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突破 提升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突破 提升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突破 提升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突破 提升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突破 提升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提升练(一)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凉山二模)距今1万多年前的中国以炊器划分,长江流域为釜文化圈,

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为三足器文化圈,燕山南北地区为筒形罐文化圈。各地区努

力开展远距离交流,交流内容主要是原始宇宙观、天文历法、权力表达方式、丧

葬和祭祀礼仪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精粹。据此可推知()

A.炊具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形态

B.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长江流域是饮食文化的发源地

D.南北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长江流域为釜文化圈,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为三足器文化圈,燕

山南北地区为筒形罐文化圈”“各地区努力开展远距离交流”可知距今1万多年

前的中国,不同地域文明在炊器使用上存在差异,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密切交流,

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

2.(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西周时期,井氏是最重要的世族之一,此家族在册命中

获得了审判的权力。如穆公审理了发生于晋南地区的霸姬案,井伯审理了发生于

王畿地区的裘卫案,井叔审理了发生于晋南与王畿贵族之间的答案。这表明

()

A.审判权是诸侯的重要权力

B.传统礼乐制度遭到冲击

C.周天子重视边远地区管理

D.国家权力具有宗族印记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此家族在册命中获得了审判的权力”可知西周时期井氏家族获

得了世袭的审判权力,所以此后穆公、井伯、井叔相继审理了一系列重大案件,

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宗族印记,故选D项;“井氏是最重要的世族之一,此家族

在册命中获得了审判的权力”,可知审判权只是井氏诸侯的重要权力,不具有普

遍性,排除A项;材料中重大案件主要由井氏诸侯负责审理,说明当时人们依

然恪守传统的礼乐制度,尊奉天子册封的权威,排除B项;“晋南”“王畿地

区”均位于统治核心的中原地区,排除C项。

3.(2023•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战国时期,君臣互惠关系在官僚

机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君主通过检查和考核对臣子的服务进行赏罚。《韩非

子•主道》中以“契”与“符”等词来解释这种君臣关系,如:言已应,则执其

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这种互惠关系反映出()

A.血缘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礼乐制度已被社会抛弃

D.君臣之间关系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君臣之间的“互惠”关系增强,君主通过赏罚

来控制臣子,靠血缘关系维持统治的色彩淡化,故选A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尚未形成主流思想,排除B项;礼乐制度的核心是强调等级,战国时期礼乐制

度虽遭破坏,但仍强调君臣等级,礼乐制度仍有影响,排除C项;由材料中“君

主通过检查和考核对臣子的服务进行赏罚”可知,臣子要为君主服务,君臣之间

等级关系明显,排除D项。

4.(2023•湖南常德一模)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

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

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

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B.杜绝了吏治腐败

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D.抑制了豪强地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可知,上计制度

涉及的方面基本都和农业相关,故选A项;“杜绝”表述错误,排除B项;小

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上计制度考核的对象是官员,

而非豪强地主,排除D项。

5.(2023・甘肃天水一模)有学者将魏晋时期的士人群体分为五种类型(如下表)。据

此可知,魏晋时期()

类型特点及代表人物

第一种类型顿悟世事之变,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坐享利禄。如王戎

恪守儒家传统,虽然政治环境在变,但从表面看他们的思想不变。

第二种类型

如傅玄

执着于传统伦理道德,固执地秉承儒家的纲常名教,陷入与政治

第三种类型

现实的严重对立,他们走向老庄,兼摄儒道。如阮籍和嵇康

原本是儒士,因不满政治现实从官场上淡出,隐居田园不再入仕。

第四种类型

如陶潜

身兼儒道,但以道家思想为主,淡泊名利,看重生命并修行道术,

第五种类型

成为道士。如葛洪

A.士人阶层分不匕及政治心态的多元

B.佛道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C.多种文化交流融合导致社会动荡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由于儒、佛、道思想并存及政治因

素的影响,士人群体出现分化现象,儒教讲现实人伦秩序,道教和佛教告诉人们

功名利禄如浮云,无须贪恋,生命重于一切,士人群体对社会多元化思想的不同

态度,致使他们分化为不同的群体,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佛

道虽有发展,但不是社会发展主流,排除B项;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导致文化

融合,排除C项;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导致影响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6.(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唐代两税法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建立中央至地方

三级财政主体,将各地上缴的两税分为“上供、留使、留州”三部分,并严禁税

外科配。然而一直到唐末,地方官员在两税之外“科配”的现象却禁而不止。这

可以用来说明,唐后期()

A.官吏考核流于形式B.中央集权弱化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均田制被破坏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地方官员在两税之外'科配'的现象却禁而不止”,可知地方官

员不服从中央命令,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吏考核,排除A项;材料没有

涉及地方官员办事流程,所以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均田制

被破坏是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7.(2023•江苏南通三模)中国古代的通行货币是铜钱,但在6—7世纪,拜占庭金

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长期在高昌流通。唐朝直接管辖高昌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没有

禁止用金银币。由此可知,隋唐时期()

