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

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可达120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胎噪和发

动机噪声,因此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此相同的是()

3.声波在生产、医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关于声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B超是利用次声波检查身体B.声纹锁是通过响度进行识别

C.在月球上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D.超声波可用来探测鱼群的位置

4.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了“迎五四,颂青春”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的合唱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D.优美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忽闻岸上踏歌声”,歌声可以在任意条件下传播

B.“转轴拨弦三两声”,诗词中的琴声来自于转轴的振动

C.“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将音调要放低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7.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

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

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

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两次发出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5s,超声波的速度是

A.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是102m

B.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95s

C.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34m

D.汽车的速度为17m/s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

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试卷第2页,共6页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9.小明在球场上踢足球时,听到物理老师在喊他。他判断是物理老师,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0.如图所示,这是某些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关于声音特性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我们根据音调区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图中甲、乙、丁是同种乐器发出的声波

B.音调与频率有关,图中甲、乙、丁的音调相同

C.响度只与振幅有关,图中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D.丙的频率比其它三种声波频率低,故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甲、乙、丁慢

二、填空题

11.中国最年轻的兵种是-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空中雄鹰”,他

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

(填“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接受声音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______(填“音

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2.地震发生前期,由于地壳轻微的会产生次声波,这些次声波会使一些动物有异常

表现,而人却听不到,说明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和动物不同。

13.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

(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

(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o

14.频率为7Hz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用这种—声波制成的武器不但

威力巨大,且可以传得很远;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15.在停车场,小明注意到当车辆倒车入位靠近墙壁时,倒车雷达会发出“嘀——嘀”的蜂鸣

声,同时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汽车与墙壁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倒车雷达显示的信息,此时

探头从发出声波到接到回波所用的时间是s,同时说明声能传递o(声速

%=340m/s)

三、实验题

16.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甲乙丙abcd^ef

(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

是由物体—产生的;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

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选填“能”或“不能”)弹开。以上两个实验中用到

的物理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选

填序号);

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

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选填“频率”或“振幅”)和发声的—(选填“音调”或“响

度”)。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

由于—;

(3)如图丁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

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瓶

试卷第4页,共6页

(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

17.小明为了探究声音传播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

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能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该实验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2)小明继续实验,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挂在水中,如图

乙所示,他听到了手机的音乐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3)如图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有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贝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

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然后再向玻璃罩内逐渐放气的

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以上两空选填“增大”或“减小”)。推理可知:声音

(填“可以”或“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四、计算题

18.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

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

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超声波的

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是多少?汽车在两次接收到超

声波信号时的位置相距为多少?

(3)汽车在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开始到接收到第二次信号结束所用的时间为0.85s,则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测速仪-------

19.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00m/so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

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器发出的声音信号经2s被探测器接受到,

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试卷第6页,共6页

《第二章声现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BDACBDACB

1.D

【详解】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

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关闭车窗,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摩托车的消声器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阻碍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

合题意;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3.D

【详解】A.B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故A错误;

B.声纹锁是通过音色进行识别,故B错误;

C.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作为声呐,利用超声波可用来探测鱼群的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音箱音量的大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

幅有关;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故C错误;

D.如果优美的合唱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了干扰,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噪声。

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5页

5.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歌声不可以在任意条件下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诗词中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故B错误;

C.不同的人说话时,其音色是不同的,故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将响度要放小,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A.因为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且有传声介质和一

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手机停止振动,就不会产生声

音,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

播最快,故c错误;

D.“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响度小,不是音调低,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由丫=士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t

03s

耳=%%=340m/sx-^―=5Im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0.4s

“==340m/sx-^―=68m

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

As="一心=68m-5Im=17m

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X-0.95s-0.15s+0.2s=Is

汽车的速度为

As17m.

v=——=-----=117m/s

AtIs

综上分析知,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答案第2页,共5页

8.A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古筝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

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弦的振幅,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可以利用音色来区分或辨别发声体,故小明判

断是物理老师,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我们根据音色区别不同乐器的声音,图中甲、丁波形形状相同,音色相同,是

同种乐器发出的声波,但乙的波形形状不同,与甲、丁的音色不同,是另一种乐器发出的声

波。故A错误;

B.音调与频率有关,图中甲、乙、丁的波形密集程度相同,即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故

B正确;

C.响度与振幅和距离的远近有关,图中甲、乙、丙的波形上下起伏程度相同,即振幅相同,

则响度相同,故C错误;

D.丙的波形密集程度要低于其它三种声波,即丙的频率比其它三种声波频率低,不同声音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1.声源处响度

【详解北2]中国最年轻的特种兵所穿的消音靴能够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时,这主要是减小声音的强度,即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2.振动频率

【详解】[1北2]地壳的不稳定及地震前较小的振动等,引起的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较低,

不在人类可听到的声频率范围内,但某些动物听觉范围大,可以听到,说明人和动物能听到

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13.音色响度音调

答案第3页,共5页

【详解】(1)[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音色很美。

(2)[2]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3)[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音调高。

14.次能量

【详解】口]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则7赫兹的声波属于次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频率为7Hz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所以用这

种次声波制成的武器不但威力巨大,且可以传得很远。

15.0.02信息

【详解】口]根据倒车雷达显示的信息可知车与后方障碍物的距离s=3.4m,则探头从发出声

波到接到回波,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2s=2x3.4m=6.8m

C

由1,=—可得,所用的时间为

t

S16.8m八八〜

t=-=----------=0.02s

%340m/s

[2]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表明声能传递信息。

16.振动

不能转换法①频率音调频率太慢,音调太低a

瓶和瓶内的水

【详解】(1)[1]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月球上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本实验用乒乓球放大了音叉的振动,所以是采用了转换法。

[4]此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同一音叉,音调相同,故不能探究音调与频率

的关系。

(2)[5]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

⑹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不能改变响度。

⑺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

钢尺振动的频率太慢,音调太低。

(3)[8]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空气柱最短的是a瓶,音调最高。

[9]若敲击瓶子,则是瓶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

17.固体液体减小增大不可以介质

答案第4页,共5页

【详解】(1)口]用食指堵住双耳,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