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宝葫芦的秘密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积累(共20分)1.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宝葫芦的秘密》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中国现代著名__________(文学体裁)作家,代表作还有《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2)主人公王葆是一名__________(年级)的小学生,他最擅长的科目是__________,最大的爱好是__________。(3)王葆在__________(地点)钓到了宝葫芦,宝葫芦的能力是__________,但它实现愿望的方式是__________。(4)王葆因为宝葫芦“帮忙”而引发的最大危机是__________(事件),最终他选择__________(行为)来解决问题。2.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哪项不是王葆最初想要宝葫芦的原因?()A.想在数学考试中得高分B.想不用练习就能成为游泳冠军C.想让同学羡慕自己有高级玩具D.想帮奶奶收拾家务减轻负担(2)宝葫芦为王葆“变”出的第一样东西是?()A.金鱼缸里的金鱼B.书架上的新书C.餐桌上的苹果D.书包里的算术本(3)王葆与宝葫芦的第一次冲突源于?()A.宝葫芦偷吃了他的零食B.宝葫芦把同学的模型飞机“变”到他手里C.宝葫芦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暴露身份D.宝葫芦拒绝帮他完成作业(4)书中“科学小组”的核心活动是?()A.种植向日葵B.制作飞机模型C.观察星空D.饲养小动物(5)王葆最终明白的道理是?()A.魔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B.不劳而获的幸福是虚假的C.朋友比宝葫芦更重要D.学习需要天赋而非努力二、文本细读(共30分)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完成1-3题。选段一:“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宝葫芦,该有多好!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我又有点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一面走,一面想,走到那片草地上,就坐下来。忽然,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脚边碰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个亮堂堂的小葫芦——绿里透金,跟我梦里的那个宝葫芦一个样儿!选段二:“王葆!王葆!”我听见有人叫我。抬头一看,是姚俊。他举着个飞机模型,气呼呼地说:“我的飞机模型呢?刚才还在桌上,怎么一转眼就没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我书包里正鼓囊囊的,好像有个硬邦邦的东西。我慢慢打开书包,一个闪着银光的飞机模型“骨碌”滚了出来。姚俊扑过来:“这是我的!你怎么偷我的模型?”1.分析选段一中王葆发现宝葫芦时的心理变化(5分)。2.选段二揭示了宝葫芦能力的什么隐患?结合全书内容,再举两个类似的例子说明(10分)。3.张天翼在描写王葆的心理活动时,大量使用口语化的“内心独白”,如“我心里‘咯噔’一下”。请结合选段一、二,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5分)。三、主题探究(共30分)1.王葆的成长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渴望不劳而获”“享受‘便利’却陷入混乱”“觉醒并自我救赎”。请结合书中具体情节,分别概括每个阶段的表现(15分)。2.有人认为“宝葫芦”是“欲望”的象征,它满足了王葆的需求,却也让他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5分)。四、拓展迁移(共20分)1.《宝葫芦的秘密》与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都涉及“不劳而获”的主题,但表达的态度不同。请比较两部作品中“不劳而获”的结果,并分析作者意图的差异(10分)。2.联系实际生活,假设你拥有一个类似宝葫芦的“捷径工具”(如能直接写出答案的笔、自动完成作业的机器人),你会如何选择?结合王葆的经历说明理由(10分)。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积累1.填空题答案:(1)张天翼;儿童文学(2)小学五年级;数学;钓鱼(3)河边(或“池塘边”);满足主人的所有愿望;直接偷拿或复制他人的东西(或“不通过劳动获取”)(4)数学考试时宝葫芦复制苏鸣凤的答案导致答案与题目不匹配(或“考试露馅”);扔掉宝葫芦并向老师同学坦白(或“承认错误,自己努力”)2.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D(王葆最初的愿望集中在个人需求,如考试、比赛、玩具,并未提到帮奶奶做家务)(2)A(宝葫芦第一次“变”出的是金鱼缸里原本没有的金鱼,原文中王葆发现金鱼数量变多)(3)B(宝葫芦将姚俊的模型飞机“变”到王葆书包里,导致王葆被误会偷窃,这是第一次公开冲突)(4)B(科学小组的核心活动是制作飞机模型,后文姚俊、郑小登等人的矛盾也围绕模型展开)(5)B(全书核心主题即批判不劳而获,王葆最终通过自己努力种出向日葵,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二、文本细读1.