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1页
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2页
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3页
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4页
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1)【题干1】医疗机构内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选项】A.严格执行手卫生B.规范医疗废物分类C.定期环境消毒D.加强患者及家属疫苗接种【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疫苗接种属于个体免疫增强措施,与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无直接关联。感染控制核心措施包括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环境消毒和环境监测等。【题干2】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但以下哪种情况需采取接触隔离?【选项】A.普通外科手术患者B.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C.疫苗接种者D.普通门诊患者【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接触隔离针对特定感染源患者,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使用专用设备并限制接触传播。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及工作人员。【题干3】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距离应保持多少米以上?【选项】A.1B.2C.3D.4【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紫外线灯有效照射距离为2米,过近易灼伤人员,过远无法覆盖全部区域。需保持灯管与被照表面≥1.5米且≤2米。【题干4】医疗锐器伤后处理“三步法”中,第一步应为立即?【选项】A.冲洗伤口B.拔除刺入物C.消毒创面D.报告上级【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正确流程为:①拔除刺入物(使用专用工具)②肥皂水冲洗15分钟③75%酒精或碘伏消毒。未及时拔除可能增加病原体侵入风险。【题干5】哪种消毒剂可用于皮肤、黏膜和环境表面?【选项】A.戊二醛B.过氧化氢C.氯己定D.苯扎氯铵【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氯己定(含碘)适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及环境表面消毒,但不可用于餐具。戊二醛用于器械灭菌,过氧化氢需现配现用,苯扎氯铵仅限皮肤消毒。【题干6】隔离衣穿脱顺序错误的是?【选项】A.污染区→清洁区B.先穿后脱C.污染区出口处脱外层D.手部最后接触内层【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正确流程为:污染区穿→进入清洁区→污染区出口处脱外层→污染区脱内层→手部最后接触内层。直接“先穿后脱”易导致污染。【题干7】医疗废物容器的标识应包含以下哪项颜色?【选项】A.蓝色B.黄色C.黑色D.白色【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黄色为医疗废物专用标识色,黑色用于感染性废物容器,白色为其他垃圾。需同时标注警示标志和文字说明。【题干8】哪种消毒方法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选项】A.紫外线照射B.煮沸15分钟C.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D.含氯消毒剂浸泡【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可灭活所有微生物及芽孢。紫外线仅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效,煮沸无法杀灭芽孢,含氯消毒剂仅针对部分病原体。【题干9】医疗机构感染监测中,重点监测的病原体不包括?【选项】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病毒D.真菌【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真菌感染监测权重低于细菌和病毒,重点监测病原体包括耐药菌(如MRSA)、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呼吸道病毒。【题干10】哪种情况属于感染暴发?【选项】A.3例同一科室腹泻患者B.5例院外感染患者C.2例手术切口感染D.10例水源性霍乱【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感染暴发指在限定时间内,同一机构内发生超过预期的病例数。选项A符合标准(通常≥3例),选项B为院外感染,选项D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题干11】手卫生设施配备应满足每间病房至少?【选项】A.1个B.2个C.3个D.4个【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要求每间病房至少配备1个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液+干手设备或手消毒液)。密集科室可增加至2个。【题干12】标准预防中,接触患者前需执行?【选项】A.手消毒B.无菌操作C.穿防护服D.