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1)【题干1】《史记》首创的史书体例是?【选项】A.编年体B.纪传体C.国别体D.纪年体【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首创“本纪、列传、书、表”五体结构。编年体始于《春秋》,国别体以《国语》《国策》为代表,纪年体为古代史书通用格式,均非《史记》首创。【题干2】班固《汉书》的体例属于哪种断代史形式?【选项】A.编年体B.纪传体C.专题体D.地方志体【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纪传体史书,体例效仿《史记》,分“本纪”“列传”“志”“表”四部分。虽以“汉书”为名,但实际涵盖汉高祖至王莽新朝共220年历史,与《史记》体例一脉相承。【题干3】《资治通鉴》记载的时间范围起止于?【选项】A.西周至五代十国B.秦统一至南宋灭亡C.汉武帝至五代后周D.魏晋南北朝至北宋【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涵盖16朝共1362年的历史,起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止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其上限晚于《史记》约300年,下限早于南宋建立。【题干4】二十四史中记载少数民族政权最早的是?【选项】A.《晋书》B.《宋书》C.《魏书》D.《隋书》【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魏书》为北朝首部官修正史,首创“四体四面”体例,首次系统记载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的兴衰史。其他选项中,《宋书》侧重南朝宋史,《隋书》详述隋朝统一进程,均非最早涉及少数民族政权。【题干5】科举制度萌芽阶段的代表性措施是?【选项】A.隋开皇之制B.唐明经、进士科C.宋院试制D.元乡试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设立“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首次将选举与教育考试结合,标志着科举制萌芽。唐宋时期科名增至数十种,元明清形成完备体系。【题干6】《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创新之处在于?【选项】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C.以制度为中心D.以年表为中心【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袁枢编撰《通鉴纪事本末》首创事件编年体例,将《资治通鉴》按1362年史实划分130篇“本末”,每篇独立成章,突破传统编年体限制,开创综合体史书先河。【题干7】《旧唐书》《新唐书》成书时间及编修背景差异是?【选项】A.唐代官修vs.宋代官修B.唐代官修vs.金代官修C.唐代官修vs.元代官修D.宋代官修vs.金代官修【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旧唐书》由唐代刘昫等于开元年间修成,《新唐书》由北宋欧阳修、宋祁于庆历年间完成。后者融合笔记小说素材,首创“史论”体例,对唐代政治制度评价尤为尖锐,体现宋代史学变革。【题干8】二十四史中首篇记载女性政治活动的篇章是?【选项】A.《史记·外戚世家》B.《汉书·班婕妤传》C.《后汉书·梁冀传》D.《宋书·王昭君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史记》首创“外戚世家”,专述吕不韦、赵姬等女性对秦汉政治的影响,打破前史仅载男性事功的传统。班婕妤传(《汉书》)、梁冀传(《后汉书》)属同类篇章,但《史记》为二十四史中首次独立设置。【题干9】《明史》评价朱元璋治国方略的核心观点是?【选项】A.重农抑商B.胜国战略C.奖谏崇儒D.偏重武备【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明史·食货志》载朱元璋推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通过屯田、均田、抑兼并等政策恢复战争创伤,但《明史》批评其后期“偏听偏信”,认为“胜国”政策导致财政结构失衡。【题干10】二十四史中记载最早的外交使节活动是?【选项】A.张骞通西域B.班超经营西域C.王玄策使天竺D.张保保降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汉书·张骞传》记载公元前138年张骞“持汉节不失”出使西域,打通长安至大宛的陆上通道,此为正史首次系统记录官方外交使节活动。班超、王玄策为东汉至唐的外交代表,但早于张骞。【题干11】《晋书·食货志》记载晋室田庄经济规模达到什么程度?【选项】A.占全国耕地20%B.30%C.40%D.50%【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晋书·食货志》载占田制下,门阀士族“僭兼地望,广占良田”,史载司马氏控制的“世族田庄占天下耕地四成”,导致均田制推行困难。此数据反映魏晋南北朝土地兼并的极端程度。【题干12】《明实录》编纂体例与二十四史差异最显著的是?【选项】A.编年体与纪传体结合B.官方档案与私人笔记混编C.联邦制与中央集权并载D.汉文与满文对照【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明实录》由明朝官修,采用“日编月汇”编年体,首创满汉双语对照制度,既保留中文正史传统,又体现满清入主中原的特殊性。其他选项如“汉文与满文对照”为最显著差异。【题干13】《新五代史》在二十四史中最突出的史评特色是?【选项】A.重农抑商思想B.伦理道德批判C.疑古原则体现D.