心理变化分析:王葆最初是对宝葫芦的“渴望”(“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宝葫芦,该有多好”),接着是“怀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最后发现宝葫芦时转为“惊喜”(“亮堂堂的小葫芦——绿里透金,跟我梦里的那个宝葫芦一个样儿”)。这种从想象到现实的转变,突出了他对“不劳而获”的期待逐渐具象化的过程。2.隐患及举例:隐患是宝葫芦实现愿望的方式是“偷窃”或“直接复制”,而非通过劳动创造,导致王葆陷入道德困境(被误会偷窃)和逻辑混乱(如考试答案与题目不匹配)。类似例子:①王葆想吃鱼,宝葫芦直接从餐馆“变”来一条熟鱼,被服务员追着要账;②王葆想要新玩具,宝葫芦偷来同学的电动狗,引发同学间的矛盾。3.语言风格作用分析:口语化的内心独白(如“我心里‘咯噔’一下”)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让读者更易代入王葆的视角。选段一中“我一面走,一面想”的直白叙述,展现了王葆天真、爱幻想的性格;选段二中“慢慢打开书包”“‘骨碌’滚了出来”等细节,通过内心的紧张与动作的迟缓,刻画了王葆从侥幸到恐慌的心理变化。这种风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活,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三、主题探究1.成长阶段概括:①渴望不劳而获:王葆常幻想“有了宝葫芦就不用学习、不用练习”,例如他羡慕郑小登有高级玩具,想靠宝葫芦直接拥有;看到同学游泳比赛获奖,希望宝葫芦让自己不用训练就能赢。②享受“便利”却陷入混乱:宝葫芦帮他“变”来金鱼、模型、零食,但带来一系列麻烦——被误会偷窃、考试答案错误、与同学关系恶化,甚至因宝葫芦偷餐馆的鱼被追着跑,王葆逐渐感到“这宝葫芦根本不是宝贝,是个麻烦”。③觉醒并自我救赎:王葆在考试露馅后彻底崩溃,大喊“我不要这宝葫芦了”,扔掉宝葫芦后向老师同学坦白,重新用自己的努力种向日葵,最终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2.观点理解:宝葫芦象征“不劳而获的欲望”。它满足了王葆的物质需求(玩具、零食、好成绩),却让他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①道德感——因宝葫芦的偷窃行为被同学误解,失去信任;②成长的乐趣——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结果,王葆体会不到“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成就感;③独立性——依赖宝葫芦后,他连削铅笔都要宝葫芦帮忙,逐渐丧失自理能力。最终王葆扔掉宝葫芦,正是因为他意识到“虚假的满足”远不如“真实的努力”有意义。四、拓展迁移1.作品比较分析:《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中,老头子用马换牛、牛换羊,最终换得一袋烂苹果,却因“相信对方”的善意收获金币,作者强调“乐观和信任”的价值;而《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依赖宝葫芦的“不劳而获”导致混乱,作者批判“不劳而获”的错误。前者的“不劳而获”是偶然的善意结果,后者则是必然的负面结局,意图差异在于:安徒生通过童话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张天翼则通过现实向儿童传达“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2.联系实际分析:示例:我会拒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智能酒柜精准温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AI驱动的作物病虫害识别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电商仓储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园艺植物远程监控与管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变电防汛防台课件
- 202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001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系统在地铁线网优化中的应用探索
- 2025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地质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报告
- 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性影响评估报告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溺水伤亡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2022年有子女离婚协议书手写
- 公路硬化报告范文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应对 练习(含答案解析)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课件(定稿)
- 纳迪亚之宝全流程攻略 100%完结完整通关指南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 教务处作业检查记录表
- 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移民安置独立评估细则-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