A.金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

B.异域先进文化传播到中国

C.东西方之间商贸往来兴盛

D.白银货币化推动商贸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拜占庭

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高昌地区流通,并且唐朝接管

高昌后,也没有禁止金银币的使用,说明在高昌地区东西方贸易较为频繁,体现

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故选C项。

8.(2023•广东茂名一模)两宋时,中枢政治运作通常以君主朝堂听政形式进行。但

南宋宁宗常不临朝,重用史弥远为宰相并长期兼任枢密长官,文书奏状多直达于

史弥远,时人评价道“知有私室而不知有公朝”。由此可以推知,宋宁宗时期

()

A.变革制度有效抑制武将势力

B.权相专横改变政务处理机制

C.君主权力受到冲击渐趋弱化

D.权力集中有效提政效率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相比于两宋时“中枢政治运作通常以君主朝堂听政形式进

行”,宋宁宗“常不临朝”,权力集中于宰相史弥远,故选B项;“有效抑制

武将势力”不合逻辑,题干涉及君相关系,非文武臣关系,排除A项;“受到

冲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有效提政效率”不合题意,其与“时人

评价道'知有私室而不知有公朝'”明显相悖,排除D项。

9.(2023•山东济宁一模)宋代,川蜀地区盛行“旁户”制度。旁户是隶属于豪家的

贫户,有的豪家所领旁户达数千家之多。旁户除向豪家纳租外,还要供豪家役使。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地()

A.商品经济繁荣B.户籍管理松弛

C.土地兼并盛行D.地方政府软弱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旁户是隶属于豪家的贫户,有的豪家所领旁户达数千家之多。旁

户除向豪家纳租外,还要供豪家役使”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旁户作为豪族地主

的佃户不仅需要纳租还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是土地私有制度之下豪家内部的人

员隶属关系,故选C项;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但材料仅涉及旁户与豪族之间的

隶属关系,没有明确商品经济的具体交易情况,排除A项;宋代户籍制度宽松

自由但管理严格,且材料仅涉及旁户与豪族之间的隶属关系,没有明确户籍的具

体管理规范,排除B项;宋朝政府调整政策不抑兼并而非软弱无法管理,排除D

项。

10.(2023•安徽芜湖二模)朱熹云:"今缘文字印本多,人不着心读。汉时诸儒以

经传相授者,只是暗诵,所以记得牢……以其无本,但记得耳。”朱熹所批评的

现象折射出()

A.南宋印刷业快速发展B.理学逐渐走向僵化

C.士大夫思想日益教条D.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今缘文字印本多,人不着心读”可知,朱熹认为如今的书籍太

多,导致人们读书时不用心,汉代儒生教授经传时,都是通过默记背诵,所以记

得牢,当时虽然没有书本,但都记到了心里,可见朱熹认为书籍太多导致人们学

习不用心,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印刷业的快速发展,故选A项。

11.(2023•江西景德镇一模)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

其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然官修

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

政全书》等。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

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

D.元朝政权排斥农耕文明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上作出较大贡献,促进了生产力发

展,功绩理应得到传颂,但在官修史书中却没有记载,显然受到理学影响,认为

黄道婆逃离婆家不符合理学伦理,故选A项;崖州虽属海南,黄道婆向黎族学

习纺织技术无法说明整个海南经济发达,由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海南经济是相对

落后的,排除B项;棉纺织技术属于手工业,不是农学,排除C项;由所学知

识可知,元朝建立政权后,接受了农耕文明,排除D项。

12.(2023•河南信阳一模)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时发布诏书:“朕惟祖宗肇造区宇,

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五十余年于此矣。……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

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务施实德,不尚虚文。”诏书体现了忽必烈()

A.赞扬祖辈的军事征服B.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C.希望继承蒙古的传统D.意欲推行中原制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文治多缺”“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可知,忽必烈即位后鉴于此

前重武轻文的传统,想要改变祖制,学习先进文化,故选D项;据材料“武功

迭兴,文治多缺”可知,赞扬祖辈武功的同时也指出了文治的缺乏,故忽必烈发

布诏书的目的是如何改进原有制度的不足而非赞扬祖辈的军事征服,排除A项;

据材料“爰当临御之始……务施实德”可知,忽必烈在登基之初立志参照中原儒

家思想治理天下,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祖述变

通,正在今日”可知,忽必烈要变通祖宗之法,希望继承蒙古的传统与主旨矛盾,

排除C项。

13.(2023•广东江门一模)明朝自永乐年间开始,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前来归附之人

赐封官职,没有姓氏者赐予汉族姓氏,这些人成为明朝时期独特的“达官”群体。

此外还在官职授予、俸禄供养以及生活赏赐等方面,给予他们优于汉族官员的待

遇。这一做法有利于()

A.提升少数民族地位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开发边疆落后地区D.促进民族间的交融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前来归附之人赐封官职”“给予他们优于汉

族官员的待遇”可知当时政府通过官职赐封和提高待遇笼络前来归附的少数民

族首领,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稳定地方秩序,故选B项;材料中的优厚待遇

只针对少数民族首领,并非面向所有少数民族群体,排除A项;少数民族的归

附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边疆地区,并非特指落后地区,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

