备中燃料燃烧排放,如锅炉、加热炉等移动燃烧设备中燃料燃烧排放,如运输用车辆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碳酸盐使用过程硝酸或己二酸生产过程N2O排放CO2回收利用量(扣除)回收燃料燃烧或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并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的部分,不包括现场回收自用部分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化工行业法人边界核算重点公式介绍(上)核算方法解析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

CO2回收利用量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总公式:核算方法解析1、燃料燃烧排放

ADi燃烧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品种i消费量(吨或Nm3)CCi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

核算方法解析消耗量数据来源:企业能源消费台账或统计报表流入企业边界且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不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或可燃废气被回收并作为能源燃烧的部分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燃料含碳量含碳量直接测量常见化石燃料通过检测燃料低位发热量估算燃料含碳量核算指南提供的缺省值碳氧化率核算指南提供的缺省值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

核算方法解析化工行业法人边界核算重点公式介绍(下)核算方法解析核算方法解析核算方法解析核算方法解析核算方法解析装载机柴油核算方法解析某化工有限公司装载机等运输设备使用柴油,加油量以加油站的加油枪为准,无单独的统计台账。有2022年全年柴油购入发票统计加油量为14.50t。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柴油年排放量

柴油年排放量=柴油年消费量×柴油含碳量×柴油的碳氧化率

×二氧化碳与碳分子量比 =柴油年消费量×(

柴油平均低位发热值×柴油的单位热值含碳量)

×柴油的碳氧化率

×二氧化碳与碳分子量比 =14.50t×(43.33GJ/t÷1000×20.2tC/TJ)×98%×44/12 =45.60tCO2

核算方法解析某化工有限公司利用MCGS自动加料机自动记录兰炭、电极糊的投入量,企业按月统计兰炭、电极糊出库数据并填写生产《出库单》。按出库单月度数据累计得到的兰炭、电极糊消耗量分别为23924.98t、1182.93t。第三方检测机构2022年对该厂电石发气量的抽查结果为308L/kg。2022年电石入库单统计的折合标准电石29632.89t核算方法解析通过外购电发票统计,2022年该化工有限公司净购入电量为112668.06MWh,没有外购热。净购入电力排放量=报告单位电力消耗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企业购入电力净消耗量×电力排放因子=112668.07

