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3月春季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3月春季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3月春季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3月春季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3月春季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春季模拟检测历史考生注意:考生在答题前,请务必填写姓名和考生号,并将条形码粘贴至答题卡指定区域。2.在回答选择题时,请使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的选项涂黑。如需更改答案,应先使用橡皮擦干净原选项,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请将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江西省靖安县老虎墩文化遗址(距今约4600-3800年)出土大量陶器、石器,少量玉器。其中,红陶异形鬶和蛋壳黑陶觚尤为罕见。据知,山东章丘的龙山黑陶与浙江良渚黑陶最为著名。由此可知A.蛋壳黑陶制作技术逐步成熟。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确立。C.早期文明可能出现了交流与互动D.老虎墩文化与仰韶文化同期2.学者田余庆认为,早在起义之前,陈胜就制造了“大楚兴,陈胜王”的社会舆论;起义爆发以后,楚人项羽和刘邦等势力纷纷起兵反秦;实际上,此前社会上就一直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这折射出A.反秦力量主要来自于关中地区B.分封制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秦朝暴政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D.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存在冲突3.根据《旧唐书·杨炎传》记载:杨炎提议实施两税法,德宗赞赏并推行。此举使天下受益,实现了人不土断而地籍固定,赋税不增而收入增加,版籍不造而掌握实情,贪官无法敛财。自此,朝廷掌握了税收权柄。”据此可知,两税法A.继承了唐朝的统治;

B.确保了生产时间。C.强化了人身控制D.抑制了土地兼并4.辽兴宗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金熙宗多次组织讨论德运问题,自称承唐统而为金德,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辽、金统治者的做法旨在A.坚持夷夏有别B.构建政权合法性C.承续华夏正统D.阐释大一统思想5.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使人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这说明,明代小说A.确立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B.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C.具备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D.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6.姚公鹤于《上海闲话》中指出:外界人士保持中立,租界因此得以划出战区之外,远近避难者视上海为世外桃源。”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洋务运动的推动C.两次鸦片战争的推动D.边疆危机的加剧7.表1展示了辛亥革命期间报纸对袁世凯形象的两则报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表1报道内容来源“袁项城(袁世凯)初则坚持君主,今亦将俯就共和”,后面进一步分析认为袁世凯并不是真的赞同共和《大公报》孙中山:我毅然推荐项域(袁世凯),推者、受者皆以国利民福为前提,而无丝毫成见存于胸中,执事坦自之襟怀,尤超华盛顿而上之《申报》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多种因素影响历史的解释C.孙中山无意辞去临时大总统D.袁世凯积极推动复辟帝制8.1927年,社会各界围绕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展开激烈论争,不同问题、派别交织在一起,呈现异常复杂的局面。1929年,讨论延伸到中国社会史领域。1937年,社会史大论战基本结束。经过论战,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到广泛认同。此次论战A.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B.对社会性质的认识完全相同。C.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D.为国民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9.图1展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额占比情况。对此变化因素的最合理解释是图1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贯彻“一边倒”外交政策C.经济体系的持续增长

D.国际关系的演变10.据统计,1978-2017年中国家庭消费支出平均增长率为8.72%,世界家庭消费支出平均增长率为4.61%,中国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11个百分点。这反映出A.改革开放成果显著;B.计划经济体制逐步优化。C.城乡差距日益缩小D.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1.亚历山大在远征期间,拜谒了埃及的阿蒙神庙,并为伊西斯女神建庙;在巴比伦向马都克神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在中亚,他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成婚。同时,他的80位战友也遵循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为连理。上述举措意在A.促进希腊文化传播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C.解决民族矛盾

D.维护封建社会秩序12.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建造于中世纪的非洲大津巴布韦遗址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古城附近发现了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水渠;在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还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说明,当时津巴布韦A.精耕细作农业繁荣发展;B.定居生活方式逐渐形成。C.贫富分化日益严重D.人们生存能力提高13.500-700年,欧洲每个世纪的手写本产量仅仅稍高于12000册。到15世纪,书籍数量便超过了1250万册。特别是1450-1500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书籍的产量已经是15世纪手写本产量的150%。这一现象A.顺应了思想解放的需求B.促进了近代西方教育的普及C.加速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进程。

D.加强了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14.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其人口达到100万。50年后,伦敦人口达236万,另有9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18个城市的人口介于5万-10万之间,全国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贸易中心的转移B.圈地运动的完成C.工业革命的进行D.光荣革命的胜利15.亚洲出现了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与此同时,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和墨西哥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形成战后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C.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D.刺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16.苏联曾在某一阶段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内容涵盖:实施集中领导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兼顾地区管理原则;通过价格、信贷和奖金等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改进管理,同时支持个人副业的发展。"此次改革措施包括:"A.允许部分经济领域引入外资。

