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常识_第1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常识_第2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常识_第3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常识_第4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

常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喀什地区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年龄别称,如“弱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己经成年。

B.《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和《背影》是他的叙事散文代表作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2025•温州模拟)同学们要以古人之礼互赠书签,下列加点谦辞或敬辞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语:这是我的大作请你赐教。

B.小文:感谢你的事量,我认为你的设计很好,这里可以再改进一下。

C.小语:谢谢兄台的面如,使我备受启发。

D.小文:货弟言重了,互相学习!

3.(2025•南明区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见教”“敝人”“奉还”都属于谦辞类。

B.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如《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

C.《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我与地坛》等。

D.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4.(2025•龙凤区二模)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指官员降职或远调,表意相近的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中的“左迁”。

B.《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均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九方皋相马”“穿井得一

人”“歧路亡羊”等

C.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

手段。

D.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5.(2025•高新区校级模拟)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盛事,唐宋两代

尤其如此。唐诗宋词里就不乏描写元宵节的诗篇。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这些诗句的作

者依次是()

A.杜审言温庭筠欧阳修陆游

B.苏味道李商隐晏殊辛弃疾

C.苏味道李商隐欧阳修辛弃疾

D.杜审言温庭筠晏殊陆游

6.(2025•江阴市二模)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中,下列交流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语:读文增识。通过《孙权劝学》的学习,我知道了该文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

治通鉴》,文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小语:读文知人。通过阅读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我了解了鲁

迅先生的童年和青年生活。

C.小文:读文增智。法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中警官的多次“变色”,让我认识到了自

然界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D.小文:读文知时。学习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我知道了古代打更计时的方法,

文中的“更定”为晚上八时左右。

7.(2025•铁岭模拟)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

排如下: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作者是郭沫若,课文节选自剧本《屈原》,话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安排大量独白。

B.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常

用来代指史册。

C.《童年》中母亲死后,外祖母说“阿列克谢,你可不是奖章,老把你挂在脖子上我可受不了!”“去,

去,走吧,到人间去吧……”于是,我就走入了人间。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8.(2025•大庆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逸事。

B.《水浒传》中“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都有对武松的描写。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称为“定更”。

D.古时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亚圣,称孟子为圣人。

9.(2025•开江县一模)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读书”“曹刿论战”“山水画的意境”“怀疑与学问”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

列短语。

B.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C.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山之北”“水之南”均表示“阳”

的方位。

D.“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个递进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

10.(2025•丹东一模)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思接古今,掇菁撷华。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那月光,抚慰过太白的无眠,也皎洁过摩诘的竹林;安慰过东坡的思念,也伴随过放翁的夜行;

笼罩过佩弦门前的荷塘,也朦胧过驿路的梨树林。”在这段话中涉及到的诗人分别是:李白、王维、苏轼、

陆游、朱自清。

B.古代年龄称谓的由来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有的根据生理特征来命名,如黄发、但偻代指老人,始配

代指儿童;有的根据礼仪来命名,如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有的则是根据干支纪年来命名,如花甲,指六十

岁。

C.《朝花夕拾》常常交叉运用“儿童一一成人”视角。如《二十四孝图》中儿童鲁迅不解“郭巨埋儿”

为何被歌颂,成人鲁迅则指出其“愚孝”“反人性”的本质;《无常》中童年鲁迅看戏时对“无常”既怕又

喜,成人鲁迅则分析民间信仰中“无常”的公正形象,暗讽现实社会的不公。

D.《红岩》中,成岗领导狱中战友与敌人作斗争,巧妙与特务头子周旋;江姐忍受竹签钉指等酷刑,

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许云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他

们用生命诠释了“革命信念坚如磐石”的“红岩精神”。

H.(2025•惠山区一模)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锡在讲座中说:“散文《马说》和《岳阳楼记》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班级开展《诗经》诵读活动,选手小吴说:“我诵读的篇目是'风'部分的《兼葭》。”

C.小惠在语文课上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富阳’,在富春江的北面。”

D.小山和同学分享:“古代,,卿,可以是君对臣的爱称,‘舍弟’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12.(2025•莒南县一模)下列有关“春节”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现今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作过年,春节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王

安石,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C.“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夜的一种传统习俗。现代流行说法叫“跨年”,按照时辰来说,跨年发生

在“子时”。

D.2025年是乙巳年,“乙巳”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六

十年循环一次。

13.(2025•哈尔滨校级二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

害。

B.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的年龄。

D.易安(李清照)词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

即成“诗史”。

14.(2025•龙江县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逸事。

B.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称为“定更”。

D.古时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亚圣,称孟子为圣人。

15.(2025•炎B城县二模)以下中国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性角色的演

员,“旦”指女性角色,“净”多为性格鲜明的男性,脸上常画有脸谱,“丑”则以滑稽幽默的表演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术语中,“拜”指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致仕”则是指官员退休,意为交还官职,回家安度晚年。

C.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惊蛰”寓意春雷乍动,惊醒蛰

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意味着春耕正式开始,它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

D.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黄昏”这个时段

对应的地支是“申”,大致指晚上7点至9点。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期末必刷常考题之文学文化

常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CABBCCCDCDA

题号12131415

答案AADD

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5•喀什地区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年龄别称,如“弱冠”指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和《背影》是他的叙事散文代表作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春》是抒情散文,不是叙事散文。

故选:Co

2.(2025•温州模拟)同学们要以古人之礼互赠书签,下列加点谦辞或敬辞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语:这是我的木?,请你赐教。