辩证唯物分析【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欧阳修《新五代史》以“道德评判”取代传统“事实罗列”,如批评后周世宗“好大喜功”“黜陟无章”,批评南唐李煜“纵情声色”。其“伦理史学”倾向与《旧五代史》事实录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题干14】二十四史中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专篇是?【选项】A.《汉书·河渠志》B.《后汉书·张衡传》C.《宋史·河渠志》D.《元史·河渠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汉书·河渠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河决夏口,泛流逆流”,成为二十四史中首篇系统论述水利工程的历史专篇,载有贾谊、董仲舒治河建议,体现汉代“天人感应”治水思想。【题干15】《清史稿·食货志》评价康乾盛世农业繁荣的依据是?【选项】A.星荒面积达1亿亩B.粮价稳定在每石1两以下C.粮食出口创汇额D.土地兼并比例低于10%【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清史稿·食货志》载康乾时期“米石不过银一钱”,粮价稳定反映农业生产力提升。但实际耕地兼并率据估算达30%-40%,选项B为正史直接记载的繁荣指标。【题干16】《二十四史》中首篇探讨民族政策专论的篇章是?【选项】A.《史记·匈奴列传》B.《汉书·匈奴传》C.《后汉书·南蛮传》D.《新唐书·突厥传》【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史记·匈奴列传》载汉武帝“和亲”“骑射”双策,首次系统论述中央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羁縻政策,提出“强兵富民以威服”思想,成为后世民族政策理论源头。【题干17】《明史·职官志》记载明代内阁制度最明显的缺陷是?【选项】A.权力过于集中B.考核体系缺失C.地方督抚干预D.职能划分不清【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明史·职官志》载内阁“票拟”与“批红”权分置,导致阁臣与皇帝制衡,但“六部事无大小皆取决于内阁”,实际形成“内阁首辅”权力膨胀,职能划分模糊引发行政效率低下。【题干18】《新唐书·地理志》首创的地理编纂体例是?【选项】A.按道分载B.按州分载C.按民族分载D.按经济类型分载【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新唐书·地理志》首次将全国地理信息按“京师、关内、河朔、山南东道、剑南、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岭南、岭南西道”九道分载,每道下再列具体州县,开创“总-分”两级地理编纂模式,体现唐代“道”制管理特色。【题干19】《二十四史》中记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专篇是?【选项】A.《史记·大宛列传》B.《汉书·地理志》C.《后汉书·西域传》D.《元史·地理志》【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珠、交阡竹箭至番禺,皆通海”,首次正史记载中国南海至东南亚海上贸易路线。其“地理志”体例将海陆交通并载,为后世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早期史料。【题干20】《清史稿·刑法志》评价同治中兴司法改革的核心失误是?【选项】A.废除凌迟B.改土归流C.引入西方法典D.保留秋审制度【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清史稿·刑法志》载同治朝“奏请翻译西国律例,附于《大清律例》之后”,虽客观上推动司法近代化,但导致“中西法典并行不悖”,司法实践混乱,成为清末法律体系畸变诱因。该改革被史家视为“旧法新议”的失败案例。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2)【题干1】《史记·项羽本纪》中“沛公安在?”的提问者是谁?【选项】A.韩信B.刘邦C.项羽D.范增【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此句出自刘邦入关后与项羽的对话,刘邦在鸿门宴后逃至沛县,项羽曾质问其下落。范增作为项羽谋士提出鸿门宴方案,但未直接参与对话提问。选项B对应正确历史人物。【题干2】《汉书·艺文志》将“诗赋”独立成类的首要原因是?【选项】A.重视文学艺术价值B.分类体系标准化C.反映汉代政治需要D.继承先秦学术传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汉书》首次将诗赋与六艺分列,体现刘歆整理经典的体系化思维。选项A的“艺术价值”虽重要,但分类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标准化历史文献框架,符合汉代目录学的官方化趋势。【题干3】《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投笔从戎的起因与?【选项】A.西域和亲政策失败B.匈奴分裂西域势力C.凉州地震频发D.汉明帝招募边防人才【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班超投笔典故强调国家选才机制,其原文明确“明帝初登台,唯欲举贤才,以填异域,超遂上疏陈立功之策”。选项D对应东汉中前期经略西域的战略背景,而非单纯自然灾害或地缘危机。【题干4】《三国志·诸葛亮传》评价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选项】A.陈寿原稿B.裴松之注C.裴松之注引孙盛评D.