疫苗接种【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接触患者前需执行手卫生(非无菌操作),穿防护服针对高风险操作(如血液暴露)。疫苗接种属于预防接种范畴。【题干13】哪种消毒剂配制后需立即使用?【选项】A.含氯消毒剂(500mg/L)B.过氧化氢(1:100)C.二氧化氯(500mg/L)D.碘伏(1:1000)【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过氧化氢需现配现用(配制后2小时内使用),其他消毒剂可保存至24-48小时。碘伏稳定性较好但需避光保存。【题干14】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运时应采取?【选项】A.普通担架车B.专用转运床C.闭环转运D.普通出租车【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闭环转运指全程使用专用设备(如转运床+防护屏障)且不与其他患者共用通道,可有效阻断传播。普通担架车和出租车均不符合要求。【题干15】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时间不足会导致?【选项】A.无效灭菌B.交叉感染C.设备损坏D.人员过敏【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紫外线照射时间不足(如<30分钟)无法达到有效杀菌剂量,导致微生物存活。但不会直接损坏设备或引发过敏反应。【题干16】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煮沸消毒不耐高温器械?【选项】A.压力蒸汽灭菌B.化学浸泡C.低温等离子灭菌D.紫外线消毒【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化学浸泡(如戊二醛)适用于不耐高温器械,压力蒸汽灭菌需≥121℃、30分钟。低温等离子和紫外线仅限表面消毒。【题干17】感染科医护人员防护服穿脱顺序错误的是?【选项】A.污染区→缓冲区B.先脱外层后脱内层C.手部最后接触内层D.脱后立即手消毒【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正确顺序为:污染区脱外层→缓冲区脱内层→手部最后接触内层。直接“先脱外层后脱内层”易导致内层污染。【题干18】手卫生效果监测中,合格标准为手部细菌菌落数?【选项】A.<5CFU/cm²B.<10CFU/cm²C.<15CFU/cm²D.<20CFU/cm²【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规定手卫生合格标准为手部细菌菌落数≤5CFU/cm²(指触面)。其他选项为不同检测指标阈值。【题干19】医疗废物分类中,感染性废物应放入?【选项】A.红色containersB.黄色containersC.黑色containersD.绿色containers【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红色containers为感染性废物专用标识,黄色containers用于实验室危险废物,黑色containers为其他医疗废物(如破损玻璃)。【题干20】防护装备脱卸后正确的手卫生步骤是?【选项】A.用消毒液搓洗双手2分钟B.快速冲洗后擦干C.使用速干手消毒剂D.以上均可【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防护装备脱卸后需执行手卫生(选项A),若时间紧张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选项C)。选项B仅满足物理清洁要求,不符合规范。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2)【题干1】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手卫生的哪种操作?【选项】A.接触患者体液前或接触后未洗手即触摸眼、鼻、口B.接触患者皮肤后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洗手C.接触患者体液前或污染物品后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D.接触患者后未洗手直接离开病房【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正确选项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5.2.1条,接触患者体液前或污染物品后需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选项A为手卫生错误时机,B消毒液不可用于手卫生,D未体现手卫生操作。【题干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标准隔离措施中,以下哪种防护用品不适用?【选项】A.不穿透的防护服B.防护口罩(N95/KN95)C.防护目镜或护目镜D.防渗透手套【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标准隔离防护要求不穿透的防护服、防护口罩(N95/KN95)、防护目镜或护目镜及防渗透手套。但标准隔离不强制要求N95/KN95口罩,除非进行空气传播高风险操作,故选项B为干扰项。【题干3】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强度检测方法中,正确表述是?【选项】A.使用紫外线辐照计在距离灯管1米处测量B.灯管表面涂白漆增强透光率C.每月用紫外线强度计检测一次D.照射时间需包含灯管启动预热时间【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紫外线辐照强度检测需在距离灯管1米处测量(根据GB15982-2012),选项B会干扰测量结果,选项C周期不符,选项D预热时间不计入有效照射时间。【题干4】医疗废物分类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属于哪类风险等级?【选项】A.高风险B.中风险C.低风险D.