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就文化而言,最有价值的往往是正在生成和正在消逝的部分。对于深处第三次文化裂变[注]中的乡村社会而言,正在生成的便是信息化、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种种新的文化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美丽乡村。而正在消逝的则是乡村社会数千年建构起来的宗族伦理、文化规则、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其存在的空间——传统村庄。②作家们敏感地意识到作为传统乡村社会实体的一些“村庄”,正在成为逐渐远去的文化背影。这与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和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由此,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空间和宗族伦理文化生成地的村庄正在解体。正是由于村庄成为一种正在消逝的文化,新乡村叙事才集中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书写“村庄”的热潮,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阿来的机村、贾平凹的清风街、孙惠芬的上塘村、梁鸿的梁庄等。作家们尽管风格各异,但却不约而同地开始与自己心中的“村庄”做最后的告别,有的甚至直接将作品命名为《即将消失的村庄》(赵本夫)、《最后的村庄》(曹乃谦)。这批书写村庄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留住村庄的情怀,并由此生发出文化“乡愁”主题,为正在消逝的村庄唱出深沉的挽歌。③这曲多声部的挽歌、唱出的是具有深远历史回音的“乡愁”主题。这个时期的乡愁,既不同于鲁迅所说的“侨寓文学的作者”们“隐现着”的“乡愁”,也不同于余光中远离故土的“乡愁”。鲁迅所说的那些“侨寓”北京的作家们对故土的“胸臆”,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对故土的怀恋和想象,诸如“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事实上,也应包括沈从文之于湘西。而其时的贵州、榆关、湘西都还是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延续着的乡村社会,他们“愁”的只是自己主观上的怀恋、想象和与他们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文化反差。所以说,那时的乡土文学与其说是在写乡土,不如说是在写作家自己的“胸臆”。谢有顺曾用“‘存在’的乡愁”来区别先锋派作家们与此前乡土作家们的“‘文化’的乡愁”。而事实上,在乡村社会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作家们所面对的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文化消逝的特征,不管用树碑立传、记录苦难,还是神化、美化甚或丑化方式与之作别,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离死别”,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摘编自李震《新乡村叙事及其文化逻辑》)材料二①文化自觉的提出最早来自费孝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关系的成果。由中华民族的“大混杂、大融合”格局所形成的“和而不同”“多元交融”“多元统一”文化,启发费孝通提出兼容并包、互利共生、共存共荣的文化自觉思想。在费孝通的思想脉络里,文化自觉理论是他从关注利用现代技术富国强民的经济政治建设,转向关注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的文化建设的标志。这一思想上的转向,代表了费孝通对乡土中国之现代化的体悟,从物质文明延伸到了精神文明、从社会生态扩展到了社会心态。②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记住乡愁”其实就是乡土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保持文化自觉的体现。乡愁除了包含恋土、乡愁、思乡的复杂情感外,作为一种隐喻城乡关系、乡民认同的观念话语,也包含着价值诉求和伦理意义,如理想追求、身份认同、精神寄托等。有学者认为,“记住乡愁”是对“乡愁”这一中国传统话语的传承和现代化转换,为乡村伦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构提供了道德与文化的“根”,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愁”成为人们重归故乡的精神动力。无论是单纯思念家乡的返村乡民,还是为了支援家乡建设的返村乡贤,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落叶归根”的精神动机而返乡,也就是出于对家乡的文化认同而非仅仅是对经济发展机会和政策倡导的认同。因此,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应当是一个以文化认同撑起乡愁、留住乡愁的乡村,而不是一个只有城市文化而丧失乡愁底蕴的乡村;是一个“文化实心化”的乡村,而非一个“文化空心化”的乡村。这种基于文化自觉的深层认同,也同样可以作用于城市,乡愁记忆是所有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③这种乡愁记忆生成了落叶归根的观念,让人们与家乡建立了精神纽带,这是传统中国城乡人才流动循环的原因所在,也是化解现代中国城乡融合难题的策略之一。费孝通曾在《损蚀冲洗下的乡土》一文中提到,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是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中国人一直有着强烈的“根”文化,这个根就是供给他生长和教育的社会:小之一家一村,大之一乡一国。而从社会层面来说,取之于一乡的必须回之于一乡,这样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传统中国确如费老所言,乡土社会的人才从不忘本,而是始终设法回到生养他的土地和族人中去,将保卫和培养“乡土之根”视为责任和荣耀。然而,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土生土长的人才已不复为乡土社会自身所用,人们既不愿也不能回到乡土中,这成为中国乡村随现代化进程而衰弱的根源之一。因此,记住乡愁的意义就在于巩固人们与家乡的精神纽带,使人们能够将个人人生价值的衡量放置到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将生命融入到家乡振兴和国家复兴中,重新打通城乡互促共进的回路,甚而以此为基础,增进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文化认同。(摘编自吴越《文化自觉与记住乡愁:乡土中国的文化价值》)【注】第三次文化裂变:在21世纪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兴起,新型信息产业与农业、工商业的融合体之间不断冲突与再度融合,乡村社会从传统生活习俗、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语言和行为方式,到心理和观念意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对于深处第三次文化裂变中的乡村社会而言,正在消逝的宗族伦理、文化规则、风俗习惯等,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B.