裴松之注引习丵齿评【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孙盛《评》篇记载此句,强调诸葛亮治蜀的德政实践。习丵齿《汉晋春秋》另有相关论述但未标注。选项C精准对应注释来源。【题干5】《资治通鉴》记载“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选项】A.唐高祖李渊B.宋太祖赵匡胤C.明太祖朱元璋D.清世祖玄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斧声烛影”夺取皇位后,在杯酒释兵权中解除武将威胁,建立文官统帅体系。此事件被司马光作为“混一海内”的关键转折点写入《资治通鉴》卷十六。【题干6】《明史·职官志》记载的“都察院”最高长官称谓是?【选项】A.左都御史B.都御史C.都察院卿D.总督御史【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明代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各一员,左都御史为正三品最高长官。选项C“都察院卿”是清制官职,选项D为地方监察机构名称。【题干7】《汉书·刑法志》记载汉武帝确立“春秋决狱”制度的法律依据是?【选项】A.云梦秦简B.睡虎地秦简C.张家山汉简D.敦煌汉简【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明确“以春秋断狱”,为汉武帝推行的制度提供法源。此简证实汉代法律已系统吸收儒家经典作为司法裁量的依据。【题干8】《清史稿·食货志》记载的“旗地”土地制度主要涉及哪个民族?【选项】A.汉族B.满族C.蒙古族D.藏族【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清代八旗制度中,“份地”分配体现民族政策,满族八旗的“旗地”由内务府统一管理,与蒙旗(蒙古族)及藏旗(藏族)的授田制度存在本质区别。【题干9】《旧唐书·房玄龄传》评价“房谋杜断”的具体政治事件是?【选项】A.玄武门之变B.高句丽之役C.武周代唐D.安史之乱【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房玄龄与杜如晦在李世民执政期间形成决策互补:房玄龄主谋战略规划,杜如晦主断执行。此评语直接关联其辅佐太宗时期(武德至贞观前期)的政治实践。【题干10】《宋史·艺文志》缺失反映哪部典籍的编纂困境?【选项】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C.宋会要辑稿D.太平御览【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宋会要辑稿》因宋室南渡焚毁了大量北宋官修文件,导致元明清时期仅能辑录部分内容。此状况直接造成《宋史·艺文志》未能收录该书的完整编纂信息,成为研究宋代制度史的重要文献断层。【题干11】《明史·职官志》记载的“巡抚”最初设置于哪一年?【选项】A.洪武元年B.永乐二年C.正德八年D.隆庆元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明成祖朱棣为应对北方边疆压力,在永乐二年(1404年)设北京行在都司巡抚,成为定制化地方军政合一机构的起点,此职衔的设立早于张居正改革时期。【题干12】《晋书·王羲之传》记载“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作品是?【选项】A.兰亭序B.快雪时晴帖C.丧乱帖D.孔侍中帖【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此评语出自南朝王capillae《书评》,特指王羲之《兰亭序》中行草部分的动态美感。选项B为唐代作品,选项C、D为东晋时期创作。【题干13】《清史稿·刑法志》记载的“秋审”案件审理程序不包括?【选项】A.刑部初核B.九卿会审C.皇帝特旨C.地方督抚预审【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清代秋审程序固定为“三堂会审”:刑部复核、九卿议决、皇帝裁定,地方督抚属于执行层而非审议机构。选项C的“皇帝特旨”实为终审环节,非“不包括”。【题干14】《新唐书·李靖传》记载的“萧铣平定”战役发生在哪个朝代?【选项】A.隋朝B.唐朝C.梁朝D.后梁【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李靖随李渊起兵之前,曾以奇袭手段击败南梁萧铣政权的夏口守将张镇周,此战凸显其军事才能。萧铣建立的梁政权实际延续南朝梁国,但属隋朝南征对象。【题干15】《明史·食货志》记载的“一条鞭法”改革始于哪个皇帝?【选项】A.朱元璋B.朱棣C.万历皇帝D.嘉靖皇帝【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张居正在万历九年(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折银征收,此改革因触及既得利益集团阻力中断。选项C对应明代中后期税制转型的重要节点。【题干16】《汉书·艺文志》将“兵书”与“数术”分列的学术分类依据是?【选项】A.实用技术性质B.保密等级要求C.阴阳五行体系D.儒家道统排序【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汉代学术分类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兵书属“兵家”与“数术家”(占星历算)分属不同体系。此分类法在《隋书·经籍志》中演变为“兵家”“数术”并置的体系。【题干17】《宋史·职官志》记载的“提举常平茶盐”机构的职能是?【选项】A.财政审计B.军需供给C.市场调控D.司法监察【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常平仓主掌平准粮价,茶盐提举司负责盐茶专卖政策执行,两者均属宋代垂直管理的经济调控机构。“提举”为宋元时期高级差遣职衔,兼具监察职能但核心为市场控制。