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内容要求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资料,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资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1、地球在宇宙中2、人类的太空探索地球在宇宙中说一说: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晴朗夜空,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每颗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员。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恒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常见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星云行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光的球体或者类球状天体。太阳地球在宇宙中行星土星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较小,不会发光,需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地球在宇宙中行星卫星环绕行星旋转的天体月球地球在宇宙中行星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流星体地球在宇宙中行星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星云地球在宇宙中行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哈雷彗星地球在宇宙中水星: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没有大气和卫星环绕。金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地球: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离地球的距离仅次于金星,质量、体积、密度、周期与地球相似,存在冰冻水,可能适合人类生存木星: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土星:有明显的光环天王星: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目前,在银河系外,天文学家观测到许许多多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可观测宇宙注:图示为人类可观测宇宙辐射全景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组成太阳系。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探究: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收集资料,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说一说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哪些?适宜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小结: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适中,形成适宜生物存在的大气层;地球温度适宜,有适宜生物存在的液态水;1.自身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中年,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安全的宇宙环境2.外部条件(地球的宇宙环境)在木星的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星的土卫六、海王星的海卫一上面,都存在大量的水资源,这些天体上面的水资源可能比地球上面的水资源还要多,不过这些天体从宇宙中看上去却没有一点水资源,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因为这些天体距离太阳非常遥远,表面的水资源都结冰了,有的天体表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木卫二和木卫四。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资料补充1961年,苏联“东方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1969年,阿波罗11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登月的任务。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加加林世界探索太空历程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酒泉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当时第五个可以发射卫星的国家。第一颗卫星上天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1999年11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升空,次日凌晨成功返回。自此,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钱学森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返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顺利完成首次对接。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想一想探索太空需要克服非常多的难题,攻克许多科学难关,耗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可为什么各个国家还要不断探索太空呢?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监听宇宙的声音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提升综合国力更好的保护地球探索生命的起源保护地球的宇宙环境2017年欧洲宇航局的数据显示,在地球轨道中超过10厘米大小的碎片约有2.9万个,介于1厘米至10厘米之间的碎片达75万个,1毫米至1厘米的碎片已达1.66亿个。这些以厘米计算的碎片,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的飞行速度却普遍在5000米/秒以上,是狙击步枪子弹速度的7倍左右。在高速度的加持下,这些垃圾碎片仿佛在地球轨道上组成了一张高密度的子弹网,用枪林弹雨来形容毫不为过。至今为止,人类依然没有大规模的有效手段,清除这些太空垃圾。保护地球的宇宙环境约有75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如果放任不管,也许用不了几代人时间,最浪漫的事就会变成“陪你去看太空垃圾雨”。太空垃圾数量保护地球的宇宙环境“遨龙一号”是一台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已于2016年6月25日随“长征七号”成功发射。“遨龙一号“装载了一台机械臂,可抓取废弃卫星和太空碎片,并具有将它们带到大气层烧毁的能力,这是中国轨道碎片清除技术研制的里程碑。“遨龙一号”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动的轨道碎片离轨清除实验项目,是中国航天人在世界航天领域不多的独领风骚的杰作。太空清道夫,“遨龙一号”中国造人类自远古时代就对浩瀚的宇宙有着无尽的想象。随着对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中国逐步具备了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地球是目前已知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下图示意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太空探索的部分方式。完成下面小题。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的宇宙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部门协作沟通协议范本
- 后备站长考试题库及答案
- 智能家居环境感知技术-第2篇-洞察与解读
- 慢病管理自动化-洞察与解读
- 衡安数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河南省素描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国考广州审特申论大作文易错点
- 2025国考邢台市工程技术岗位行测预测卷及答案
- 2025国考大庆市德语翻译岗位申论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保定市民主党派岗位申论题库含答案
- 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切除术 左侧输卵管结扎术手术记录
- 麻醉科工作制度汇编
- 农民田间学校
- 各类应急演练方案脚本大全
- 高速磁浮大跨度桥梁设计关键技术介绍
- 红蓝简明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答辩PPT模板
- DB23T 2550-2020 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管理规范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保护
- 基于PLC的物料分拣系统设计论文
- 《教育统计与测量》笔记(一).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竹节人》优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