“侨寓文学的作者”们的“乡愁”和沈从文之于湘西的“愁”都偏于主观化,他们的故土彼时还存在并延续着。C.
费孝通是最早提出文化自觉理论的人,他认为用现代技术富国强民的效果远比不上利用文化心态安民遂生。D.
中国乡村随着现代化进程而衰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乡村人才流失,巩固人们与家乡的精神纽带,有助于人才回流。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村庄是亲密关系存在空间和宗族伦理文化生成地,它是阿来笔下的机村、贾平凹的清风街、梁鸿的梁庄,它是“乡愁”的载体。B.
乡愁不仅包含恋土、乡愁、思乡的情感,也包含价值诉求和伦理意义,它是我国传统话语,是道德与文化的“根”,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C.
不断变化的乡村社会,正在上演一场文化意义上的“生离死别”,“记住乡愁”有利于振兴乡村,避免乡村“文化空心化”。D.
一家一村一乡乃至一国都是供给我们生长和教育的环境,我们受到其滋养再回馈反哺,社会才能维持应有水准,从而不趋向于衰退和消亡。3.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中“挽歌”主题的一项是(
)(3分)A.
《秦腔》以贾平凹老家为原型,讲述清风街的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以及难以挽回的衰败、无地彷徨的哀伤。B.
乔叶的《宝水》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文旅特色型乡村,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生活和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C.
鲁迅的《故乡》展现了还乡者的故乡体验和对传统乡村的文化价值判断,反映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与痛苦,也表达出对惨败的故乡景象、麻木的故乡人的痛心与无奈。D.
肖勤的《外婆的月亮田》描绘了层层叠叠的月亮田、开满洁白桐花的桐花岭以及仡佬族少女,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涓涓乡愁。4.
两则材料都使用了大量的引号,请说明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5.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记得住乡愁”,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6分)【答案】1.C2.B
3.A
4.
①基于原作者的直接引用,使论证有依据,出处明确,真实可信。比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和而不同”“多元交融”“多元统一”文化等。②强调表达重点,加深读者对表述对象的印象,突出该词的重要性。比如“村庄”“乡愁”“愁”“记住乡愁”等。③突出所引词语的特殊含义,使其更符合文本的表达,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比如“生离死别”“根”“落叶归根”等。
5.
