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南省镇平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答案:B

分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范例;《难经》以问答形式解释疑难;《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答案:D

分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基础;四诊八纲是诊察和分析病情的方法;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答案:B

分析:“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是指阴阳相互对抗;消长平衡指阴阳的量有增减变化;相互转化指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4.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答案:A

分析:五行中“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5.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答案:C

分析:五脏的生理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6.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

B.血液

C.精液

D.宗气

答案:B

分析: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血液的濡养。

7.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朝百脉

D.肺主宣发和肃降

答案:D

分析: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8.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

A.运化水液

B.运化水谷

C.运化水谷和水液

D.运化气血

答案:C

分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9.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促进脾胃运化

D.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答案:B

分析: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调畅气机,其他功能如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等都是在调畅气机基础上实现的。

10.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

B.有助于元气的固摄

C.有助于精液的固摄

D.有助于元气的生成

答案:A

分析: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脾

B.心、肝、脾

C.心、肺、肝

D.脾、肺、肾

答案:A

分析:血液的生成与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12.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四肢末端

B.胸部

C.头面部

D.腹部

答案:A

分析: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13.六淫邪气中,具有“重浊”特点的是()

A.风

B.寒

C.暑

D.湿

答案:D

分析: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七情致病的特点()

A.直接伤及内脏

B.影响脏腑气机

C.多发为情志病证

D.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答案:D

分析: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证、影响病情转归。与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15.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斗争

D.体质因素

答案:A

分析: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6.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

A.初期

B.中期

C.末期

D.初期或中期

答案:D

分析: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初期或中期,此时邪气盛,正气未衰。

17.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邪正交争

B.正邪相持

C.正虚邪不盛

D.邪盛伤正

答案:C

分析:虚证的病理特点是正气不足,邪不太盛,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

18.望神的重点是观察()

A.面色

B.眼神

C.形体

D.姿态

答案:B

分析:望神的重点是观察眼神,因为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注,眼神能反映神气的盛衰。

19.面色白而虚浮者,多属()

A.血虚

B.阴虚

C.阳虚

D.气血两虚

答案:C

分析:面色白而虚浮为阳虚水泛的表现。血虚面色多淡白无华;阴虚多两颧潮红;气血两虚面色多淡白或萎黄。

20.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舌色淡红

B.舌体柔软

C.舌苔薄白

D.舌有齿痕

答案:D

分析: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色淡红明润,舌体柔软灵活,大小适中,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舌有齿痕多为脾虚或湿盛。

21.外感表证的寒热特点是()

A.但寒不热

B.但热不寒

C.寒热往来

D.恶寒发热

答案:D

分析:外感表证的寒热特点是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但寒不热多见于里寒证;但热不寒多见于里热证;寒热往来多见于半表半里证。

22.自汗的病机是()

A.气虚

B.阴虚

C.血虚

D.痰盛

答案:A

分析:自汗多因气虚卫表不固,津液外泄所致。阴虚多盗汗;血虚一般无明显汗出异常;痰盛与自汗关系不大。

23.弦脉所主的病证是()

A.热证

B.食积

C.血瘀

D.肝胆病

答案:D

分析: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等。热证多滑数脉;食积多滑脉;血瘀多涩脉。

24.下列哪项不属于按诊的手法()

A.触法

B.摸法

C.按法

D.叩法

答案:D

分析:按诊的手法有触法、摸法、按法、压法等,叩法不属于按诊手法。

25.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

A.有无恶寒发热

B.有无头痛身痛

C.有无咳嗽气喘

D.有无舌苔变化

答案:A

分析:表证以恶寒发热并见为主要表现,里证一般无恶寒发热(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等),故有无恶寒发热是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6.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寒热喜恶

B.口渴与否

C.面色赤白

D.脉象迟数

答案:无正确答案。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包括寒热喜恶、口渴与否、面色赤白、四肢温凉、二便情况、舌象、脉象迟数等。

27.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是()

A.病程长短

B.体质强弱

C.精神状态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虚证与实证的鉴别可从病程长短(虚证病程长,实证病程短)、体质强弱(虚证体质弱,实证体质多壮实)、精神状态(虚证精神萎靡,实证精神亢奋)等方面判断。

28.下列哪种治法属于正治法()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寒者热之

答案:D

分析:正治法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属于反治法。

29.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邪气盛,正气未衰

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

C.邪气盛,正气虚

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

答案:C

分析: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邪气盛、正气虚的虚实夹杂证。邪气盛,正气未衰宜祛邪为主;正气虚,邪气也不盛宜扶正为主;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宜先祛邪后扶正。

30.下列药物中,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生姜

答案:A

分析:麻黄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31.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A.薄荷

B.牛蒡子

C.蝉蜕

D.桑叶

答案:B

分析:牛蒡子能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32.石膏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B.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C.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D.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答案:C

分析: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33.黄芩、黄连、黄柏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B.清热燥湿,凉血止血

C.清热燥湿,退虚热

D.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答案:A

分析:黄芩、黄连、黄柏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偏于清上焦热,黄连偏于清中焦热,黄柏偏于清下焦热。

34.金银花的功效是()

A.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B.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C.清热解毒,燥湿止痢

D.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答案:A

分析:金银花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35.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功效的药物是()

A.大蓟

B.地榆

C.槐花

D.白茅根

答案:A

分析: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36.川芎的功效是()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调经,凉血消痈

C.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D.活血行气,清心凉血

答案:A

分析: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血中之气药”。

37.下列药物中,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是()

A.薏苡仁

B.茯苓

C.猪苓

D.泽泻

答案:B

分析: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猪苓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38.苍术的功效是()

A.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B.燥湿健脾,明目

C.燥湿健脾,解毒散结

D.燥湿健脾,消积化滞

答案:A

分析: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39.厚朴的功效是()

A.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B.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C.化湿行气,安胎

D.化湿解暑,发表止呕

答案:A

分析: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40.藿香的功效是()

A.化湿,解暑,发表,止呕

B.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C.化湿行气,安胎

D.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答案:A

分析:藿香化湿、解暑、发表、止呕。

41.下列药物中,能温里散寒,助阳止泻的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茱萸

答案:D

分析: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42.橘皮的功效是()

A.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B.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C.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D.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答案:A

分析: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43.山楂的功效是()

A.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B.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C.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D.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答案:A

分析: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44.具有驱虫消积,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苦楝皮

C.槟榔

D.榧子

答案:D

分析: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使君子杀虫消积;苦楝皮杀虫、疗癣;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45.麻黄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麻黄

B.桂枝

C.杏仁

D.石膏

答案:D

分析: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药物。

46.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答案:B

分析: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47.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

B.黄芩

C.人参

D.干姜

答案:D

分析: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