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能与电能
1.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b+2IU2Fe2++L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电流方向是从甲池石墨棒流向乙池石墨棒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k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总反应方程式得,I被氧化,Fe>被还原,因此甲中石墨为正极,乙中石墨为
负极。
【详解】
A.乙中I被氧化,Fe计被还原,因此甲中石墨为正极,乙中石墨为负极,电流方
向是从正经导线流向负极,所以从甲池石墨棒流向乙池石墨棒,故A项正确;
B.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被还原成Fe",故B项正确;
C.当电流计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反应达到平衡,故C项正确;
D.加入Fe?+,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作为负极,故D项
错误;
故选Do
2.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已知:盐桥中装有琼脂凝胶,内含KC1),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用饱和硫酸钠.附
取溶液浸湿的沙纸
Imol-L,ZnSO/ff液Imol-L’CiiSOj溶液
甲乙
A.Cu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移动
c.片刻后甲池中C(C1)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处变红色
【答案】C
【解析】
甲、乙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原电池,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
作正极,则含有硫酸钠溶液的滤纸是电解池,a是阴极,b是阳极。
A.该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该A错误;
B.电子从Zn-a,b->Cu路径流动,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盐桥中的C1移向甲烧杯,所以片刻后甲池中
c(C1)增大,故C正确;
D.电解池中,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a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
导致溶液碱性增强,所以a极变红色,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3.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0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
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0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
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0田=Zn(OH):
B.放电时,1molC0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C.充电时,阳极溶液中0E浓度升高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2Zn+02T+40H-+2H20
【答案】C
【解析】
A.放电时,Zn变成Zn(OH):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40H-
=Zn(OH)t,故A选项正确;
+
B.放电时,根据右侧可知,电极方程式为:2H+C02+2e=HC00H,可知Imol二氧
化碳转化为甲酸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01,故B选项正确;
+
C.充电时,右侧为阳极,阳极生成氧气,电极方程式为:2H204e=02T+4H,生
成氢离子,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故C选项错误;
D.根据题中图示可知,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2Zn(OH)t=2Zn+02T+40H-+2H20,
故D选项正确;
故选:Co
4.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
pH2466.5813.514
腐蚀快慢较快慢较快
2+F62O3
主要产物FeFe30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pHV4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B.在pH>6的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C.在pH>14的溶液中,碳钢腐蚀的反应为02+40H+4e===2H2。
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慢
【答案】C
【解析】
A.当pHV4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
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H+2e=H2t,故A正确;
B.当pH>6溶液中,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02+2H20+4e=40H,故B正确;
C.在pH>14溶液中,碳钢腐蚀的正极反应02+2H20+4e=40H,故C错误;
D.将碱性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后,正极上氧气生成氢氧根离子的速率减小,所以
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故D正确;故选C。
5.执法交警最常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反应原理
为CH3CH2OH+O2<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
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02+2H2()+4e=40H
C.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
+
D.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20H+H204e=CH3C00H+4H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及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环境,氧气发生还原反应,b
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CH3cH20H发生氧化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B.b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环境,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
所以电极反应式为02+4e+4H=2H20,B错误;
C.单位时间内,人呼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越多,酒精失电子数越多,所以微处
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C正确;
D.a极是负极,CH3cH20H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RCOOH,所以a极的电极反
+
应式为:CH3CH20H+H204e=CH3C00H+4H,D正确;
答案选B。
A.I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B.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L+2e=3I,
