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历史汇编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单选题
1.(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
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
—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材料肯定的是()
A.资产阶级B.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无产阶级D.社会主义制度
2.(2023秋・北京西城•高二统考期末)英国于1802年颁布了第一部《工厂法》并不断调整。结合下表内容
得出的认识是()
对童工的工作时长、教育、工厂卫生条件做了限制,还规定任命两名工厂视察员监督法
1802年
令的实施
规定工厂童工每工作日需接受2小时教育。政府任命工厂视察员,有权监督工厂在童工
1833年
年龄和教育有无违法行为,并可对违令者处以罚金
19世纪六七将自愿性工厂视察制改为集中检查制度。工厂视察员的管辖范围从1867年的3万家工
十年代厂增加为1871年的11万家工厂
1901年规定工厂视察员直接受命于中央政府,可随时进入工厂中的任何部门
①《工厂法》保护童工条款推动英国教育发展②工业革命中低龄雇佣及超时劳动等问题明显
③工厂视察制度伴随着社会发展范围权限扩大④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放任政策转为干预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19世纪的英国工业生产迅猛增长,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
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约14万吨;煤产量1770年
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英国工业生产迅猛增长的原因是()
①手工工场实现了生产专业化②机器大生产得以实现
③人工智能带来生产力的飞跃④工厂制度的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23秋・北京西城•高二统考期末)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
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自治传统的发展与延续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5.(2023秋•北京海淀•高二统考期末)观察下图,对英国蒸汽机动力使用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有
1760—1870年英国蒸汽机动力
①阿卡莱特式纺纱厂建立②富尔敦汽船迅速普及③“铁路时代”的到来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2022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前一时期未开始使用的新的交通工具一铁路和海船一现在已经
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它们事实上创造了以前潜在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当时还是由一些农业为主或纯
粹从事农业的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中心是指()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7.(2022秋・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19世纪以来,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创造了新的城
市夜生活方式;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这反映出
A.工业化过程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B.城市生活开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C.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民众的生活D.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8.(2022秋・北京怀柔・高二统考期末)对下列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
1831年英国迈克尔・法拉第以实验揭开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2年美国塞耀尔・莫尔斯利用法拉第的发明传递信息
1844年美国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的第一份电报
1851年从英国多佛尔到法国加莱,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建成
①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②信息交流以无线通信为主
③工业化浪潮于欧美扩展连绵不断④英国在电力行业一枝独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2022秋•北京房山•高二统考期末)依据下表中的信息,确定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历史事件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90年汉阳铁厂修建
1897年大清邮局创办
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工业文明推动民主化进程
C.工业文明推动了近代化进程D.技术变革改变了社会生活
10.(2022秋.北京房山•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4%
A.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
B.世界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的霸主
C.德国和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D.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后所占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11.(2022秋.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了巨大变革。耶鲁学
院毕业的一位校友感慨道:“对一个运气好的自由人而言。在闲暇时间舞文弄墨或凭借家庭步入仕途确实
美好,但我们必须要去修建铁路、说服法官或编辑报纸,我们要在一个混乱的社会中生存……需要将自己
的知识当作工具应用到各种职业领域中。”他的观点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
A.遵循英国传统,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B.扩大学习范围,倾向世俗化和专业化
C.体现工业时代需求,推广实用教育D.挽救大危机的困境,提供国民教育
12.(2022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
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以上历
史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①海陆大通形成全球性交通网络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③资产阶级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2022秋・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多个老的市镇
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
镇。该法令的颁布
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在接受监督
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14.(2021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英国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进行了描述:这是最好的时
候,这是最坏的时候……他所说的最好的时候是指()
A.工业革命使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D.工业革命使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15.(2021秋.北京顺义.高二统考期末)下图是英国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
8O
7O
王6O
U5O
Y4O
e3O
af2O
1O
”
A.工业革命B.殖民掠夺C.人口增长D.世界市场形成
16.(2021秋•北京顺义•高二统考期末)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
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上述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促进手工工场的建立B.加快了农业的发展
C.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D.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2秋.北京怀柔.高二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
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
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
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动力与路径》
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据此分析19世纪中
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导致其演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述近代以来有关能源问题的经验教训。
18.(2022秋.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大约1万年前,农业出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物质文化创造活动。
材料一
(1)对图片进行排序,依据图片中的信息说明理由。
研读数据,组织、调动相关知识与能力,提出观点并能加以解释,是中学生科学思维中的重要内容之
材料二
国家农业机械化开始年份(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年份(年)
美国19101940
加拿大19201950
法国19301955
意大利19301960
英国19311948
日本19461967
韩国19761996
一数据来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统计资料
(1949-2004),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依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三个思考题,并进行解答。
材料三
阶段时间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第一阶段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第二阶段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第三阶段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三个阶段的中国税制结构加以说明。
材料四1959年11月1日,历经六载建设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正式举行,新中国正式结束了
不能自主生产施拉机的历史,河南JI-业也随着“一花”等10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正式走上新征程。从
1966年到1978年期间,河南工业发展出现的亮点是地方“五小工业”和当时称之为“社队企业”的异军
兴起。国家财政规定,在以后五年内(自1970年起)安排80亿元专项资金,由省、市、自治区掌握。
“五小工业”的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中小企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为当今的本土制造业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五小工业”是指小钢铁厂、小煤矿、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机械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能就
地取材的特点。
——摘引自唐朝金《河南工厂简史》
材料五
以农业为整鼠工业为主导
人。系।农业的前栅酎于服化
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河«矶■县B那黑公行SB晚点&办工业.办好工业建衣业的调上