【题干18】《后汉书·班昭传》记载的《女诫》成书背景是?【选项】A.东汉光武帝时期B.班超北伐西域C.班昭续写《汉书》D.汉和帝永元年间【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女诫》创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班昭(班固之妹)为教授汉和帝之皇后窦氏妇德写成。此书是汉末社会转型期女性规范文献的代表作,与同时期《白虎通义》反映儒家伦理复兴。【题干19】《清史稿·河渠志》记载的“束水攻沙”治黄技术成熟于哪朝代?【选项】A.隋朝B.元代C.明代D.清代【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贾鲁在元世祖时期(1269—1271年)主持汴洛河疏浚,首创“立槽截流、顺水归槽”的束水法。此技术早于清代靳辅的“束水攻沙”实践,元朝治河技术对明清产生深远影响。【题干20】《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鸿门宴中“项庄舞剑”的实质是?【选项】A.项羽试探刘邦B.范增试探刘邦C.项羽考验项伯D.范增铲除异己【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司马迁通过“项伯素与张良善”的细节暗示范增的真实意图:项伯为保护刘邦暗中阻挠刺杀,而“舞剑”实为范增施放的试探性信号。选项C对应楚汉相争初期的政治博弈逻辑。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3)【题干1】《史记·项羽本纪》开篇“吾闻之,兵败可以复振,国破可以复立”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选项】A.项羽B.刘邦C.范增D.亚父【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此句出自项羽之口,体现其豪迈气概。范增是亚父,但“亚父”是尊称而非真实姓名,需注意区分。【题干2】《汉书·霍光传》中记载的“废立皇帝”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选项】A.西汉B.东汉C.三国D.南北朝【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霍光为西汉权臣,在汉元帝末年联合群臣废昌邑王刘贺,拥立汉成帝,是西汉中期重大政治事件。【题干3】《晋书·王羲之传》中描述的“兰亭集序”创作背景与哪次雅集有关?【选项】A.洛阳修禊节B.会稽山阴曲水流觞C.建业春游D.潍坊诗会【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于会稽山阴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即兴赋诗,后成《兰亭集序》。【题干4】《资治通鉴》中记载“黄巢起义”章节的编年顺序与哪个事件相衔接?【选项】A.唐昭宗被贬为济阴王B.朱温篡唐建立后梁C.黄巢攻陷广州D.周edges【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朱温逼迫昭宗禅让,后唐庄宗李存勖于天复四年(904年)攻灭后梁,黄巢起义(895-907年)贯穿其中。【题干5】《二十四史》中唯一以“世家”命名的篇章,记录了哪位农民起义领袖的事迹?【选项】A.张角B.陈胜C.黄巢D.韩山童【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史记·陈涉世家》开创纪传体记载农民起义先例,司马迁以“世家”体例肯定陈胜首义地位,与贵族“列传”形成对比。【题干6】《宋史·岳飞传》中“精忠报国”四字最早见于哪处记载?【选项】A.《鄂王行实编年》B.《武德大夫鄂王碑》C.《宋史·岳飞传》D.《满江红》词【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鄂王行实编年》为宋宁宗时期张元幹所撰,最早将“精忠报国”作为岳飞精神概括,后世《武德大夫鄂王碑》及《宋史》沿袭此称。【题干7】《明史·张居正传》记载的“一条鞭法”改革主要涉及哪个经济领域?【选项】A.赋役合并B.均田均役C.限田政策D.商税调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一条鞭法将田亩税与劳役合并为钱粮,由官府统一征收,减轻百姓多重赋税负担,属赋役制度重大变革。【题干8】《清史稿·列女传》记载的“曹锡宝抗英”事件发生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选项】A.乾隆B.道光C.嘉庆D.同治【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道光十年(1830年)直隶道员曹锡宝因英商强占利权揭露清廷外交失败,清廷迫于压力将其撤职,引发“锡宝案”。【题干9】《二十四史》中《高僧传》与《文苑传》分别记载了哪两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选项】A.宗教/文学B.军事/经济C.教育/科技D.外交/艺术【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高僧传》为佛教史专著,收录慧能、六祖等高僧;《文苑传》属文学总传,记录初唐至五代的诗人墨客。【题干10】《明史·海瑞传》记载的海瑞“抬棺进谏”事件与哪项具体政策相关?【选项】A.张居正改革B.魏忠贤专权C.慈溪朝新政D.清军入关前夕【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海瑞在万历朝因反对矿税专征、民变频发,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抬棺哭谏,体现明代晚期官僚与中央集权矛盾。【题干11】《二十四史》中《乐书》与《天文志》的编纂目的是怎样的?【选项】A.记录礼乐制度与天象观测B.