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皮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流程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1.皮内注射时,若患者出现注射部位剧烈疼痛且持续不缓解,最可能的原因是()A.患者对疼痛敏感度高B.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C.注射药物温度过低D.消毒剂未完全干燥2.预防皮内注射后局部红肿的关键措施是()A.注射后按压针孔5分钟B.严格控制注射剂量(≤0.1ml)C.使用75%酒精消毒2次D.选择5号半针头3.患者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后48小时,注射部位出现直径15mm的红肿硬结,伴水疱,属于()A.正常阳性反应B.强阳性反应C.迟发型过敏反应D.局部感染4.皮内注射后发生晕针的主要机制是()A.药物过敏导致血管扩张B.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短暂脑缺血C.疼痛刺激引发肾上腺素分泌过多D.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过低5.以下哪项是皮内注射后感染的典型表现()A.注射后2小时出现瘙痒性皮疹B.注射部位红肿范围超过3cm,伴脓性分泌物C.注射后1小时体温升高至37.5℃D.硬结直径2cm,无压痛6.处理皮内注射后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的首选药物是()A.地塞米松B.异丙嗪C.肾上腺素D.葡萄糖酸钙7.为预防皮内注射时药液外渗,操作中应重点注意()A.进针角度(5°~15°)B.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C.推药速度(0.1ml/2秒)D.消毒后待干再注射8.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后5分钟,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80/50mmHg,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B.给予氧气吸入(4~6L/min)C.平卧位,抬高下肢D.建立静脉通道,注射地塞米松9.皮内注射后局部硬结的形成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B.注射深度过深(进入皮下组织)C.药物刺激性强(如高渗溶液)D.注射后按压针孔1分钟10.关于皮内注射后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A.多发生在注射后24~72小时B.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C.可伴全身发热、淋巴结肿大D.需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抢救11.预防皮内注射时疼痛的措施不包括()A.选择锐利的5号针头B.进针时快速穿透表皮C.推药前告知患者“可能有轻微胀痛”D.注射前用冰袋冷敷局部30秒12.某护士为患者行青霉素皮试,进针后回抽有回血,正确的处理是()A.继续推药,观察反应B.调整针头角度后推药C.立即拔针,更换部位重新注射D.缓慢推药,同时观察患者反应13.皮内注射后局部水疱的处理原则是()A.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疱液,保留疱皮B.立即用碘伏消毒后剪除疱皮C.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后覆盖纱布D.无需处理,待其自然吸收14.以下哪项不符合皮内注射的无菌操作要求()A.消毒范围直径≥5cmB.消毒后待干30秒再注射C.针头污染后用碘伏擦拭继续使用D.操作者洗手后戴无菌手套15.患者皮试后诉“注射部位瘙痒明显”,首先应()A.立即报告医生B.禁止患者搔抓,观察局部有无皮疹C.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D.记录为阳性反应16.预防皮内注射后晕针的措施不包括()A.注射前询问患者饮食情况B.注射时保持环境安静C.注射后让患者立即离开观察室D.对精神紧张者提前进行心理疏导17.皮内注射后发生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A.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B.进针角度过大(>15°)C.推药速度过快(0.1ml/秒)D.注射部位选择在皮肤菲薄处(如手背)18.关于皮内注射后过敏性休克的识别,错误的是()A.多发生在注射后5~30分钟B.早期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C.晚期可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D.血压升高(>140/90mmHg)是典型体征19.处理皮内注射后局部感染的关键步骤是()A.立即热敷促进炎症吸收B.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药敏C.