①关注乡村文化中正在消逝的部分,鼓励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留住村庄的情怀,深化“乡愁”主题。②增强对家乡的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撑起乡愁、留住乡愁。③巩固人们与家乡的精神纽带,使人们能够将个人人生价值的衡量放置到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将生命融入到家乡振兴和国家复兴中。④重新打通城乡互促共进的回路,让愿意回归乡村社会的人才能够返村。(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野猪林(京剧剧本节选)(鲁智深急上)鲁智深(唱)急急忙忙往前奔,只为林冲遭欺凌。(白)洒家追赶多时,不见贤弟踪迹,兀地不急煞我也!前面离野猪林不远,看那里有一伙行人飞跑而进,急急赶上前去。①仓皇趋路径,趋路径,心胆怦怦暗着惊、暗着惊,远看烟雾锁迷景,安时已到野猪林、野猪林。(鲁智深下)林冲(唱)千厄万苦朝前进。薛霸(白)林冲快走!②(董超、薛霸拉林冲同急跑上,林冲瘸足,董超用棍打介①,林冲跌翻介)薛霸(白)走便快走,不走便将大棍打你!林冲(白)哎呀!(唱)可怜我两足血淋淋。(白)哎呀,这脚痛死我也!薛霸(白)老爷们晦气,不想撞着你这鸟魔头!董超(白)何苦费话,往荆棘塘里拉他。(董超、薛霸同拉林冲介)林冲(白)哎呀!哎呀!(林冲蹉步倒退,薛霸用棍打介)林冲(白)这,这,这……痛煞人也!(唱)脚着荆棘如利刃,痛彻骨髓到埃尘。(白)哎呀二位公差呀!想我这两脚,已被你等用滚水烫破,又被草鞋磨破,鲜血淋漓,疼痛难忍,一步也难挪动了。薛霸(白)林冲啊林冲!你胆敢怨我用滚水将你双足烫破?这便该打!林冲(白)哎呦,打得俺这棒疮也发了。薛霸(白)住了吧!这做派让谁瞧哪?林冲(白)啊二位,可怜林冲遭此冤枉,恳求行个方便吧!(唱)伏地悲鸣求怜悯,拜求大德降善心。(林冲跪地)薛霸(白)喂!伙计,你瞧前边就是野猪林,不免将林冲扶到前边林里结果于他,然后回复高太尉,一人领二百两赏银,你看如何?董超(白)好。啊林冲,你苦苦哀求,老爷们发了善心啦。得,我搀扶你前边树林歇息歇息。林冲(白)林冲叩谢了。薛霸(白)③不用谢,回头还有好的哪。林冲(唱)万般无奈挨步进,好似乱箭攒在心。薛霸(白)看他实难行走,你我将他扶进去。(董超、薛霸、林冲同走圆场②)薛霸(白)来此已是树林深处,将他放在这里。林冲(白)哎呦,痛煞我也!董超(白)薛头,我们一步等一步,倒走得困倦起来。薛霸(白)你我何不在此地睡上一回?董超(白)只是这里并无关隘,恐怕林冲逃走。林冲(白)二位公差,林冲是个好汉子,官司已吃了,便死也不走。薛霸(白)哪个信得及你!要我心稳,须将你缚在树上。林冲(白)二位要缚便缚,林冲敢道怎的!董超(白)好,就缚起来。(董超、薛霸同缚林冲介)董超、薛霸(同白)呔!林冲啊林冲!你道我们缚你是好意还是歹意?(林冲喘气介)林冲(白)这!自然是好意。薛霸(白)呸!④你梦醒了吧!俺今奉了太尉钧旨,前来结果你的性命,不是俺与你做对,你死后魂灵休来怨我。林冲(白)哎呀!董超(白)呔!俺是上命差遣,不由自己,你要仔细记住,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林冲(白)唉,苍天哪,天!想林冲命丧此地,我与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人但能救得冤屈之命,俺是有生之日,皆报德之年哪!董超(白)你说什么闲话,这是太尉派人杀你,救你不得,你是死定啦。薛霸(白)呀,话言未了,太尉差人已到也!(胡春、程子明、四军卒同上)胡春(白)林冲现在哪里?薛霸(白)现缚树上。胡春(白)待俺劈头打死。看棍!(打林冲昏介)鲁智深(白)呔!好狗头!(鲁智深飞禅杖打倒胡春介,跑上)鲁智深(白)哎呀!哎呀!(鲁智深捡禅杖打程子明死,胡春、四军卒同跑下,董超、薛霸吓倒介)董超、薛霸(同白)爷爷饶命!爷爷饶命!鲁智深(白)呔!我把你两个坏心的狗种,无端的要害我的兄弟,活活的将你等打死!(鲁智深举禅杖欲打董超介,林冲醒介)林冲(白)哎呀!师兄不可下手。鲁智深(白)威神天菩萨保佑吾弟,幸不曾死。待我与你割开绳索。(割断林冲绳索介)鲁智深(白)啊贤弟,这两个公差万剐千刀,都难消俺恶气,你还替他讲什么情面哪?林冲(白)哎呀仁兄,他二人乃是奉高俅老贼所差,冤有头,债有主,你杀他两个,岂不也有冤枉?鲁智深(白)洒家若不看兄弟面上,定把你们剁成肉酱。滚起来!董超、薛霸(同白)是。(起介)林冲(白)师兄,不是你救得快时,弟早做棒头之鬼。(林冲,鲁智深同哭介)鲁智深(白)贤弟,不必悲伤,待为兄背你回转汴梁,将那高俅剁为泥酱,与你报仇雪恨。林冲(白)兄勿莽撞。汴梁乃天子脚下,岂是你我造反之地?鲁智深(白)贤弟,你既不去,倒不如落草为寇,日后也好报得此辱。