借古讽今与军事防御C.改革科举与民生改善D.外交辞令与艺术发展【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乐书》详述周代雅乐制度,体现儒家礼乐理想;《天文志》记载历代星象观测与历法演变,为科技史研究提供资料。【题干12】《清史稿·兵志》记载的“绿营兵制”与哪个军事改革同时期推行?【选项】A.湘军/淮军B.剿抚政策C.八旗军制D.鸦片战争失败【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绿营兵制为明代遗留下来的常设军制,与曾国藩创设湘军(咸丰二至四年)、李鸿章组建淮军(同治初至十年)形成对比。【题干13】《二十四史》中《食货志》与《河渠书》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选项】A.农业经济与水利工程B.赋税制度与外交策略C.兵役设置与商业发展D.文化教育与宗教传播【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食货志》系统记载历代田赋、徭役、仓储制度;《河渠书》详述黄河等重大水利工程及治水方略,属经济基础领域。【题干14】《元史·文宗本纪》记载的“至正之语”事件揭示了哪项社会问题?【选项】A.江南士族反对B.蒙古贵族内斗C.白莲教起义D.钞币贬值危机【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至正五年(1345年)文宗与皇后皇后因“钱币之误”产生分歧,暴露元末货币混乱与财政危机,引发民间不满。【题干15】《二十四史》中《孝友传》与《忠义传》的编撰逻辑体现了哪些史观?【选项】A.知人论世与家国情怀B.儒家伦理与法家思想C.实用主义与保守主义D.宗教宽容与民族融合【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孝友传》强调孝道与家庭伦理,《忠义传》突出节义与爱国精神,二者共同构建儒家道德评价体系。【题干16】《明史·选举志》记载的“一条鞭法”改革中“丈量田亩”属于哪项核心内容?【选项】A.钱粮合并B.赋役分征C.户口清查D.土地分等【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张居正推行“条鞭法”需先丈量土地确定税基,实现赋役均平,丈量田亩是前提步骤,但选项中“分等”应为“均平”。【题干17】《二十四史》中《天文志》与《历志》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选项】A.星象记录与历法制定B.军事占卜与宗教仪式C.铜器铸造与工艺发展D.地理测量与航海技术【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天文志》详述历代观测记录与星图绘制,《历志》记载官方历法改革,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发展史。【题干18】《清史稿·兵志》记载的“湘军”与“淮军”分别由哪两大军事派系演变而来?【选项】A.八旗与绿营B.乡勇与团练C.粤军与川军D.镇军与卫军【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湘军起源于衡州练兵(曾国藩),淮军脱胎于安徽寿州团练(李鸿章),二者均属地方团练武装,区别于中央八旗与绿营。【题干19】《二十四史》中《食货志》与《河渠书》的编撰体例存在哪些差异?【选项】A.年代编年与地理分述B.国家财政与地方水利C.财政支出与工程管理D.官方记载与民间口碑【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食货志》按断代史体例记载历代财赋制度,《河渠书》按地理区划叙述黄河、漕渠等重大水利工程。【题干20】《明史·海瑞传》记载的“丈量田亩”事件与哪项经济政策直接相关?【选项】A.一条鞭法B.市舶司改革C.青苗法D.约束力法【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海瑞反对严嵩、徐阶等人的“丈量田亩”政策,实为反对张居正改革后形成的“一条鞭法”地方执行问题,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4)【题干1】《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的垓下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选项】A.西汉B.东汉C.汉末D.三国【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进行的决战,属于汉末楚汉战争的关键战役,最终刘邦胜出建立汉朝。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中,西汉是刘邦建立后,东汉是刘秀建立的,三国时代在项羽之后约300年,均不符合史实。【题干2】《汉书·陈汤传》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表述体现了汉朝怎样的对外政策?【选项】A.虽远必诛B.对外闭关锁国C.和亲外交D.经济孤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此句出自《汉书》,由陈汤在公元前38年西域都护任上对匈奴的声明,旨在强调汉朝维护边疆安全的决心。选项A准确对应原文表述,其他选项与史实相悖。【题干3】《后汉书·王符传》中“治志虽众,务由近始”主要强调哪种治国理念?【选项】A.重农抑商B.重视基层治理C.官僚集权D.轻徭薄赋【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王符主张治理应从基层入手,原文通过“近始”指代地方治理,强调自下而上的施政逻辑。选项B对应“重视基层治理”这一核心思想,其他选项未触及原文主旨。【题干4】《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哪次北伐前后的对话?