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之词类活用
J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现象;
3、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辨别词类的活用。
。知识梳理(
对文言文的考查,从内容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考查大家根据上下文辨析常用词词义的能力。包括实词的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虚词的一般用法等。
二是考查大家能否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包括句式辩识,句子翻译等。
三是考查大家对文意的整体理解,也就是整体阅读能力。
这些情况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实际是不很协调的。它启示我们,一定要在高中起始阶段
认真读熟读透课文,注重积累和掌握常用文言文实词词义,虚词用法,文言文句式和有关的
文化常识等,其中尤以词义积累为基础。
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
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
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
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可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要准
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复习:词性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
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在文言文
中,代词属于虚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
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注意:在文言文中,代词被归为虚词。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句子中去
辨别词性。辨别词性应该从该词语的语法功用人手。如果无法一下子判定词性,可尝试运用
排除法。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
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虚词主要有: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另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当句子中没有谓语动词时,当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
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解析:①"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脚踢”。
②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解析:②“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③处处志之。(《桃花源记》)解析:③“志”用作动词,是“做记号”
的意思。这个意思与“藉”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就是登记户籍。
2、名词作状语
当一个名词处在主语的位置,但又不是逻辑上的主语,这个名词当活用作状语。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⑴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如:
①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解桅“云”、“翼”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⑵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
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解析:“木格”“箕畚”是名词做状语,分译为“用木格”“用箕畚”。
⑶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
①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赤壁之战》)
②中军置酒饮归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柝“水陆”“中军”是名词作状语,分译为“从水面上和陆地上”“在中军帐里”。
2、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响……如: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解析:“西”“外”在句中是状语,分译为“向西”“在外”。
3、时间名词作状语。
⑴表示动作的频率,“日”、“月”、“岁”可译为“每天”、“每月”、“每年”。
如:
①吾日三省吾身。(《论语》)解析:作状语的''日”译为“每天”。
⑵表示情况在加深发展,“日”可译为“一天天”、“一天一天”、“一天比一天”。
如:
①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解析:作状语的''日”译为“一天天”
(二)动词活用
1s动词作名词(另有:动词的使动用法)
当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常活用作名词。如:
①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②照无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解析:“奔”“无眠”用作名词,分译为“奔驰的马”“无眠的人”
(三)形容词活用(另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这个形容词一般活用作动词,因为形容词不带宾语。
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
例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亲近。远:疏远
例3: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穷尽,走尽
(四)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使宾语怎么样。一般可译为“使/让……怎么样”。
1s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
例3:齐宣王欲将孙膑。(《孙膑》)将:让……作主将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使……听到
例2: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1: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
例2: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绿:使……变绿
例3:无丝竹之乱耳。(《爱莲说》)乱:使……扰乱
(五)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视作什么。一般可译为
“把……当做(视为)……”或"认为……怎么样”。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如: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解析:①以其父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②以其然为利(把这样做当做有利
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以……为美”或
“认为……美”
例2: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对……感到诧异
例3:邑人奇之。(《伤仲永》)奇:以...为奇
思路导析及小结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
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的语言环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
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分,即
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
的就可能是活用。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因此可将其归纳为
以下格式:
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活用词
形容词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活用词
名词意动用法:主语+(把)+宾语+当作+活用词
这个格式可以作为我们辨析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基本标准,也可作为翻译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方法。
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②孔子师郑子、慕弘、师襄、老聃③郑子之徒,其贤不
及孔子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泰山之阳,汶水西
流
A.①④/②⑤/③/⑥/B.①⑤/②⑥/③④/
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⑤/②④/③/⑥/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耻相师②惑而不从师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
⑤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⑥下饮黄泉⑦木直中绳⑧愚益愚
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左右欲刃相如。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作《师说》以贻之
D.小学而大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6.下列对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其曲中规⑤粪土当年万户侯
A.①②/③⑤/④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7.下列加点的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对此欲倒东南倾
B.庶竭鸳钝,攘除奸凶栗深林兮惊层巅
C.云青青兮欲雨艰难苦恨繁霜鬓
D.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8.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孔子师郑子B.是故圣益圣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吾从而师之④而耻学于师
⑤乌鹊南飞⑥鼓瑟吹笙⑦栗深林兮惊层巅⑧艰难苦恨繁霜鬓
A.①⑥/②⑤/③④/⑦⑧B.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①⑥/②⑤/③④⑦/⑧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汶水西流
12.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相同的是()
例句:积善成德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故圣益圣
C.孔子师郑子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3.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
①吾师道也②不耻相师③孔子师郑子、程弘、师襄、
老聘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吾从而师之
⑦或师焉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⑨而耻学于师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B.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
C.①②④/③⑥⑦/⑤⑧⑨D.①②⑦/③⑥⑨/④⑤⑧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从活用角度看,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耻学于师
A.外连衡而斗诸侯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C.天下云集响应D.大将军邓鹭奇其才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天下云集响应B.用心一也