C.电极Y上发生的反应为2C12e<l21,
D.当有0.ImoHC通过离子交换膜时,X电极上产生1.12L气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闭合开关K时,X附近溶液先变红,说明X极生成0H,应为电解池的阴极,Y
为电解池的阳极,则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原电池的正极,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从左向右通过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A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K2s?2e=K2s4+21,故B错误;
C.Y为电解池阳极,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c12e=Ck3故
C正确;
D.未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o
7.天津理工大学刘喜正等人利用Na2s2O4的生成和分解,研制出NaSOz可充电电
池,电解质溶液为乙二胺的乙酸溶液。该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
关于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子从Na极经电解质流向石墨极
C.石墨电极反应式为2Na++2soz+2e=Na2s2口
D.若转移3moi电子,则消耗33.6L(标准状况下)S02
【答案】C
【解析】
Na单质为活泼金属,所以N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石墨电极为正极,S02
在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能量变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
B.电解质中没有电子流动,B项错误;
C.石墨极是正极,SO?在电极上得电子结合迁移到正极的Na卡生成Na2s2O4,电极
反应为2Na++2so2+2e=Na2S204,C项正确;
D.根据以上电极反应式,该电池中转移31noi电子,消耗3molS02,标准状况下
体积为67.2L,D项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o
8.电镀行业产生的酸性含铝废水对环境有污染,其中所含的+6价倍(以CoO二形
式存在)是主要污染物,可采用电解法将其除去。向酸性含铝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
固体,以Fe为阴、阳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0H)3和Fe(0H)3沉淀
生成,从而使废水中铝含量低于排放标准。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pH=3.2时Fe"完全转化为Fe(OH)3;pH=5.6时Cf完全转化为Cr(OH)3
(1)向酸性含铝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作用是o
(2)B极上有大量氢气产生,电极反应为o
(3)结合化学用语分析酸性废水中CoO:转化为Cr(0H)3的主要原因
+2++
【答案】增强溶液的导电性2H+2e-=H2t6Fe+Cr20;+14H=7H20
3+3+3
+2Cr+6Fe,酸性减弱,Cr\Fe?+水解生成Cr(OH)3、Fe(0H)3
【解析】
【分析】
根据信息得到B为阴极,酸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产生氢气,阳极是铁失去电子变
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CeO〉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CF、Fe*Cr3\Fe"水解生
成Cr(0H)3、Fe(0H)3o
【详解】
(1)向酸性含倍废水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答案
为: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2)B极上有大量氢气产生,电极反应为2H++2e一=乩1;故答案为:2H++2e
-
=H2fo
(3)结合化学用语分析酸性废水中CRO;转化为Cr(0H)3的主要原因6Fe2++
-+3+3+
Cr20v+14H=7H2O+2Cr+6Fe,酸性减弱,Cd'Fe"水解生成Cr(OH)3>Fe(OH)3;
2++3+3+3
故答案为:6Fe+Cr20;+14H=7H20+2Cr+6Fe,酸性减弱,Cr\Fe>水解
生成Cr(OH)3、Fe(0H)3o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逻辑性,阳极的铁失去电子变为亚铁离子,亚铁和重铭酸
根反应生成铁离子、铝离子。
9.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
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电极
装置编号溶液B操作及现象
A
pH=2的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
IFe
H2S04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电极A小墨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
---
溶液-pH=2的
IICu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
H2S04
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I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
②针对实验n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
乙同学认为实验n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II指针偏转
原因及影响氧化性因素。
编
溶液B操作及现象
号
经煮沸的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
m
pH=2的H2S04转,记录读数为b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
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
IVpH=2的H2sO4
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
C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
VpH=12的NaOH
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II、IILIV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
②丁同学对IV、V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对氧化性
的影响;实验IV中加入Na2s溶液的目的是o
【答案】2H++2e=H2t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u不能置换出乩02
+4T+4e=2H20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溶液的酸碱
性排除溶液中的Na.(或S(V)对实验的可能干扰;
【解析】
(1)①同学们认为实验I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即为溶液中的1得电子生
+
成H2,其正极反应式是2H+2e=Hz3
②针对实验H现象,甲同学考虑到: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Cu排在H的后面,
所以他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乙同学认为实验II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
是溶解在溶液中的得电子,电极反应式是O2+4田+4e-2H20o
(2)①丙同学比较实验H、III、IV,同样是pH=2的H2sO4溶液,只是溶解的
量不同,导致电压表读数为:c>a>b,因此可以看出,氧气浓度越大,导电能
力越强。
②丁同学对IV、V进行比较,其变量是溶液pH的不同,因此其目的是探究溶液
