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降低活化能

B.废电池需回收,主要是要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2.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

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4中C的化合价为一4

B.反应的两个阶段均为吸热过程

C.阶段II中,H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通过该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太阳能的转化

A.反应II、III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90H

D.反应I与反应IV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焰变

4.已知键能:H—H为<7kJ-mo「,Br一Br为6kJ-mo「,H—Br为ckJ-mo「i。一定温度下,

反应Br(g)+H2(g)HBr(g)+H(g)AH的反应历程与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AH=EI-£2,加入催化剂时,Ei、E2及AH均减小

C.已知a>c,若反应H2(g)+Br2(g)2HBr(g)AH<0,则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且正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较大

5.二氧化碳甲烷化对缓解能源危机意义重大,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作用制备

甲烷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i和LazC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H2-2H-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C.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总体热效应

D.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H2+CO2鲤辿CH4+2H2O

6.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一种工艺,装置如图。若上端开口关

闭,可得到强还原性的H(氢原子);若上端开口打开,并鼓入空气,可得到强氧化性的©H(羟

基自由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否鼓入空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Fe—2l=Fe2+

B.不鼓入空气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e-H

C.鼓入空气时,每生成1mol-OH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D.处理含有草酸(H2c2。4)的污水时,上端开口应打开并鼓入空气

7.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Fe、Cu、FeCb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b=Cu?+

B.由Al、Cu、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C.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40tF—3e-=A1O3+2H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Al-31=AF+

8.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H+得电子释放出H2,钢铁被腐蚀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OHT失电子释放出。2,钢铁被腐蚀

C.船底镶嵌锌块,锌发生还原反应而被消耗,以保护船体

D.外加电源的正极连接在海水中的钢铁闸门上,可保护闸门

9.1,3丁二烯和2丁烘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1

©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NH=-236.6kJ-mor

②CH3—C三C—CH3(g)+2H2(g)—*CH3cH2cH2cH3(g)AH=-272.7kJmoF1

由此不能判断()

A.1,3丁二烯和2丁焕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1,3丁二烯和2丁烘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1,3丁二烯和2丁焕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1

10.常温下,0.01mol-LMOH溶液的pH为10。已知:2MOH(aq)+H2SO4(aq)=M2SO4(aq)

1+

+2H2O(1)AWi=-24.2kJ-mor;H(aq)+OH-(aq)=H2O(l)△%=—57.3kJ-moL。则

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AH为()

A.+33.1kJ-mol1

B.+45.2kJ-mor1

C.-81.5kJ-mol1

D.-33.1kJ-mol1

11.全钢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电子由Y极流出,经质子交换膜到X极

B.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pH降低

C.Y极反应式为V2+—1=V3+

D.每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有2moiH+由质子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12.利用反应NO2+NH3-N2+H2O(未配平)消除N02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a电极反应式是2NH3—6ei+60H—^=N2+6H2。

B.消耗标准状况下4.48LNH3时,消除N0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C.若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装置右室中溶液的碱性增强

D.整个装置中NaOH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少

13.HBr被02氧化依次由如下I、II、III三步反应组成:

I.HBr(g)+O2(g)=HOOBr(g)

II.HOOBr(g)+HBr(g)=2HOBr(g)

III.HOBr(g)+HBr(g)=H2O(g)+Br2(g)

1molHBr(g)被氧化为Bn(g)放出12.67kJ热量,其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n、HI均为放热反应

B.I的反应速率最慢

C.HOOBr(g)比HBr(g)和02(g)稳定

-1

D.热化学方程式为4HBr(g)+O2(g)=2H2O(g)+2Br2(g)\H=—12.67kJ-mol

14.工业上,在强碱性条件下用电解法除去废水中的CN,装置如图所示,依次发生的反应

有:

①CN一一2屋+2OH=CNO+H2O

②2c「一2屋=CLt

③3ch+2CNO「+8OH-=N2+6Cr+2co『+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Fe—^=Fe?+

B.通电过程中溶液pH不断增大

C.除去1molCN",外电路至少需转移5mol电子

D.为了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不断补充NaCl

15.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污水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废水

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A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B极

B.B极为电池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oeT—8-+4H2O=2HCO5+9H+

C.当外电路中有0.2moll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卡的个数为0.2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0分)金属铝有广泛的应用,有人对碳还原氧化铝制备铝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0L真

空密闭容器中稍过量石墨与L0molALO3混合后加热,图1是体系压强随着加热时间变化

的曲线图,图2是在不同的恒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冷却后容器内剩余固体中部分含铝

元素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已知:1.01X105Pa下A1的熔点为933K,沸点为2700K;10Pa下A1的沸点低于1000K,

