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12月中医养生保健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有关情志相胜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思胜恐B.以上均错C.怒胜思D.喜胜怒E.悲胜怒2.下列艾灸方法中具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作用的是A.隔附子饼灸B.隔盐灸C.隔蒜灸D.隔姜灸3.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皮肤腧穴上施灸的方法是:A.雀啄灸B.温针灸C.间接灸D.温和灸E.直接灸4.扳法在临床上适用于哪种病症A.抽搐B.内脏下垂C.颈椎病D.软组织损伤E.呼吸不畅5.习惯性痛经针灸疗效最好的时间是A.行经前3~4天至经期后4天左右B.行经期或行经后3~4天C.坚持每日治疗,需针灸三个月D.痛经未发作时E.行经前或行经后6.斜刺应使针身与腧穴皮肤成:A.15°B.45°C.90°D.125°E.30°7.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A.擦法B.拿法C.滚法D.捏法E.推法8.谢某,男,11岁,因今日中餐进食过量而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兼有嗳福吞酸,其味酸臭,舌苔厚腻,脉滑。该患者采取中药热熨敷技术治疗宜选用:A.葱熨法B.麦麸热熨法C.盐熨法D.中药熨法E.蚕砂熨法9.走罐应用何种罐最好:A.陶罐B.玻璃罐C.竹罐D.抽气罐E.铜罐10.手三里在曲池穴下A.3寸B.1.5寸C.5寸D.2寸11.宜清不宜补的穴位是A.脾经B.肾经C.胃经D.肝经E.肺经12.针刺深度不受影响的因素是:A.体质B.病情C.性别D.年龄E.部位13.不宜使用中药湿热敷技术的是:A.肿疡B.外伤C.湿疹D.压疮E.乳痈14.一指禅推法以何处着力于施术部位:A.中指端法B.食指罗纹面C.中指罗纹面D.拇指罗纹面E.拇指尖端15.下列描述哪项是电针操作的注意事项:A.电针仪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值是否正常。B.以上都是C.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电针。D.心脏病患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E.调节输出量应缓慢,开机时输出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16.常作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的是A.拿肩井B.搓上肢C.揉太阳D.推坎宫E.抖上肢17.下列手法中,频率最快,可以达到300次/min的是A.抖法B.搓法C.振法D.摇法18.长针进针法应用A.夹持进针法B.提捏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双手进针法E.指切进针法19.小儿推拿特定穴,三关的位置是:A.前臂尺侧,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B.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C.前臂尺侧,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D.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E.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20.孙某,男,7个月。三天前因暴受惊恐而至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大声啼哭。经其母安抚后,神智恢复正常。此后,病情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约几秒钟,每日10余次。现症见:烦躁不安,时发惊惕,低热,唇周及印堂发青,舌质红,苔黄腻,指纹青紫。行针刺治疗应采用:A.先泻后补B.泻法C.补法D.平补平泻E.先补后泻21.临床上擦法每分钟操作:A.200次左右B.120~160次C.100次左右D.160次左右E.200~300次22.主要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A.击法B.拨法C.搓法D.捻法E.抖法23.以动作形态分类,成人推拿可分为:A.四类B.五类C.六类D.八类E.七类24.小艾柱的大小为A.半截橄榄大小B.莲子大小C.麦粒大小D.黄豆大小E.蚕豆大小25.在中医养生学中,先天之本是指A.肺B.命门C.心D.肾E.脾26.刘某,男,67岁,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20年。易感冒,咳喘症状夏天缓解,冬天受寒后易复发,舌淡胖,苔厚腻,脉濡缓。医院诊断为“喘证(痰浊阻肺)”。患者想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对该患者进行敷贴的时间描述正确的是:A.每次贴3~6小时B.每7~10天贴一次C.连续三年为一疗程D.每年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E.以上都是27.用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灸至皮肤潮红为度的方法是:A.温针灸B.回旋灸C.雀啄灸D.直接灸E.温和灸28.捏法主要适用于A.头、面、颈部B.头、面、背部C.腰、背、脊部D.腰、颈、臀E.头、颈、项、四肢部29.抖上肢时患肢摆放的角度应为:A.向后内侧方向抬起60°~70°B.向前外侧方向抬起60°~70°C.向前内侧方向抬起60°~70°D.向后外侧方向抬起60°~70°E.向前外侧方向抬起100°~120°30.患者,男性,因天气炎热,洗冷水澡后,出现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舌淡,苔白,脉迟缓。如采取拔罐治疗,哪种拔罐法最合适?A.针罐B.坐罐C.闪罐D.走罐E.刺血拔罐31.应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进行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A.每次敷贴3~24小时,隔日1次。B.每次贴敷4~8小时,每隔1~3天换药1次。C.每次贴敷4~8小时,可5~7天换药1次。D.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E.从每年入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程。32.下列哪一种病可用捻法治疗A.痛经B.胃脘痛C.痹证D.高血压病E.癃闭33.开阖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A.边出针,边摇大针孔,出针后揉按针孔B.以上都不是C.出针时不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D.出针时按针孔E.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揉按针孔34.一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两手松撒,二便失禁,四肢逆冷,鼻鼾息微,脉细弱。治疗可选的是:A.足二里B.脾俞C.肝俞D.足三里E.关元35.能清热、利尿、明目的小儿推拿是:A.打马过天河B.退六腑C.揉小天心D.推三关E.清天河水36.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A.带脉B.督脉C.奇经八脉D.冲脉E.任脉37.用三棱针刺入人体特定部位,挑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方法属:A.散刺法B.刺络法C.点刺法D.挑刺法E.埋针法38.抖法的操作要求是A.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B.