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案_第1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2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3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4页
《壶口瀑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教案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3.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2课时第1课时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3.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听到这两句诗,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条雄壮磅礴、奔腾不息的大河。而最能集中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莫过于壶口瀑布了。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曰“壶口瀑布”。你能用一个词语,描绘图片中的壶口瀑布吗?(生交流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走进《壶口瀑布》,一起领略这“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图片,可以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描述图片,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自由朗读,感知内容(1)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生交流)季节声形态势特点雨季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扑面而来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令人害怕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深不可测、千军万马、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陡峭奇绝,有的多姿多彩枯水季(2)作者从声形、态势等方面描写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不同的特点。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作者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预设①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②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文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基础。③从观景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④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3)文章主体部分写了壶口瀑布,我们再来看,开头、结尾写了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预设开篇交代壶口瀑布的位置和自己去过两次,引起下文;结尾表达作者对壶口瀑布表现出来的黄河伟大的性格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师小结: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行文思路。勾画四字短语,感知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又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本文语言典雅端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三、精读品析1.回顾游记要素师: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结合以前学习游记的经验,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类文章的?(生交流回答,师补充总结)预设游记三要素:“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1)“所至”是作者的游踪。(2)“所见”是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3)“所感”是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所见”是游记的主体,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对象;“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2.理清作者“所至”师:我们首先来理清作者的游踪。作者写了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其中详写了枯水季时瀑布的景象。请同学们朗读第3—5段,圈出表示观察顺序的词句,把握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预设关键词:下到沟底—走到河心,河心有沟—向上游看去—河水跌下去,沟底—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细观脚下的石。立足点: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观察角度:俯视龙槽—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师小结:像作者这样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即定点换景法。3.感受作者“所见”师:作者运用定点换景法,视线转换自如,描绘的景物也呈现出独特的美。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赏析作者从不同观察角度描绘的景物的独特特征。示例: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赏析:作者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介绍壶口瀑布的形状,交代“壶口”得名的原因,表现了景物之“奇”。预设(1)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赏析:作者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交代了壶口水流迅猛的地理原因,表现了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突出了壶口瀑布之“雄”。(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赏析:作者的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写河水“跌入”龙槽,碎为水雾,突出了景物之“险”。(3)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赏析:作者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表现了壶口瀑布多姿多彩的特点。(4)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赏析: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突出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力量美。4.体会作者“所感”(1)作者采用在河心游目四顾的多重视角,描绘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远有近,有静有动,刚柔相济,使《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的立体感,不同于雨季时所见的磅礴之景。面对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勾画文中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根据提示将其归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温馨提示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预设①观景时的直接体验。雨季时“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枯水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前者表现水势之大,偏重“可怕”,后者表现瀑布之“险”,偏重“震撼”。②由景物引发的感想。“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作者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③基于景物进行的理性思考。“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由脚下的巨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对黄河个性的诠释。(2)本文从不同视角描写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之景,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受与思考。小组讨论:在学习游记散文时,要注意三要素的哪些特点?(生交流并明确)预设所至:不一定都是实录游程,也不一定都有明显的“移步换景”,可以像本文这样定点换景。所见:要写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选择表现景物之美最集中、最典型的“点”描写。如本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水流,表现其奇、雄、险的阳刚之美,多姿多彩的柔和之美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之美。所感:由景物自然而然地触发出来,与景物融为一体;写出自己对景物的独具个性的体验与感想。如本文将自己观赏时的体验融入对壶口瀑布水流的描写之中,并用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黄河的个性的思考。师小结:本文紧扣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采用定点换景法,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描绘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各具特色的景观,层次清晰、鲜明逼真地展示了壶口瀑布的立体美,表达出充满智慧的感悟与思考。【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学习如何阅读游记。在了解游记的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所至”“所见”“所感”,体会文章的描写美、意境美、哲思美。结合文体阅读要求,进行游记阅读知识的总结、归纳。第2课时1.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2.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一、品析语言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梁衡细腻的笔触,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下面我们将通过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集中笔墨描绘的枯水季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请同学们朗读第3、4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语句,读一读,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四字短语、动词、叠词、重复用词)等角度品析这些精彩的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和伟大精神,并做好批注。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赏析:“挤、撞、推、搡、呼、拥”等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挤着”“撞着”突出波浪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生动,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奔腾激越的气势。(动词)预设(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赏析①:用短促急骤的句式,表现河水奔腾汹涌之势,突出画面的动态美。(句式特点)赏析②:“推推搡搡”“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中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叠词)(2)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赏析①:大量地运用四字短语,如“一川黄浪”“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将泉、溪、漩涡的形态描绘得精练生动,简洁整齐,余味无穷,显得典雅而有韵味。(四字短语)赏析②:“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的流淌赋予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障碍时选择心态的象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修辞手法)(3)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赏析:“跌”“碎”二字反复出现,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量,也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重复用词)师小结:本文语言畅达自然、雅洁凝练,富有古典气息;节奏感强,张弛有度;善用修辞,生动形象;用词精准,表现力强;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作者用这种磅礴大气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既生动形象,又别有雅韵。【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找出喜欢的语句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品析,来体会梁衡在这篇游记中磅礴大气的语言特色,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气势和精神。二、体味哲思罗丹说:“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能引起人们的思想。”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壮观磅礴、一往无前的壶口瀑布,让作者体悟到了什么思想哲理。(1)在第4段中,作者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人。齐读文段中作者的沉思,理解人的“喜、怒、哀、怨、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预设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预设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作者情感:作者由水的各种形态,联想到人生百态。壶口集纳了水的所有形态,表现了黄河宽广博大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博大胸襟的赞美之情。(2)黄河正是在水流与山石的搏击中形成了伟大的性格。齐诵文章最后一段,思考:作者由黄河伟大的性格联想到了人,其中蕴含着什么哲理?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预设关键句:①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②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哲理:一个人历经磨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方显英雄个性。(3)我们知道,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作者借赞美黄河的伟大性格想表达什么情感?预设作者借对黄河伟大性格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华民族面对磨难时的坚强不屈、勇于抗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齐诵最后一段,体味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表达作者感受与思考的语句,来理解作者对黄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以读懂游记的“灵魂”,激发爱国之情。三、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采用定点换景法,用磅礴大气的语言,细致描绘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并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