林冲(白)且慢!弟乃清白姓字,焉肯污了父母名声?鲁智深(白)依你怎样?林冲(白)依弟之见,不如先到沧州,权耐一时。鲁智深(白)也罢!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心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便了。林冲(白)谢仁兄。哎呀,这脚痛又发也!鲁智深(白)呔!我把你们两个狗头!今既看在兄弟分上,饶尔等不死,快快倒换背负吾弟,去奔沧州,一路之上,若有延迟,俺便是一步一打,打到沧州也!(唱)扶贤弟令狗子背负前往,林冲(唱)谢仁兄承搭救感恩无疆。鲁智深(唱)催狗子莫迟延沧州路上,林冲、鲁智深(同唱)大丈夫要报仇十年何妨!(林冲、鲁智深、董超、薛霸同下)(有删改)【注】①介:与“科”义同。原指表演动作,后用作剧本中对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②圆场:戏曲表现手法,剧中人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一般用以表示地点的转换。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烟雾锁迷景”突出了野猪林环境的迷雾重重,为后文欲在此杀害林冲营造了紧张氛围。B.
董超、薛霸对林冲棍棒相加,用开水将其脚烫伤,还强拉他踩荆棘,可见二人心思歹毒。C.
林冲因脚伤行走缓慢,董超说走得困倦,薛霸建议在此休息。他们将林冲绑在树上,既防止了林冲逃跑又方便接下来杀害林冲。D.
鲁智深粗中有细,林冲受冤屈遭迫害,他觉得将押解林冲的两个公差万剐千刀、剁成泥酱,都难消恶气。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句子①以反复的手法表现出鲁智深赶去野猪林救林冲时的焦急和担心。B.
句子②的舞台说明写出了林冲所遭受的虐待,“瘸足”与林冲脚被烫伤的情节呼应。C.
句子③运用借代的手法,这种语言上的美化与其行动上的凶残形成强烈的反差,暗示了薛董二人的不怀好意,也为后文写欲杀害林冲埋下伏笔。D.
句子④表面看董超和薛霸杀害林冲没有主观恶意,二人只是奉命行事,实属无奈,其实也与二百两赏银有关。8.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请简要分析文本中的戏剧冲突。(4分)9.
“忍”是林冲最主要的性格特点之一,文中是如何表现他的这一性格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6.D7.C
8.
①高俅、董超、薛霸与林冲之间的冲突:高俅等人想要加害林冲,林冲想要求生。②鲁智深和林冲之间的冲突:鲁智深希望林冲反抗,林冲选择一再忍让。③林冲自身的冲突:林冲也想反抗,却顾虑重重。
9.
①语言描写:鲁智深想要打死董超、薛霸,林冲说“师兄不可下手”;鲁智深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林冲说不如“先到沧州,权耐一时”,这些语言描写都体现了他的“忍”。②动作描写:董超、薛霸折磨林冲,林冲“跪地”的动作体现了他的“忍”。③对比衬托:鲁智深的性烈如火、有仇必报反衬了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四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材料二: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节选自曹操《求贤令》)材料三: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节选自曹操《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得A贤也B曾不出C闾巷D岂幸E相遇哉F上之人G求取之耳。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意思不同。B.
降,使投降,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用法相同。C.
“属以河北事”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两句中的“以”意思相同。D.
亡,逃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年少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尚义任侠,放纵不拘,不被当时人认可,却得到桥玄、何颙的赏识。B.