强调中央政府厚待前来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并未提及政府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态

度和政策,无法体现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排除D项。

14.(2023•河南洛阳一模)江西省多山,粤闽农民素善耕山,至江西承佃者十居五

六,”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

字付执。……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

甚至任意典卖”。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政府对土地的交易管理严格

B.粤闽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C.土地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

D.跨地区经济活动成主流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明清时期大批粤闽农民跨省到江西省承佃,后又“私佃他

人”,以致“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至任意典卖”,故选C项;

“政府”不合题意,题干未见政府,且题干是关于土地的租佃而非交易,排除A

项;“粤闽地区”不合逻辑,题干未见粤闽地区人多地少的信息,排除B项;

“成主流”不合史实,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安土重迁,排除D

项。

15.(2023•山东临沂一模)清朝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载:“鸣钟、时辰表,皆来

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

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

已也。”这反映了赵翼()

A.开放包容的积极态度

B.固守传统的保守态度

C.崇洋贬中的文化观念

D.厚古薄今的思想观念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唇刻指

十二时,皆绝技也”“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

也”可知赵翼盛赞西方的鸣钟和时辰表的技术,同时盛赞西方也有开创的圣人,

这反映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故选A项。

16.(2023•湖北武昌高三质检)乾隆帝在对外问题上,一面主动将外贸从四口集中

到广州以便管理,同时也承认“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

古”,应“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据此可知()

A.清朝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对外贸易

B.清朝自主限制防范西方

C.清朝积极推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D.清朝了解世界发展大势

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乾隆帝收紧外贸交易场所,承认欧洲人的技术优于清朝而“应

'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可知清朝对西方既有所学习,又有所防范,

故选B项;“严重依赖对外贸易”不合史实,乾隆帝时期限制对外贸易,清朝

财政收入主要是农业税、商业税等国内税,排除A项;“积极推动”不合史实,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限制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了解世界发展大

势”不合逻辑,乾隆帝的做法说明其没认识到西方技能先进的制度原因,不了解

世界发展大势,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3•湖北武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代表作品

西周《尚书・无逸》:周公告诫周成王为政要勤劳,不能贪图安逸。

刘邦在《手敕太子》中以自身实践告诫其子:“每上疏,宜自书,勿

汉代

使人也。”

《颜氏家训》对族中子弟提出:“明《六经》之旨,涉百家之书”“子

魏晋

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唐太宗《帝范》:“宽大其志,足以

南北朝

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

行德义”“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上遵周

唐代

孔训,旁鉴老庄言。”

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实治生之最善者也”“夫俭者,守家

宋代

第一法也”。

袁了凡在其《了凡四训1》中指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

明代

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要求子孙:存好心,行好事,节俭辛勤,循礼

清代

守法,义中求利,本分生涯,不要奢靡懒惰,利己损人,阴谋诈骗。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训对象和指导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答案(1)家训对象变化:由面向帝王子弟扩大到面向宗族子弟。

指导思想变化:由主要遵循诸子百家思想到主要遵循儒家思想。

⑵内涵: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格物致知),以廉为本,崇尚贤能,明理守法。

18.(2023•河北唐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成吉思汗时已在境内开设驿站,窝阔台时正式建立驿站制度。忽必烈定都

大都后,驿站制度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据《经世大典》记载,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驿路东通奴儿干之地,

北通吉利吉思部落,西南通西藏。驿站有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又有马站、

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辽东黑龙江下游则置狗站,用狗拉雪橇行于冰雪

之上。1289年设立杭州到泉州的海站。……元政府特设站户,有一定的免税特

权,用以维持驿站运行。驿站上一切交通工具和使臣饮食供应,一部分由政府补

贴,大部分由站户负担。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用以传递军政机

要文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等《中国古代史》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传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要解决的

深层次问题。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元朝为解决上述深层次问题所采取的其

他举措,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修筑;网络覆盖面广;数量众多,规模庞大;驿站形

式多样;交通工具类型多样;服务范畴细化。

深层次问题:构建与“大一统”相适应的中央集权体制。

(2)示例举措:设立行省制度。

理由: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合理举措亦可酌情给分)

19.(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明朝中后期和中世纪中晚期的法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社会“狂欢”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规定,庶民"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锦绮、丝丝、绫罗,止许

绸、绢、素纱……首饰、钗、镯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然而明中叶以后,

“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按照明制,官民使用金银器是违法的。故明初民间器用多为陶瓦器。但到明代中

后期,民间器用多改为翠白瓷器及金银器。类似现象在饮食、舆马、居舍等方面

也广泛存在。

——摘编自常建华《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等

明初,政府对人口的流动严密控制,禁止游惰。中期以后,大众化的旅游遂成一

时风尚。下表为晚明游逸之风概况

类别情况

官绅往往以官事为苦,沉湎曲藁(代指酒)和游历山水。

喜游历,形成职业的“游客”和“山人”群体。明代以前,“山人”

士人多指与世无争的隐士高人,而明代的“山人”往往依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