A12O3和C的沸点高于2000K„

反应I:ALO3(S)+3C(S)2AKs)+3CO(g)AHi=+l339.1kJ-mol-1

-1

反应II:2A12O3(S)+9C(S)Al4C3(s)+6CO(g)AH2=+2249.5kJ-rnol

反应III:ALO3(S)+A14c3(s)6Al(s)+3CO(g)Aft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工业上电解法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ft=0

⑶图1中石墨与AbCh混合物加热至150min时容器内温度约为。

(4)从反应自发性推测,实验室进行碳还原氧化铝制备铝的实验需要在真空容器中进行,可

能的原因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图1中约170min后体系压强很快减小可能是反应1、II急剧发生,吸收了大量的热,

容器内温度降低,导致反应I、II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B.图2显示约1650-1700K之间是石墨与A12O3反应制备A1的最佳温度

C.图2中TNI700K时体系中一定还发生了其他副反应

D.综合分析可得,碳还原氧化铝制备铝比电解法成本更低,产率更高,适合大规模应用

17.(11分)氨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制冷剂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合成氨。

①亚硝酸钠与氯化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锥形瓶中盛有一定量水并滴加几滴酚酷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溶液变红,则气

体X的成分为N2、水蒸气、和(填化学式)。

(2)最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SUNCAT的锂循环系统,可持续合成氨,其原理如

图所示。

①图中反应II属于(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反应III中能量转化的方式是(填“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或“化学能

转变为电能")o

(3)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液氨汽化时(填“释放”或“吸收”)能量;液氨泄漏遇明

火会发生爆炸。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共价键N—H0=0N三NO—H

键能/(kJ-mol1)391498946463

则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的NH=。

18.(11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主要的能源

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A//=+88.6kJ.moP1,则M、N

相比,较稳定的是=

-1

(2)已知CH30H⑴的燃烧热AH=—726.5kJ-rnol,CH3OH(1)+1o2(g)=CO2(g)+2H2(g)

AH=—akJ.mo「,则a(填或“=")726.5。

⑶将CL和HzCK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1和CO2,当有1molCL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0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

下煨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12O3(S)+3TiC(s)AH=

-1176.0kJmor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1

(5)已知:@C(s)+O2(g)=CO2(g)A/7i=-393.5kJ-moF

②2co(g)+O2(g)=2CO2(g)

A“2=—566kJ-mo「

(3)TiO2(s)+2Cl2(g)=TiCl4(s)+O2(g)

1

AH3=+141kJmoF

则Ti€)2(s)+2C12(g)+2C(s)=TiC14(s)+2CO(g)的NH=。

(6)已知拆开1molH—H,1molN—H,1molN三N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

则N,(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9.(11分)(1)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电解

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

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电解过程中,a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

B.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FT—4屋=2H2O+O2t

C.从P点到Q点时收集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g-moP1

D.OP段表示H2和。2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PQ段表示02的体积变化

②如果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2(OH)2cO3后,使溶液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不考虑CO2的溶解),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PbSO4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

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该电池总电极反应为PbSO4

+2LiCl+Ca=CaCl2+Li2sCU+Pb»

①放电过程中,Li+向(填“负极”或“正极”)移动。

②负极反应式为o

③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gPb»

(3)过二硫酸钾可通过“电解一转化一提纯”方法制得,电解装置如图所示。

常温下,电解液中含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是HS07,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范围为,阳极的电极反

应式为。

20.(12分)氢气是未来最具有前途的能源之一,氢气不仅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CH30H等液

体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发电。

⑴以H2>CO2为原料制CH30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1

i.H2(g)+CO2(g)CO(g)+H2O(g)A/7i=+41kJ-moF

1

ii.CO(g)+2H2(g)CH30H(g)A/f2=-90kJ-moF

①CO2分子中含有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②H2(g)、C02(g)转化为CH30H(g)、H20(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⑵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温度和压强对CO?平衡转化率、CH30H选择性影响如图所示

re”CTT“W仪小〃(生成CH30H所用的CO2)、

[CH30H的选择性-〃(反应消耗的co2)]0

①比较02、P1的大小:O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CO2平衡转化率增大,CH30H选择性减小。说明原因:

(3)氢氧燃料电池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之一,设计简单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如图:

①闭合Ki,一段时间后断开Ki,闭合K2,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

②不选用NaCl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的原因是

(4)大规模制H2所需能量可由太阳能提供。利用Na2cO3JOH2O可将太阳能储存,释放,结

合方程式说明储存、释放太阳能的原理:

单元检测八化学反应与能量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对于同一分子的活化能是定值,升高温度活化能不改变,选项A错误;主要回收废

电池的铁壳和其中的“黑”原料,并进行二次产品的开发制造,选项B错误;汽油是不可

再生能源,选项C错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是清洁能源,推广使用能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选项D正确。

2.答案C

解析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因C3N4中N的化合价为-3,所以C的化合价为+4,

A项错误;阶段II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阶段II中,H2O2发

生歧化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正确;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的反应,实

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D项错误。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所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E\>E2,AH=ELE2>0,为吸热

反应,A错误;加入催化剂时,Ei、E2减小,但AH不变,B错误;由于H—H的键能大于

H—Br的键能,若反应H2(g)+Br2(g)2HBr(g)AH<0,则Br—Br的键能应小于H—Br

的键能,即c>b,又a>c,则a>6,C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

率均加快,正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大于逆反应速率加快的程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正确。

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循环中Ni和LazCh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Hz-2H•为断键的过

程,该过程为吸热过程,故B错误;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该反应的

催业剂

总体热效应,故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得到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H2+CO2==CH4

+2H2O,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在原电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故A正确;不鼓入空气时,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H++e=H,故B正确;鼓入空气时,氧气在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为02+45+2H20=40H,每生成1moLOH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故C错误。

7.答案C

解析该原电池中,Fe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错

误;该原电池中,A1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故B错误;

-

该原电池中,A1失电子作负极、Mg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7+2H2O,

故C正确;该原电池中,铜失电子作负极、A1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

D错误。

8.答案A

解析B项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反应式为02+2吊0+4屋=4OH,整个过程是吸收O2

而不是释放。2,错误;C项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金属锌发生氧化反应,错误;D项

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钢铁闸门应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错误。

9.答案D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一②即得到CH2=CH—CH=CH2(g)—>CH3—C=C—CH3(g)

AH=+36.1kJ-mol-1,这说明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烘是吸热反应,因此在物质的量相等的

条件下,1,3丁二烯的总能量低于2丁快的总能量,则1,3丁二烯比2丁快的稳定性强,因

此A、B、C三项均正确;反应热等于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

差值,但由于不能确定碳碳单键的键能,因此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一个碳碳三键的键

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根据常温下,O.OlmoLL-iMOH溶液的pH=10知,MOH为弱碱,MOH溶液与硫酸

的中和反应可以看作两个过程:MOH(aq)M+(aq)+OH-(aq)△"、H+(aq)+OH-(aq)=

H2O(1)AH2,根据盖斯定律知Aa=2(A”+A”2),则公”=1"1一公"2=|义(一24.2妙1110广

1)-(-57.3kJ-mor1)=+45.2kJ-mor1,B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观察装置图,由物质转化可以确定右边发生氧化反应,Y极为负极,左边发生还原反

应,X极为正极。电子由Y极经导线流向X极,故A错误;放电过程中,电池反应式为V2+

+3+2+

+voj+2H=V+VO+H2O,消耗H+,pH升高,故B错误;Y极为负极,发生氧化

反应,由离子转化关系知反应式为V2+-1=V3+,故C正确;X极反应式为VO1+2H+

+e-^=VO2++H2O,得失电子数决定氢离子迁移数目,转移1mol电子,只有1molH卡迁

移,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a电极通入的是NH3,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2NH3-6e-+6OH-=N2+6H2O,

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4.48LN%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4N%〜

43

3NO,列式得万7;~尸…解得”(NC)2)=0.15mol,B项正确;右室中发生的电极反应

2u.zmoi

为2NO2+8e-+4H2O=N2+8OH,钠离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极室,因反应生成OH

一,使右室溶液的碱性增强,C项正确;因电池总反应为6NO2+8NH3=7N2+12H2O,所

以整个装置中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第一

步反应需要的活化能最大,即反应I的反应速率最慢,故B正确;HOOBr(g)的能量比HBr(g)

和O2(g)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故C错误;根据题意,1molHBr(g)被氧

化为Br?(g)放出12.67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4HBr(g)+O2(g)=2H2O(g)+2Br2(g)NH

=-50.68kJmoF1,故D错误。

14.答案C

解析铁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则只能是水提供的氢离子得电子,A错误;根据电极反应式,

