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范本_第1页
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范本_第2页
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范本_第3页
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范本_第4页
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范本——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践框架1.前言1.1制定依据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法律依据,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核心指导文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园所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明确幼儿园阶段教育目标与课程实施路径,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2指导思想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生活融合、游戏为本”的原则,注重幼儿的主体性、体验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协调发展。1.3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全日制幼儿园3-6岁幼儿的教育与课程实施,可根据园所地域文化、办园特色及幼儿发展需求灵活调整。2.幼儿园阶段教育总目标2.1核心价值导向培养“身心和谐、好奇好问、善于交往、乐于创造”的幼儿,具体指向:身体强健,情绪稳定;语言表达流畅,喜欢阅读;社会适应良好,懂得合作;科学思维启蒙,探究兴趣浓厚;艺术感知敏锐,勇于表达。2.2总目标表述(结合《指南》)1.健康: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安全保护意识;动作协调、灵活。2.语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备初步的阅读与书写准备能力。3.社会:能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会合作与分享;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与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4.科学:对周围的事物与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与探究欲;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问题,积累初步的科学经验;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与有趣,具备初步的数学认知能力。5.艺术:喜欢接触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感受与欣赏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与创造美。3.各领域年龄阶段教育目标3.1健康领域年龄阶段身体保健动作发展心理健康**3-4岁**能在提醒下按时睡觉、起床;能主动饮用白开水;能正确使用勺子吃饭。能沿地面直线或较窄低矮物体走一段距离;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情绪稳定,哭闹时能在成人安抚下平静;愿意上幼儿园,能适应集体生活。**4-5岁**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能主动如厕,无需提醒;能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能在平衡木上平稳行走;能连续拍球5次以上;能单脚跳2米左右。情绪愉快,愿意参与集体活动;遇到困难时能尝试自己解决,不轻易放弃。**5-6岁**能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能主动选择健康食物(如不挑食、少吃零食);能识别常见的安全标志。能连续跳绳5次以上;能熟练使用筷子;能与同伴合作完成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接力赛)。情绪稳定,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尝试调节;能接受合理的批评,改正错误。3.2语言领域年龄阶段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3-4岁**能听懂日常用语;能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喝水”);能学说简单的儿歌与故事。喜欢看图画书,能指出书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能正确翻书。**4-5岁**能听懂并执行简单的指令(如“请把玩具放回柜子里”);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如“昨天我和妈妈去公园了”);能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能复述简短的故事;能认识自己的名字;能尝试用图画表达想法。**5-6岁**能听懂复杂的指令(如“请把红色的积木放在盒子里,再把蓝色的积木给小明”);能有条理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独立阅读图画书,理解主要内容;能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尝试用简单的文字记录想法(如“我今天画了一朵花”)。3.3社会领域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社会适应**3-4岁**能主动与同伴打招呼;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如“给你玩我的小熊”);能接受成人的帮助。能遵守简单的规则(如“排队喝水”);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4-5岁**能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如“一起搭积木”);能关心同伴(如“小明哭了,我给他擦眼泪”);能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能遵守游戏规则(如“玩滑梯要排队”);能参与集体活动(如“一起做早操”)。**5-6岁**能解决同伴间的小矛盾(如“我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吧”);能尊重他人的意见(如“我同意小红的想法”);能主动帮助他人(如“我帮老师收拾玩具”)。能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如“图书馆里要安静”);能为集体做贡献(如“我是值日生,负责擦桌子”)。3.4科学领域年龄阶段科学探究数学认知**3-4岁**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蚂蚁在搬家”);能运用感官探索(如用手摸、用鼻子闻);能说出自己的发现(如“这个苹果是红的”)。能区分大小、多少、高矮;能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数到10以内的数。**4-5岁**能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天会下雨?”);能尝试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如“用杯子接水浇花”);能记录自己的发现(如用图画画“种子发芽了”)。能区分前后、左右;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能数到20以内的数,会简单的加减(如1+1=2)。**5-6岁**能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如“我们要观察绿豆发芽的过程”);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用磁铁找丢失的别针”);能解释自己的发现(如“因为有水,所以种子发芽了”)。能区分上下、中间;能认识梯形、菱形;能数到50以内的数,会10以内的加减运算。3.5艺术领域年龄阶段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3-4岁**喜欢听音乐,能跟着音乐做动作;能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如“我喜欢红色”);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如“花很漂亮”)。能画简单的图形(如太阳、月亮);能唱简单的儿歌;能玩打击乐器(如沙锤)。**4-5岁**能区分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欢快的、悲伤的);能说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如“这幅画里有小朋友在玩”);能欣赏同伴的作品(如“小红画的花真好看”)。能画有情节的画(如“我和妈妈去公园”);能唱完整的歌曲;能尝试用废旧材料做手工(如用矿泉水瓶做小花)。**5-6岁**能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如“这段音乐是快的”);能说出作品的特点(如“这幅画用了很多蓝色,很凉快”);能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能画复杂的画(如“未来的城市”);能创编简单的儿歌;能合作完成艺术作品(如“一起做一个大蛋糕”)。4.课程规划设计4.1课程理念1.