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概念与判断_第1页
2023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概念与判断_第2页
2023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概念与判断_第3页
2023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概念与判断_第4页
2023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概念与判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六课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一课时概念与判断

课标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

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核心素养:正确运用概念,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一概念与明确概念的方法

1.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提醒]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2.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

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

“有哪些”。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

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

不相容关系。

外延关系类别图示简例

A:司马迁

全同关系

OB:《史记》的作者

A:哲学

相容关系

B:中国哲学或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或

B:动物

A:马

A:中学生

交叉关系

B:球迷

C

€BA:正式代表

矛盾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B:非正式代表

异关系)C

A:输

反对关系

B:赢

[提醒]①全同关系与同一个概念有区别,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尽相同;同

一个概念是指外延、内涵都相同,如“父亲”“爸爸”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②对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

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3.方法

(1)明确内涵的方法:下定义

①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②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③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提醒]“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

就构成定义。

④下一个正确定义的具体要求

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a.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

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如:商品就是劳动产品

b.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

遵循必要的“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恒星是不动的星

逻辑规则C.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

逻辑错误。如:哲学不是文学

d.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儿童是

祖国的花朵

(2)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①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②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③作出正确的划分的要求

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a.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

“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遵循划分的b.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

逻辑规则的逻辑错误。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共同犯罪

C.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

误。如: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3)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

的外延。

考向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典例1下列表示反对关系的图是()

答案D

解析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

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D符合要求。A是全同关系,B是矛盾关系,C是全异关系。

变式1能不能将“工人”和“工厂”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画成下图?为什么?如果不能画

成下图,正确的图示关系应该是什么?

答案(1)不能。

(2)“工人”和“工厂”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是全异关系,这一错误的实质在于将两个概念之

间的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工人是在工厂里面工作的,所以将“工人”这个概念

的外延画在“工厂”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

(3)正确的图示应该是:

考向二概念的方法

典例2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为它的各个种概念,以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思维方法。正确

的划分要求划分出的各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而且要采用同一标准,子项的外延不相容,

而且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下列语句划分正确的是()

A,直系亲属分为双亲、胞亲、配偶和子女

B.岩石分为沉积岩和变质岩

C.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D.健康分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延划分应坚持的规则。直系亲属,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

的人,如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孙子女,故A项错误;依据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故B项错误;人类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

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故D项错误;只有C项中的内容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各子项的外延不

相容,且各子项之和等于母项,故C项是正确的划分。

变式2下列划分中符合划分规则的是()

A.思维形式可分为概念、判断、推理三种

B.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

C.戏剧按剧情内容性质可分为喜剧、悲剧、闹剧三种

D.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散文诗、抒情诗、长篇小说等

答案A

解析B、C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D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易错点一对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区分不清

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

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训练1"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和C的外延是()

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D.反对关系

答案D

解析根据划分的规则,首先,划分子项B、C、D之间不能相容,所以,可以排除全同关

系和交叉关系;其次,子项B、C、D的外延之和等于A的外延,若B和C的外延是矛盾关

系,二者外延之和再加上D的外延,肯定大于A的外延,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此,

排除矛盾关系。故选D。

易错点二混淆划分应遵循的逻辑规则

提醒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错误;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错误;划分应该逐级进行,

不能越级,否则会犯“越级划分”错误。

训练2下列语句的划分,正确的是()

A.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山东省包括济南市、青岛市、荷泽市等市

C.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D.从市场范围看,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

答案C

解析A项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B项属于分解,不属于划分,错误;D项犯

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核心考点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

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提醒]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⑶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⑷类型

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提醒]判断的划分依据是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

直言判断。

(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⑶种类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

要求错误举例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⑶关系的性质

对称关系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对称性反对称关系小明比小华大

关系

非对称关系小明信任小华

济南在上海以北,上海在福州

传递关系

以北

传递性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

反传递关系

关系亲,甲与丙之间是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

非传递关系

学,甲与丙之间是非传递关系

(4)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

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考向一性质判断

典例1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A.形势很好

B.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C.民主与集中是紧密相连的

D.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者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辨别能力。根据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有关知识可

以看出,A项是性质判断,应选。B、C、D三项都是关系判断。

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我们强调运用性质判断“质”“量”要准确,凡“质”“量”不准确的性质判断都是错误的。

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缺少主项和谓项。

(2)主谓失合(也叫主谓配合不当)。

(3)断定过量。

(4)误用多重否定。最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

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

变式1下列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中的哪种类型?

