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人教版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群山环抱。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高墙封闭,马头

翘角,黑瓦白墙,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徽派建筑与中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

源和复杂的文化互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景观图符合徽派民居特色的是()

如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的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

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完成2-3题。

畲的渴信福

©②③⑤

2.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①一辽B.②一京C.③一蜀D.④一黔

3.⑤所对应的地区修建特色民居时考虑的因素是()

A.便于拆卸B.存蓄雨水C.散热防潮D.抵御外敌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2024年7

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示意中轴线部分景观及遗产要素。

完成下面小题。

t

4.北京中轴线上景山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B.居住区C.生态区D.工业区

5.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其独特的文化成就主要是()

A.天圆地方的建筑思想B.以中为尊的中华文明

C.左祖右社的理想秩序D.面朝后市的布局原则

秀山县是重庆东南门户,位于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秀山平坝上的巨丰古堰是该县古代著名水利工

程之一,在古堰旁有纪念石碑,碑文规范了巨丰堰的分水制度,该用水制度一直沿用至今。2022年重

庆遭遇干旱,正是由于巨丰古堰在设计上的优势,保障了灌区12000亩土地秋粮丰收,也为秋播的顺利

开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9月,巨丰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6.属于秀山灌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

A.巨丰古堰B.分水制度C.纪念石碑D.秀山平坝

7.推测秀山平坝上“秋收”“秋播”最主要的农作物分别是()

A.油菜、冬小麦B.玉米、甘蔗

C.冬小麦、水稻D.水稻、油菜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考古研究显示,多期史前文化遗址按时间顺序出现垂直迁移,体现了河流演化

对古人类栖息选址的控制作用。图为西拉木伦河局部河段河谷横剖面及人类文化遗址分布范围示意图。

A.气温变化B.自然灾害C.地质变化D.生产活动

9.图示中的文化遗址()

A.辽代文化遗址形成时间最早

B.迁移受水资源影响大

C.夏家店遗址渔业文化属性强

D.遗址文明向高海拔迁移明显

龙胜县潘家寨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是一个典型的“九山

半水半分田”的村寨。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当地形成了众多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群体。潘家寨干栏式房

屋均为木质材质,多门窗,木质地板、墙体缝隙较多。下图为龙胜县潘家寨干栏式建筑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杂物存放

10.龙胜县潘家寨干栏式建筑,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A.区域性B.多样性C.开放性D.传承性

11.潘家寨干栏式建筑反映了当地()

A.天气干燥气温高B.地势低平多平地

C.河网密布地势低D.气候湿热降水多

歙县(古徽州府所在地)地处皖南山区,境内有众多历史文化古村落。渔梁古村(如图)依据山水格局,

形成了“负阴抱阳、背山(万罗山)面水(练江)”的基本空间布局。村内的渔梁坝始建于唐朝,是新

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拦河坝。历史上该村商贸繁荣,被赞誉为“徽商之源”。据此完成下面小

12.渔梁坝的修建,推动古村成为“徽商之源”的主要原因是()

A.改善灌溉,保证粮食外销

B.提升下游水位,延伸通航里程

C.助力养殖,提高渔业产量

D.提升上游水位,增加货物转运量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矩形露天空地,常见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具

有很多与当地环境相关的功能。天井东西、南北长度不等,其形状和功能因地而异。如图示意岭南某地

传统民居沿天井中轴线的屋顶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天井主要功能有()

A.避暑、积水B.采光、防御C.通风、排水D.灭火、防灾

14.天井南北两侧房屋檐口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A.南侧低,增大夏季通风

B.南侧高,阻挡夏季通风

C.北侧低,阻挡冬季通风

D.北侧高,增大冬季通风

安徽省黄山市及周边区域是徽派建筑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建筑以木架构为主,是当地人民用砖、木、石

为原料建造而成,构思精巧。徽派建筑最有特色的是马头墙,马头墙一般建在两户之间,高出屋顶1〜

2米。图1示意徽派建筑景观,图2示意马头墙景观。据此完成15-16题。

图1图2

15.典型徽派建筑所在区域()

A.地形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

B.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C.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夏季的径流量较大,有结冰期

16.马头墙最主要的功能是()

A.防火B.防风C.防水D.保温

近两年,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风靡网络,天津博物馆文创部通过“博物馆+”的模式,成功推出了多款