C.填然鼓之D.以弱天下之民
色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域幼,诸
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
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
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
获全胜。”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
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
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
于帕。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
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埃大惊遣使诣军
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日:
“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
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目:“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
灭无余。”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
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
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
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若弃其地、迁其人,
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
盗粮也。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
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埃纳士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
锡范及明裔朱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填公街,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
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谥襄壮。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埃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B.克埃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C.克埃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D.克城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如会同,端章甫B.善刀而藏之
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琅精于谋略,长于用兵。面对台湾守军的严防死守,施琅联络旧部作内应;澎湖之战
中,他精心谋划,排兵布阵,大获全胜。
B.施琅骁勇善战,厥功甚伟。攻台过程中,施琅被流箭射中眼睛也毫不退缩;他平定台湾,
终于使之回归,稳定了东南局势。
C.施琅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面对是否缓征台湾的不同意见,施琅据理力争,坚持攻台;
面对台湾弃留的争论,他准确分析形势,说服朝廷将其纳入版图。
D.施琅深明大义,尽忠为国。平定台湾之后,他将国家利益置于私仇之上,释放郑克埃,
并劝其投诚,为其请封;他多次进言,建议设立台湾官署。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20.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施琅主张守而不弃的理由有
哪些。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目:”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躺胪千里,旌旗蔽空,骊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
相属。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节选)
(二)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嵋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
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
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通"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
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予舟
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骗趾,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
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
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节选)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也B.东望武昌
C.横江东来D.乌鹊南飞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反而登舟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3.加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C.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
认不出来了!)
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
是你吗?)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三、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丸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主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鸾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鲤■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5.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蟹六跪而二螯
2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和《论语》《孟子》有相似之处,都采用问答式来阐明观点。
B.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
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来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
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戒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
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
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链。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
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而归毕
礼之。
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
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目:“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
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
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日:“不若也。”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鸯,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谢罪:道歉请罪
30.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且庸人尚羞之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日⑧毕礼而归之
⑨卒廷见相如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④/⑤⑦⑨/⑥⑧/③⑩B.①⑧/②③⑦/④⑩/⑤⑥⑨
C.①④⑨/②⑥⑦/③⑩/⑤⑧D.①⑧/②⑥⑦/③⑤⑨/④⑩
3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B.使不辱于诸侯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3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C.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实在是怕欺骗秦王而辜负赵王。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鞋侯
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
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
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维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维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
俱降汉,后随况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闷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目:“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
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闹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
弟发兵与战。维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保安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学写信封课件
- BIM技术在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与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报告
- 年产三万件石雕及拓片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市场格局报告:2025年创新模式与业务拓展
- 2025年船用配套设备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政府采购及代理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个人护理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熟食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工作秘密定义及事项范围8篇
- (完整版)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 正式策划案邮件和战报系统
- GB/T 27689-2011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招考【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试验课件
- 独股一箭2010年20w实盘
- 钢结构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 2021-2022学年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综合练习练习题
-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 用句子记住高考英语单词-200个句子涵盖了全部高中单词(共3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