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濮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濮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濮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濮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濮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濮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一、单选题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D.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统一

答案:D

分析:中医学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注重人与自然界、社会环境的相互统一。A选项只强调人体自身;B选项仅提及自然界;C选项只是人与自然相应的部分内容,不全面。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答案:B

分析:此句表明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对立制约强调阴阳相互对抗;消长平衡指阴阳数量的增减变化;相互转化是阴阳在一定条件下的性质转变。

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答案:A

分析:“木曰曲直”,是指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炎上”是火的特性;“稼穑”是土的特性;“从革”是金的特性。

4.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答案:C

分析: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5.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精液

C.血液

D.宗气

答案:C

分析: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的气血充足则神志清晰。

6.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朝百脉

D.肺主宣发和肃降

答案:D

分析: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宣发将水液布散到全身,肃降使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

7.脾主运化是指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

C.运化气血

D.运化水谷和水液

答案:D

分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8.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

A.调畅情志活动

B.调畅全身气机

C.促进脾胃运化

D.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

答案:B

分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调畅气机是其基本功能。

9.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

B.有助于元气的生成

C.有助于肺气的宣发

D.有助于固摄精气

答案:A

分析: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0.下列属于奇经八脉的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阳明胃经

C.督脉

D.手少阴心经

答案:C

分析: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属于十二正经。

11.六淫邪气中,具有“重浊”特点的是

A.风

B.寒

C.暑

D.湿

答案:D

分析: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风邪轻扬开泄、善行数变;寒邪寒冷、凝滞、收引;暑邪炎热、升散、耗气伤津。

12.下列哪项不属于七情致病的特点

A.直接伤及内脏

B.影响脏腑气机

C.多发为情志病证

D.与痰饮瘀血有关

答案:D

分析:七情致病的特点包括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证、影响病情转归。与痰饮瘀血有关不是七情致病的特点。

13.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因素

答案:A

分析: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相争决定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虚实变化。体质因素影响正气的强弱。

14.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初期和中期

答案:D

分析: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和中期。

15.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邪正交争

B.正邪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气不足

答案:D

分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其病理特点是正气不足。

16.下列哪项不是表证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急,病程短

C.病位浅

D.必发展为里证

答案:D

分析: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等特点,但不一定发展为里证。

17.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热,热证口渴喜冷

C.寒证大便稀溏,热证大便干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燥

答案:C

分析: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包括寒热喜恶、口渴与否、面色、四肢、二便、舌象、脉象等。寒证大便稀溏,热证大便干结说法不准确,寒证也可能出现便秘,热证也可能有泄泻。

18.下列哪项不是气虚证的表现

A.神疲乏力

B.少气懒言

C.自汗

D.五心烦热

答案:D

分析: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五心烦热是阴虚证的表现。

19.下列哪项是血虚证的主要特征

A.头晕眼花

B.心悸失眠

C.手足麻木

D.面色淡白或萎黄

答案:D

分析: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面色淡白或萎黄是其主要特征。

20.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

A.形体消瘦

B.口燥咽干

C.五心烦热

D.畏寒肢冷

答案:D

分析:阴虚证是指体内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畏寒肢冷是阳虚证的表现。

21.下列药物中,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答案:A

分析:麻黄的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22.下列药物中,能解鱼蟹毒的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荆芥

答案:C

分析:紫苏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可单用或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同用。

23.下列药物中,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的是

A.连翘

B.薄荷

C.柴胡

D.葛根

答案:A

分析:连翘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

24.下列药物中,能清肝明目的是

A.决明子

B.薄荷

C.柴胡

D.葛根

答案:A

分析:决明子的功效为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薄荷、柴胡、葛根均无清肝明目作用。

25.下列药物中,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的是

A.黄芩

B.石膏

C.知母

D.芦根

答案:A

分析:黄芩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26.下列药物中,能凉血止血的是

A.大蓟

B.地榆

C.槐花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大蓟、地榆、槐花均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大蓟还能散瘀解毒消痈;地榆还能解毒敛疮;槐花还能清肝泻火。

27.下列药物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功效的是

A.三七

B.川芎

C.延胡索

D.丹参

答案:A

分析:三七的功效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28.下列药物中,能止咳平喘的是

A.苦杏仁

B.紫苏子

C.百部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三者都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29.下列药物中,具有安神作用的是

A.朱砂

B.磁石

C.龙骨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三者都有安神作用。

30.下列药物中,能补气健脾的是

A.人参

B.党参

C.黄芪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三者都能补气健脾。

二、多选题

31.下列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整体审察

B.司外揣内

C.辨证求因

D.四诊合参

答案:AD

分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司外揣内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辨证求因是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方法。

32.下列属于望神重点观察内容的是

A.神志

B.面色

C.形体

D.两目

答案:AD

分析:望神主要观察两目、面色、神情、体态等,其中两目和神志是望神的重点。面色和形体也是望诊的内容,但不是望神的重点。

33.下列属于正常舌象的是

A.舌色淡红

B.舌体柔软

C.舌苔薄白

D.舌有齿痕

答案:ABC

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色淡红鲜明,润泽,舌体柔软,大小适中,薄白苔均匀分布于舌面,苔质干湿适中。舌有齿痕多为脾虚或湿盛的表现。

34.下列脉象中,属于实证脉象的是

A.弦脉

B.滑脉

C.洪脉

D.细数脉

答案:ABC

分析: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也可见于老年健康者;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证,属于虚证脉象。

35.下列属于八纲辨证内容的是

A.表里

B.寒热

C.虚实

D.气血

答案:ABC

分析:八纲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气血辨证不属于八纲辨证内容。

36.下列属于气血关系失常的是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答案:ABCD

分析:气血关系失常包括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等。

37.下列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是

A.药味加减变化

B.药量加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服药时间变化

答案:ABC

分析: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药味加减变化、药量加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服药时间变化不属于方剂组成变化。

38.下列属于和解剂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逍遥散

C.半夏泻心汤

D.痛泻要方

答案:ABCD

分析:和解剂是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逍遥散调和肝脾;半夏泻心汤调和肠胃;痛泻要方补脾柔肝止泻。

39.下列属于清热剂的方剂是

A.白虎汤

B.清营汤

C.黄连解毒汤

D.龙胆泻肝汤

答案:ABCD

分析:清热剂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白虎汤清气分热;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40.下列属于补益剂的方剂是

A.四君子汤

B.四物汤

C.六味地黄丸

D.归脾汤

答案:ABCD

分析:补益剂是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四物汤补血调血;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三、判断题

41.中医的“证”与“症”含义相同。(×)

分析:“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二者含义不同。

42.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分析: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所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4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分析: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4.心与小肠相表里。(√)

分析: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45.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分析: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46.脾主升清的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分析: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里的“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47.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分析: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