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快C.颤动幅度要大,频率要慢D.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慢E.颤动幅度大小交替,频率要慢39.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属:A.点刺法B.散刺法C.挑刺法D.埋针法E.刺络法40.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泌泄胆汁B.调节脾胃升降C.调畅气机D.调节情志41.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拔罐时,多选用:A.刺血拔罐法B.药罐法C.煮罐法D.走罐法E.闪罐法42.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称:A.拿法B.捏法C.滚法D.擦法E.推法43.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肾阳B.肺气C.脾气D.肝气E.心阳44.下列情况中除哪一点外均属于不宜拔罐的情况A.大血管部位B.高热抽搐者C.皮肤过敏、溃疡D.孕妇的腹部、腰骶E.皮肤上有疮疡化脓45.肌肉薄浅部位腧穴进针法应用A.舒张进针法B.提捏进针法C.夹持进针法D.指切进针法E.双手进针法46.滚法能治疗的疾病是A.咳嗽B.颈椎病C.支气管哮喘D.冠心病E.头痛47.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A.仰靠坐位B.俯伏坐位C.侧卧位D.侧俯坐位E.仰卧位48.治疗中风脱证后期调养宜首选A.隔附子饼灸B.隔姜灸C.隔蒜灸D.雀啄灸E.隔盐灸49.下列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手法是A.抹法B.拿法C.擦法D.按法E.击法50.平刺应使针身与腧穴皮肤成:A.30°B.15°C.45°D.90°E.125°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答案1.参考答案:(D)解析:情志相胜理论是: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忧胜怒。而喜胜怒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2.参考答案:(D)解析: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绒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因姜味辛,性温,有温胃止呕、解表散寒等作用,所以隔姜灸具有温中、祛寒、止呕、解表作用。而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3.参考答案:(E)解析: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温和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腧穴上方施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雀啄灸是将点燃的艾条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间接灸是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4.参考答案:(C)解析:扳法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之一,常用于治疗关节错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一般不用扳法;抽搐多采用熄风止痉等其他治疗方法,扳法不适用;呼吸不畅通常也不是扳法的主要适应证;内脏下垂主要采用升提等其他治法,扳法一般不用于此。5.参考答案:(A)解析:针灸治疗习惯性痛经疗效最好的时间是在经前3-4天至经期后4天左右开始治疗,因为此时治疗可以调整冲任气血,使胞宫气血通畅,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痛经未发作时进行预防性治疗也有一定意义,但不如在上述特定时间针对性治疗效果好;行经前或行经后时间范围不准确;行经期或行经后3-4天范围相对较窄;坚持每日治疗三个月过于绝对,也不符合最佳治疗时间选择。6.参考答案:(B)解析:斜刺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所以应使针身与腧穴皮肤成>45°。7.参考答案:(B)解析:拿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位。捏法是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在体表做对称性挤压;滚法是用小鱼际、掌根或拳背在体表做滚动;擦法是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面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推法是用指、掌或肘部等部位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B)解析:走罐是指罐口涂上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后,在皮肤上来回移动火罐,通过调整走罐的速度、频率、密度、面积、范围等,以达到调整人体气血经络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玻璃罐质地透明、吸附力好,便于观察皮肤情况,且罐口光滑,不易漏气,能较好地满足走罐的要求,是走罐常用的罐具。竹罐、陶罐、铜罐质地较重,操作不便,且易损坏皮肤;抽气罐吸附力相对较弱,不太适合走罐。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D)12.参考答案:(C)解析:针刺深度受年龄、体质、病情、部位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小儿及年老体弱、体质虚弱者针刺宜浅;病情属实证、热证,针刺可适当深些;头面、胸背部等皮薄肉少处针刺宜浅,四肢、臀腹部等肌肉丰厚处针刺可适当深些。而性别通常不是影响针刺深度的直接因素。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D)解析:一指禅推法是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拇指尖端、中指端、中指罗纹面、食指罗纹面均不符合一指禅推法的着力部位要求。15.参考答案:(B)解析:电针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电针仪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值是否正常;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使用电针;心脏病患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调节输出量应缓慢,开机时输出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所以以上选项均正确,答案为E。16.参考答案:(A)解析:小儿推拿结束手法常用拿肩井,具有通调一身气血、安神定志等作用。推坎宫、揉太阳一般多在小儿推拿的头面部分操作,不是结束手法;搓上肢、抖上肢也可用于推拿过程中,但不是最常作为结束的手法。17.参考答案:(C)解析:振法是通过手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快速振动来作用于治疗部位,其频率可以达到300次/min左右。搓法频率相对较慢;摇法主要是关节的被动运动,频率也不会达到300次/min;抖法频率一般也没有振法快。18.参考答案:(A)19.参考答案:(D)解析:三关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条直线。