无风险【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感染性医疗废物属于高风险类别(GB18484-2020),需使用双层黄色袋密封,专用运输车辆运送。中风险为损伤性废物,低风险为感染性以外的其他废物。【题干5】标准预防适用于哪种类型的感染控制?【选项】A.已知或疑似传染源患者的感染控制B.特定病原体传播途径明确的感染控制C.仅适用于空气传播疾病D.仅适用于接触传播疾病【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无论病原体类型或传播途径,强调接触、飞沫、空气、血液、体液等全方位防护。特定病原体(如结核)需结合空气隔离(选项C/D),选项B为接触隔离范畴。【题干6】哪种消毒剂常用于环境表面终末消毒?【选项】A.75%乙醇B.500mg/L含氯消毒液C.2000mg/L含氯消毒液D.1%过氧乙酸【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500mg/L含氯消毒液(有效氯)适用于环境表面终末消毒(WS310.3-2016),2000mg/L用于物体表面高水平消毒。75%乙醇用于皮肤消毒,1%过氧乙酸用于环境消毒需控制浓度(如0.5%-1%)。【题干7】接触隔离适用于哪种感染类型?【选项】A.病原体存在于患者体液或环境中的感染B.仅适用于空气传播疾病C.仅适用于消化道感染D.需穿戴防护服和防护口罩【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接触隔离适用于病原体存在于患者体液或环境中(如伤口渗出液、血液),需穿戴防护服和口罩(选项D)。空气隔离(选项B)需负压病房,消化道感染(选项C)多采用消化道隔离。【题干8】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应包含哪些信息?【选项】A.转运日期、交接人员签名、容器编号B.患者姓名、废物种类、重量C.消毒处理方式、剩余剂量D.运输车辆编号、消毒剂浓度【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交接记录需包含转运日期、交接人员签名、废物容器编号(WS394-2020)。选项B为废物标签内容,选项C指药品记录,选项D属车辆消毒记录。【题干9】哪种消毒方法可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选项】A.80℃干热2小时B.121℃高压蒸汽30分钟C.60℃湿热1小时D.25℃培养14天【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121℃高压蒸汽30分钟可灭活所有细菌繁殖体(包括芽孢),80℃干热需2小时(适用于玻璃器皿),60℃湿热无法杀灭所有细菌,25℃培养为细菌鉴定方法。【题干10】隔离病房的终末消毒不包括?【选项】A.患者床单元表面B.地面墙面终末消毒C.病房空气紫外线消毒D.患者餐具高压蒸汽灭菌【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终末消毒包括床单元、地面墙面(选项A/B)、空气(选项C)。餐具需单独高压灭菌(选项D),不属于病房终末消毒范畴。【题干11】哪种情况需立即启动多重耐药菌筛查?【选项】A.患者住院超过72小时B.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C.患者出现发热症状D.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指南》,发现MRSA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选项B)、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选项C)时需立即启动筛查。住院时长(选项A)和侵入性操作(选项D)属常规监测触发因素。【题干12】防护服穿脱顺序中,错误步骤是?【选项】A.脱下防护鞋后用75%乙醇消毒B.脱下防护服前需进行手卫生C.脱下防护手套后立即脱防护口罩D.脱防护服时避免污染内层【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正确顺序为:脱鞋消毒→脱防护服(手卫生)→脱防护口罩→脱防护手套→手卫生。选项C顺序错误,脱口罩前应先脱手套。【题干13】哪种消毒剂不可用于皮肤消毒?【选项】A.0.5%碘伏B.75%乙醇C.0.2%过氧化氢D.1000mg/L含氯消毒液【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1000mg/L含氯消毒液(有效氯)用于环境表面消毒,皮肤消毒浓度应≤500mg/L(选项D)。0.5%碘伏(选项A)用于完整皮肤,75%乙醇(选项B)用于黏膜伤口,0.2%过氧化氢(选项C)用于浅表伤口。【题干14】标准预防中,哪种操作无需佩戴防护口罩?【选项】A.接触患者体液B.接触患者污染的皮肤C.接触患者伤口渗出液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表面【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标准预防中,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皮肤、伤口渗出液(选项A/C/B)需佩戴防护口罩,接触周围环境表面(选项D)无需,除非存在明显污染。【题干15】医疗废物转运过程中,哪种行为符合规范?【选项】A.用个人手机拍摄废物容器B.将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合装袋C.每日转运后对车辆进行终末消毒D.转运人员不核对交接记录【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规范要求:禁止拍摄医疗废物(选项A),感染性废物需单独分类(选项B),每日转运后对车辆终末消毒(选项C),转运人员需核对记录(选项D)。【题干16】紫外线消毒时,下列哪种情况会影响消毒效果?【选项】A.灯管表面有灰尘B.照射距离为1.5米C.照射时间30分钟D.空间密闭无遮挡【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紫外线消毒需保证灯管表面清洁(选项A),有效照射距离1米(选项B错误),时间30分钟(选项C正确),空间密闭无遮挡(选项D正确)。