局部涂抹激素类软膏D.增加注射部位的按摩频率20.以下哪项是皮内注射的禁忌证()A.注射部位有瘢痕B.患者有晕针史C.近期使用过抗组胺药物D.对注射药物有明确过敏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皮内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包括()A.疼痛B.局部红肿硬结C.过敏性休克D.晕针E.感染2.预防皮内注射后局部红肿的措施有()A.严格控制注射剂量(≤0.1ml)B.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C.注射后禁止按压针孔D.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E.进针角度保持5°~15°3.皮内注射后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表现包括()A.注射后5分钟出现荨麻疹B.喉头水肿、呼吸困难C.注射后48小时出现硬结D.血压下降、意识模糊E.发热(体温38.5℃)4.处理皮内注射后晕针的正确措施是()A.立即将患者扶至坐位B.保持通风,解开衣领C.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D.口服温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E.严重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5.皮内注射时规范操作可预防的并发症有()A.药液外渗B.疼痛C.感染D.组织损伤E.迟发型过敏反应6.关于皮内注射后局部硬结的处理,正确的是()A.24小时内冷敷减轻渗出B.24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C.局部涂抹50%硫酸镁D.硬结伴感染时切开引流E.避免摩擦或挤压硬结7.皮内注射前需评估的内容包括()A.患者药物过敏史B.注射部位皮肤完整性C.患者心理状态(是否紧张)D.患者近期用药史(如激素、抗组胺药)E.患者年龄(儿童需调整进针角度)8.皮内注射后过敏性休克的处理流程包括()A.立即停药,保留静脉通道B.平卧位,抬高下肢15°~20°C.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成人)D.高流量吸氧(6~8L/min)E.心跳骤停时立即心肺复苏9.预防皮内注射感染的措施有()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戴手套)B.避免在皮肤破损处注射C.一人一针一管D.注射后按压针孔时使用无菌棉签E.注射前询问患者有无感染性疾病10.皮内注射后出现局部水疱的可能原因有()A.药物过敏反应B.注射剂量过大(>0.1ml)C.注射深度过浅(仅部分针头进入皮内)D.消毒剂未干燥导致皮肤刺激E.患者为瘢痕体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题)1.简述皮内注射时“疼痛”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2.列出皮内注射后“局部红肿”与“感染”的鉴别要点。3.简述皮内注射后“速发型过敏反应”与“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区别。4.说明皮内注射时“进针角度不当”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及原因。5.列举皮内注射后“晕针”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流程。6.解释皮内注射后“硬结”的形成机制,并提出3项预防措施。7.简述皮内注射后“过敏性休克”的早期识别指标。8.说明皮内注射时“药液外渗”的判断方法及处理措施。9.列举皮内注射前需评估的5项关键内容。10.简述皮内注射后“局部水疱”的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题)案例1:患者,女,28岁,因“外伤后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就诊。护士为其行TAT皮试(剂量0.1ml含15U),进针时患者诉“疼痛剧烈”,推药后局部迅速出现直径2cm的红肿,伴瘙痒,10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血压90/60mmHg。问题:(1)该患者出现了哪些并发症?(2)针对当前病情,应立即采取哪些处理措施?案例2:患者,男,65岁,因“肺部感染”需行青霉素皮试。护士消毒前臂掌侧下段后,以10°进针,回抽无回血,缓慢推注0.1ml药液,局部形成直径0.8cm的皮丘。30分钟后观察,皮丘无扩大,周围无红晕,但患者诉“注射部位瘙痒明显”。问题:(1)该患者皮试结果应判断为阴性还是阳性?依据是什么?(2)针对患者主诉“瘙痒”,护士应如何处理?案例3:患者,女,12岁,因“发热待查”行结核菌素试验(PPD)。注射后72小时,护士观察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直径22mm,中央有小水疱,无破溃,患者无发热及其他不适。问题:(1)该患者PPD试验结果如何判定?属于哪种并发症?(2)针对局部水疱,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案例4:患者,男,40岁,因“疑似药物过敏”需行某药物皮试。