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白水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白水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白水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白水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白水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陕西省白水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两汉时期

答案:D

分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的哪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答案:B

分析:此句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为阳守于内,阳为阴使于外,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3.五行中,“金”的“所胜”之行是()

A.木

B.火

C.土

D.水

答案:A

分析:五行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胜”即“克我”的关系,金克木,所以金的“所胜”之行是木。

4.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答案:C

分析: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5.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答案:A

分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6.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肾

答案:C

分析: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7.主管一身阴阳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答案:C

分析: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管一身阴阳。

8.六淫邪气中,具有“重浊”特点的是()

A.风

B.寒

C.暑

D.湿

答案:D

分析: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9.七情内伤致病,最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肝、脾

B.心、肺、脾

C.心、肝、肾

D.心、肺、肝

答案:A

分析:七情内伤致病,可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其中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因为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0.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阴阳失调

D.饮食劳伤

答案:B

分析: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以侵入,疾病无从发生。

11.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邪正交争

B.正邪相持

C.正虚邪不盛

D.邪盛正不虚

答案:C

分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1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A.整体审察

B.四诊合参

C.辨证求因

D.病证结合

答案:C

分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辨证求因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方法,不属于诊断基本原则。

13.患者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其证候是()

A.气虚证

B.血虚证

C.阴虚证

D.阳虚证

答案:B

分析:血虚证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等为主要表现。

14.下列哪项不是表证的特点()

A.起病急

B.病程短

C.病位浅

D.必发展为里证

答案:D

分析:表证的特点为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较轻。表证不一定都会发展为里证,若正气充足,治疗及时得当,表证可在短期内痊愈。

15.患者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微恶风寒,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型是()

A.风寒犯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答案:A

分析:风寒犯肺证以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微恶风寒,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为主要表现。

16.治疗风寒表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答案:A

分析: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为治疗风寒表证的代表方剂。

17.下列药物中,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的是()

A.金银花

B.连翘

C.薄荷

D.柴胡

答案:A

分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等。

18.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

A.苍术

B.厚朴

C.藿香

D.佩兰

答案:A

分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证、风湿痹证等。

19.治疗肝郁化火兼气滞胁肋胀痛,应首选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青皮

C.香附

D.川楝子

答案:D

分析:川楝子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可用于治疗肝郁化火所致的胁肋胀痛。

20.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A.人参

B.黄芪

C.白术

D.山药

答案:B

分析:黄芪的功效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可用于治疗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等。

21.治疗心悸失眠,健忘多梦,体虚多汗者,应首选的药物是()

A.朱砂

B.酸枣仁

C.柏子仁

D.远志

答案:B

分析:酸枣仁具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多梦、体虚多汗等。

22.下列方剂中,具有和解少阳功效的是()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逍遥散

D.四逆散

答案:A

分析:小柴胡汤的功效为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等。

23.治疗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应首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济川煎

C.黄龙汤

D.增液承气汤

答案:A

分析:麻子仁丸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效,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24.归脾汤的功用是()

A.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B.滋阴补血,养心安神

C.健脾益气,养血安胎

D.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答案:A

分析:归脾汤的功用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和脾不统血证。

25.下列哪项不是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候()

A.腰膝酸软

B.头晕目眩

C.耳鸣耳聋

D.自汗盗汗

答案:D

分析: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等。自汗多为气虚或阳虚所致,不是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候。

26.针灸治疗面瘫,选取面部穴位应采用的手法是()

A.深刺透穴

B.提插泻法

C.平补平泻

D.电针强刺激

答案:C

分析:面瘫初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法,以调和气血。

27.下列哪项是足阳明胃经的主治特点()

A.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B.前头、口齿病,胃肠病

C.侧头、耳病,胁肋病

D.后头、背腰病,脏腑病

答案:B

分析:足阳明胃经的主治特点为前头、口齿病,胃肠病及神志病等。

28.治疗胎位不正,应首选的穴位是()

A.至阴

B.三阴交

C.太冲

D.足三里

答案:A

分析: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可矫正胎位,是治疗胎位不正的经验效穴。

29.下列关于拔罐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留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B.闪罐法多用于虚寒证

C.刺络拔罐可用于治疗丹毒

D.走罐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答案:B

分析: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以及小儿、年老体弱患者;虚寒证多用留罐法或艾灸拔罐法。

30.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不包括()

A.针灸

B.推拿

C.运动疗法

D.手术治疗

答案:D

分析: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运动疗法等,手术治疗不属于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五行相生关系的有()

A.木生火

B.火生土

C.土生金

D.金生水

E.水生木

答案:ABCDE

分析: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主血脉

B.主神志

C.主运化

D.主疏泄

E.主藏精

答案:AB

分析: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血脉和主神志。主运化是脾的功能;主疏泄是肝的功能;主藏精是肾的功能。

3.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A.益气

B.养血

C.滋阴

D.助阳

E.发汗

答案:ABCD

分析:扶正的治法包括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以增强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发汗属于祛邪的治法。

4.下列药物中,具有安胎作用的有()