张绣投降曹操后又反叛,一度击败了曹操,杀害了曹操长子曹昂,后来在舞阴一战中,曹操击破了张绣。C.
曹操曾推举魏种为孝廉,兖州发生叛乱,曹操以为魏种不会离开他,但魏种却逃走了,这让曹操很生气。D.
曹操打败吕布,生擒了毕谌,众人都为毕谌担忧,曹操认为毕谌虽然不忠于君主,但孝顺父母,没有杀他。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2)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14.
曹操在《短歌行》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答案】10.
BDF
11.C12.D
13.
(1)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2)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要抛弃而不任用吗?
14.①材料一中,曹操看重张绣等人的才干,不计前嫌,任用他们。②材料二、材料三中,曹操要求大臣唯才是举,不能因为贤人道德上有瑕疵就不举用他们。这些都体现了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流露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参考译文:材料一: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让张绣等人投降,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建安四年冬季十一月,张绣率领士卒投降,曹公封他魏列侯。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材料二: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得到贤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的呢?在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这些人才)往往都没出里巷,难道是偶然遇到他们吗?是上边的人寻求发现的呀。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假如非得是廉洁的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于世呢!当今天下莫非还有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贤人呢?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们。材料三:有德行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未必就有德行。陈平难道是一个行为淳厚的人吗?苏秦难道是一个恪守信用的人吗?但是陈平巩固了汉代大业,苏秦济助了弱小的燕国。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要抛弃而不任用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杂感四首·其二黄景仁〔清代〕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梗托浮生。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极有沉郁之气,诗人压抑而愁苦,郁愤之情溢于言表,不可遏制。B.“岁岁”二字,意为年年如此,意含幽怨,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C.颔联以“马”和“蝉”隐喻自己对仕途不懈的追求,决不放弃的精神。D.颈联用典抒情,表达了对长期游幕生活的厌倦,以及内心的不平。16.本诗尾联“对酒听歌”与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二者情景相似,但作用不同,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答案】15.C
16.
①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是借酒抒发自己渴望贤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对酒当歌”引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天下的抱负。②本诗尾联“对酒听歌”,则是诗人借对酒听歌的情景,抒发自己中年以后的愁苦、无奈和郁愤之情,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悲哀。③二者情景虽相似,但表达的情感和作用截然不同。(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结,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明全诗主旨。(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答案】
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
谈笑间
④.
樯橹灰飞烟灭
⑤.
我有嘉宾
⑥.
鼓瑟吹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摧、事、樯橹、瑟。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蚕丝是天然的长纤维,具有纤细柔软、亲肤性好等特点,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丝在丝绸等织物领域的应用已经很广泛,是
A
的高档纺织原料,但由于其力学性能绞差,在高端领城如运动器材,航天织物等的应用还有些“力不从心”。2024年10月14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将碳纳米管喷洒在桑叶上喂养蚕”的研究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小于10纳米,长度小于15微米,并且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水中。为防止碳纳米管团聚影响蚕的“食欲”,研究者利用木质素碳酸钙(表面活性剂)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均匀性,并且制备成均匀的溶液。最后将均匀的溶液喷洒在新鲜的桑叶上,供蚕宝宝享用。通过蚕丝在不同缫丝速度条件下的对比,喂食碳纳米管的蚕吐出的丝在120毫米每秒的缫丝速度下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18GPA,相当于用一根头发丝吊起一个手机,高于未喂食碳纳米管的对照组。这种增强蚕丝俱有高强度的特性,有望实现在高端领域的天然高强度纤维的应用。随着养蚕技术越来越成熟,蚕丝产量还在逐年递增。尽管碳纳米管喂食蚕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未来的养植技术有望匹配现有的增强蚕丝生产规模,我们用上碳纳米管参杂的蚕丝
B
。18.
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蚕丝”得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A.
槐花B.
高压锅C.
火星D.
碳基芯片19.
文中四段文字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1.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两个引号的用法。(6分)22.
某服装公司计划在新产品展会上向客户介绍上文中提到的这种新型蚕丝。请根据以上材料,替这种新型蚕丝写一段自我介绍,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0字。(5分)【答案】18.A19.
