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乒乓球专项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乒乓球专项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乒乓球专项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乒乓球专项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乒乓球专项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乒乓球专项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标准乒乓球比赛用球(红双喜三星)的直径及重量分别为:A.38mm,2.5gB.40mm,2.7gC.40+mm,2.7gD.44mm,3.0g2.正手快攻技术中,击球的最佳时机是:A.上升前期B.上升后期C.高点期D.下降前期3.乒乓球比赛中,当发球擦网后落在对方台区内时,应判:A.发球方得分B.接发球方得分C.重发球D.发球方失1分4.现代弧圈球技术中,“前冲弧圈球”与“加转弧圈球”的主要区别在于:A.击球时间(前冲在上升后期,加转在下降前期)B.摩擦部位(前冲摩擦中上部,加转摩擦中部)C.拍面角度(前冲更立,加转更仰)D.以上均正确5.双打比赛中,发球员的正确站位应为:A.右半台,球从本方右半台发到对方右半台B.左半台,球从本方左半台发到对方左半台C.右半台,球从本方右半台发到对方左半台D.左半台,球从本方左半台发到对方右半台6.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手臂爆发力B.提高身体协调性与发力连贯性C.改善步法移动速度D.增加手腕灵活性7.以下哪种旋转球的飞行轨迹最弯曲?A.前冲弧圈球(强烈上旋)B.加转弧圈球(强烈上旋)C.侧上旋球(中等侧旋+上旋)D.高吊弧圈球(强烈上旋)8.乒乓球比赛中,“11分制”下,决胜局某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A.交换场地B.交换发球权C.继续比赛至11分D.休息1分钟9.反手快拨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动作幅度大,发力充分B.击球时间早(上升期),速度快C.摩擦为主,弧线较高D.主要用于接出台长球10.以下哪项不属于乒乓球战术的基本要素?A.战术意识B.技术质量C.心理稳定性D.器材品牌11.乒乓球运动中,“摆短”技术的关键是:A.触球瞬间快速收前臂,减小弧线B.击球后身体重心后移C.拍面后仰,摩擦球的中下部D.发力方向向前上方12.现代乒乓球“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典型代表运动员是:A.庄则栋(快攻)B.瓦尔德内尔(全面型)C.马龙(弧圈结合快攻)D.张怡宁(快攻结合弧圈)13.乒乓球比赛中,“擦边球”的判定依据是:A.球触及球台侧面B.球触及球台边缘上沿C.球从球台下方绕过球网D.球在飞行中擦到球网14.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B.增加技术动作的重复次数,形成动力定型C.模拟比赛中的连续对抗D.增强运动员的耐力15.以下关于“发球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下蹲发球属于合法发球,需满足抛球高度≥16cmB.发急长球时,应减小摩擦,以撞击为主C.侧下旋发球的触球部位是球的中下部偏侧D.发球时,拍面角度越仰,球的下旋越强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乒乓球拍的覆盖物(胶皮)可以是红色或黑色,同一块球拍的两面颜色必须不同。()2.正手攻球时,击球后手臂应自然前送,重心从右腿转移到左腿。()3.双打比赛中,发球员的同伴可以站在球台侧面干扰对手视线。()4.乒乓球比赛中,“擦网重发”仅适用于发球阶段,比赛进行中的擦网不重发。()5.弧圈球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充分摩擦制造强烈旋转,因此击球时应尽量增大拍面与球的接触时间。()6.快攻型打法以弧圈球为主要得分手段,强调速度与旋转的结合。