A.紫苏

B.黄芩

C.桑寄生

D.杜仲

E.白术

答案:ABCDE

分析:紫苏能理气安胎;黄芩能清热安胎;桑寄生、杜仲能补肝肾安胎;白术能健脾安胎。

5.下列方剂中,属于清热剂的有()

A.白虎汤

B.清营汤

C.黄连解毒汤

D.龙胆泻肝汤

E.玉女煎

答案:ABCDE

分析:白虎汤为清气分热剂;清营汤为清营凉血剂;黄连解毒汤为清热解毒剂;龙胆泻肝汤为清脏腑热剂;玉女煎为清脏腑热剂,均属于清热剂。

6.针灸治疗原则包括()

A.补虚泻实

B.清热温寒

C.治病求本

D.三因制宜

E.调和阴阳

答案:ABCD

分析:针灸治疗原则包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的目的。

7.下列关于中风中经络的针灸治疗,正确的有()

A.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B.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C.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

D.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

E.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

答案:BCDE

分析:中风中经络的针灸治疗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根据不同的证型可进行配穴。

8.下列属于中医康复护理原则的有()

A.整体护理

B.辨证施护

C.功能锻炼

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E.预防为主

答案:ABCDE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原则包括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功能锻炼、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预防为主等。

9.下列关于哮病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B.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

C.常反复发作

D.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

E.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答案:ABCDE

分析: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常反复发作,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10.下列关于眩晕的辨证论治,正确的有()

A.肝阳上亢证,治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用天麻钩藤饮

B.气血亏虚证,治以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方用归脾汤

C.肾精不足证,治以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方用左归丸

D.痰湿中阻证,治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E.瘀血阻窍证,治以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

答案:ABCDE

分析:眩晕的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和方剂,上述选项的描述均正确。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

1.简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

答案: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上,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2)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同时,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环境的不同,可造成人的身心功能的改变。

2.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答案: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其性开泄,可使腠理疏松开张,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风邪易侵袭人体的上部、肌表、阳经等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行痹。“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

(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寒、湿、暑、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热、风湿等。

3.简述中医诊断中望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答案:望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

(1)得神: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提示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失神:分为精亏神衰和邪盛神乱。精亏神衰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面色无华,呼吸微弱,大肉已脱等,提示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衰败,病情严重,预后不良。邪盛神乱表现为神昏谵语,躁扰不宁,或壮热神昏,抽搐等,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或肝风内动,病情较重。

(3)假神:表现为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大增。这是病情危重,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是临终前的预兆。

(4)神乱:常见于癫、狂、痫等病,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猝然昏仆等。

4.简述麻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及方解。

答案:麻黄汤的组成、功用、主治及方解如下:

(1)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2)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4)方解: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杏仁为佐药,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增强平喘之功;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且能缓和麻黄、桂枝峻烈之性。

5.简述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

答案: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包括:

(1)近部选穴:是指在病变局部或临近的部位选取穴位,这是根据腧穴所具有的近治作用特点而来的。如眼病取睛明、攒竹;胃痛取中脘、梁门等。

(2)远部选穴:是指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这是根据腧穴的远治作用特点而来的。如胃痛选足三里;头痛选合谷等。

(3)辨证选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如失眠属心肾不交者,选心俞、肾俞、神门等。

(4)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应用。如高热选大椎、曲池;抽搐选水沟、合谷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5题)

1.论述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答案: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其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如下: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布。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导致血瘀,出现胸胁刺痛、癥瘕积聚等;也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形成痰饮、水肿等。

(2)促进脾胃的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之气的升降协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以助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也可导致胆汁分泌排泄异常,出现黄疸、口苦等。

(3)调畅情志:人的情志活动与气机的调畅密切相关,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能调畅情志。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导致情志异常,如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反之,情志异常也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使男子精液排泄通畅,女子月经周期正常,排卵正常。若肝失疏泄,可导致男子遗精、早泄、不射精等;女子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2.论述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的鉴别要点。

答案: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均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的证候,但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鉴别要点如下:

(1)病因:湿热蕴脾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内蕴脾胃所致;寒湿困脾证多因外感寒湿之邪,或过食生冷,寒湿内生,困阻脾阳所致。

(2)临床表现:

相同点:二者均有脾失健运的表现,如腹胀纳呆、恶心呕吐、便溏等。

不同点:湿热蕴脾证为湿热内蕴之象,可见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寒湿困脾证为寒湿内盛之象,可见口淡不渴,或口甜黏腻,头身困重,皮肤发黄,色泽晦暗如烟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等。

(3)治疗原则:湿热蕴脾证以清热利湿为主;寒湿困脾证以散寒除湿为主。

3.论述中药的用药禁忌。

答案: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饮食禁忌。

(1)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传统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证候禁忌:是指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证候,选用相适应的药物,避免使用与病情不符的药物。如热证忌用温热药,寒证忌用寒凉药等。

(3)妊娠禁忌:是指妇女在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某些药物,以免损伤胎元或导致堕胎。根据药物对妊娠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药物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慎用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