MWh×0.8843

tCO2/MWh=99632.37

tCO2核算方法解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电力排放=45.60+46076.66+99632.37=145754.63tCO2化工行业补充数据表介绍(上)化工行业补充数据表分类序号补充数据表1电石生产2合成氨生产3甲醇生产4尿素生产5纯碱生产6烧碱生产7电石法通用聚氯乙烯树脂生产8硝酸生产9HCFC-22生产10其他化工产品生产查阅《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确定该化工产品的产品代码,再对照最新工作通知中附件1的覆盖范围(以主营产品统计代码为准),来确定该化工产品是否属于纳入产品;除电石、合成氨、甲醇、尿素、轻质纯碱、烧碱、聚氯乙烯树脂、硝酸、HCFC-22以外的属于纳入范围的其他化工产品,均在《化工生产企业(其他化工产品生产)补充数据表》中填写;企业生产多个其他化工产品,分开填报;若出现拆不开的情况下合并填报;化工行业补充数据表常见要点消耗电量填报生产计量数据;电力排放因子按照电力来源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来源包括电网购入电力、自备电厂供电、可再生能源及余热发电。消耗热量均指的是耗用热量,不是净消耗热量的概念,不会出现负数;热力排放因子根据热力来源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来源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及自备电厂供热。核算边界均不包括自备电厂产品产量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电石生产补充数据表电石生产电石生产补充数据表重点关注:电石产量:填报电石产品的折标产量。优先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1.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能源中含碳量•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2.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电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3.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热量•加权平均热力排放因子分炼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核算边界:从炭材等原材料和能源进入电石生产界区开始,到电石成品计量入库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炭材破碎、筛分、烘干、整流、电石冶炼、炉气净化、余热回收等设施,不包括自备电厂。合成氨生产补充数据表合成氨生产合成氨生产补充数据表合成氨生产合成氨生产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按照原料细分为煤制合成氨、天然气制合成氨以及焦炉煤气制合成氨。煤制合成氨核算边界包括: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制浆(水煤浆)、煤棒制作(型煤)等)、气化(原料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自备电厂.天然气制合成氨边界包括: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自备电厂焦炉煤气制合成氨核算边界参考天然气制合成氨核算边界执行。1.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能源中含碳量•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2.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电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3.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热量•加权平均热力排放因子分炼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合成氨生产补充数据表重点关注:天然气作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能源作原材料的投入量应包含天然气在一段转化炉内燃烧的量合成氨车间产生的CO2视为排放,不计入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合成氨和甲醇生产企业如果对造气炉渣量和/或飞灰量及其含碳量均有计量和检测,造气炉渣和/或飞灰应作为碳输出核算,如果未计量,则不作为碳输出核算;合成氨企业需要有供出合成氨分厂(或车间)核算边界的二氧化碳量,则需要填写CO2回收利用数据及原料类型、生产工艺类别,并明确CO2回收利用去向。甲醇生产补充数据表甲醇生产甲醇生产补充数据表甲醇生产甲醇生产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按照原料细分为煤制甲醇、天然气制甲醇以及焦炉煤气制甲醇。煤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制浆(水煤浆)、煤棒制作(型煤)等)、气化(原料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自备电厂。天然气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自备电厂焦炉煤气制甲醇核算边界参考天然气制甲醇核算边界执行。1.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能源中含碳量•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2.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电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3.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热量•加权平均热力排放因子分炼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甲醇生产补充数据表重点关注:甲醇产量:填写纯度折算为100%之后的产量数据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粗甲醇(折100%)单位产品消耗原料按1:1.06进行分摊;消耗电量按1:0.8分摊;消耗热量按1:1.06分摊;其它共同含碳输出物(造气炉渣、造气飞灰、驰放气等)按1:1.06分摊;甲醇精馏工序消耗电量与热量均计入甲醇自身消耗,不与合成氨分摊。供出甲醇分厂(或车间)边界的二氧化碳(包括外售或作为下游产品生产原料)不作为碳输出项扣除。如有CO2回收利用,需在“附:CO2回收利用数据”项填报相关信息。需填报CO2回收利用数据及原料类型、生产工艺类别,并明确CO2回收利用去向。尿素生产补充数据表尿素生产尿素生产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二氧化碳压缩、液氨加压、尿素合成、未反应物的分解与回收、蒸发浓缩、造粒、包装及皮带运输(至尿素入库)。1.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电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2.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热量•加权平均热力排放因子分炼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化工行业补充数据表介绍(下)纯碱生产补充数据表纯碱生产纯碱生产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按照氨碱法和联碱法划分。氨碱法核算边界包括石灰乳制备、二氧化碳压缩、盐水制备、盐水精制、盐水吸氨、氨盐水碳酸化、母液蒸馏、重碱过滤、重碱煅烧、重质纯碱工序、纯碱包装,不包括石灰石煅烧,不包括氯化钙、小苏打生产等工序。不包括自备电厂。联碱法核算边界包括联二氧化碳压缩、碱母液吸氨、联碱母液碳酸化、重碱过滤、重碱煅烧、氯化铵结晶、氯化铵干燥、纯碱包装、氯化铵包装,不包括合成氨、小苏打生产等工序。不包括自备电厂。1.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电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2.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热量•加权平均热力排放因子分炼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纯碱生产补充数据表重点关注:轻质纯碱产量:包括轻质纯碱产品量、重质纯碱、小苏打、自用纯碱所消耗的轻质纯碱量。推荐重质纯碱耗轻质纯碱定额系数,液相水合法:1.030、固相水合法:1.005;推荐小苏打耗轻质纯生产碱定额系数:0.63。纯碱总产量=轻质纯碱包装产品量+自用碱量+重质纯碱包装产品量+小苏打产品量×小苏打耗轻质纯碱定额系数烧碱生产补充数据表烧碱生产烧碱生产补充数据表烧碱生产烧碱生产补充数据表烧碱生产烧碱生产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从原盐、电力、蒸汽等原材料和能源经计量进入工序开始,到成品烧碱计量入库和伴生氯气、氢气经处理送出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30%烧碱核算边界包括盐水精制、电解、淡盐水脱氯、盐水除硝、氯气和氢气处理(包括冷却、干燥、压缩等生产过程)和成品烧碱计量入库等生产过程;≥45%烧碱核算边界为液碱蒸发和成品烧碱计量入库等生产过程;片碱核算边界为片碱干燥和成品烧碱计量入库等生产过程。不包括自备电厂1.≥30%烧碱生产产生的排放量•≥30%烧碱生产电力消耗总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2.≥45%烧碱生产产生的排放量•≥45%烧碱生产电力消耗总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3.片碱生产产生的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片碱生产动力电消耗量、加权平均电力排放因子•片碱生产热力消耗量、加权平均热力排放因子炼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烧碱生产补充数据表重点关注:≥30%烧碱生产电力消耗总量:为电解工序的电解电耗和动力电耗之和≥30%烧碱生产热力消耗量:为电解工序的热力消耗量,包含如化盐、离子膜电解槽的加温等热力消耗量。热量来源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45%烧碱生产动力电消耗量:为存在≥45%烧碱产品的生产企业碱蒸发工序的动力电消耗量≥45%烧碱生产热力消耗量:为存在≥45%烧碱产品的生产企业碱蒸发工序的热力消耗量需填报≥30%烧碱出槽量(折百量)、≥30%烧碱出槽碱标号、≥45%烧碱产量(折百量)、≥45%烧碱实际产品标号、片碱产量(折百量)、片碱实际产品标号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补充数据表聚氯乙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补充数据表核算边界以电石法聚氯乙烯的生产系统为边界,从电石、氯气和氢气等原材料进入工序开始,到聚氯乙烯树脂成品计量入库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包含电石破碎、乙炔发生和清净、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单体合成和精制、尾气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