【选项】A.第一次北伐B.第三次北伐C.病逝前托付后事D.赤壁之战【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此句出自诸葛亮病重时与李严的对话,记载于《出师表》中,是诸葛亮临终前表达忠诚与责任感的代表性言论。选项C时间点准确,其他战役或事件均与语境不符。【题干5】《晋书·王羲之传》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出自哪篇书法理论著作?【选项】A.《兰亭集序》B.《书谱》C.《文心雕龙》D.《世说新语》【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该句出自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通过今昔对比论证艺术创作的永恒价值,是书法史与文学史的双重经典。选项A对应正确出处,其他选项分别涉及书法理论、文学批评和人物品评。【题干6】《新唐书·李靖传》记载的“十面埋伏”战役是哪位将领指挥的?【选项】A.李靖B.王翦C.窦建德D.李勣【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李靖在平定萧铣之乱时采用此战术,通过埋伏精兵形成包围圈,最终大败敌军。选项A正确,选项D李勣(徐世勣)虽为名将但与此战无关。【题干7】《宋史·范仲淹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哪篇奏议?【选项】A.《岳阳楼记》B.《庆历新政策》C.《上执政书》D.《通议新篇》【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此句出自《岳阳楼记》,通过洞庭湖景色的描写引出作者的政治理想,是宋代士大夫精神的集中体现。选项A对应正确文体,其他选项为范仲淹不同时期的政论文章。【题干8】《明史·海瑞传》记载的“抬棺进谏”事件具体针对哪位皇帝?【选项】A.嘉靖帝B.隆庆帝C.万历帝D.天启帝【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海瑞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六品官身份弹劾嘉靖帝,因言辞激烈拒绝接旨,后抬棺进宫请罪,最终未被处死。选项A对应正确历史背景,其他皇帝在位时间均不符。【题干9】《清史稿·郑成功传》中“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台湾”描写的是哪项历史事件?【选项】A.收复燕云十六州B.开疆拓土至台湾C.抵抗荷兰殖民者D.镇压三藩之乱【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此句出自郑成功《平台题壁》,描述其率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台湾西海岸(1624-1662年)。选项C准确对应事件性质,其他选项时间、地点均不匹配。【题干10】《史记·货殖列传》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反映哪种经济思想?【选项】A.重农抑商B.务实主义C.营销策略D.市场经济【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此句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主张根据市场供需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是先秦时期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朴素认识。选项C“市场经济”最贴合现代经济学术语,而选项A与全文观点相悖。【题干11】《汉书·张骞传》中“凿空西域”具体指开通哪条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选项】A.丝绸之路B.红海丝绸之路C.朝贡贸易通道D.漠北商道【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至大宛、大夏等国的陆上商路,后称“丝绸之路”。选项A为正确史称,其他选项非张骞开通的主要通道。【题干12】《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的“地动仪”能够测量的自然灾害是?【选项】A.地震B.暴雨C.旱灾D.洪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张衡地动仪是中国古代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器,通过“八的吗”装置感应地震波方向,功能仅限于监测地震。选项A符合史实,其他自然灾害无对应监测工具。【题干13】《宋史·苏轼传》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哪篇豪放词作?【选项】A.《念奴娇·赤壁怀古》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该句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赤壁怀古抒发历史感慨与人生哲思,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选项A对应正确词牌与内容。【题干14】《明史·于谦传》中“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体现了哪种政治理想?【选项】A.反腐败B.求民本C.重廉政D.主战和【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此句出自于谦《入京》诗,描述官员廉洁奉公、不携私物进京,直接对应“廉政”主题。