()7.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中,“并步”适用于小范围移动,“交叉步”适用于大范围移动。()8.比赛中,当接发球方未准备好时,发球方强行发球导致失误,应判发球方失1分。()9.乒乓球“相持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落点、旋转迫使对手失误,为进攻创造机会。()10.乒乓球运动中,“上旋球”的落台反弹后会向前冲,“下旋球”的落台反弹后会向下扎。()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五个关键环节。2.分析“发球抢攻”战术的实施条件及常见失误原因。3.说明乒乓球比赛中“合法发球”的具体规则要求(至少列出5项)。4.对比“近台快攻”与“中台弧圈”在站位、击球时间、发力方式上的差异。5.解释“乒乓球运动中的‘前三板’”概念,并列举三种前三板的具体技术组合。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趋势(如“速度+力量+旋转”的融合),论述“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五大要素的关系及训练重点。2.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反手快拨与反手弧圈球在发力方式上的差异(要求涉及关节运动、肌肉群参与、力的传递路径)。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2014年国际乒联启用40+塑料球,直径略大于40mm,重量2.7g)2.B(正手快攻强调速度,击球时间为上升后期,此时球尚未达到最高点,可借助来球反弹力加速)3.C(规则规定发球擦网后落对方台区为重发球,擦网未落则发球方失1分)4.D(前冲弧圈击球时间更早(上升后期),拍面更立(摩擦中上部),弧线低平;加转弧圈击球时间较晚(下降前期),拍面更仰(摩擦中部偏下),弧线高拱)5.A(双打发球需从本方右半台发到对方右半台,否则判发球失误)6.B(核心力量指躯干肌肉群的控制能力,可连接上下肢发力,提高动作连贯性)7.B(加转弧圈球旋转强度最高(约1500-2000转/分钟),飞行中因马格努斯效应轨迹最弯曲)8.A(11分制决胜局,一方先得5分时交换场地,确保公平性)9.B(反手快拨动作小、击球时间早(上升期),主要用于回击近网短球或半出台球,速度快、弧线低)10.D(战术要素包括意识、技术、心理、应变等,器材品牌不直接影响战术实施)11.A(摆短需触球瞬间快速收前臂,减小弧线长度,控制落点短而低)12.C(马龙以正反手弧圈结合快攻为特点,瓦尔德内尔是“老瓦”式全面型,张怡宁偏快攻结合弧圈)13.B(擦边球指球触及球台边缘上沿,侧面触球判失分)14.B(多球训练通过连续喂球增加技术动作重复次数,帮助形成肌肉记忆)15.D(发下旋球时,拍面越仰、摩擦球的中下部越充分,下旋越强;但需结合向前发力,仅仰拍无法保证旋转质量)二、判断题1.√(规则规定球拍两面覆盖物颜色必须不同,且只能是红或黑)2.√(正手攻球重心从右腿(以右手持拍为例)转移到左腿,配合转腰发力)3.×(双打同伴站位需不妨碍对手视线,干扰判失分)4.√(比赛进行中擦网(非发球阶段)不重发,继续比赛)5.√(弧圈球通过延长触球时间(约0.01-0.02秒)增加摩擦,制造强旋转)6.×(快攻型以快攻、扣杀为主要得分手段,弧圈球是弧圈结合快攻或快攻结合弧圈的主要技术)7.√(并步移动幅度小(如近台调整),交叉步移动幅度大(如侧身扑右))8.√(规则规定发球需双方准备好,未准备好时发球失误判发球方失分)9.√(相持阶段通过控制落点、旋转消耗对手,寻找进攻机会)10.√(上旋球落台后因旋转与台面摩擦,反弹方向向前;下旋球反弹方向向下,弧线低平)三、简答题1.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五个关键环节:①引拍: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大臂自然下沉,前臂后收,拍面略仰(约80-85°),置于腹前右侧。②蹬地转腰:击球前瞬间,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带动大臂向前上方挥动。③挥拍轨迹:前臂加速前挥,拍面从后下方向前上方做弧形挥动(“包球”轨迹),触球时拍面与球的接触点为中部偏上(前冲)或中部偏下(加转)。