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第一章
种群学习目标1.能阐释种群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的区别与联系2.能举例说明生态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小资料棉盲蝽棉盲蝽是一种体型较小、一年可繁殖多次的昆虫,在我国南、北方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受气候变化影响,棉盲蝽种群数量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干旱年份,棉盲蝽种群数量高峰会出现在7月中旬洪涝灾害之年,棉花在7月上旬的蕾期和8月中旬的铃期都会出现棉盲蝽的危害高峰先涝后旱的年份,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的蕾期先旱后涝的年份,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高峰则出现在8月中旬的铃期小资料棉盲蝽农业专家可根据当地有关气象数据来预测、预报,以减轻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干旱年份洪涝灾害之年先旱后涝的年份先涝后旱的年份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1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2内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3目录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1.概念种群是一个动态系统,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这就是种群的数量波动2.原因生存资源有限,环境条件不断变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改变种群数量波动引起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3.类型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性波动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反之为非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非周期性波动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周期性波动主要表现为季节性波动和年间波动(1)季节性波动主要由环境的周期性季节变化决定,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年年如此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北点地梅5年间的种群数量波动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2)年间波动种群数量的变动是以年为一个周期的重复波动,这种波动的周期常常是几年,甚至更长发生地区:成分简单的高纬度环境,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例:北美雪兔和猞猁这两种动物均明显表现出每隔9~10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波动原因:食物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大多数种群的年间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非周期性波动欧洲灰鹭种群数量的波动东亚飞蝗的数量波动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1.概念指影响种群密度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气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光、温度、水分等竞争、捕食、寄生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2.外源性因素——气候(1)光影响植物的分布松、杉、小麦等阳生植物须有强光才能生长人参、三七等阴生植物只能生长在阴暗处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影响植物的繁殖油菜、桃花等长日照植物须在白天越来越长的春天才开花菊花、茶花等短日照植物须在白天越来越短的秋天才开花长日照植物(桃)短日照植物(菊)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2)温度实例1:由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部分植物的种群数量也呈季节变化春:丁香花夏:山桃草秋:鼠尾草冬:鹤望兰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实例2:由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某些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呈季节变化鸟类迁徙蚜虫高温数量下降鱼类洄游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3)湿度沙漠热带雨林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2.食物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在食物不足时,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生殖或不能存活。例如,在雪兔数量很少的年份,只有20%的长耳鸮(猫头鹰)能孵窝,但在雪兔数量最多的年份,100%的长耳鸮都能孵窝。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3.外源性调节因素——生物种间因素(1)寄生寄生生物寄主数量时间江豚感染寄生虫而浮尸沙滩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2)捕食时间种群数量被捕食者捕食者猞猁增加雪兔增加植物增加反馈调节++--外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调节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影响种群数量波动。英国类学家大卫·拉克研究表明,幼鸟的死亡率始终高于成鸟,有的幼鸟死亡率高达82%~92%,而成鸟死亡率约为40%~60%。他认为,幼鸟死亡率高是由于食物短缺、捕食、疾病等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食物是决定性的。内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1.概念内源性因素是指包括领域行为和内分泌等种群内部的影响因素2.领域行为指动物有选择地占据、保卫一定的空间,不允许同类其他个体进入这一空间的行为蚜虫的领域行为内源性因素调节种群数量波动3.内分泌调节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进而引发内分泌失调,使种群数量增长停止或被抑制,继而又降低了社群压力。例如:啮齿类动物在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引起雌鼠内分泌功能失调,改变了体内原有激素的平衡,导致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幼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而好斗等。啮齿类动物——长耳跳鼠课堂小结生态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内源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波动外源因素影响非周期性波动气候生物种间因素领域行为食物内分泌调节周期性波动年间波动季节性波动1.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属于内源性自动调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B.种群数量一定程度地降低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C.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不受种群数量的影响D.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如种群数量过多会加剧种群的种内竞争,C项符合题意。课堂小测C2.蚧壳虫是造成柑橘减产的害虫,某地引入黄金蚜小蜂,通过该蜂寄生来防治这种蚧壳虫。但进一步观察发现,有蚂蚁存在时,似乎能使蚧壳虫免遭寄生。为此,研究人员去除柑橘上的蚂蚁,得到如图所示研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地蚧壳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寄生关系使黄金蚜小蜂种群数量呈动态变化C.去除蚂蚁对二者寄生关系的短期影响比较大D.蚂蚁活动会降低黄金蚜小蜂的生物防治效果解析:种间竞争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从图上可以看到,有蚂蚁存在时,蚧壳虫被寄生的比例下降,说明蚂蚁的存在对蚧壳虫是有利的,显然,蚂蚁和介壳虫之间不是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寄生比例呈上下波动的动态变化,据此可推测出,黄金蚜小蜂的种群数量也呈动态变化,B正确;去除蚂蚁在短期内寄生比例波动较大,之后寄生比例较低且平稳,可知去除蚂蚁对二者寄生关系的短期影响比较大,C正确;有蚂蚁存在时寄生比例较低,结合题干可知,蚂蚁活动会降低黄金蚜小蜂的生物防治效果,D正确。A3.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影响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探究羚羊种群密度大小与捕食风险关系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羚羊种群密度过大时又会引起种内竞争加剧、死亡率上升,发生自疏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B.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C.自疏现象有利于羚羊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D.自疏现象可使羚羊种群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解析:A、由分析可知,低密度组捕食风险明显降低了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而高密度组捕食风险对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不大,说明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A正确;B、捕食风险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春季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婚姻协议书14篇
- 2025年台州仙居县卫生健康系统公开招聘卫技人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有声读物市场有声读物与网络文学原创力量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网络在智能港口物流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与消费者满意度分析报告
- 城市房屋租赁合同书
- 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员工公开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威海市水产学校公开招聘教师(7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同伴模仿行为研究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家庭伦理小说知识点
- 联名合作授权协议书范本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营救小羊中班课件
- 跟岗干部管理办法中组部
- 乐理知识入门教学课件
- 建筑施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指南
- 跨境电商股权分配协议范文
- 法律与道德教学课件
- 三甲医院影像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