的酸碱性对氧化性的影响。实验IV中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溶液的导电能力未
变,从而说明溶液中的Na卡(或S(V)对实验不产生干扰,也由此得出实验IV中
加入Na2sO,溶液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的Na卡(或SCV)对实验的可能干扰。
10.电化学方法是化工生产及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C10J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
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IO2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①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IO?。产生CIO?的电极
应连接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
②a极区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图中应使用(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2)电解及血。4溶液制备KMn04o工业上,通常以软镒矿(主要成分是Mn02)与K0H
的混合物在铁生埸(熔融池)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
K2MnO4,化学方程式为。用银片作阳极(镇不参与反应),铁板为阴极,电
解K2M11O4溶液可制备KMn04o上述过程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则D的化学式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
【答案】(1)正极C15e+2H20=C102f+4H增大阳
【解析】
【分析】
(1)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连接电源负极,阴
极发生还原反应,结合反应式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情况;
【详解】
(1)①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IO2。C1失去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C102,则产生CIO2的电极为阳极,应连接电源的正极,阳
+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15e+2H20=C102t+4H;
②b极为阳极,a极为阴极,水电离产生的IT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庆,H+
不断放电,使a电极区cGT)减小,c(OH)增大,因此溶液pH增大;
③根据图示可知,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由阳极区进入到阴极区。由于阳极b电极
上阴离子C1不断放电,使附近的阳离子浓度增大,为维持平衡,溶液中的阳离
子通过交换膜进入到阴极区,故图中使用的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11.NaCl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NaCl固体溶于水,溶解过程如图1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图2
A.图1中水合钠离子的图示不科学
B.NaCl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和C「
C.NaCl溶液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D.熔融NaCl通电后离子移动方向如图2
【答案】C
【解析】
A.Na+带正电荷,应该吸引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氧离子,所以水合Na+图应为密,
则图中水合Na卡的图示不科学,故A正确;
B.NaCl是电离出阴阳离子而导电,因此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
移动的Na+和C1,故B正确;
C.NaCl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电离不需要通电,故C错误;
D.熔融NaCl通电后阳离子向阴极即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移动,阴离子向阳
极移动即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移动,故D正确;故答案选C。
12.以石墨作电极,电解AgNOs溶液,可在两极分别得到Ag和。2,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氧化性:Ag>H,还原性:N03>OH-
B.Ag附着在阳极:Ag++e-=Ag
C.电解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将逐渐减弱
D.电路中每转移Imol电子,可生成ImolAg和0.25mol02
【答案】D
【解析】
A.根据放电顺序可知,氧化性:Ag+>H+,还原性:0H->NO;,A错误;
B.Ag附着在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g++e-=Ag,B错误;
C.电解过程中阳极上氢氧根离子不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阳极附近水的电
离平衡被破坏,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酸性将逐渐增强,C错误;
D.根据电子转移守恒4Ag~()2~4e可知,电路中每转移lmol电子,可生成lmolAg
和0.25mol()2,D正确;
答案为D。
13.热激活电池(又称热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
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KCl混合物一旦受热熔融,电
池瞬间即可输出电能。该电池总反应为:PbS04+2LiCl+Ca=CaCl2+Li2S04+
Pbo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不其确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Ca-2e-=Ca2+
B.放电时,I向硫酸铅电极移动
C.硫酸铅作正极材料,LiCl为正极反应物
D.常温时,在正负极之间连上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答案】C
【解析】
电池总反应为:PbS04+2LiCl+Ca=CaCl2+Li2S04+Pb,Ca化合价升高,失
去电子,作负极,PbS04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正极。
A.根据前面分析得到负极的电极反应:Ca-2e-=Ca2+,故A正确;
B.放电时,根据离子移动方向“同性相吸”,因此I向正极(硫酸铅)移动,故B
正确;
C.硫酸铅作正极材料,熔融的LiCl作为电解质,根据PbS04+2LiCl+Ca=CaCl2
+Li2S04+Pb信息,PbS04为正极反应物,故C错误;
D.根据题中信息,电解质的无水LiCIMCl混合物一旦受热熔融,因此常温时,
在正负极之间连上检流计,指针不偏转,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铅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充、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PbO2
放电
+2H2s(hU2PbsCh+2H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充电2
二氧化铅铅溶液
H3SO4
A.放电时Pb为负极,发生反应:Pb2e=Pb2+
B.放电时不向正极移动,正极区域酸性增强
C.充电时Pb。?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
D.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PbS042e+2H20=PbO2+SO;+4H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电