具有特色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读天津文创产品图,完成17

-18题。

17.关于天津文创产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兼具

B.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C.提升天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D.带动天津市经济快速增长

18.天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

A.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复兴

B.消费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升级

C.政府主导的旅游资源开发

D.港口贸易带来的外来文化输入

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商贸发达。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豆丝是当地

传统名吃。黄陂豆丝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制作过程讲究,口感独特,清朝时期就声名远播。近年来,

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帮扶队,黄陂豆丝产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多个豆丝生产专业村,铺就了村民致

富路。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清朝时期黄陂豆丝就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

①豆丝工艺复杂

②豆丝历史悠久

③豆丝口感独特

④武汉交通便利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为保护黄陂豆丝地域文化精髓,当地可重点关注()

A.拓展营销渠道B.研发文创产品

C.制定技术标准D.创建现代物流

佛山市三水区青岐村位于西江与北江交汇处,近年来建立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可自动投喂和启停增氧机,

全程记录水质数据,包括投喂量、鱼病用药量、换水量等,打造三水“智慧渔芯”,推动了当地水产养

殖业高质量发展。如图示意青岐村地理位置和鱼塘景观。据此完成21-23题。

1448,E

21.青岐村连片的鱼塘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A.气候炎热,顺应自然B.严格礼制,长幼有序

C.聚族而居,工御外敌D.渔耕文化,人地和谐

22.集中连片的鱼塘对推广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的作用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B.提高养殖技术

C.扩大规模效应D.增加水体饵料

23.智慧渔业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投喂饲料有利于()

A.净化鱼塘水质B.拓展养殖空间

C.降低养殖成本D.促进鱼类活动

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坐落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太行山深处,浊漳河南岸,古村建在悬崖上,三

面沟壑背靠悬崖峭壁,犹如一座“空中村落”。据考证,岳家寨村村民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逃难于此。

如图示意石城镇岳家寨后碣村。完成下面小题。

24.能体现岳家寨地域文化的建筑风格为()

A.马头墙B.窑洞C.石头房D.天井

二.解答题(共2小题)

25.(2025•思明区校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高一学生到福建山区大田县开展研学活动。该县分布着许多土堡,以桃源镇的安良堡最知名,该

古堡有两百多年历史桃源镇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040〜2435mm,有六条小溪汇入九龙江,

盛产杉、松、毛竹等。该土堡呈前方后圆形,沿山势所建,三面山体拱卫环抱。外圈围墙由宽厚的夯土

墙组成,四周设有射击孔,兼具居住、生产和防御外敌功能。土堡中心合院是全族和全村人祭祀、祈福

和节日庆典场所。如图为安良堡景观图。

分析建造安良堡以木、竹、石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安良堡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

26.(2025•十堰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罗伊茨贝格街区地处德国柏林东郊,19世纪末为柏林重要的工人居住区,周边多传统工厂。20世纪

中叶,随着工厂陆续倒闭,街区衰败,另类新潮文化逐渐在此诞生,并逐步吸引各国移民前来创业,从

事电子音乐、绘画等创作,当地形成多元文化产业空间。20世纪末期,克罗伊茨贝格街区文化产业发

展一度陷入瓶颈。2002年以来,当地立足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融合,打造吸引国内外时髦游客的文

旅街区,逐步引进国际连锁品牌,提升知名度,并引进国际连锁快餐店。如图示意克罗伊茨贝格街区发

展历程。

(1)分析该地多元文化产业空间在工人居住区诞生的原因。

(2)说明各国移民对该地多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简述当地引进国际连锁快餐店的目的。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人教版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DCDCBBDCBAD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DCACADBBCDC

题号2324

答案CC

选择题(共24小题)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群山环抱。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高墙封闭,马头

翘角,黑瓦白墙,建筑错落有致,在质朴中流露出清秀。徽派建筑与中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渊

源和复杂的文化互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景观图符合徽派民居特色的是()

C.