“领城”应改为“领域”;“力学性能绞差”应改为“力学性能较差”;“俱有”应改为“具有”。
20.
A.当之无愧B.指日可待
21.
文中两个引号的用法:第一个引号纤维皇后”,表示特定称谓,突出蚕丝在纤维中的特殊地位。第二个引号“力不从心”,表示特殊含义,形象地说明蚕丝因力学性能差,在高端领域应用时存在不足的情况。
22.
大家好,我是新型增强蚕丝。我由喂食碳纳米管的蚕吐出,强度高,远超普通蚕丝。我亲肤柔软,是高档纺织原料,在高端领域潜力巨大,产量还在逐年递增,期待与您合作。【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命名方式的分析与类比推理能力。“蚕丝”得名方式是基于来源(蚕)+产物属性(丝)。A.基于来源(槐树)+产物属性(花),与“蚕丝”命名方式一致。B.基于功能特性(高压)+器具类别(锅)。C.基于外观特征(火)+天体类别(星)。D.基于材料成分(碳基)+设备类别(芯片)。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识记能力。“领城”的“城”应改为“域”。“领域”指特定范围。“力学性能绞差”的“绞”应改为“较”。“较差”表示性能不够理想。“俱有”的“俱”应改为“具”。“具有”表示具备某种特性,是固定搭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前文“蚕丝是天然的长纤维,具有纤细柔软、亲肤性好等特点,被誉为‘纤维皇后’”可知,蚕丝在高档纺织原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应填一个能表达其地位当之无愧的成语,故可填“当之无愧”。当之无愧:完全配得上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愧色。B处,根据前文“尽管碳纳米管喂食蚕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未来的养植技术有望匹配现有的增强蚕丝生产规模”可知,这里表达实现碳纳米管掺杂蚕丝的应用前景已经可以预见,故可填“指日可待”。指日可待:指不久就可以实现,形容事情即将发生或成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引号用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①“纤维皇后”表示特定称谓。引号在这里用于突出蚕丝在纤维领域的特殊地位,赋予其“皇后”的美誉,形象地说明了蚕丝在纤维中具有高贵、优异的特性。其强调和凸显蚕丝的重要性和独特性。②“力不从心”表示特殊含义。引号在这里将原本用于形容人的“力不从心”一词移用到蚕丝上,赋予其形象化的表达,意指蚕丝因力学性能较差,在高端领域应用存在不足的情况。其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便于读者理解蚕丝性能的局限性。【2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概括要点,作自我介绍的能力。①首先要明确以“新型增强蚕丝”为第一人称,用亲切自信的语气撰写自我介绍,使内容既生动又贴合实际应用需求。在介绍中,需涵盖其来源,即“由喂食碳纳米管的蚕吐出”,突出其独特性;同时描述特点,如“强度高,远超普通蚕丝”以及“亲肤柔软”,展现其卓越性能。②接着强调优势,点明其作为“高档纺织原料”的地位,并提到“在高端领域潜力巨大”,以吸引客户关注。③然后展望发展前景,提及“产量逐年递增”,传递出市场前景广阔
信号。④最后应确保信息准确、逻辑清晰,同时注意字数限制,力求简洁流畅,使整段文字既能精准传递核心信息,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材料二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学无止境,烛照人生在浩瀚的时光长河中,知识如同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无论是少年如初升的朝阳,还是老者如燃烛的微光,学习的力量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减弱。晋平公的疑惑,师旷的智慧,马克思的深邃,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学习,是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永恒主题。学习是人生不变的主旋律,它如烛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学习为伴,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一生致力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杭州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部分直属事业单位招聘7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河北金融学院选聘工作人员6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长沙水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芜湖广济医院招聘2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化升级中的应用与数据管理报告
- 2025年教育信息化2.0推动下教师终身学习与职业成长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消费需求特征及品牌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海上风能资源评估与深远海风电场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优化研究报告
- 新生儿硬肿症个案护理
- (2025)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理论必刷试题库及答案
- 城市智能感知系统-洞察及研究
- 中储粮损耗管理办法
- 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新修订课件
- 【课件】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透析患者血磷控制健康宣教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三)(含答案)
- 项目制用工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SaaS市场行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