(1)全体同学都喜欢听她的课。

(2)罗素不是一位小说家。

(3)赵刚的讲话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4)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5)全班同学都不喜欢门卫老李。

(6)在今天的考勤中,一些同学迟到了。

答案(1)全称肯定判断;(2)单称否定判断;(3)单称肯定判断;(4)特称否定判断;(5)全称否

定判断;(6)特称肯定判断。

考向二关系判断

典例2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①全同关系②矛盾关系

③交叉关系④反对关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传递性关系是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①若a与b是全同关系,b与c是全同关系,则a

与c必定是全同关系,所以全同关系属于传递关系。②若a与b是矛盾关系,b与c是矛盾

关系,则a与c必定不是矛盾关系,所以矛盾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③若a与b是交叉关系,

b与c是交叉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交叉关系,所以交叉关系属于非传递关系。④若a与b

是反对关系,b与c是反对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反对关系,所以反对关系属于非传递关

系。故选B。

变式2从判断的类型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①简单判断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④联言判断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反映的是曹操与曹植的关系,为关系判断,而关系判断和

性质判断同为简单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对对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提醒①像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同乡关系、邻居关系、战友关系等都是对称关系;像侵略、

压迫、战胜、年长于、年幼于、大于、小于、之上、之下、长辈与晚辈之间等都是反对称关

系;像认识、尊重、佩服、支援、帮助、赞美、批评等都是非对称关系。,②像大于、小于、

早于、晚于、年长于、年幼于、在前、在后、相等、平行、包含等都是传递关系;在亲属关

系中,大部分的称谓关系都是反传递关系。在数量关系中,年长或年幼多少岁、递增或递减

多少个等也是反传递关系;像尊重、佩服、信任、帮助等都是非传递关系。

训练小明下象棋赢了小华,这是一种()

A.对称关系B.反对称关系

C.传递关系D.反传递关系

答案B

核心考点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分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⑴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

项。

[提醒]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主要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

然……但是……”等。

(3)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⑴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

项。

⑶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

判断依据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

以同时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相容的选言支)

要么……要么……”“不是……就

联结项“或者……或者……”

是……”

真至少有一个选言支真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成立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

条件假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

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

[提醒]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主要有“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

当……”等。

(3)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

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

逻辑要义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

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

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

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如果……那“只有……

联结项么……”"只要……才……”"除非……“当且仅当……”等

就……”等才……”等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

真假判断

件假,后件不一定假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假,后件必假

考向一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典例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

语句表达的是()

A.假言判断B.关系判断

C.联言判断D.选言判断

答案C

解析这个语句可以分解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见这一语句表达的是由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联言判断。

变式1我们奏响的时代凯歌强劲而响亮,我们绘就的发展蓝图绚丽而辉煌。与以上复合判

断形式一致的是()

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B.2021年我国羊肉价格继续“羊贵妃”模式

C.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

D.只要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复合判断属于联言判断,与其相符合的只有A项;B项属于简单判断;C项

属于选言判断;D项属于假言判断。

考向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典例2下列语句表达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有()

①实验若不成功,就失败

②甲去或乙去

③不仅他不会,而且你也不会

④或去或不去,岂能犹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有而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①④正确。②是相容选言

判断,③是联言判断。

变式2甲:我认为,这次被选派出国的,要么是张三,要么是李四。

乙:我看并非如此。

乙的意思相当于()

A.张三和李四或者都被选派出国,或者都不被选派出国

B.选派张三出国,不选派李四出国

C.张三和李四都不被选派出国

D.张三和李四都被选派出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知识。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并非:要么p,要么q

=(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故选A。

考向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典例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①前件真,后件就真

②前件假,后件就假

③后件真,前件真

④后件假,前件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的要求可知,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即“前件真,后件就真”“后

件假,前件假”,故答案选D项。②③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变式3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A.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

B.为防止圆管内流动的水结冰,则需要且只需要保持圆管内壁面的最低温度在某一温度以

C.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答案C

解析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即“有之必

然”“无之必不然”,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0A、B、D都符合“当且仅当”的

特征。

易错点一不能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提醒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

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

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训练1“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都是一个好老师应具有的素养。”这一语句()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③是简单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④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B

易错点二对联言判断的真假认识不清

提醒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

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训练2“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来源于实践。”下列关

于联言判断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是()