"rH>**xar*«rais.*"uu.gir-,…
***工*.)
八n,"—"ere.""t««aukT«,--
满腔热情施办好社队工业
公社必须办工业,公社能够办工业。公社办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大上快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为逐步从三级所有制过渡到公社所有制创造条件,
这对于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深远意义。
人民日报社论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对“五小工
业”应作出怎样的评价。
19.(2022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交通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伊利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1825年通航的伊利运河,是美国第一条提供东海岸与西部内陆快速运输的通道,向东可以通
往纽约以及整个东北地区,将五大湖与纽约连为一体。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
西部的农牧产品、木材、矿石可以经过这条水路运往纽约。东部的工业品、日用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
西部的沿河地区。1867年,纽约州的商业贸易额与进出口总额合计达56亿美元,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
经济和金融中心。伊利运河沿岸一些城市都发展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工商业大都市,伊利运河被称为“城市
之母”。五大湖区东面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是美国最重要的煤田,其储量占全国的一半;西面和南面是美国
重要的铁矿产区,蕴藏量约占美国的80%;采矿设备多由东部的匹兹堡等工业中心生产,经过伊利运河及
其支线运往五大湖,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伊利运河的成功带动了美国各州建设运河的热潮,其中
多数运河走向为东西向,旨在构建便于东西部区域联系的交通网络。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伊利运河为例,论述交通运输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021秋・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
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1750—1900年》
基
本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
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情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况
第一章……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第三章从农
目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第三
场到工厂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第五章发明的时
录目火车的诞生
代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
要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
内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
容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是‘工作'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第三目“火车的
摘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
录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
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
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一人口、交通、城镇、医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
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
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
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
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方落后的局面。”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
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
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
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事
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
叙事风格①
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②③
不同
点
叙事渗透的价值
④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观
叙事的视角⑤⑥
相同⑦⑧
点⑨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
三、论述题
21.(2022秋.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师大附中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
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
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
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可
知,这些成果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表现,两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跃性进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
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A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对童工的工作时长、教育、工厂卫生条件做了限制”“规定工厂童工每工作日需接受2小
时教育,政府任命工厂视察员,有权监督工厂在童工年龄和教育有无违法行为”得出《工厂法》保护童工
条款推动英国教育发展,①正确;根据材料“对童工的工作时长、教育、工厂卫生条件做了限制,还规定
任命两名工厂视察员监督法令的实施”得出工业革命中低龄雇佣及超时劳动等问题明显,②正确;根据材
料“将自愿性工厂视察制改为集中检查制度。工厂视察员的管辖范围从1867年的3万家工厂增加为1871
年的11万家工厂”“规定工厂视察员直接受命于中央政府,可随时进入工厂中的任何部门”得出工厂视察制
度伴随着社会发展范围权限扩大,③正确;该时期倡导自由主义,不会是干预经济,④错误。故①②③正
确,A项正确,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前期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生产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器
大生产得以实现,工厂制度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法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早在工业
革命开始以前,一些手工工场已实现了生产专业化,人工智能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出现,说法①③不符
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城市中人口激增,失业、贫
困等社会问题丛生,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以缓和社会矛盾,社区组织开始
形成,B项正确;社区并不是地方自治传统的发展与延续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社区出现的主要原因,与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无关,排除C项;社区的出现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而不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1760年至1870年,英国蒸汽动力使用情况整体上升,但是集中在1830年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一时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蒸汽动力的使用,②③正确。D项正确;1771年阿卡莱特纺纱厂建
立,与材料时间不符,①排除;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④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和海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成