【题干17】接触隔离病房的空气消毒方法中,正确表述是?【选项】A.每日2次紫外线照射,每次30分钟B.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C.空气菌落数≤10CFU/m³D.患者出科后立即进行空气消毒【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接触隔离病房空气消毒需每日2次紫外线照射(30分钟/次),距离1米(选项A正确)。循环风紫外线(选项B)适用于一般病房,空气菌落数标准(选项C)为空气洁净度B级,患者出科后需立即消毒(选项D正确)。【题干18】医疗废物标识应包含哪些信息?【选项】A.医疗废物种类、产生日期、重量B.交接人员签名、剩余消毒剂浓度C.患者姓名、废物容器编号D.转运单位名称、废物产生单位【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医疗废物标签需注明种类、产生日期、重量(选项A)。交接记录(选项B)和患者信息(选项C)属其他记录,转运单位(选项D)由交接双方确认。【题干19】哪种消毒方法可同时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选项】A.80℃干热1.5小时B.121℃高压蒸汽20分钟C.0.5%碘伏浸泡15分钟D.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121℃高压蒸汽20分钟可灭活细菌繁殖体、真菌孢子(选项B)。80℃干热(选项A)对真菌孢子无效,碘伏(选项C)对真菌孢子无效,含氯消毒液(选项D)浓度过高损伤皮肤。【题干20】标准预防中,哪种操作需佩戴双层手套?【选项】A.接触患者血液B.接触患者污染的医疗器械C.接触患者伤口渗出液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表面【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标准预防中,接触患者血液、伤口渗出液(选项A/C)需佩戴单层手套,接触污染医疗器械(选项B)需双层手套,接触环境表面(选项D)无需手套。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3)【题干1】院感监测中,哪种微生物的定植率监测可反映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性?【选项】A.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真菌D.病毒【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医院感染病原体,其定植率监测能直接反映消毒隔离效果。大肠杆菌多见于肠道,真菌与免疫低下患者相关,病毒监测需结合核酸技术,均非直接指标。【题干2】医疗废物分类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应选用哪种颜色标识?【选项】A.红色B.黄色C.蓝色D.黑色【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感染性废物需红色标识并装专用容器。黄色为锐器,蓝色为可回收物,黑色为实验室危废,均不符合感染性废物特性。【题干3】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的合理安装高度应为多少米?【选项】A.2.0B.2.5C.3.0D.3.5【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紫外线灯有效照射距离为1.5-3.0米,安装高度3.0米可确保全房间覆盖。过矮易被家具阻挡,过高则降低照射强度。【题干4】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中,哪种防护用品组合最恰当?【选项】A.N95口罩+防护服B.N95口罩+护目镜C.防护面罩+橡胶手套D.口罩+医用外科手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多重耐药菌需标准预防,N95口罩+防护服可阻断气溶胶与接触传播。选项B护目镜不防飞沫,C防护面罩不符合规范,D防护级别不足。【题干5】手卫生执行"六个手"场景中,哪种情况无需洗手?【选项】A.接触患者前后B.接触患者体液后C.接触患者环境物品后D.接触患者皮肤后【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接触患者环境物品(如床栏)后需手消毒而非洗手,因该场景主要风险为接触传播而非体液传播。其他选项均涉及直接接触患者或体液。【题干6】医疗废物转运过程中,专用容器泄漏处理应优先采取?【选项】A.用塑料袋密封B.立即更换容器C.84消毒液喷洒D.环境终末消毒【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转运中容器泄漏需立即更换容器并报告,避免二次污染。选项A未处理泄漏物,C可能腐蚀容器,D处理顺序错误。【题干7】哪种消毒剂适用于手术器械终末消毒?【选项】A.75%乙醇B.含氯消毒剂C.环氧乙烷D.氯己定【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环氧乙烷为低温灭菌气体,适用于精密仪器。75%乙醇用于皮肤消毒,含氯剂用于环境消毒,氯己定用于手消毒。【题干8】隔离病房空气消毒每日应进行几次?【选项】A.1次B.2次C.3次D.4次【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病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单次不足或次数过多均影响效果。【题干9】医疗废物焚烧处理需满足的最终温度是?【选项】A.600℃B.800℃C.1000℃D.1200℃【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焚烧需达到800℃以上并持续2小时,确保病原体灭活。选项A温度不足,C/D过高造成能源浪费。