其性温热,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虚寒病症。20.参考答案:(B)解析:针刺治疗小儿惊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该患儿因暴受惊恐致惊风,现症见烦躁不安、时发惊惕、低热、唇周及印堂发青、舌质红、苔黄腻、指纹青紫等,为实证表现,故应采用泻法。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D)解析:捻法是用拇指与示指、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呈钳形,夹住治疗部位,做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或左右捻动,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如指、趾关节等部位。抖法主要用于四肢,可起到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等作用;击法有拳击法、掌击法等,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搓法常用于四肢,以放松肌肉;拨法主要用于拨筋通络,常用于肌肉、肌腱等部位。23.参考答案:(C)解析:以动作形态分类,成人推拿可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六类。推拿手法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手法的特点及应用,通过这种分类能系统地学习和运用各种推拿手法,为临床治疗和保健提供依据。24.参考答案:(C)解析:小艾柱是指直径小于2cm,高小于2cm的艾柱,通常大小约为麦粒大小,故答案选B。25.参考答案:(D)解析: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中所藏之精,禀受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以肾为先天之本。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命门在中医理论中有多种说法,但肾为先天之本是较为公认的观点。26.参考答案:(E)解析:穴位敷贴一般在每年夏季,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每7-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三年为一疗程,所以以上选项描述均正确,答案选E。27.参考答案:(E)解析:温和灸是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雀啄灸是将点燃的艾条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直接灸是将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回旋灸是在距离皮肤3cm左右处,围绕施灸部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施灸。所以题干描述的是温和灸。28.参考答案:(E)29.参考答案:(B)解析:抖上肢时患肢应向前外侧方向抬起60°~70°,这样的角度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抖上肢操作,符合抖上肢的常规手法要求和角度范围。30.参考答案:(D)解析:走罐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部。该患者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采用走罐可通过罐的吸附、推拉作用,使局部气血运行通畅,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效果,故走罐法最合适。坐罐适用于穴位的拔罐;闪罐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针罐是先针刺后再拔罐;刺血拔罐多用于热证、实证、瘀血证等。31.参考答案:(D)解析:刺激性大的药物进行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这样规定是因为刺激性大的药物长时间敷贴可能对皮肤造成较大损伤,所以敷贴时间较短,且要等皮肤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敷贴,以保障皮肤安全和后续治疗效果。32.参考答案:(C)解析:捻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痹证等经络不通、关节不利的病症。高血压病一般不用捻法治疗;痛经多采用揉、按、摩等手法调节气血;癃闭主要通过针刺、按摩相关穴位等促进排尿;胃脘痛多采用按、揉、摩胃脘部等手法。33.参考答案:(E)解析:开阖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是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揉按针孔,目的是使邪气外泄。34.参考答案:(E)35.参考答案:(C)解析:揉小天心具有清热、利尿、明目的作用。清天河水主要是清热解表;打马过天河清热作用更强;推三关主要是温阳散寒;退六腑主要是清热凉血解毒。36.参考答案:(D)解析: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又为“血海”,与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督脉为“阳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其作用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蓄积和渗灌等调节作用。37.参考答案:(D)解析:挑刺法是用三棱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挑破皮肤、皮下组织,挑断部分皮内纤维。点刺法是用三棱针快速刺入腧穴,迅速出针,以浅刺出血为度。散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络法是用三棱针等针具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埋针法是将皮内针埋入穴位皮内的一种治疗方法。38.参考答案:(A)解析:抖法操作时,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幅度大、频率快不符合抖法要求;幅度大、频率慢也不正确;幅度小、频率慢错误;幅度大小交替、频率慢同样不符合,只有幅度小、频率快是抖法的正确操作要求。39.参考答案:(E)解析:刺络法是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点刺法是针刺穴位后迅速出针,不按压针孔;散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埋针法是将针埋入穴位;挑刺法是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40.参考答案:(C)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其中,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最根本的生理作用,气机调畅则其他各项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调节情志、调节脾胃升降、泌泄胆汁等作用都是在气机调畅的基础上实现的。41.参考答案:(D)解析:走罐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通过罐口在皮肤上进行一定距离的移动来吸附,可根据部位大小和病情调整走罐的范围和次数等,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煮罐法多用于风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