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成时间:—月—日天气:也/
作业01分子热运动、内能
'2—积累里用;|
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原子、分子组成;
2.一切物质内部的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
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W巩固提升练
1.(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质量越大,则铁的比热容就越大
B.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木工锯木块时,锯条会发烫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D.端午节煮粽子,闻到粽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详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铁的质量越大,则铁的比热容不变,故A错误;
B.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木工锯木块时,锯条会发烫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端午节煮粽子,闻到粽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答案】D
【详解】A.暖手宝暖手,手通过暖手宝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
合题意;
B.棉被被晒热,棉被从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暖,该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答案】D
【详解】A.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故A错误;
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故C错误;
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故D正确。
故选D。
4.(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初三总复习阶段,善于思考的乐乐同学结合生活现象对分子动理论有了
一些新的思考,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春雨润万物,冬雪披素衣。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
B.5月的街头,杨花飞絮随风舞,好似雪花满天飞,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临近中午,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去了
D.我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D
【详解】A.雨雪为同一物质不同状态,是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杨花飞絮随风舞,杨花不是分子,这不属于分子热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食堂菜香四溢,香味分子不断运动,跑到空气分子的间隙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荷花不是实物,所以没有扩散,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一刮痛,当刮痛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这是通过方式增加身体的
内能;刮疹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
动与物体的有关。
【答案】做功温度
【详解】口]当刮痴板在身体上刮动时,刮箱板与身体摩擦做功,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身体会
感觉到热。
⑵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物体的温度有关。
6.陆游的《村居书喜》中有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越
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温度
【详解花气袭人知骤暖”描述的是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白天温度升高,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扩散越快。
W能力培优练
1.(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能体现分子热运动的是()
A.骏马奔驰B.尘土飞扬C.花香满园D.水滴石穿
【答案】C
【详解】ABD.骏马奔驰、尘土飞扬、水滴石穿都是机械运动,故ABD不符合题意;
C.花香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山东荷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C.鲜花香气四溢是一种扩散现象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C
【详解】A.落叶在风中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
C.鲜花香气四溢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一种扩散现象,故C正确;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是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故选C。
3.(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生活现象能体现分子热运动
的是()
A.酥油茶飘香B.赛马尘土飞扬
C.歌声余音绕梁D.冬天大雪纷飞
【答案】A
【详解】A.酥油茶飘香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分子肉眼是不能直接看见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余音绕梁是指声音的反射,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雪纷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关于分子热运动及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液体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0℃的冰块内没有内能
【答案】C
【详解】A.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正确;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所以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5.小翔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用天然气灶为家人们制作青椒肉丝,炒菜时满屋飘香是现象,
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当青椒肉丝放凉后,很难闻到香味,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
【答案】扩散做无规则运动温度
【详解】口]⑵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运动。
[3]当青椒肉丝放凉后,很难闻到香味,而炒菜时满屋飘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
散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越慢。
6.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飞沫的直径约为1国n~6Nm,飞沫在空气中的
运动(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汽车紧急刹车时,车轮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后留下黑色印
迹,路上的行人闻到刺鼻的橡胶味,这属于现象。
【答案】不是扩散
【详解】[1]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在飞沫的直径约为l~6gm,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所以飞沫不是分
子,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⑵汽车紧急刹车时,车轮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后留下黑色印迹,路上的行人闻到刺鼻的橡胶味,是因为橡
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就越快,闻到的
气味越浓。
7.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三
-
水
-和
-
-酒
精
一
三
的
混
三
三
合
物
乙
(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
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
(2)如图乙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
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的体
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
(3)如图丙所示,将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比滴入冷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填
“剧烈”或“缓慢”)。
【答案】(1)引力(2)间隙(3)剧烈
【详解】(1)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
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2)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该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将两滴相同的红墨水分别同时缓慢滴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热水中的红墨水先变得均匀,说明
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所以这个现象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wa拓展突破练
1.(2022•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在抗击新冠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在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内的气压低
于病房外的气压)内为患者测温和治疗时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上口罩和眼罩,眼罩的玻璃片上常常
模糊不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眼罩模糊不清是因为眼罩玻璃片上有水蒸气
B.医护人员使用的测温枪可以探测发热病人的内能,从而显示温度
C.负压病房由于气压低,所以病房外的新鲜空气进不到病房内
D.新冠病毒通过病人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D
【详解】A.眼罩模糊不清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罩上,故A错误;
B.人体温度升高时,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测温枪是利用发热病人发出的红外线测温的,故B错误;
C.负压病房内气体压强小于室外的大气压,新鲜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室外流向室内,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飞沫不属于分子,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
确。故选D。
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详解】A.根据分子动理论内容知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L酒精