【题干10】哪种抗生素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传播?【选项】A.加强抗生素分级管理B.延长疗程C.增加剂量D.预防性用药【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抗生素分级管理可规范使用,减少滥用导致耐药。延长疗程或增加剂量反而加剧耐药,预防性用药无直接关联。【题干11】手卫生执行时间最短应为多少秒?【选项】A.10秒B.15秒C.30秒D.60秒【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WHO标准要求手卫生持续15-30秒,时间过短(如10秒)不能保证充分清洁,过长(60秒)无实际意义。【题干12】哪种消毒剂不可用于织物消毒?【选项】A.碘伏B.氯己定C.84消毒液D.过氧化氢【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氯己定仅用于手、环境消毒,不可浸泡织物(腐蚀纤维)。碘伏、84消毒液、过氧化氢均符合织物消毒要求。【题干13】接触隔离适用于哪种感染类型?【选项】A.病毒性肺炎B.肠道感染C.皮肤感染D.菌血症【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接触隔离针对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破伤风、皮肤感染),而病毒性肺炎多采用空气隔离,菌血症属血液传播。【题干14】医疗废物分拣错误可能引发的风险是?【选项】A.蚊虫滋生B.交叉感染C.环境污染D.设备故障【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感染性废物混入其他类别可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感染。选项A属垃圾分类不严问题,C为环境污染,D与废物处理无关。【题干15】标准预防适用于哪种感染控制场景?【选项】A.鸡流感B.破伤风C.病毒性肝炎D.艾滋病【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标准预防用于所有患者的病原体传播风险,除非明确知道非感染性病原体(如破伤风需接触隔离)。选项A、C为空气/血液传播,需针对性防护。【题干16】哪种消毒方法属于化学消毒?【选项】A.紫外线B.高压蒸汽C.煮沸D.环氧乙烷【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化学消毒指使用化学试剂(如84消毒液),物理消毒包括紫外线、高压蒸汽、煮沸。选项D为气体化学消毒,C为液体化学消毒。【题干17】多重耐药菌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应如何处理?【选项】A.空调关闭B.空气过滤系统升级C.定期消毒出风口D.气流方向调整【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升级空气过滤系统(如HEPA)可有效阻断气溶胶传播。选项A违反感染控制原则,C/D措施不全面。【题干18】哪种医疗操作后必须进行手卫生?【选项】A.查房B.交接班C.接触患者体液后D.更换手术衣【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接触患者体液后必须立即手卫生,其他选项无此强制要求。选项D属接触患者皮肤前的预防措施。【题干19】医疗废物转运人员防护应首选?【选项】A.口罩B.防护面罩C.N95口罩D.护目镜【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转运感染性废物需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但口罩为首要防护。选项B/C需配套使用,选项A防护不足。【题干20】院感暴发时,采样送检最短时限是?【选项】A.2小时内B.4小时内C.8小时内D.24小时内【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办法》,首份标本须在2小时内送检。超时可能导致病原体失活或变异,影响诊断。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4)【题干1】医疗机构内感染性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处理?【选项】A.与普通垃圾混合丢弃B.装入专用黄色袋密封后焚烧C.直接投入下水道D.交由第三方公司无害化处理【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感染性废物需使用专用黄色袋密封,经高温焚烧或高压蒸汽灭菌后处置,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均违反院感规范,A选项混合丢弃易造成交叉感染,C选项直接下水道违反环保法规,D选项未明确处置流程。【题干2】标准预防适用于哪种感染控制场景?【选项】A.已知患者为HIV感染者B.接触疑似破伤风患者C.处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D.所有上述情况【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标准预防要求对任何可能暴露于血源性或体液性病原体的医护人员采取隔离措施,涵盖A、B、C三种情况。破伤风需接触隔离(特殊预防),但标准预防仍包含基础防护,选项D正确。【题干3】手卫生执行“六步法”的顺序错误的是?【选项】A.内外palms并拢B.背部掌根相互摩擦C.手腕、前臂交替搓洗D.指尖在掌心揉搓【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六步法正确顺序为:内-外-夹-弓-大-立,手腕搓洗应与前臂交替进行(非选项C描述的“交替搓洗”)。选项C表述顺序错误,其他步骤均符合规范。【题干4】紫外线消毒灯管表面污染时如何处理?【选项】A.直接开启照射B.用酒精擦拭表面后继续使用C.停机清洁后重新校准D.换新灯管【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紫外线强度受表面污染影响显著,需停机用75%酒精擦拭表面并校准剂量,选项C正确。