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_第1页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_第2页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_第3页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_第4页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4-2025学年下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新教材)

一、单选题

1.青春是生命的朝阳,也是成长的舞台。在这个特殊的生命驿站,青春期的我们悄然变化,有着人

生的感悟与梦想,也有着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它们汇成独特的青春旋律,丰盈我们的生命和精神。这

启示我们()

A.展现青春力量,接纳自身变化B.努力张扬个性,享受别样青春

C.努力成就梦想,只看个人利益D.青春时间宝贵,两耳不闻窗外

2.“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善于保护自己,尽量少跟异性同学交往

B.面对朦胧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C.对青春期萌发的朦胧情感要听之任之

D.要把青春期对异性的欣赏和好感当作真正的爱情

3.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情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情感是短暂的、不稳定的

②情感能够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③情感的发展体现我们的生命成长,使我们的情怀更宽广、博大

④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情绪价值”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人给他人带来舒服、

愉悦和稳定的情绪越多,其“情绪价值”就越高。让自己“情绪价值”更高,我们应该()

①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②无论何时都必须掩饰负面情绪,装作若无其事

③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④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帮助他人改善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历史上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他们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

A.维护人格尊严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

B.生命不是最重要的,人格最重要

C.面对他人的批评,我们要有豁达的态度

D.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6.“我关心他人,愿意帮助他人,有很多好朋友,身体很健康”。小雷日记中的这两句话共同表明自

尊的人()

A.能够认可自己B.知廉耻明是非

C.懂得行己有耻D.不为名利所惑

7.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快速发展,经历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提升,让我们拥有了平视世界的底气,赋予我们坚定的民族自信,强大的民族

自豪感。材料体现自信()

①并非凭空而来

②源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等

③只源于个人自身的努力

④源于在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快乐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8.“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

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的华坪女子高中暂词,给华坪女子高中的每一

名学生带来了自信。关于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信的人好高鹫远,易自以为是

②自信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与活力

③自信让人乐观坚定,不轻言放弃

④自信的人不爱慕虚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

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诸多方

面的体现有()

①处事方法②教化思想③美学追求④生活理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

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这些经典语句的教导,我们日用而不

觉,是因为()

A.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每位公民的日常行为中

B.中华传统美德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C.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11.“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

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

A.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B.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2.“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

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2025年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家是我们永久居住的地方

②在家中要减少与父母的沟通,避免产生矛盾

③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14.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投身科研,带领团队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南

仁东为“中国天眼”鞠躬尽瘁,奉献毕生心血;顾诵芬院士毕生致力于飞机设计,为我国航空事业奠

基……对此,我们感悟到()

①情感决定人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人们做出行动

②榜样人物具备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③榜样人物引领人们追求崇高的价值

④伟大事业的成功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初一(1)班准备在假期里开展“走进法治社会''主题采访活动,关于具体实施步骤的先后顺序,符合

逻辑的是()

①根据采访内容,选定采访对象和方式

②采访结束后及时整理采访结果,邀请专家指导

③制作“走进法治社会”主题短视频并发布到某平台

④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查找资料,设计采访内容

A.①7②T③­④B.①T②一④T③

C.④T①一③T②D.④一①T②一③

16.方某遗失了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随即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当捡到公文包的赵某找到

方某归还公文包时,方某却拒绝支付悬赏费用。因沟通未果,赵某遂将方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

依据民法典,判决方某向赵某支付一千元酬金。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确立了()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D.公序良俗原则

17.摄影爱好者李某为好友丁某拍摄了一组生活照,并经丁某同意上传于某社交媒体群中。蔡某在社

交媒体群中看到后,擅自将该组照片上传于某营利性摄影网站,获得报酬若干。蔡某的行为()

A.侵害了丁某和李某的肖像权

B.侵害了丁某的肖像权和李某的著作权

C.侵害了丁某的著作权和李某的肖像权

D.侵害了丁某和李某的著作权

18.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沉迷网络”“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

人“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应—,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我行我素,自由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9.为了让同学们以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七年级某班举行了“做情绪的主人”主题班

会,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下列任务。主题班会上老师出示了以下案例:

案例一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分析自己出错

的原因。并安慰自己虽然这次成绩不理想,但也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没等老师讲评,她

就把错题改正并写在错题本上,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之后她吃得好、睡得香,学习劲头很足。

案例二最近,学校里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考试。小宇对这次考试也充满信心,成绩公布后,小