A.I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卜水
B.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
D.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答案】D
【详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不符合题意;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C.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不符合题意;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碎纸屑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不是分子间的作用力。符合题意。
故选D„
4.打开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就会闻到樟脑的气味,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小,甚
至消失.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与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相同的物态变化
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一样都要放出热量
C.闻到樟脑的气味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
【答案】C
【详解】A.樟脑丸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
二者不同,故A错误;
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都是升华现象,都要吸热,故B错误;
C.打开衣柜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剧烈,故D错误。
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详解】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A正确;B.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分子不是组成物质
的最小微粒,故C错误;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压缩固体和液体比较困难就是因为分子
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6.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答案】C
【详解】A、花气袭人说明扩散现象很明显,这是由分子运动更剧烈导致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剂中的甲醛也会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故B正
确,不符合题意;
C、胶带揭下纸上的错字,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像胶带、便利贴都是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作用,故
C错误,符合题意;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先将少许易燃的硝化棉放入透明的有机玻璃筒内,用活塞将筒口密封住,然后将活塞迅速压
下,当活塞压至接近底部时,发现硝化棉起火燃烧。
(1)实验中,根据现象,可知筒内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填“减慢”或“加快”),这是通过的
方式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2)当活塞向下压一段距离后,手上会感到需用的力越来越大,这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力(填“引”
或“斥”),这种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o
【答案】(1)硝化棉起火燃烧加快做功(2)斥增大
【详解】(1)将活塞迅速压下,当活塞压至接近底部时,发现硝化棉起火燃烧;硝化棉起火燃烧,说明分
子的热运动加快;在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说
明用做功的方式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当活塞压下时,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同时我们感觉到越往下压缩越费力,这是由于筒内空气分子
间斥力增大的缘故。分子间的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8.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属于—
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摩擦生热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扩散温度做功
【详解】口]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个场所也会
充满烟味,因此这是扩散现象。
[2]“花气袭人知骤暖”是扩散现象,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香气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
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3]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wa仿真考场练
1.(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
胶塞被冲出。则()
A.管内水蒸气的内能不变B.管内水蒸气对橡胶塞做了功
C.水所含的热量增加D.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变小
【答案】B
【详解】A.用橡胶塞塞住管口,随着酒精灯给试管不断加热,试管内的水和水蒸气吸收热量,内能都在不
断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冲出,这是管内水蒸气对橡胶塞做了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
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
C.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所含有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热值是燃料的固有属性,热值的大小和物质种类有关,和质量、体积、是否完全充分燃烧都没有关系,
所以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喜爱煮茶叶蛋为节日增添一道美食。下列关
于制作茶叶蛋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煮熟鸡蛋是通过做功增大鸡蛋内能
B.蛋壳能轻松被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蛋清从白色变成褐色的原因是发生了扩散现象
D.茶叶蛋在汤中越泡越咸,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无关
【答案】C
【详解】A.在煮熟鸡蛋的过程中,鸡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鸡蛋的内能,故A错误;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蛋壳能轻松被敲碎与蛋壳的结构有关,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
故B错误;
C.由于茶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进入到蛋清分子中去,发生了扩散现象,因此蛋清从白色变成褐色,故c
正确;
D.茶叶蛋在汤中,由于汤的温度高,茶水分子和盐水分子的运动程度加剧,进入蛋中的盐分子就越多,因
此越泡越咸,可知,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o
3.(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你端上香喷喷的早餐。关于人能闻
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扩散现象
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D.温度越高,香味越淡
【答案】D
【详解】闻到了食物香味,这表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
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香味越浓。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随州的气候适宜兰草的生长,兰花盛开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很远就能闻到兰花的香味。走进观看,甚至会看到兰花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兰花的叶片上出现露珠,是因为叶片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气温
B.晶莹的露珠到中午消失不见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花香四溢不属于扩散现象
D.一般来说兰花中午比晚上更香,其中一个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详解】A.露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因此叶片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气温,故A错
误;
B.露珠到中午消失不见,是因为液态的露珠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故B错误;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
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5.(2021•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水很热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鹤壁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3年鄂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3年黑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东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3年陇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4年屏东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3年黑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3年芜湖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4年南宁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精练)
- 2025至2030中国运输管理软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医院检验科标本采集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船舶检验专业英语词汇试卷
- 维生素d教学课件
- 2025年中国电信内部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核安全专业技术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附答案)
- 毕节物业收费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中国化妆品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年6月黑吉辽蒙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 2025年连云港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DB51∕T 3239-2024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数据交换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