选项C精准概括,其他选项如“闾阎”指百姓,侧重民生但非直接表述。【题干15】《清史稿·史可法传》中“我辈尚欲回天,况朝廷乎”体现哪种精神?【选项】A.抵抗外侮B.奉君尽忠C.民本思想D.改革图强【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史可法在弘光政权面临南渡危机时,誓死抵抗清军,此句展现其保家卫国的决心,直接关联抗清斗争。选项A对应正确精神内核,其他选项与语境不符。【题干16】《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出自哪位人物之口?【选项】A.廉颇B.蔺相如C.赵王D.秦王【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此句出自蔺相如《完璧归赵》事例中赵王对廉颇的劝解,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选项B对应蔺相如,而廉颇作为对手并非直接表述者。【题干17】《明史·海瑞传》记载的“罢官赈灾”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间?【选项】A.永乐帝B.嘉靖帝C.隆庆帝D.万历帝【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海瑞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因弹劾严嵩被罢官,后主动请辞回家乡琼州赈灾,体现官员责任感。选项B对应正确时间,其他皇帝在位期与事件无关。【题干18】《汉书·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十九年”反映了哪项历史事件?【选项】A.玄武门之变B.长安之围C.箕谷之险D.管窥之失【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被迫以“牧羊”身份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生活十九年,手持汉节(使节杖)坚守气节。选项C“箕谷之险”指汉节所指方向,为正确关联。【题干19】《后汉书·班超传》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篇军事奏疏?【选项】A.《定远上疏》B.《陈情表》C.《与黄琼书》D.《建安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班超在《定远上疏》中建议主动出击西域,此句比喻深入敌后才能取得胜利,是班超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选项A对应正确文献,其他选项与内容无关。【题干20】《清史稿·郑成功传》记载的“收复台湾”之战中,郑成功击败的殖民者是?【选项】A.英国东印度公司B.荷兰东印度公司C.法国远东舰队D.俄国西伯利亚探险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1662年郑成功率军击败驻守台湾的荷兰殖民者,终结了荷兰在台湾的统治。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为近代殖民势力,时间与事件不符。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5)【题干1】《史记》中记载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人物是?【选项】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张良【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入关后三过自己家乡沛县而不入,该典故体现其淡泊功名之心。班固《汉书》记载此事时调整为"三过其门而天下莫之闻",司马光《资治通鉴》则未收录此细节。张良在《史记》中主要体现谋略而非隐居事迹,故正确答案为A。【题干2】《汉书·艺文志》将儒家经典分为"六艺"的首次文献记载出现在?【选项】A.汉武帝时期B.王莽新朝C.郑玄注经D.桓宽《盐铁论》【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汉书·艺文志》明确记载"六艺"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该分类体系实为班固受王莽"三公六卿"官制影响而创。郑玄注经主要在东汉,桓宽《盐铁论》成书于西汉末年但未涉及典籍分类,汉武帝时期尚无完整典籍目录。【题干3】陈寿在《三国志·蜀书》中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真正目的在于?【选项】A.突出蜀汉军事劣势B.折射曹魏史观C.掩盖蜀汉人才缺失D.突出刘备德行【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陈寿受晋代官方史观影响,刻意淡化蜀汉正统性。正史《三国志》采用"国别体"实则隐含"大一统"思想,此处评价实为暗示诸葛亮受制于蜀汉地狭兵骞的客观条件,与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形成对比,体现陈寿为维护曹魏政权合法性进行的史书重构。【题干4】《旧唐书》与《新唐书》在"安史之乱"记载上的最大差异体现于?【选项】A.叛军人数统计B.唐玄宗责任认定C.安禄山生卒年记载D.河东节度使起源【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新唐书》将安禄山生卒年记为"公元755-757年",与《旧唐书》"685-757年"存在明显矛盾。这种差异源于欧阳修等北宋史家对安禄山家族出身的重新考证,认为其父安延偃实为粟特商人,而《旧唐书》沿袭唐代官方记载。该问题涉及史源考证的核心难点。