儿童为本: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与需求为出发点。2.生活融合:将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3.游戏为本:以游戏为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游戏、合作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4.全面发展:注重五大领域的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4.2课程结构本课程采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三维结构,兼顾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园所特色。课程类型内容说明实施方式**基础课程**覆盖五大领域的核心内容(如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语言领域的“倾听与表达”),是幼儿发展的基础。一日生活渗透、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拓展课程**以主题探究为核心,整合多个领域的内容(如“春天来了”“我的家人”),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主题活动、项目学习、实地考察。**特色课程**结合园所地域文化或办园特色(如“传统节日文化”“创意美术”“STEM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特色活动、兴趣小组、家长进课堂。4.3课程内容框架4.3.1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饮食、睡眠、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动作发展:发展走、跑、跳、平衡、投掷等基本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与灵活性。心理健康: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适应集体生活,增强自信心。4.3.2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提高倾听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使用礼貌用语。阅读与书写准备:培养阅读兴趣,认识常见的文字与符号,尝试用图画或文字记录想法。4.3.3社会领域人际交往: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与分享,关心他人。社会适应:遵守社会规则,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责任感。4.3.4科学领域科学探究:激发探究兴趣,培养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能力。数学认知:感知数学的有用性,学习数、量、形状、空间等基本概念。4.3.5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感受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美,欣赏艺术作品。表现与创造:用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4.4课程实施路径4.4.1一日生活渗透将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入园、进餐、午睡、户外活动、离园等),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习。入园环节:引导幼儿自己换鞋、放书包,培养自我服务能力;与老师、同伴打招呼,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进餐环节:引导幼儿自己拿餐具、细嚼慢咽、不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餐后自己收拾餐具,培养责任感。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其中1小时体育活动),开展拍球、跳绳、平衡训练等活动,发展动作能力。过渡环节:用儿歌、故事引导幼儿有序等待(如“小火车,排排队,不推不挤慢慢来”),培养规则意识。4.4.2主题活动实施以幼儿的兴趣为主题,整合多个领域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例如:主题名称:春天来了主题目标:1.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2.能用语言、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3.喜欢参与户外活动,感受春天的美好。实施过程:导入:带幼儿去公园观察春天的植物(桃花、樱花、小草),用照片记录;探究:在种植园种植绿豆、向日葵,每天观察发芽情况,记录在观察手册上;表达:用绘画画春天的花,用皱纹纸做桃花(花瓣)、树枝做花枝;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与作品(如“我的绿豆发芽了,有小芽芽”)。领域整合:科学(观察植物生长)、语言(分享记录)、艺术(绘画、手工)、健康(户外活动)。4.4.3区域游戏开展设置角色区、建构区、美工区、科学区、阅读区等区域,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展能力。角色区(娃娃家):投放娃娃、餐具、衣服,目标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照顾娃娃、与同伴合作)、生活习惯(给娃娃穿衣服、喂饭);建构区:投放积木、乐高、纸板,目标是培养空间思维(搭建房子、桥)、合作能力(与同伴一起搭建);科学区:投放放大镜、磁铁、种植盒,目标是培养科学探究兴趣(观察种子发芽、磁铁吸铁);阅读区:投放图画书、绘本,目标是培养阅读兴趣(自主阅读)、语言表达能力(讲述故事)。4.4.4家园共育建立家园合作机制,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教育过程。家长课堂:定期开展讲座(如“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如何与幼儿沟通”);亲子活动:开展家庭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亲子阅读等活动;家园联系册:每周记录幼儿的进步(如“本周学会了自己穿鞋子”),家长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如“幼儿在家能自己吃饭”)。4.5课程评价机制4.5.1评价目标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调整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促进幼儿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4.5.2评价内容覆盖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如健康领域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领域的“表达能力”),重点关注幼儿的过程性发展(如探究过程、合作过程)。4.5.3评价方式观察记录:用“学习故事”的方式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朵朵在建构区搭建桥的过程”);成长档案:收集幼儿的作品(绘画、手工)、照片、视频,记录幼儿的发展轨迹(如“3月:画了春天的花;4月:学会了拍球”);同伴互评:让幼儿互相表扬(如“我觉得小明今天帮我捡了玩具,很棒!”);家长反馈:通过问卷、电话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如“幼儿在家能自己收拾玩具”)。4.5.4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幼儿、家长,形成多元评价体系。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1园内资源环境资源:操场(设置平衡木、滑梯、沙池)、种植园(种植蔬菜、水果)、活动室(布置主题墙、区域环境);教师资源:教师的专业能力(如美术、音乐、科学);幼儿资源:幼儿的兴趣、经验(如“幼儿喜欢玩积木,可开展建构主题活动”)。5.2家庭资源家长资源:家长的职业(如医生、厨师、教师),可邀请家长进课堂(如医生讲“如何保护牙齿”);家庭文化:家庭的传统习俗(如春节的春联、饺子),可开展“家庭文化分享”活动。5.3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可开展实地考察活动);社会资源:图书馆、医院、超市(可开展“参观社区”活动);文化资源:博物馆、美术馆、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的灯会)。6.课程实施保障6.1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定期开展《指南》解读、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游戏指导等培训;教研:每周一次教研会,讨论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通过观察教师的活动设计、幼儿的表现,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6.2环境创设要求班级环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3-4岁用明亮的颜色、大图片;5-6岁用文字与图片结合);区域环境:动静分离(如角色区、建构区是动区,阅读区、美工区是静区);互动环境: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如“我的家人”主题墙,让幼儿带家人的照片,自己贴上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