B.实施粮食征集制度。C.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D.扩大企业自主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周初期,周公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酒诰》规定:“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凡是符合礼的饮酒,如国祀、神事、乡射、宴宾客、奉老养亲等,都不在禁止之列。汉初律令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北魏文成帝的禁酒令很严厉,酿者、卖者和饮者都得杀头。565年,北齐武成帝因“年谷不登”而“禁沽酿”。隋文帝杨坚为兴利除弊,发展生产与民生息,又从上而下实行禁酒,即所谓“罢酒坊”与百姓共之。唐宋时有的地方也有过酒禁,大多也是因为发生灾荒之故,如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禁酒就是如此。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严格的禁曲酒令,规定:私造曲15斤,私运酒入城达3斗者即处死刑。卖私曲者,按私造曲之罪减半处罚,罪不及死者,依所犯数额分别处罚。到了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又制令禁酒,规定造酒者流放,子女没官。后来虽开禁,但对酗酒闹事者的处罚还是很严厉的,视情节分别给予鞭挞、记过,甚至杀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节约粮食,登基之初便制定了禁酒令,后来,还对酗酒官吏的惩处作出了严厉规定。-引自徐少华的《中国酒政概说》(1)依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禁酒政策的特征。(6分)(2)结合材料与专业知识,探讨中国古代禁酒政策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黄炎培(1878-1965年),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以下是他所写日记的摘编:表2编号日记内容(摘编)①午后,林伯渠来询对于人民政协种种意见。我建议三点:1.如何使每一代表得深切了解共同纲领及几种组织法的意义。2.如何使每一代表得有机会充分发表他的意思-大会发言机会较少,每人至少必入一小组,得在小组内发言,并得以书面(三言两语亦可)发表。3.如何保持全会始终和谐的空气②共产党第八路军特派员邳县人郭子化来谈。郭在徐属极得民众信仰,籍连庄会发动民众,其吸引力远出国民党之上。······八时半访李德邻(李宗仁),面递对于第五战区动员民众之意见书,即辞别③访李烛尘三条巷六合里二号,彼痛述工厂遭敌寇(日本)蹂藏大损失,政府没收敌厂(日本)财产尽数归公,私人置之不理,嘱自向敌人索赔。“中共”军纪极好,自今年春初起,到处阈清算斗争······张家口政风甚好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后,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斗争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关键阶段。1949年,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28年的艰苦斗争证明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便无法建立。-摘编自欧阳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并推断材料一中日记①、②、③的写作时间顺序,并说明理由。(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国”的理解。(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色。就英国式现代化而言,英国的现代化是英国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强调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心向人民、服务人民。考察英国现代化的进程可见,资本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英国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英国式现代化则不同,回顾英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见,战争、暴力、掠夺和殖民始终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发展。-引自陶晓华的《历史比较视角下的中英现代化》一文。各国和民族的现代化道路选择,需基于其独特社会条件与历史环境。唯有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现代化才能实现并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发展中国家“依附型”现代化路径,赋予了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内涵。-摘自袁银传、段思思的《世界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共性与个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现代化存在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现代化差异形成的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500年被视作世界近代史的起点。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首次实现了地球的地理连通。全球史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正式登场。在1500年前,世界历史和全球史尚未形成,同时,东西方国际体系也未在全球范围内确立。1500年后,全球性国际体系的历史来源并非单一,而是多中心的。-引自李兴的《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选择材料中的某一观点,阐述你的看法(包括赞成、质疑或修改),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来支撑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清晰,史论交融,逻辑严密,表达精准。高三春季模拟检测历史·答案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C2.D3.A4.B5.C6.A7.B8.C9.D10.A11.B12.D13.A14.C15.B16.D17.(1)特点: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有法律保障;规定细致;处罚严厉。(6分,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改善吏治;不利于酿酒业的发展。(6分,言之成理即可)18.(1)顺序:②③①。(2分)理由:日记②的写作时间最早,根据材料一中“第八路军”“李德邻(李宗仁)”“第五战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记②的写作时间应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会战前后,即1938年1-5月。日记③的写作时间次之,根据材料一中“政府没收敌厂(日本)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判断,此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因此,日记③的写作时间应该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至全面内战爆发前后。日记①的写作时间最晚,根据材料中“人民政协”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记①的写作时间应该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后。(6分,言之成理即可)(2)理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群众,赢得广泛信赖;其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善于建立统一战线,倾听民众意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以下内容,确保其专业性和准确性,并略微减少字数。19.(1)差异:英国起步最早,中国开始较晚;英国是自发进行,政府作用相对较小,中国以政府为主导;英国现代化服务于资本,中国现代化服务广大人民;英国现代化借助对外掠夺,中国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6分,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领导力量;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的历史境遇。(8分,言之成理即可)20.示例:观点:1500年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起始。见解:赞成理由: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航行中因遭遇大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