B.小文:感谢你的事塞,我认为你的设计很好,这里可以再改进一下。

C.小语:谢谢兄台的百如,使我备受启发。

D.小文:阿弟言重了,互相学习!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解答】A.有误,“大作”是敬辞,用于尊称他人的作品,不能自称“我的大作”,应改为谦辞“拙作”。

BCD.正确;

故选:Ao

3.(2025•南明区一模)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见教”“敝人”“奉还”都属于谦辞类。

B.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如《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

C.《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我与地坛》等。

D.泰戈尔,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解答】A.有误,“见教”意为“请对方指教自己”,是尊称(敬辞);“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谦辞);

“奉还”意为“归还对方物品”,是敬辞,三者不全属于谦辞。

B.正确;

C.有误,《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汪曾祺的代表作是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D.有误,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而非英国。

故选:B。

4.(2025•龙凤区二模)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指官员降职或远调,表意相近的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中的“左迁”。

B.《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均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九方皋相马”“穿井得一

人”“歧路亡羊”等

C.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

手段。

D.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

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而不是《列子》。

故选:Bo

5.(2025•高新区校级模拟)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盛事,唐宋两代

尤其如此。唐诗宋词里就不乏描写元宵节的诗篇。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月色灯山满帝都,

香车宝盖隘通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这些诗句的作

者依次是()

A.杜审言温庭筠欧阳修陆游

B.苏味道李商隐晏殊辛弃疾

C.苏味道李商隐欧阳修辛弃疾

D.杜审言温庭筠晏殊陆游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

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出自《正月十五夜》,作者是唐代苏味道。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出自《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作者是唐代李商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出自《生查子•元夕》,作者是北宋欧阳修。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出自《青玉案•元夕》,作者是宋代辛弃疾。

故选:Co

6.(2025•江阴市二模)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中,下列交流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语:读文增识。通过《孙权劝学》的学习,我知道了该文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

治通鉴》,文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小语:读文知人。通过阅读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我了解了鲁

迅先生的童年和青年生活。

C.小文:读文增智。法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中警官的多次“变色”,让我认识到了自

然界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D.小文:读文知时。学习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我知道了古代打更计时的方法,

文中的“更定”为晚上八时左右。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

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变色龙》通过警官的多次“变色”,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

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我认识到了自然界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分析不当。故选:

Co

7.(2025•铁岭模拟)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

排如下: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作者是郭沫若,课文节选自剧本《屈原》,话剧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安排大量独白。

B.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常

用来代指史册。

C.《童年》中母亲死后,外祖母说“阿列克谢,你可不是奖章,老把你挂在脖子上我可受不了!”“去,

去,走吧,到人间去吧……”于是,我就走入了人间。

D.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

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童年》中阿廖沙(阿列克谢)的母亲去世后,是外祖父而非外祖母让他“到人间去”。

故选:Co

8.(2025•大庆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逸事。

B.《水浒传》中“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都有对武松的描写。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称为“定更”。

D.古时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亚圣,称孟子为圣人。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

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故选:D。

9.(2025•开江县一模)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读书”“曹刿论战”“山水画的意境”“怀疑与学问”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

列短语。

B.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C.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山之北”“水之南”均表示“阳”

的方位。

D.”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个递进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

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山之北”“水之南”均表示“阴”的方位。“山之南”“水之北”均表示“阳”的方位。

故选:Co

10.(2025•丹东一模)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思接古今,掇菁撷华。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那月光,抚慰过太白的无眠,也皎洁过摩诘的竹林;安慰过东坡的思念,也伴随过放翁的夜行;

笼罩过佩弦门前的荷塘,也朦胧过驿路的梨树林。”在这段话中涉及到的诗人分别是:李白、王维、苏轼、

陆游、朱自清。

B.古代年龄称谓的由来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有的根据生理特征来命名,如黄发、彳区偻代指老人,始龊

代指儿童;有的根据礼仪来命名,如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有的则是根据干支纪年来命名,如花甲,指六十

岁。

C.《朝花夕拾》常常交叉运用“儿童一一成人”视角。如《二十四孝图》中儿童鲁迅不解“郭巨埋儿”

为何被歌颂,成人鲁迅则指出其“愚孝”“反人性”的本质;《无常》中童年鲁迅看戏时对“无常”既怕又

喜,成人鲁迅则分析民间信仰中“无常”的公正形象,暗讽现实社会的不公。

D.《红岩》中,成岗领导狱中战友与敌人作斗争,巧妙与特务头子周旋;江姐忍受竹签钉指等酷刑,

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许云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他

们用生命诠释了“革命信念坚如磐石”的“红岩精神”。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红岩》中,是许云峰领导狱中战友与敌人作斗争,巧妙与特务头子周旋,成岗在狱中坚持出

版《挺进报》。

故选:D。

11.(2025•惠山区一模)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锡在讲座中说:“散文《马说》和《岳阳楼记》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班级开展《诗经》诵读活动,选手小吴说:“我诵读的篇目是‘风'部分的《兼葭》。”

C.小惠在语文课上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中的‘富阳’,在富春江的北面。”

D.小山和同学分享:“古代,'卿'可以是君对臣的爱称,‘舍弟’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解答】A.有误,《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他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BCD.正确。

故选:Ao

12.(2025•莒南县一模)下列有关“春节”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现今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作过年,春节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王

安石,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C.“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夜的一种传统习俗。现代流行说法叫“跨年”,按照时辰来说,跨年发生

在“子时”。

D.2025年是乙巳年,“乙巳”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六

十年循环一次。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解答】A.有误,春节是并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CD.正确。

故选:Ao

13.(2025•哈尔滨校级二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

害。

B.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C.“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