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1页
难点详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2页
难点详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3页
难点详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4页
难点详解黑龙江省肇东市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肇东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16分)一、单选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1、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x,如果另外5名学生每人得84分,那么整个组的平均成绩是()A. B. C. D.2、将方程去分母得到,错在(

)A.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找错 B.去分母时,漏乘了分母为1的项C.去分母时,分子部分没有加括号 D.去分母时,各项所乘的数不同3、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则a的值为(

)A. B. C. D.4、若关于x的方程3x+2k-4=0的解是x=-2,则k的值是(

)A.5 B.2 C.﹣2 D.﹣55、我国元朝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1299年)记载: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现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翻译为:跑得快的马每天走240里,跑得慢的马每天走150里,慢马先走12天,快马追上慢马的时间为()A.12天 B.15天 C.20天 D.24天6、下列方程中,解为的是(

)A. B. C. D.7、解方程的最佳方法是A.去括号 B.去分母C.移项合并项 D.以上方法都可以8、解分式方程﹣3=时,去分母可得()A.1﹣3(x﹣2)=4 B.1﹣3(x﹣2)=﹣4 C.﹣1﹣3(2﹣x)=﹣4 D.1﹣3(2﹣x)=4第Ⅱ卷(非选择题84分)二、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1、一群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男生戴白色帽子,女生戴红色帽子,休息时他们坐在一起,大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位男生看到的白色与红色的帽子一样多,而每位女生看到的白色帽子数量是红色的2倍.根据信息,这群学生共有______人.2、某兴趣小组中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一半,如果再增加名女生,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则这个兴趣小组原来的人数是______人.3、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b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则4⊗x=13,则x=_____.4、一元一次方程(x+1)–x–1=2017的解是x=__________.5、如果方程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的值是__________.6、已知点、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5,点表示的数为15.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移动,则点移动__________秒后,.7、已知方程,则式子的值为_______.三、解答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70分)1、已知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点A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如果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运动前线段AB的长为;运动1秒后线段AB的长为;(2)运动t秒后,点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和;(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求t为何值时,点A与点B恰好重合;(4)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线段AB的长为5,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两地相距6千米,甲骑自行车从地出发前往地,同时乙从地出发步行前往地.(1)已知甲的速度为16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4千米/小时,求两人出发几小时后甲追上乙;(2)甲追上乙后,两人都提高了速度,但甲比乙每小时仍然多行12千米,甲到达地后立即返回,两人在两地的中点处相遇,此时离甲追上乙又经过了2小时.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劳作课上,王老师组织七年级5班的学生用硬纸制作圆柱形笔筒.七年级5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人,每名学生每小时能剪筒身30个或剪筒底90个.(1)七年级5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2)原计划女生负责剪筒身,男生负责剪筒底,要求一个筒身配两个筒底,那么每小时剪出的筒身与筒底能配套吗?如果不配套,男生应向女生支援多少人,才能使每小时剪出的筒身与筒底配套.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4,P、M、N为数轴上的三个动点,点M从B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N从A点出发速度为M点的2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1)线段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2)若点M向左运动,同时点N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M与点N相遇?(3)若点M、N、P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5、姐、弟二人录入一批稿件,姐姐单独录入需要的时间是弟弟的,姐姐先录入了这批稿件的,接着由弟弟单独录入,共用24小时录入完.问:姐姐录入用了多少小时?6、问题情境:在高邮高铁站上车的小明发现:坐在匀速行驶动车上经过一座大桥时,他从刚上桥到离桥共需要150秒;而从动车车尾上桥开始到车头离桥结束,整列动车完全在挢上的时间是148秒.已知该列动车长为120米,求动车经过的这座大桥的长度.合作探究:(1)请补全下列探究过程:小明的思路是设这座大桥的长度为x米,则坐在动车上的小明从刚上桥到离桥的路程为x米,所以动车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米/秒;从动车车尾上桥开始到车头离桥结束的路程为(x﹣120)米,所以动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表示为米/秒.再根据火车的平均速度不变,可列方程.(2)小颖认为:也可以设动车的平均速度为v米/秒,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请你按照小颖的思路求动车经过的这座大桥的长度.7、解方程:(1)