A.该联言判断是真的

B.该联言判断是假的

C.该联言判断只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题中三个联言支的断定都与认识相符,因而该联言判断是真的,故选A项。

易错点三对选言判断的真假认识不清

提醒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

就是假的。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训练3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它的选言支则()

①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②可以都是真的

③可以没有一个是真的

④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①②符合题意,应入选。③④不是相容选

言判断的要求,应排除。

易错点四对假言判断的真假认识不清

提醒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假言

判断的逻辑性质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

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训练41784年,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写道,火星表面的黑暗区域是海洋,而较明亮区

域则是陆地。赫歇尔推测,火星上肯定有智慧生命存在,它们或许与我们地球人差不多。赫

歇尔的理论流行了一个多世纪,甚至其他一些天文学家也附和称,在一些颜色较亮的区域可

以观测到植被。如果下列各项为真,哪项最能支持赫歇尔的推测()

A.有智慧生命存在的地方必定有海洋、陆地

B.凡是有植被的地方必定有智慧生命存在

C.凡是有海洋、陆地的地方必定有智慧生命存在

D.可以观测到植被的地方就可能有智慧生命存在

答案C

解析赫歇尔的推测是:因为火星上黑暗区域是海洋,而较明亮区域则是陆地,所以有智慧

生命存在,若要支持此推测,就要说明海洋和陆地是智慧生命存在的充分条件、前提条件。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故A项说法错误;C项肯定前件可肯定后

件,正确;B、D两项并不是赫歇尔的推测,故均与题干无关。

主观题热考点有关“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的命题

I设问方式

原因类分析XX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措施类如何避免XX判断错误

L典例剖析

甲要举办课外兴趣小组聚会,他对乙说:®"期果我谓你"你二定果养。.”对丙说:②“只有

我请你,你才来。”对丁说:⑧“妲果我遗你_你越卷、而Jk区直我遁你,—他才耒。.“事后,

甲邀请了丙,而乙和丙都来了。

请运用假言判断逻辑性质回答:来的是否该来,没来的是否不该来?为什么?

【解题流程】

获取信息调用知识

知识限定:假言判断逻辑性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

设问指向:来的是否该来,没来的是否

审设问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

不该来

假言判断的内涵

题目类型:原因类

信息点①:“如果我请你,你一定要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信息点②:“只有我请你,你才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审材料

信息点③:“如果我请你,你就来;而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且只有我请你,你才来”

(1)甲对乙说的是充分条件。如果乙受到邀请就应该来。现在乙没有受到

邀请,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2)甲对丙说的是必要条件,如果丙没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丙受

写答案

到了邀请,他可以来。

(3)甲对丁说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丁受到了邀请就应该来,如果丁没

有受到邀请就不应该来。现在丁没有受到邀请,所以不应该来。

N题术语

(1)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

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2)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3)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

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5)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

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6)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

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热点加练

有个憨汉拿着一根细而长的竹竿要进城去。他来到城门口,立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

横着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抽烟。城里的县官听说了这

事,感到十分惊诧,他卖弄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拿进城里来了嘛。”

(1)憨汉的做法涉及什么判断?

(2)上述材料中的憨汉和县官在思维上犯了什么错误?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错误?

答案(1)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憨汉的做法,涉及了选言判断。

(2)①憨汉和县官犯了选言支不穷尽的错误。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三个选言支之外,还有一个选

言支,就是把竹竿一端指向城门,竹竿呈水平状态,顺着竹竿进城,而这个被遗漏掉的选言

支恰恰是唯一正确的选言支。

②要避免这种错误,应该: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

断,不能误用;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

价值的可能情况。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概念揭示的是事物的所有属性

B.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C.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概念

D.一个概念只可用一个语词来表达

答案B

2.作为“思想”这一属概念的种概念,“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外延间的关

系是()

①相容关系②不相容关系

③矛盾关系④反对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是不相容关系,②正确,排除①;这两个概念

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是反对关系,④正确,排除③。

3.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定义的最

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在实践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B.恰当地使用比喻

C.划分的方法

D.种差加属概念

答案D

解析“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

就构成定义。这是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是实现由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C项是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均不符合题意。B项违背了下定义

不能用比喻的逻辑规则。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种定义()

A.正确,是对儿童本质属性的反映

B.正确,遵循了必要的逻辑规则

C.错误,没有概括儿童的外延

D.错误,违背了逻辑规则

答案D

5.以下命题属于恰当判断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