【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

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

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

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

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解答】解:据材料可知,徽派民居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院落坐北朝南,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

瓦白墙,建筑错落有致,D项图片展示了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等徽派民居的典型特征,D正

确。

C项图片是北方四合院的风格,四合院通常以对称布局为主,屋顶较为平直,且多为成木结构,C错误。

A项图片没有高墙封闭的设计,屋顶没有马头翘角的特征,A错误。

B项图片是江南水乡的民居,通常以木质结构为主,多临水而建,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如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的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

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完成2-3题。

余婚福相扃皆

①②③④⑤

2.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对应地区正确的是()

A.①一辽B.②一京C.③一蜀D.④一黔

【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

行政区。

【解答】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图“福”字为蒙古包,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

蒙古,A错误。

②图,,福”字为国际大都市,东方明珠塔是其代表性建筑,因此②代表上海,简称为沪,B错误。

③图由竹子和熊猫组成,代表四川省,简称川或蜀,C正确。

④图中有傣族舞,代表云南,简称云或滇,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各个省份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图形作答即可,难度较小。

3.⑤所对应的地区修建特色民居时考虑的因素是()

A.便于拆卸B.存蓄雨水C.散热防潮D.抵御外敌

【分析】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候适应性、材料利用、地形地貌影响、文化与

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答】解:⑤为福建土楼,土楼的外观呈现出圆形、半圆形、方形,是为了抵御外敌,D正确。

⑤为福建土楼,用土修建,不便于拆卸,A错误。

⑤为福建土楼,是为了居住,不是为了存蓄雨水,B错误。

土楼的外观呈现出圆形、半圆形、方形,不利于通风、散热,不利于防潮,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2024年7

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示意中轴线部分景观及遗产要素。

完成下面小题。

t

4.北京中轴线上景山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B.居住区C.生态区D.工业区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住宅区、工业区、

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形成原因:①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②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与市中心的距离

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不同。③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

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解答】解:读图联系材料“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市老城中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包括天坛、

故宫、景山等15处遗产建筑”可知,北京中轴线上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景山与皇城故宫相邻,为保护

古迹,减少人为干扰,景山区域应为生态区,C正确。

商业区、居住区人口众多,不利于古迹的保护;工业区易造成污染且人口多,不利于古迹保护,ABD

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北京中轴线上景山区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

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5.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其独特的文化成就主要是()

A.天圆地方的建筑思想B.以中为尊的中华文明

C.左祖右社的理想秩序D.面朝后市的布局原则

【分析】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涵盖了特定区域

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具有区域性、多样性、

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中轴线贯穿南北,城市布局以中轴线为核心,对称分

布,体现了中国古代“以中为尊”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中轴线不仅是空间上的对称布局,更是中华

文明“中”“和”理念的集中体现,象征着天地人和的和谐统一,其代表了北京中轴线独特的文化成就,

B正确。

虽然天坛等建筑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思想,但这只是中轴线文化内涵的一个侧面,而非其核心成就,

A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面朝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一种布局原则,具体含义如下,

面朝:指宫殿或官府建筑面向南方,象征帝王或官员面向天下,处理政务。后市:指市场位于宫殿或官

府的后方,进行商品交易。这种布局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思想,而非中轴线的独特文化成就,D

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中轴线左面(东侧)为祖先的太庙,西侧为祭天地的社稷坛,东西对称

形成都城的“左祖右社”的祭祀崇拜系统,但这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和权力结构,而非中轴线

的独特文化成就,C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秀山县是重庆东南门户,位于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秀山平坝上的巨丰古堰是该县古代著名水利工

程之一,在古堰旁有纪念石碑,碑文规范了巨丰堰的分水制度,该用水制度一直沿用至今。2022年重

庆遭遇干旱,正是由于巨丰古堰在设计上的优势,保障了灌区12000亩土地秋粮丰收,也为秋播的顺利

开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9月,巨丰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6.属于秀山灌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

A.巨丰古堰B.分水制度C.纪念石碑D.秀山平坝

【分析】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涵盖了特定区域

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具有区域性、多样性、

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解答】解: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共享的,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

值观和审美情趣,巨丰灌区流传下来的分水制度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发展的价值观,B正确。

秀山平坝属于自然景观,D错误。

巨丰古堰和纪念石碑属于人文景观,AC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7.推测秀山平坝上“秋收”“秋播”最主要的农作物分别是()

A.油菜、冬小麦B.玉米、甘蔗

C.冬小麦、水稻D.水稻、油菜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

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秀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中稻或晚稻通常在秋

季(9~10月)收获,对应“秋收”;秋播作物需耐寒越冬,油菜是南方典型秋播作物,秋季播种,次

年春收;冬小麦在北方更常见;甘蔗为热带作物,种植周期长,秋播不符,因此,“秋播”主要为油菜,

“秋收”主要为水稻,D正确,ABC错误。

故选:Do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的考古研究显示,多期史前文化遗址按时间顺序出现垂直迁移,体现了河流演化