【题干5】《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诸史略"体例开创者是?【选项】A.司马迁B.班固C.王应麟D.脱脱【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王应麟《玉海》首次系统总结史书体例演变,提出"六朝诸史略"概念。元代脱脱主编《宋史》时虽创新"本纪十表志"体例,但未在书内明确记载体例发展史。班固创"纪传体",《史记》为源头,司马迁属开创者而非体例总结者。【题干6】《明史·职官志》记载的"厂卫"机构实际权力巅峰出现在哪个时期?【选项】A.永乐年间B.万历年间C.天启年间D.天命年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厂卫机构(东厂、锦衣卫、西厂)在万历年达到权势顶峰,张居正改革后削弱东厂,明末东林党与阉党斗争中厂卫成为关键力量。天启年间魏忠贤掌东厂,但受制于皇帝权威;天命年间(清)已无明朝职官体系。【题干7】《明实录》编纂过程中最关键的史料来源是?【选项】A.内阁档案B.锦衣卫题本C.郡县志书D.遗民笔记【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明实录》以明代中央档案为基础,特别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宣德库"保存的奏疏底稿。内阁题本经过翰林院汇编后成为核心资料,锦衣卫密奏多涉秘而不宣,郡县志书存在篡改风险,遗民笔记成书较晚且存疑。【题干8】《清史稿·食货志》记载的"摊丁入亩"政策实际实施年份是?【选项】A.顺治五年B.乾隆二十四年C.嘉庆十年D.光绪二十六年【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嘉庆十年(1805年)开始摊丁入亩,取消丁役同时将丁钱并入田赋征收,该政策由嘉庆帝根据和珅、黄宗羲《明史·食货志》记载建议推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虽推行"火耗归公",尚未触及丁役制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已进入清末新政时期。【题干9】《二十四史》中首部采用编年体例的纪传体史书是?【选项】A.《史记》B.《汉书》C.《纲鉴》D.《资治通鉴》【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纲鉴》为南宋袁枢据《史记》等"正史"改编的编年体史书,每纪对应纪传体原文。王安石《尺素》虽欲改编但未完成,元脱脱《宋史》等均为纪传体。司马光《资治通鉴》虽为编年体,但非《二十四史》之一。【题干10】《明史·艺文志》著录的"四书章句集注"最早刊刻于?【选项】A.宋高宗时期B.元至正八年C.明洪武三年D.清乾隆二十七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最早版本为至正八年(1348年)杭州路刻本,现存世最早孤本。宋高宗时期仅有单行章句,元至治元年(1321年)开始有刻本但非完整版。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官刻初版,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武英殿本为权威校注版。【题干11】《清史稿·职官志》记载的"理藩院"主要管辖范围是?【选项】A.内地蒙古各部B.西南土司C.台湾地区D.沿海倭寇【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理藩院创立于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民族大学招聘程序招聘博士配偶工作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西南宁市市容事务服务中心外聘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福建三明大田县总医院事业单位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公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新能源行业技术创新在新能源设备智能化应用中的创新驱动报告
- 2025年衢州市柯城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新用户协议书
- 协议书与渠道
- 2025北京海淀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会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协议书的命名
- 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碇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2025国际留学合作协议书范本(合同文本)
- 班主任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纺织面料设计师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酸碱防护知识培训课件
- 第十三章 三角形 单元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基于等保20网络安全制度的企业网的规划与设计
- 【课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
- 中国水库管理办法
- JJF 2257-2025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校准规范
- 黑龙江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