宇却发现自己的成绩远低于预期。心情瞬间跌入谷底,愤怒、不甘等负面情绪一股脑涌上心头,他无

法接受这个结果。下课后,小宇心情烦闷,一脚踢在了教室后面的展示架上,摔坏了价值500元的展

示架.班主任李老师得知此事后,把小宇叫到了办公室了解情况。虽然小宇并非故意,但损坏教室公

共财产属实,需赔偿。小宇低着头,心里既后悔又委屈,觉得自己努力学习却换来这样的成绩,一时

冲动才做出了这些事,可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1)上述案例展现出情绪的作用有哪些?请你分享几个调控情绪的妙招。

(2)请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案例二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20.【合理利用网络预防违法犯罪】

案例一:15岁中学生因“有

偿代写作业”发展为网络诈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

骗团伙成员。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量逐年

案例二:李某自学黑客技术,

增多,由2020年的236人增加至2021年的3001人,至2022

入侵某中学教务系统修改成

年增加到5474人(较2021年同比增长82.41%)。由此可见,

绩牟利,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预防与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下社会非常

因已满16周岁,被判处有期

紧要的法律与社会问题。

徒刑1年(缓刑),并处罚

金。

(1)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预防未成

年人网络犯罪建言献策。(从三个不同角度作答)

(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阐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成为负责

任的网络参与者。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

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

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天下一家”(《礼记》)等强调家

与国为一个整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以激励人弘毅致远、勤学奋斗为核心思想,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拼搏奋进精神的

写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价值取向,推崇“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化干戈为

玉帛”等和谐思想。

(1)说说材料中所体现的人文基因及其意义。

材料二2024年8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

工委15日在江苏南通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组)

优秀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

发布仪式以“筑梦中国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真诚动人的故事讲述、形式

多样的舞台呈现,重点推介了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并对其他43名(组)好少年的事迹进行集

中发布。这50名(组)好少年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热

爱科学、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风采。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对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启发。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DCDAACDD

题号1112131415161718

答案ACCCDCBB

1.A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青春期身体的变化的相关知识。

A: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会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应展现青春力量,积极接纳自身变化,故A说法

正确;

B:“张扬个性,享受别样青春”说法不准确,青春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在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发

展个性,而不是单纯地享受,故B说法错误;

C:“只看个人利益”说法错误,我们要努力成就梦想,但不能只关注个人利益,还应关注集体、社会

利益,要有社会责任感,故c说法错误;

D:“两耳不闻窗外事”错误,青春时光宝贵,我们应积极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

素质,而不是脱离社会,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o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朦胧情感的正确认识。

B:青少年时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处

理情感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所以应该慎重对待这种情感,理智地处理,避免过早地陷入其中而影响学

习和成长,故B说法正确;

A:青少年时期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学习,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

社交能力。不能因为害怕出现问题就尽量少跟异性同学交往,这种做法过于极端,不利于青少年的全

面发展,故A说法错误;

C:如果对青春期萌发的朦胧情感听之任之,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过度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生活,甚

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故c说法错误;

D:青春期对异性的欣赏和好感只是一种朦胧的情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需要建立在相

互了解、尊重、信任和责任的基础上,而青少年往往缺乏这些条件,所以不能把这种朦胧的情感当作

真正的爱情,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积极的情感(如热爱、责任感)能够激发动力,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

发展。情感发展是生命成长的体现,随着阅历增加,情感会从狭隘走向宽广(如从关注自我到关心社

会)。情感反映个人态度和价值观,直接影响行为选择(如爱国情感驱动奉献行为)。故②③④说法

正确;

①:情感是相对稳定的,而情绪才是短暂、不稳定的。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会调节情绪、正确面对负面情绪。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材料可知,让自己“情绪价值”更高,我们应该以恰当方式表达情绪,

因为这样能避免伤害他人,促进积极互动,从而提高情绪价值;我们还要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成为

情绪的主人,因为调节情绪是提升情绪价值的基础,只有掌控自身情绪才能更好影响他人;同时要运

用调节情绪的方法,帮助他人改善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因为主动帮助他人改善情绪是情

绪价值的直接体现,能增强人际关系的积极效果,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一味掩饰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心理压力或虚假关系,不符合合理情绪管理的原则,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o

5.D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A:维护人格尊严不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有关,故A说法错误;

B:生命是最重要的,故B说法错误;

C:观点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D:我们要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结合题干材料,他们的故事都在告诉

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A

【详解】本题考查自尊的表现。

A: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内容中小雷日记中的内容可知,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

故A说法正确;

BCD:题文主旨强调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并未体现知廉耻明是非、懂得行己有耻、不为名利所惑,

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自信的来源。

①②: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提升,让我们拥有了平视世界的底气,赋予我们坚定

的民族自信,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告诉我们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源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