对古人类栖息选址的控制作用。图为西拉木伦河局部河段河谷横剖面及人类文化遗址分布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米)

-900

-800

-700

-600

-500

匚二1基岩=离石黄土白红土num马兰黄土。风沙沉积■河流沉积

8.促使图示河段文化遗址空间变化的关键地理要素是()

A.气温变化B.自然灾害C.地质变化D.生产活动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环境

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到遗址年代随阶地同步变年轻,且分布在不同的阶地。这是因为地质变化导

致河流下切,形成不同高度的阶地。随着地质演变,阶地的形成和稳定状况不同,古人类根据新形成阶

地的条件(如地势相对平坦、安全等)选择新的栖息选址,所以促使图示河段文化遗址空间变化的关

键地理要素是地质变化,C正确。

气温变化、自然灾害、生产活动并非导致遗址随阶地呈现这种垂直迁移分布的关键因素,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聚落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9.图示中的文化遗址()

A.辽代文化遗址形成时间最早

B.迁移受水资源影响大

C.夏家店遗址渔业文化属性强

D.遗址文明向高海拔迁移明显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环境

因素(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高海拔阶地先形成,低海拔阶地后形成,

辽代文化遗址所在的阶地形成时间应较晚,A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聚落需要靠近水源分布,聚落所在阶地抬升导致水源条件改变,聚落会

向靠近水源的区域迁移,使得文化遗址在垂直空间上迁移,迁移受水资源影响大,B正确。

遗址文明受阶地的变动和水源条件的影响,遗址文明应向低海拔迁徙,D错误。

图示中夏家店遗址所在阶地有河流堆积物质,易形成肥沃土壤耕作层,距离河流近,应以种植业和牧业

为主,C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文化遗址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龙胜县潘家寨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境内山高、坡陡、谷深,是一个典型的“九山

半水半分田”的村寨。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当地形成了众多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群体。潘家寨干栏式房

屋均为木质材质,多门窗,木质地板、墙体缝隙较多。下图为龙胜县潘家寨干栏式建筑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0.龙胜县潘家寨干栏式建筑,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A.区域性B.多样性C.开放性D.传承性

【分析】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

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

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胜县潘家寨干栏式建筑是人类生产生活与当地独特的自

然环境相互适应演化的结果,是龙胜县潘家寨区域出现的特有建筑形式,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A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没有体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传承性,BCD错误。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1.潘家寨干栏式建筑反映了当地()

A.天气干燥气温高B.地势低平多平地

C.河网密布地势低D.气候湿热降水多

【分析】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气候、资源、灾害、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潘家寨干栏式建筑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区域降水多,而底

层立柱支撑,木质地板和墙体多缝隙,主要是为了通风透气,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D正确。

干旱区屋顶多为平顶,墙体较厚,A错误。

材料强调,龙胜县潘家寨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B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胜县潘家寨山多,地势起伏大,不易形成密布的河网,C错误。

故选:D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潘家寨干栏式建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

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歙县(古徽州府所在地)地处皖南山区,境内有众多历史文化古村落。渔梁古村(如图)依据山水格局,

形成了“负阴抱阳、背山(万罗山)面水(练江)”的基本空间布局。村内的渔梁坝始建于唐朝,是新

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拦河坝。历史上该村商贸繁荣,被赞誉为“徽商之源”。据此完成下面小

12.渔梁坝的修建,推动古村成为“徽商之源”的主要原因是()

A.改善灌溉,保证粮食外销

B.提升下游水位,延伸通航里程

C.助力养殖,提高渔业产量

D.提升上游水位,增加货物转运量

【分析】古村成为“徽商之源”的主要原因从堤坝修建、灌溉、耕地面积、交通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古村成为“徽商之源”主要体现了渔梁坝修建对该地

商贸业发展的影响。该地位于皖南山区,耕地面积有限,拦水坝虽能改善灌溉条件,但粮食产量有限,

主要以自给为主,A错误。

拦水坝修建主要提升上游水位,B错误。

提高渔业产量与商贸业发展关系不大,C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拦水坝修建可以提升上游水位,延伸上游通航里程,利于更多货物在此

地集散,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古村成为“徽商之源”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解题

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天井是指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矩形露天空地,常见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中,具

有很多与当地环境相关的功能。天井东西、南北长度不等,其形状和功能因地而异。如图示意岭南某地

传统民居沿天井中轴线的屋顶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天井主要功能有()