护士操作时未戴手套,消毒后未待干即进针,推药时感觉阻力大,注射后局部未形成明显皮丘。24小时后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直径4cm),伴压痛,体温38.2℃。问题:(1)分析该患者出现红肿热痛的可能原因。(2)提出下一步处理建议。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B5.B6.C7.B8.A9.D10.D11.D12.C13.A14.C15.B16.C17.B18.D19.B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DE3.ABD4.BCD5.ABCD6.ABCE7.ABCDE8.ABCDE9.ABCD10.AB三、简答题1.疼痛发生机制:皮内神经末梢丰富,药物刺激或操作不当(如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推药速度过快)可引发疼痛。预防措施:①选择锐利的5号针头;②进针角度5°~15°,确保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③推药速度缓慢(0.1ml/2~3秒);④注射前与患者沟通,分散注意力;⑤避免在瘢痕、硬结处注射。2.鉴别要点:①时间:红肿多在注射后数小时内出现,感染多在24小时后加重;②伴随症状:红肿常伴瘙痒(过敏),感染伴疼痛、灼热感;③体征:红肿边界清晰,感染边界不清、可伴脓性分泌物;④全身反应:感染可能伴发热、白细胞升高,红肿一般无。3.区别:①发生时间:速发型(注射后数分钟至1小时),迟发型(24~72小时);②表现:速发型以荨麻疹、呼吸困难、休克为主,迟发型以局部红肿硬结、全身低热为主;③处理:速发型需立即用肾上腺素,迟发型以局部处理+抗组胺药为主。4.进针角度过大(>15°):可能刺入皮下组织,导致药液吸收过快,皮丘不明显,影响结果判断;角度过小(<5°):针头仅刺入表皮,药液外渗,局部红肿疼痛。5.临床表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处理流程:①立即停止注射,扶患者平卧,抬高下肢;②保持通风,解开衣领;③监测生命体征;④口服温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⑤严重者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ml(儿童酌减)。6.形成机制: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或反复同一部位注射导致纤维组织增生。预防措施:①规范操作,避免药液外渗;②轮换注射部位(如左右前臂交替);③控制药物剂量(≤0.1ml);④对刺激性药物(如高渗液)避免皮内注射。7.早期识别指标:①皮肤黏膜表现(瘙痒、荨麻疹、口唇肿胀);②呼吸系统(胸闷、气促、喉头紧迫感);③循环系统(心悸、面色苍白、脉搏细速);④消化系统(恶心、腹痛)。8.判断方法:注射后皮丘未形成或迅速消失,局部无隆起,药液沿针孔外溢。处理措施:①立即拔针,更换无菌针头及注射部位;②局部用无菌棉签轻压针孔,避免揉搓;③记录外渗情况,观察局部反应。9.评估内容:①药物过敏史(包括家族史);②注射部位皮肤(有无破损、瘢痕、炎症);③患者心理状态(是否紧张、恐惧);④近期用药史(如激素、抗组胺药可能影响结果);⑤患者年龄、体质(儿童、老年人需调整沟通方式)。10.处理原则:①无菌操作下用1ml注射器抽吸水疱液,保留疱皮;②局部用0.5%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③避免摩擦、沾水;④观察水疱变化(如扩大、感染需进一步处理)。注意事项:禁止自行剪除疱皮,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告知患者勿搔抓,保持局部清洁。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答案:(1)并发症:疼痛、局部过敏反应(红肿瘙痒)、过敏性休克(呼吸急促、血压下降)。(2)处理措施:①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静脉通道;②平卧位,抬高下肢15°~20°;③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成人);④高流量吸氧(6~8L/min);⑤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⑥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⑦准备急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及设备(如除颤仪)。案例2答案:(1)判断为阳性。依据: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除观察皮丘大小外,需结合自觉症状。患者虽皮丘无扩大、无红晕,但主诉瘙痒明显,提示过敏反应。(2)处理:①立即报告医生;②禁止患者搔抓局部;③标记阳性结果,记录在病历及治疗单;④告知患者及家属该药物过敏,避免再次使用;⑤密切观察30分钟,警惕迟发型反应。案例3答案:(1)结果判定:PPD强阳性(硬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