阴极为2H2。+2/=氏t+2OH,阳极为①CN-一2e-+2OH-=CNCT+H2O,②2C「

-

-2e=Cl2t,③3cl2+2CNCT+8OH-=N2+6C「+2coM+4H2。,得失电子数相等时,

--

消耗氢氧根离子,pH减小,B错误;根据反应:3C12+2CNO+8OH=N2+6CF+2COF

"---

+4H2O,除去1molCN,消耗1.5mol氯气,转移3mol电子,根据CN-2e+2OH=CNO

"+H2O,转移2moi电子,所以外电路至少需转移5moi电子,C正确;根据电极反应,为

了使电解池连续工作,需要补充氢氧化钠,D错误。

15.答案B

16.答案⑴2ALO3(熔融)^^4A1+3O2t

冰日日方

⑵+1767.8kJ-moni(3)1500K(4)减小体系压强可以使铝的沸点降低,实验时铝呈气态

使反应I燧变(或生成物幅)增大,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5)D

解析(2)根据盖斯定律,将(1)X3—(II),整理可得AbO3(s)+Al4c3(s)6Al(s)+3CO(g)

AH3=+I767.8kJ-moC'o

(3)图1中石墨与AI2O3混合物加热至150min时,反应还未开始,物质的量为1.0mol;结

合图2中物质的量与温度关系可知:反应温度约为1500Ko

(5)图1中约170min后体系压强很快减小可能是反应I、II急剧发生,吸收了大量的热,导

致容器内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放热的逆方向移动,A正确;由图2显示约1650〜1700K

之间Al生成量增加,因此是石墨与ALCh反应制备A1的最佳温度,B正确;图2中TN1700

K时,体系中A1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一定是体系中发生了其他副反应,如发生反应产生

Al4c3,C正确;综合分析可知:碳还原氧化铝所需温度太高,难以实现,制备铝比电解法

成本更高,产率更低,不适合大规模应用,D错误。

17.答案(l)@NOr+NH^^^N2t+2H2O

②H2NH3(2)①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电能转变为化学能(3)吸收一1262kJmo「

解析(1)①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与氯化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NO7+NHt^^N2t+240。②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与亚硝酸钠和氯化锭反应

生成的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了氯气,因此锥形瓶中酚猷溶液变红,则气体X的成

分为N2、水蒸气、H?、NH3«(2)①反应H是Li?N与H2O反应生成NH3和LiOH的过程,

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②反应III中氢氧化锂转变为锂、氧气

和水,发生了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属于电解池反应,能量转化的方式是电能转变为化学

能。

(3)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氨汽化时吸收能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反应4NH3(g)+

-

3O2(g)=2N2(g)+6H2O(g)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一生成物的键能之和=391kJ-mol

1义3

X4+498kJ-mor'X3-946kJ-mo「X2—463kJmol1X2X6=-1262kJmor'o

18.答案(1)M(2)<

1

(3)2Cl2(g)+2H2O(g)+C(s)=4HCl(g)+CO2(g)AH=-290.0kJ-moP

(4)98.0kJ(5)-80kJ-moF1

1

(6)N2(g)+3H2(g)2NH3(g)A/7=-92.0kJ-moP

解析(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转化为N的过程吸收能量,则N能量高,比M活泼,

较稳定的化合物为Mo

⑵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所以“<726.5。

(3)有1molCL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0kJ热量,2moi氯气反应放热290.0kJ,反应的热化

学方程式:2cb(g)+2H2O(g)+C(s)=4HCl(g)+CO2(g)AH=-290.0kJ-mol-^

1

(4)4Al(s)+3TiO2(s)+3C(S)=2A12O3(S)+3TiC(s)AH=-1176.0kJmor,转移12moi电

子放热1176.0kJ,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以铲kJ=98.0kJo

(5)根据盖斯定律,由①义2—②+③得:TiO2(s)+2Cb(g)+2C(s)=TiC14(s)+2CO(g),其蛤

-

变AH=AHiX2-AH2+AH3=-80kJ-mol^

(6)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iH—H、1molN三N共吸收的能量:3X436kJ

+946日=22541<1,生成211101?4113,共形成611101]^——>{,放出的能量为6X391kJ=2346kJ,

吸收的热量少,放出的热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kJ,

则N2(g)与H2(g)反应生成N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AH=-92.0

kJ-

mol-1o

19.答案⑴①ABC②0.6⑵①正极②Ca+2CF—2e-=CaCb③20.7(3)0~2

-

2HSOZ-2e=S2OF+2H-

解析(1)①根据电流方向分析,判断b为阳极,a为阴极,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

电育星

铜溶液,电池总反应:2CUSO4+2H2。—2CU+C)2t+2H2so4;结合图乙可知,通过0.2mol

电子时是电解的硫酸铜溶液,然后是电解硫酸溶液,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2H2。叁=2H2t

+O2toa电极为阴极,先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后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卡

t,t,

+2e-=H2A对;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lT-4e-=2H2O+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