A.避暑、积水B.采光、防御C.通风、排水D.灭火、防灾

【分析】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从气候、资源、灾害、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天井多为东西宽,南北窄。岭南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天井南北进深小,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南北狭窄,可减少夏季阳光直

射进入屋内,降低屋内的温度;南侧屋檐低,有利于夏季风进入屋内,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岭南地区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带来降水多,天井为了方便排水,所以天井主要功能有避暑、通风、排水,C正确,

A错误。

采光、防灾不是主要的功能,且没有防御功能,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天井主要功能,解题的关键是

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4.天井南北两侧房屋檐口高度不同的原因是()

A.南侧低,增大夏季通风

B.南侧高,阻挡夏季通风

C.北侧低,阻挡冬季通风

D.北侧高,增大冬季通风

【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发展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经济因素(交通、技

术、人才、市场)、社会因素(制度政策、宗教与战争人)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由于影响广东的夏季风是偏南风,南侧房屋檐口高度低利于南侧低增加夏季风进入,A正

确。

据图示信息可知,南侧房屋檐口高度低于北侧有窗的房屋檐口,BC错误。

北侧房屋檐口高是为了减少寒冷的冬季风进入到建筑内部,D错误。

故选:Ao

【点评】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

影响聚落形成的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资源等。

安徽省黄山市及周边区域是徽派建筑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建筑以木架构为主,是当地人民用砖、木、石

为原料建造而成,构思精巧。徽派建筑最有特色的是马头墙,马头墙一般建在两户之间,高出屋顶1〜

2米。图1示意徽派建筑景观,图2示意马头墙景观。据此完成15-16题。

图1图2

15.典型徽派建筑所在区域()

A.地形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

B.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C.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河流夏季的径流量较大,有结冰期

【分析】传统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和谐统一。从题干可知,马头墙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

溪县、婺源县)等地区,在安徽南部,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

润,所以马头墙利于排水。

【解答】解:安徽南部非石灰岩,没有溶洞和地下暗河,A错误。

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

该地为亚热带,红壤发育,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C正确。

安徽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对河流补给力量大,无结冰期,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该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选项认真分析。

16.马头墙最主要的功能是()

A.防火B.防风C.防水D.保温

【分析】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

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

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

定性。

【解答】解:马头墙,流行于安徽等地的民居建筑,一般以砖墙瓦顶,小青砖砌筑,上覆青瓦,微州古

民居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或称封护墙,是古代徽州地

区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个独具特色的建筑构造,马头墙高出屋脊,状似马头因而得名,马头墙其功能是封

火,防火。

故选:A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近两年,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风靡网络,天津博物馆文创部通过“博物馆+”的模式,成功推出了多款

具有特色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读天津文创产品图,完成17

-18题。

17.关于天津文创产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兼具

B.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C.提升天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D.带动天津市经济快速增长

【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地貌、气候、自然地理位置)与人文因素(人口迁移、行政区划、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影响。地域文化是历史时期遗存下来的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历史遗迹和人文

遗迹,主要有:服饰、饮食、民居、制度、习俗等。

【解答】解:从所给的天津文创产品如缠丝工艺团扇、行路铭悬摆扩香器等来看,既具有一定的实用功

能(如团扇可扇风、扩香器可散发香气),又有美观的设计,体现了实用与美观兼具,A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这些文创产品具有特色文化内涵,比如以传统工艺或传统器物为原型制作,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

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天津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受到关注,会提升天津博物馆(天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C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虽然文创产品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但文创产品只是天津市经济的一部分,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

作用有限,不能使其快速增长,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天津文创产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

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8.天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

A.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复兴

B.消费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升级

C.政府主导的旅游资源开发

D.港口贸易带来的外来文化输入

【分析】服务业区位的因素有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解答】解:传统手工艺技术为文创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文化底蕴,但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其复兴也

难以推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A错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升级,人们更愿意购买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文

创产品。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成为推动天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B正确。

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但不是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C

错误。

港口贸易带来的外来文化输入,可能会丰富文化元素,但不是天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天津

文创产业主要是基于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D错误。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天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相关知识,解

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水交汇处,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商贸发达。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部,豆丝是当地

传统名吃。黄陂豆丝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制作过程讲究,口感独特,清朝时期就声名远播。近年来,

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帮扶队,黄陂豆丝产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多个豆丝生产专业村,铺就了村民致