为世界工业中心,D项正确;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排除AB项;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
称,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由题干“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和“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
们的通信联系”可知,这是科技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环
保这一话题,排除A项;城市生活开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偏概全,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主旨,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民众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位后来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奠定了理论基
础,说明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信息交流以无线
通信为主,②不符合题意;根据“英国”、“美国”、"英国……到法国”等信息可以看出工业化浪潮于欧美扩
展连绵不断,③符合题意;虽然从英国多佛尔到法国加莱,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建成,但也无法据此说明
英国在电力行业一枝独秀,④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85—1897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
时代,法国建立了民主制度,在中国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近代邮政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工业文明推
动了近代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并不仅仅涉及城市化和民主化,AB项不能全面涵盖题意,排除AB
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不能体现技术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材料表格中显示英国法国有所下降,美国俄国有所上升,德国保持不变,到1913年这些国家的
占比相对更均衡,这说明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A项正确;材料显示英国依然
占比最大,美国这一时期也不是世界霸主,排除B项;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是不断发展的,排除C
项;材料显示俄国是有所上升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据题意可知,该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应该从事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业,说明这一时期
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现了工业时代发展经济的需求,推广实用教育,C项正确;这一观点体现的是实用教
育,而非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排除A项;扩大学习范围,倾向世俗化和专业化的观点无从体现,排除B
项;19世纪60年代没有初选经济大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
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
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
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之中,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由23个国家政府缔结的旨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贸易协定,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项。故选A项。
【点睛】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颁布《市镇法》,清除和排挤教会
等封建旧势力,用市民选举市议会进行市镇自治,代替旧的地方管理模式,这一做法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
制度,D项正确;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不是地方自治模式变化的结果,A项错误;自治市议会要
接受选民和英国议会的监督,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1835年《市镇法》导致社区成为了基层自治的主要
方式,C项错误。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
速,A项正确;工业革命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非只有积极影响,排除B项;促进城市化
发展并非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排除C项;人们时间观念更为增强不足以说明工业革
命时期,社会处在最好的时候,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40年代,因此材料中BC段城
市化进程主要和工业革命有关,A正确;BCD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
16.D
【详解】材料“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
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
速农村城镇化进程,C排除。故选D。
17.(1)特点: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等,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变,如风能等。原因:19世纪中
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
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
代(20世纪后期)的经济危机(滞胀、石油危机),加快了核能、太阳能的使用。
(2)经验教训: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要重视同其他国
家在能源领域的交往与合作;要重视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开发;政府对对待能源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如重视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对能源使用的情况可得出,传统能源下降,新能源上
升,因此得出从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等,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转变,如风能等。原因:根据所学,
分析三次工业的内容即可,得出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炭的开采和
使用;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
技革命中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的经济危机(滞胀、石油危机),加快了
核能、太阳能的使用。
(2)经验教训:根据所学,此问题要一发为二多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得出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要重视同其他国家在能源领域的交往与合作;要重视科学
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开发;政府对对待能源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重视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
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18.(1)排序:①②③⑤④理由:①古代埃及牛耕②中国唐朝曲辕犁③马拉收割机,农机改进力度大,动力
仍为畜力④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现代农业生产向自动化转变)⑤农用机械动力来源应为蒸汽动力
(或为内燃机)。
(2)示例一
解释类选择一个国家为视角,对其农业机械化进程进行研究。
对比类选择其中的两个国家,比较各国农业机械化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归纳类从西方和亚洲不同国家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归纳共性,得出认识。
示例二
第一层
是什么:具体时间、地点等。
级
第二层
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类。
级
第三层对同一问题多角度提问;有比较视角、有联系史实的视角、有全球视角、对中国农业发展的
级启示等。
(3)第一阶段:田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工商税占比约四分之一。
说明: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财政主要依赖于农业,商业贸易活动隶属于