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只源于”说法太绝对,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源于在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故③说法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与人交往,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8.C

【详解】本题考查自信。

①:自负的人好高鹫远,易自以为是,故①说法错误;

②③:依据教材知识,自信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与活力,自信让人乐观坚定,不轻言放弃,故②③说法

正确;

@: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o

9.D

【详解】本题考查人文精神的内容。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

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

多方面。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

D:分析题文,这些经典语句的教导,我们日用而不觉,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

念和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故D符合题意;

A:“每位公民”说法绝对,夸大了其作用,故A说法错误;

BC:题文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不断丰富完善、担当意识,故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A:“四君子”在文艺作品中被赋予高尚品格,用来寄托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体现了通过文艺作

品来传递道理、教化人心,即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故A符合题意;

BCD:题文未体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

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C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图片中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体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表现;它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它形神兼备,塑

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同时做到了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故②③④

说法正确;

①:这些“福”字是精心设计,是对汉字基本知识深入了解的表现,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本题考查家的内涵和功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③④: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体现了家对于我们中国人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家中有亲

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家庭与国家紧密联系,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厚植家国情怀,故

③④符合题意;

①:“永久居住”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故①说法错误;

②:在家中应积极与父母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而不是避免产生矛盾,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本题考查榜样的力量、做传统美德的弘扬者。

②③:题目中黄大年、南仁东、顾诵芬等榜样人物的事例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他们通

过自身行动引领人们追求崇高价值,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情感决定行动”表述绝对化,忽略了理性判断的作用,故①错误;

④:“需要放弃个人利益”过于绝对,教材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而非必须放弃,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5.D

【详解】本题考查走进法治社会。

ABCD:开展“走进法治社会''主题采访活动,首先要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查找资料,设计采访

内容;其次根据采访内容,选定采访对象和方式;再次,采访结束后及时整理采访结果,邀请专家指

导;最后,制作“走进法治社会”主题短视频并发布到某平台,故正确的逻辑顺序是④一①一②一③,

故AB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6.C

【详解】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原则。

C:方某通过媒体悬赏一千元寻找公文包,但找到后拒绝支付悬赏费用,法院判决方某支付一千元酬

金,是因为民法典确立了诚信原则,故c说法正确;

ABD:题干没有体现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B

【详解】本题考查肖像权、知识产权。

B:蔡某擅自将丁某的照片用于营利性网站,侵害了丁某的肖像权;李某是照片的拍摄者,对照片享

有著作权,蔡某未经李某同意将照片上传到营利性网站,侵害了李某的著作权,故B符合题意;

A:蔡某擅自将照片上传到营利性摄影网站,没有侵害李某的肖像权,因为照片中是丁某的肖像,故

A不符合题意;

C:李某享有照片的著作权,丁某不享有著作权,蔡某没有侵害丁某的著作权,故C不符合题意;

D:蔡某没有侵害丁某的著作权,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B

【详解】本题考查加强自我防范。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青少年应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①②③说法正确;

@:要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1)①情绪的作用: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积极情绪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如默默考试失利后冷静分析、积极应对,学习劲头很足;消极情绪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

止步不前,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如小宇成绩不理想后情绪失控,损坏公共财物。②调控情绪的妙

招:改变认知评价,像默默一样冷静分析考试失利原因,调整对这件事的看法;合理宣泄,如找空旷

地方大喊、写日记等;转移注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影、听音乐;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

等。

(2)①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损坏公共财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当我们情绪冲动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③如果不小心

损坏了公共财物,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进行赔偿,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分析】考点考查:情绪的作用、情绪调节的方法、依法办事的要求、增强法治观念的要求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详解】(1)小问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情绪作用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默默考试失利后冷静分析、积极应对,学习劲头很足一链接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

积极情绪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关键词②:小宇成绩不理想后情绪失控,损坏公共财物一链接消极情绪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

败而止步不前,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依法办事、增强法治观念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启示习题的角度进

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小宇心情烦闷,一脚踢在了教室后面的展示架上,摔坏了价值500元的展示架一链接增强

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损坏公共财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②:小宇因考试失利心情跌入谷底一链接当我们情绪冲动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因

一时冲动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

关键词③:小宇一时冲动才做出了这些事,可又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一链接如果不小心损坏了公共财物,

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进行赔偿,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①个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

坚决不做;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使用网络时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②家庭:

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子女使用

网络的时间、内容等方面的监管。③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

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④国家: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健全网

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⑤社会:营造有利于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承担社会责任。

(2)①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坚守底线意识,遵守道德规范,传播正能量。②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