富路。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清朝时期黄陂豆丝就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

①豆丝工艺复杂

②豆丝历史悠久

③豆丝口感独特

④武汉交通便利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科技、政策等。

【解答】解:豆丝工艺复杂,不一定就直接导致声名远播,很多工艺复杂的产品可能因多种原因并未广

泛传播,①错误。

豆丝历史悠久,但是仅历史悠久,如果没有便利的传播条件,也很难声名远播,所以历史悠久不是其声

名远播的关键因素,②错误。

文字信息显示,黄陂豆丝口感独特,深受食客喜爱,③正确。

且武汉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经过此地的来往客商多,对黄陂豆丝的宣传和贩卖可大大提升

其知名度,④正确。

故选:Bo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20.为保护黄陂豆丝地域文化精髓,当地可重点关注()

A.拓展营销渠道B.研发文创产品

C.制定技术标准D.创建现代物流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

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

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解答】解:拓展营销渠道,主要目的是扩大市场范围,但对于保护地域文化精髓作用不直接,它不能

从根本上确保黄陂豆丝的制作工艺等文化内涵不被改变,A错误。

研发文创产品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不属于保护该地域文化的精髓,B错错误。

制定技术标准可保障“原汁原味”的黄陂豆丝产品,传承其蕴含的地域文化,C正确。

创建现代物流,主要是为了加快产品运输,提高物流效率,与保护黄陂豆丝地域文化精髓没有直接关系,

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佛山市三水区青岐村位于西江与北江交汇处,近年来建立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可自动投喂和启停增氧机,

全程记录水质数据,包括投喂量、鱼病用药量、换水量等,打造三水“智慧渔芯”,推动了当地水产养

殖业高质量发展。如图示意青岐村地理位置和鱼塘景观。据此完成21-23题。

112°48,E

21.青岐村连片的鱼塘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A.气候炎热,顺应自然B.严格礼制,长幼有序

C.聚族而居,工御外敌D.渔耕文化,人地和谐

【分析】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

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

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

定性。

【解答】解:气候炎热是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并非地域文化,选项表述混淆了自然环境与文化概念,A

选项错误。

严格礼制、长幼有序多体现在传统建筑布局、家族活动等方面,与连片鱼塘景观没有直接关联,B选

项错误。

聚族而居、工御外敌一般反映在具有防御功能的传统聚落建筑上,如土楼等,和鱼塘景观体现的文化内

涵不同,C选项错误。

青岐村利用当地江河交汇处的地理条件发展水产养殖,形成连片鱼塘景观,这是当地渔耕文化的体现,

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地和谐相处,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域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

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2.集中连片的鱼塘对推广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的作用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B.提高养殖技术

C.扩大规模效应D.增加水体饵料

【分析】集中连片的鱼塘对推广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从土地利用方式、规模、成本、效益等方

面分析。

【解答】解:集中连片的鱼塘本身与提高土地利用率关系不大,智慧渔业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渔业生产

过程,而非改变土地利用方式,A选项错误。

集中连片的鱼塘只是鱼塘的分布形式,对直接提高养殖技术没有必然联系,养殖技术的提高更多依赖于

技术研发、培训等,B选项错误。

集中连片的鱼塘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在推广智慧渔业管理系统时,能让更多的鱼塘同时受益,统一进行

自动化投喂、水质监测等操作,从而扩大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整体效益,C选项正确。

集中连片的鱼塘并不会直接增加水体饵料,水体饵料的多少主要与投喂量等因素有关,D选项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集中连片的鱼塘对推广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的作用的相

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3.智慧渔业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投喂饲料有利于()

A.净化鱼塘水质B.拓展养殖空间

C.降低养殖成本D.促进鱼类活动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

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智能化投喂饲料可以改善水质但并不能净化水质,A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智能化投喂饲料对拓展养殖空间、促进鱼类活动影响不大,BD错误。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智慧渔业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投喂饲料,可减少人工和饲料成本,从而降低

养殖成本,C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

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坐落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太行山深处,浊漳河南岸,古村建在悬崖上,三

面沟壑背靠悬崖峭壁,犹如一座“空中村落”。据考证,岳家寨村村民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逃难于此。

如图示意石城镇岳家寨后碣村。完成下面小题。

24.能体现岳家寨地域文化的建筑风格为()

A.马头墙B.窑洞C.石头房D.天井

【分析】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

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

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

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