④摩擦发力:触球瞬间,手腕辅助发力(前冲时手腕略内收,加转时手腕外展),以撞击+摩擦结合(前冲撞击约30%、摩擦70%;加转撞击约10%、摩擦90%)。⑤随挥制动: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前上方挥动至头前左侧,重心完全转移至左腿,随后快速还原。2.发球抢攻战术的实施条件及失误原因:实施条件:①发球质量高(旋转、落点、速度具备威胁);②抢攻技术熟练(正手攻、弧圈、反手拨/拉等);③对手接发球能力较弱(如回球出台、半高);④比赛关键分(需主动争取优势)。常见失误原因:①发球旋转/落点单一,被对手预判;②抢攻时机把握不准(如回球过短强行扣杀导致下网);③发力不协调(重心未跟上,仅用手臂发力);④心理紧张(关键分抢攻动作变形)。3.合法发球的具体规则(至少5项):①发球时,球需被垂直向上抛起,高度≥16cm,抛球手离开后球才能被击打;②发球前,球应静止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伸平,且位于球台端线之后、台面以上;③击球时,球应在发球员的端线之后(不能遮挡),并从球网之上越过落到对方台区;④发球过程中,发球员的身体及球拍不能遮挡球,使接发球员或裁判员无法看清发球动作;⑤球从抛起至被击出前,不能触及任何物体(包括发球员身体);⑥双打发球时,球需从本方右半台发到对方右半台。4.近台快攻与中台弧圈的差异:①站位:近台快攻站位距台30-50cm,中台弧圈站位距台50-70cm(部分运动员可达1m);②击球时间:近台快攻多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利用来球速度),中台弧圈多在下降前期或高点后期击球(等待球下落以制造旋转);③发力方式:近台快攻以借力为主(借助来球反弹力),发力方向以前为主(前冲),动作幅度小;中台弧圈以发力为主(主动制造旋转),发力方向向前上方(加转)或前上(前冲),动作幅度大(需转腰蹬地带动手臂)。5.“前三板”概念及技术组合:概念:指比赛开始后前三个回合(发球、接发球、发球方再攻),是主动得分或争取优势的关键阶段。技术组合示例:①发侧下旋短球+对方摆短+己方挑打;②发急长上旋球+对方推挡+己方正手攻;③发高抛加转弧圈球+对方搓长+己方反手弧圈拉冲;④发转与不转结合短球+对方劈长+己方侧身正手爆冲。四、论述题1.五大要素关系及训练重点: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呈现“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高度融合的趋势(如马龙的“快、准、狠、变、转”结合)。五大要素相互影响:①速度与力量:力量是速度的基础(如爆冲弧圈需核心力量驱动),速度可弥补力量不足(如快攻借力打力);②旋转与弧线:强烈旋转(如上旋)可降低弧线高度(前冲弧圈)或增加弧线长度(加转弧圈);③落点与弧线:精准落点需控制弧线(如短球需低弧线),弧线调整可创造落点变化(如兜一板斜线大角度)。训练重点:①速度:通过多球连续攻、反应训练(如听指令变线)提高动作速率;②力量:加强核心力量(如平板支撑、药球转体)与下肢蹬伸力量(如半蹲跳);③旋转:强化摩擦技术(如多球拉不同旋转的下旋球),控制触球部位与拍面角度;④落点:进行“两点打一点”“一点打两点”训练,提高空间感知;⑤弧线:通过调整击球时间(上升期/下降期)、发力方向(前/前上)控制弧线高低与长短。需注意五大要素的平衡(如不能只追求力量而牺牲速度),根据打法类型(快攻/弧圈)侧重不同要素(快攻侧重速度+落点,弧圈侧重旋转+力量)。2.反手快拨与反手弧圈球的生物力学差异:①关节运动:反手快拨以肘关节为主导(前臂快速前伸),肩关节参与度低(固定大臂),腕关节仅微调拍面(保持稳定);反手弧圈球需髋关节(转腰)、肩关节(大臂前摆)、肘关节(前臂加速)、腕关节(辅助摩擦)多关节联动(“髋-腰-肩-肘-腕”顺序发力)。②肌肉群参与:快拨主要动用前臂屈肌群(如肱桡肌、旋前圆肌)完成快速前伸,核心肌群(腹直肌、腹外斜肌)仅维持躯干稳定;弧圈球需下肢肌群(股四头肌、臀大肌)蹬地发力,核心肌群(腹斜肌、竖脊肌)传递力量至上肢,上臂肌群(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带动大臂,前臂肌群(肱桡肌、指伸肌)加速挥拍,手腕肌群(桡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