(2)-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先求出15人的总成绩,再用15个人的总成绩除以15即可得整个组的平均成绩.【详解】15个人的总成绩10x+5×84=10x+420,所以整个组的平均成绩为:再除以15可求得平均值为,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求的15名学生的总成绩.2、C【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去分母得到∴去分母时,错在分子部分没有加括号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完成求解.3、D【解析】【分析】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把x=2代入方程就可求出a的值.【详解】解:把代入方程,得,所以.故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已知原方程的解,求原方程中未知系数.只需把原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求解即可.4、A【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关于x的方程3x+2k-4=0的解是x=-2,∴-6+2k-4=0,解得,k=5,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5、C【解析】【分析】设快马x天可以追上慢马,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设快马x天可以追上慢马,由题意,得240x﹣150x=150×12,解得:x=20.即快马20天可以追上慢马.故选:C.【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6、C【解析】【详解】解:A.把x=5代入方程得:左边=2×5+3=13,右边=5,∴左边≠右边,故本选项错误;B.把x=5代入方程得:左边=2,右边=1,∴左边≠右边,故本选项错误;C.把x=5代入方程得:左边=7﹣(5﹣1)=3,右边=3,∴左边=右边,故本选项正确;D.把x=5代入方程得:左边=15﹣1=14,右边=,16,∴左边≠右边,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C【解析】【分析】由于x-1的系数分母相同,所以可以把(x-1)看作一个整体,先移项,再合并(x-1)项.【详解】解:移项得,(x-1)-(x-1)=4+1,合并同类项得,x-1=5,解得x=6.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转化为整式方程,由此即可作出判断.【详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2),得1﹣3(x﹣2)=﹣4,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7【解析】【分析】设其中的男生有x人,根据每位男生看到白色与红色的安全帽一样多,可以表示出女生有(x-1)人.再根据每位女生看到白色的安全帽是红色的2倍列方程求解.【详解】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x−1)人,根据题意得x=2(x−1−1)解得x=4x−1=3.4+3=7人.故答案为7.【考点】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2、16【解析】【分析】设这个兴趣小组原来的人数是x,则女生人数为x,然后根据再增加4名女生,那么女生人数就占全组人数的列方程,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兴趣小组原来的人数是x,根据题意得x+4=(x+4),解得x=16(人).答:这个兴趣小组原来的人数是16人.故答案为:16.【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设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1【解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4﹣x)+1=13,去括号得:16﹣4x+1=13,移项合并得:4x=4,解得:x=1.故答案为1.4、﹣2019【解析】【分析】把方程变形,提取出公因式求解即可.【详解】故答案为【考点】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是解题的关键.5、【解析】【分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解得:,所以故答案为:【考点】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6、5或10【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在点B的左侧或点P在点B的右侧,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列方程解题.【详解】解:设t秒后,,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5+3t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②点P在点B的右侧,综上所述,当或时,,故答案为:5或10.【考点】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涉及一元一次方程,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7、0【解析】【分析】先求出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解:移项得:所以,解得:所以.故答案为:0.【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的值,求出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6;4(2);(3)(4)或【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求出AB的长,且求出1秒后AB的长即可;(2)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表示出A,B运动的距离,用原来表示的是加上运动的距离,即可表示出A,B表示的数;(3)根据A,B表示的数相同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t的值;(4)存在,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t的值即可.(1)解:运动前线段AB的长为(﹣4)﹣(﹣10)=6;运动1秒后线段AB的长为(﹣1)﹣(﹣5)=4;故答案为:6;4.(2)解:运动t秒后,用t表示A,B分别为5t﹣10,3t﹣4;故答案为:5t﹣10,3t﹣4.(3)解:根据题意得:5t﹣10=3t﹣4,解得:;答:当时,点A与点B恰好重合.(4)解:存在.当A没追上B时,可得由题意:,解得:;当A,B错开后,可得,解得:,∴t的值为或秒时,线段AB的长为5.【考点】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2、(1)两人出发小时后甲追上乙;(2)两地相距30千米.【解析】【分析】(1)设两人出发t小时后甲追上乙,根据题意就有16t﹣4t=6,解方程即可求解;(2)可设速度提高了a千米/小时,BC段长度为x千米,两人在B、C两地的中点处相遇,则甲比乙多走的路程为BC段,于是可得方程2(16+a)﹣2(4+a)=x,解方程即可得BC段,于是可求A、C两地距离.【详解】(1)设两人出发t小时后甲追上乙,根据题意得16t﹣4t=6,得t=,答:两人出发小时后甲追上乙;(2)设两个人的速度提高了a千米/小时,BC段长度为x千米,根据题意有2(16+a)﹣2(4+a)=x,得x=24,故BC段距离为24千米,∴AC=AB+BC=6+24=30,答:A、C两地相距30千米.【考点】本题考查的一元一次方程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分析等量关系是重点,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关键.3、(1)七年级5班有男生26人,女生29人;(2)不配套,男生应向女生支援4人,才能使每小时剪出的筒身与筒底配套.【解析】【分析】(1)设七年级5班有男生x人,则有女生(x+3)人,根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5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分别计算出26名男生和29名女生剪出的筒底和筒身的数量,可得不配套;设男生应向女生支援y人,根据制作筒底的数量=筒身的数量×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七年级5班有男生x人,则有女生(x+3)人,由题意得:x+x+3=55,解得x=26,女生:26+3=29(人).答:七年级5班有男生26人,女生29人;(2)男生剪筒底的数量:26×90=2340(个),女生剪筒身的数量:29×30=870(个),∵一个筒身配两个筒底,2340:870≠2:1,∴原计划男生负责剪筒底,女生负责剪筒身,每小时剪出的筒身与筒底不配套.设男生应向女生支援y人,由题意得:90×(26﹣y)=(29+y)×30×2,解得y=4.答:男生应向女生支援4人,才能使每小时剪出的筒身与筒底配套.【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4、(1)14(2)秒(3)7秒或1.5秒【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答案;(2)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M与点N相遇,列方程解答;(3)点M、N、P运动的时间为y秒时,根据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1)解:AB=4-(-10)=14,故答案为:14;(2)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M与点N相遇.2t+22t=146t=14t=;当运动时间为秒时,点M与点N相遇.(3)解:点M、N、P运动的时间为y秒时,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①(2y+4)-y=4y-10-yy=7②2y+4-y=y-(4y-10)y=1.5∴当点M、N、P运动时间为7S或1.5S时,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考点】此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正确理解题意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5、小时【解析】【分析】设弟弟单独打印需要的时间为x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