选项A会降低消毒效果,B未解决污染问题,D属于过度处置。【题干5】接触隔离适用于哪种感染类型?【选项】A.皮肤真菌感染B.肠道病毒传播C.破伤风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接触隔离针对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破伤风需接触隔离(特殊隔离),而选项A、B属环境或消化道传播,D属血液传播需标准预防。【题干6】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房的终末消毒应选择哪种方式?【选项】A.含氯消毒剂B.过氧化氢C.环氧乙烷D.两者混合使用【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多重耐药菌(如MRSA)消毒需联合两种消毒剂增强效果,选项D正确。单用含氯消毒剂易产生耐药性,过氧化氢和环氧乙烷单独使用效果不足。【题干7】医疗锐器伤后处理“三步法”不包括?【选项】A.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B.局部喷洒消毒剂C.尖端向内捏住并压迫止血D.24小时内报告【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正确步骤为:①捏住锐器尖端并压迫止血②肥皂水冲洗15分钟③报告感染科并记录。选项B(喷洒消毒剂)会破坏伤口组织,增加感染风险。【题干8】哪种消毒剂可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终末消毒?【选项】A.84消毒液(5%次氯酸钠)B.75%乙醇C.0.5%碘伏D.200mg/L二氧化氯【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200mg/L二氧化氯可杀灭空气和物体表面病原体,且对织物无腐蚀性。选项A仅限物体表面,B不适用于空气,C易被有机物破坏。【题干9】隔离病房门把手每日消毒频次应为?【选项】A.2次B.4次C.8次D.16次【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需每2小时消毒一次,8次/日符合标准。选项A、B、D均未达到最低频次要求。【题干10】医疗废物转运过程中发生包装破损应如何处置?【选项】A.继续转运B.立即密封并标记泄漏区域C.交由保洁员清理D.报告后勤部门【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破损包装需立即用双层黄色袋密封,在泄漏区域贴警示标识,转运全程佩戴防护装备。选项A、C、D均违反院感流程。【题干11】哪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选项】A.庆大霉素B.头孢他啶C.羧苄西林D.奎诺酮类【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羧苄西林耐药,而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可联合使用。奎诺酮类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有限。【题干12】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的“五站法”不包括?【选项】A.洗手池B.门诊分诊台C.消毒供应中心D.急诊抢救室【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五站法指:入口分诊台、检查处置室、病房治疗区、急诊抢救室、出口消毒台,选项C(消毒供应中心)属于后勤区域,不纳入监测。【题干13】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处理应?【选项】A.排入下水道B.装入黄色袋密封后焚烧C.环氧乙烷喷雾消毒后丢弃D.用漂白粉浸泡后冲入马桶【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感染性腹泻粪便是传染性医疗废物,需专用黄色袋密封焚烧。选项C未达消毒标准,D可能污染环境。【题干14】预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传播的关键措施是?【选项】A.加强抗生素管理B.推行手卫生C.严格探视制度D.建立多重耐药菌监测【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监测可早期发现并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链。选项A是根本,但监测是防控体系的基础环节。【题干15】哪种情况属于院感暴发?【选项】A.1例耐药菌感染B.2例同类感染C.3例无明确传播链感染D.5例同一病房感染【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根据《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与处理指南》,暴发指短期内同一区域出现超过3例无明确传播链的感染事件。选项D需结合时间(通常1周内)和区域密度综合判定。【题干16】标准预防中,接触患者体液前必须?【选项】A.穿戴防护服B.洗手C.戴手套D.佩戴护目镜【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标准预防要求直接接触体液时戴手套,同时需洗手(选项B)。选项A、D属于特殊防护,非标准预防必要措施。【题干17】紫外线灯有效波长范围是?【选项】A.200-300nmB.300-400nmC.400-500nmD.500-600nm【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紫外线灯有效杀菌波段为253.7nm(UVC),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为可见光或红外线波段。【题干18】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运时需?【选项】A.单独负压病房转运B.