自然经济体制。
第二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大幅下降,在国家财政整体占比中,工商税额开始超过田赋。
说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商品通过通商口岸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洋务运动、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步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第三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持续大幅下降,工商税额增加迅速,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说明: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加剧;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清末新政鼓励民间办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局动荡、战祸频
仍,农业生产受到沉重打击。
(4)“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国家的顶层设计,
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的集体生产,“五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五小工业”
是根据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地特点,依靠地方力量,形成服务于地方农业的小而全的工业体
系。“五小工业”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改善了地方工业构成和布局,带动
地方农业和其他相关领域发展,为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详解】(1)排序:根据图片的内容可得出排序是①②③⑤④。理由:结合图片信息可得出①是古代埃及
牛耕;②是中国唐朝曲辕犁;③是马拉收割机,农机改进力度大,动力仍为畜力;④是无人机技术在农业
的应用;⑤是农用机械动力来源应为蒸汽动力。
(2)表格的内容主要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机械化开始年份”与“基本实现机械化年份”。因此在设置问
题时可选择一个国家为视角,对其农业机械化进程进行研究。比如是美国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时间、地点
等。然后再问原因,最后再问影响。
(3)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的占比可得出田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工商税占比约四分之一。说明:
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财政主要依赖于农业,商业贸易活动隶属于自然经
济体制。根据表格信息可得出第二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大幅下降,在国家财政整体占比中,
工商税额开始超过田赋。说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商品通过通商口岸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农产品商品化
程度提高;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步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
可得出第三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持续大幅下降,工商税额增加迅速,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说明: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加剧;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清末新政鼓励民间办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局动荡、战祸频
仍,农业生产受到沉重打击。
(4)根据所学,可结合一五计划地完成、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国家的顶层设计等方面的影响概
括,根据所学可得出,“五小工业”是根据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地特点,依靠地方力量,形成
服务于地方农业的小而全的工业体系。最后分析影响,可得出“五小工业”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利于推
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改善了地方工业构成和布局,带动地方农业和其他相关领域发展,为日后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点睛】
19.示例:
论述:伊利运河的开通,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沟通了美国东西部。
通过伊利运河,为美国纽约等东部城市提供了来自西部的原料,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同
时,又将东部的工业品运往西部的市场。
伊利运河推动了五大湖区采矿业的发展,为五大湖工业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发
展。
伊利运河促进了运河沿途城市发展成为工商业大都市,推动了美国城市化进程。
伊利运河带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美国构建完善的运河交通网络体系。
由此说明,工业革命的需求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详解】根据“伊利运河的开辟,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西部的农牧产品、木材、矿石可以经过
这条水路运往纽约。”可得出伊利运河的开通,突破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阻隔,沟通了美国东西部。通过
伊利运河,为美国纽约等东部城市提供了来自西部的原料,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根据“东
部的工业品、日用品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西部的沿河地区。”可得出又将东部的工业品运往西部的市
场。根据“1867年,纽约州的商业贸易额与进出口总额合计达56亿美元,使纽约一跃成为美国的经济和金
融中心。伊利运河沿岸一些城市都发展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工商业大都市,伊利运河被称为‘城市之母‘。”可
得出伊利运河推动了五大湖区采矿业的发展,为五大湖工业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
发展。根据“经过伊利运河及其支线运往五大湖,催生了五大湖工业区的雏形。”可得出伊利运河促进了运
河沿途城市发展成为工商业大都市,推动了美国城市化进程。根据“伊利运河的成功带动了美国各州建设
运河的热潮,其中多数运河走向为东西向,旨在构建便于东西部区域联系的交通网络。”得出伊利运河带
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美国构建完善的运河交通网络体系。最后总结得出,工业革命的需求带动了交
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点睛】
20.(1)
英国教学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
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叙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合同范本与案例
- 企业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 2026年中国燃气校园招聘(河北315人岗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邯郸市人民医院秋季博硕人才引进2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新砼人”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公益性岗位招聘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宜春市袁州区社会福利中心公开招聘编外用工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秋季教师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初中生物多样性教学方案
- 汽车维修服务合同模板范例
- 医院死亡报卡培训课件
- 2025年京东集团招聘笔试指南与面试技巧
- 起重机械定期检查与维护方案
- 国际物流运输合同(标准版)
- 动物样品采集培训课件
- (2025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考核试题(+答案)
- 人工智能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江苏省如皋市某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摸底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口腔医疗纠纷预防与管理要点
- 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优秀课件
- 肝癌的中西医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