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Pb0+2H2s0402Pbsth+2H2。可知,放电时,Pb被
2充电
氧化,应为电池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S0:—PbSO”正极上PbO?得电子
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Pb02+S0;+2e+4H+=PbS04+2H2。,在充电时,阳极上发生氧
化反应,电极反应式和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互为逆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
极反应式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互为逆反应,由此解答;
【详解】
A.放电时,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铅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Pb+SO:2e=PbS(h,故A错误;
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放电时,溶液中的H+向正极区移动与PbOz
反应生成水,则正极区域的溶液浓度减小,即酸性减弱,故B错误;
C.充电时为电解池,此时的PbOz外电源的正极相连,故C错误;
D.充电时,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PbS()42e+2H2。=Pb02+S0;+4lT,故D正确;
故选D。
15.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为AgzO和Zn,电解质
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式为Ag20+Zn+H20=2Ag+Zn(0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Zn
B.正极发生的反应是Ag20+2e-+H20=2Ag+20H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c(0H)减小
D.溶液中0H向正极移动,K\IT向负极移动
【答案】D
【解析】
A.根据总反应式Ag20+Zn+H20="2Ag+Zn(OH)2可知,放电时Zn元素化合价由0价
变为+2价,所以负极上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正极上Ag2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g20+2e-+H20^=2Ag+20H-,故
B正确;
C.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所以负极反应为Zn+201r_2e-===Zn(0H)2,在负极区,
0H被消耗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故C正确;
D.放电时,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I、IT向正极移动,故D项错误。答案选D。
16.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分别进行的操作现象
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
fi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酬
铁片七i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
-碳棒铁片表面产生
—1.0molL*1后,向烧杯中滴加
NaCl溶液蓝色沉淀
K3[Fe(CN”]溶液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o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O
(2)查阅资料:K3[Fe(CN)61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滴管试管现象
iii.蒸储水无明显变化
iv.1.0铁片表面产生
1
I60.5mol,L
mol•I?NaCl溶液大量蓝色沉淀
K[Fe(CN)]
J—铁片36
2mL
溶液v.0.5
无明显变化
mol•I?Na2sO4溶液
a.以上实验表明:在条件下,JUFeGN)」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
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1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1的氧化性对实验
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
是(填字母序号)。
实验试剂现象
A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1溶液(已除。2)产生蓝色沉淀
B酸洗后的铁片、K31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产生蓝色沉淀
C铁片、K3[Fe(CN)6]^NaCl混合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
D铁片、K3[Fe(CN)61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02)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1碳棒附近溶液变红02+4e+2H20=40H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
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的检验C1存在C1破坏了铁
片表面的氧化膜A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铁作负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C作正
极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附近显红色。要验证“Fe(CN)6具
有氧化性,则需要排除其它氧化剂的干扰,如氧气、铁表面的氧化膜等,据此分
析解答。
【详解】
(1)①实验i中,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生成0H的反应,
从而使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②正极氧气得电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02+4e+2H20=40H;
(2)①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既然
K3[Fe(CN”]具有氧化性,可能氧化Fe为亚铁离子,影响实验结果;
②a.对比试验iv和v,溶液中的Na.、S(V对铁的腐蚀无影响,C1使反应加快;
实验表明:在C1存在的条件下,K3[Fe(CN)61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用稀硫酸酸洗后,铁片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再进行实验iii,铁片表面产
生蓝色沉淀,则C1的作用与硫酸相同,也是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
(3)A.已除的铁片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发生铁片、K3[Fe(CN)J溶液的反
应,从而表明K3[Fe(CN)J能与铁作用生成Fe?+,故A符合题意;
B.酸洗后的铁片、K3[Fe(CN)J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03同时满足两个反应发
生的条件,既可能是K3[Fe(CN)J与铁作用生成Fe?十,也可能是铁片发生了吸氧腐
蚀,故B不合题意;
C.铁片、&[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2),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是
Cl破坏氧化膜,然后K3[Fe(CN”]与铁作用生成Fe2+,C符合题意;
D.铁片、lUFeGN”]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