普通救护车转运C.专人护送并闭环管理D.使用防弹车转运【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转运需闭环管理,由专人护送并做好防护,选项C正确。选项A需患者病情稳定,D属于过度防护。【题干19】手卫生“一洗二擦三冲四干五消毒”中错误步骤是?【选项】A.冲洗时间≥15秒B.擦手用纸巾C.消毒剂选择速干型D.冲洗后甩干即可【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手卫生后需彻底干燥(擦干或烘干),甩干未达干燥标准,可能残留水分滋生微生物。选项D错误。【题干20】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最有效措施是?【选项】A.提高患者营养水平B.加强探视管理C.保持病房空气湿化D.每日通风≥3次【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空气流通是控制HAP的核心措施,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可降低病原体浓度。选项C(湿化)可能增加呼吸道分泌物,非主要防控手段。2025年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篇5)【题干1】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时,首要是采取以下哪种措施?【选项】A.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B.暂停相关科室诊疗C.全面停用抗菌药物D.隔离所有疑似病例【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感染暴发时首要任务是及时上报,同时开展初步调查。暂停诊疗或停药可能延误救治,隔离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题干2】手卫生执行“五个时刻”中,属于接触患者前的是?【选项】A.接触患者后B.接触患者和环境表面后C.接触患者前后D.接触患者前及环境表面后【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手卫生“五时刻”包括: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接触患者前后、离开患者环境后。接触患者前属于预防性措施,降低手部微生物传播风险。【题干3】医疗锐器伤后,正确处理流程不包括?【选项】A.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B.使用消毒液冲洗伤口C.48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D.涂抹酒精后包扎【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标准处理为: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48小时内预防性用药。锐器伤后涂抹酒精会刺激伤口,延缓愈合且不阻断病毒传播。【题干4】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需达到多少流明每平方厘米?【选项】A.40B.60C.80D.100【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空气紫外线强度需≥80流明/平方厘米(1.5W/m³)。低于此值无法有效灭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题干5】医疗废物分类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选项】A.一次性注射器B.污染的探视卡C.废弃口罩D.换下的输液瓶【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感染性废物指被血液、体液、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棉球、纱布等。废弃口罩因可能携带呼吸道病原体,属于感染性废物。其他选项属一般或损伤性废物。【题干6】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中,错误的是?【选项】A.独立病室B.专用电梯C.专用厕所D.专用餐饮具【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多重耐药菌患者需单间隔离,专用通道和厕所,但餐饮具可通过高温消毒共用。专用餐饮具无明确证据支持,易增加交叉感染风险。【题干7】消毒剂配制后有效期为?【选项】A.7天B.14天C.30天D.60天【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含氯消毒剂配制后需在7日内使用完毕。配制后存放超过7天,因光照、温度等因素导致浓度下降,可能达不到消毒效果。【题干8】医疗废物转运过程中需满足?【选项】A.使用专用密闭容器B.转运人员佩戴N95口罩C.每日转运≥2次D.转运后容器立即清洗【参考答案】A【详细解析】转运要求使用专用密闭容器,容器表面无渗漏。转运人员需穿防护服、戴手套,N95口罩仅适用于高风险操作。容器清洗需在终处置理后进行。【题干9】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A.观察记录法B.皮肤荧光剂法C.洗手液用量测量D.每日随机抽检【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标准监测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荧光剂法、微生物检测法。每日随机抽检不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应随机而非定时监测。【题干10】环境表面消毒的推荐浓度是?【选项】A.100mg/LB.200mg/LC.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