片与盐酸直接反应生成Fe2+,也可能是K31Fe(CN)J与铁作用生成Fe?+,故D不合
题意;
答案为ACo
【点睛】
钢铁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正极是
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钢铁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发生析氢腐
蚀,正极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17.实验室有如下材料:铜片、铁片、石墨棒、CuCL溶液、FeCL溶液、导线、
电流表、盐桥(装有琼脂KC1的U形管)、烧杯等。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原电池
装置,但乙同学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效率不高,电流在短时间内就会衰
减,为解决以上问题,将原电池设计成了带盐桥的装置,如图2所示。
图1图2
(1)①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
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填序号,下同)。
②甲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若将石墨棒改为铁片,则总电极反应式是否改变,
若是,写出改变后总的电极反应式,若否,请写出理由:
③乙同学设计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与甲的相同,但电池的效率高很多。乙同学
设计的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为:a是(填“铜片”“铁片”或“石墨棒”,
下同),b是o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的电
极反应式为o
(2)关于乙同学设计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
a.实验过程中,左侧烧杯中C「浓度增大
b.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
c.电子通过盐桥从右侧烧杯进入左侧烧杯中
【答案】(1)①b
②2FeC13+Fe=3FeCb(或2Fe3++Fe=3Fe2+)
③铜片石墨棒Cu-2e-=Cu2+2Fe3++2e-=2Fe2+
(2)c
【解析】(1)①根据题中信息,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排除a,
根据已学知识,原电池反应必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排除c。
②若将石墨棒改为铁片,则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总电极反应发生改变。
③因为乙同学设计的原电池总电极反应与甲同学的相同,均为Cu+2Fe3+=2Fe2+
+Cu2+,因此两电极为铜片和石墨棒,再根据电解液即可确定两电极的材料。
(2)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Cu+2Fe"—Cu2++2Fe2+,盐桥起形成闭合回路和平
衡电荷的作用,因此当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C「向负极移动,因此左侧烧杯中
C「的浓度将增大,a正确。当取出盐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电池处于断路状态,
不能继续工作,b正确。电子只能通过导线传递,盐桥传递的是离子,c错误。
18.脱除烟气中SO?有电化学法及液相催化氧化法等。
(1)Dennis等设计的电化学膜法脱除SO2的工艺如图1所示。
多孔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多孔阴极一侧发生的反应包括:
-
2S20;+2e=3S0t+S02(g)、和2s0,+2S0『=2s2O;,
(2)研究FeS(X液相催化氧化脱硫的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循环槽中循环液的
pH变化如图3所示(起始时在脱硫塔中加入9LFeS(h溶液并向循环槽中鼓入空气
5min)。
①图2中设置分析取样点A和B的目的是—o
②脱硫塔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循环槽中产生的气体为—。
③图3中430min后脱硫率基本稳定在93.5%左右的原因是。
【解析】
【分析】
将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从多空阴极通入电池中,二氧化硫在五氧化二帆催化作用
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通过空气吹扫从多空阳极排出已达到除二氧化硫的目
的。将烟气从A点通入脱硫塔中,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在循环液硫酸亚铁的催化
作用下生成硫酸,硫酸会进入循环池,在循环池中加入铁粉,铁粉与硫酸反应有
生成硫酸亚铁,达到脱硫的效果。
【详解】
(1)多孔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2so广4e=2S03t+02
t,故答案为:2soi4e-=2S031+021;
(2)①由于A点是进样口,B点是出样口,计算A、B两点的差值就可以算出
二氧化硫的含量,便于计算脱硫率,故答案为:监测气样中SO?含量数据,便于
计算脱硫率;
②脱硫塔中进入烟气,硫酸亚铁被空气鼓入到脱硫塔中,脱硫塔中在亚铁离子催
F
化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水和氧气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S02+2H20+02:2H2S04,
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硫酸铁又还
原成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2FeS04+S02+02=Fe2(S04)3和Fe2(S04)3+S02+2lW=
2FeS04+2H2S04,循环槽中加入铁粉,铁粉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在循环槽中
产生的气体为H2;
③硫酸是在硫酸亚铁催化二氧化硫产生的,铁粉和硫酸反应有生成了硫酸亚铁,
当二者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时,所以在430min后脱硫率基本稳定在93.5%左右,
故答案为:SO?在FeSCh催化下产生硫酸的速率与铁屑和硫酸反应消耗硫酸的速率
基本保持动态平衡。
材料:锌棒、铁棒、铜棒、石墨棒、500mL烧杯2个、盐桥(装有含琼胶的KC1
饱和溶液)等。
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作正极,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绿化主管招聘面试问题集
- 2025年护理学专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用电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2025年初创企业高管职位面试指南与预测题集萃
- 2025年机械伤害应急处理手册及测试题
- 2025年物业安保主管面试常见问题集锦
- 2025年工程设计师执业能力评价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财务管理主管实战面试题集
- 2025年建筑员笔试高频题解析
- 2025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掷准飞盘方向实战面试题解析及应对技巧
-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2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 《古文观止 上下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YC/T 210.2-2006烟叶代码第2部分:烟叶形态代码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阳光晾衣房钢结构专项施工方案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 热分析DSC培训new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