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3.有些同学有听“耳机”的习惯,虽然对其他同学影响不大,但是由于声音的传播非常集中,所以在听者的耳朵里声音却很大,长期如此,会造成听力的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声音很大”是指发声体的振幅大C.“听力损伤”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听力损伤”说明“耳机”发出的是噪声4.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和音色 D.只有音色5.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5m/s,后半程的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20m/s B.24m/s C.22.5m/s D.25m/s6.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D.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7.下列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b与c D.c与d8.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时,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A.深秋洗澡后的浴室内总是雾气弥漫B.清晨,草叶上形成的露珠C.湿衣服逐渐晾干D.夏天,盛冰水的玻璃杯杯壁上出现小水珠9.下列现象说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能传递信息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列车上的降噪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久的白炽灯壁会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的原因10.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1.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冬天,窗子上出现的“冰花”D.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12.图反映龟、兔100米赛跑的s-t图像,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比赛结果兔子获胜B.比赛开始,乌龟先出发C.比赛过程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三次D.t1—t2时间段,兔子做匀速直线运动1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的是()A.明矾、冰、石英 B.萘、铁、松香C.水晶、玻璃、食盐 D.塑料、沥青、蜂蜡14.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15.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16.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17.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其x﹣t图线如图所示,从图线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B.在t=4sC.在t=4sD.在t=2s18.如图是不同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甲声音的响度最小C.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D.丁声音属于噪声二、填空题19.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在河堤上由西向东行驶,甲感觉无风,乙感觉顺风,丙感觉逆风,但河堤上柳树的枝叶却随风飘动。则此时风向是向方吹;甲、乙、丙三人骑车速度最小的是。20.“冬不拉”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弹奏时琴弦发声.人们听到优美的乐音通常通过传入人耳.2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工作的。液化石油气通过的方法液化的。22.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km/h.2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两者的混合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5℃)中,经过很长时间混合液一点都没有凝固,这说明了在水中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选填“升高”或“降低”)了。2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三、实验题2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项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该实验原理是;(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3)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cm/s。26.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四、简答题27.在龙舟比赛中,终点计时员应该看到白烟就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再计时,原因是什么?用简要文字说理。五、计算题28.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A中没有带单位;B中的分度值是1cm;C是正确的;D中的分度值是0.1mm.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答案】B【解析】【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晶体凝固点与物质种类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的0℃,盐水的凝固点要低一些.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对物体温度、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体温、气温、水的沸点、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3.【答案】D【解析】【解答】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响度与振幅有关,发声体的振幅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听力损伤”,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将耳朵损伤,C正确,不符合题意;D.“听力损伤”不能说明“耳机”发出的是噪声,因为耳机发出的声音是学生想要听到的声音,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响度和振幅有关;响度过大对听力由伤害。4.【答案】D【解析】【解答】人们说话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故答案为:D。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辨别发声体的依据。5.【答案】A【解析】【解答】假设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为s,则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2s,由v=st可知,汽车在前半程所用的时间t1=s1v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6.【答案】A【解析】【解答】AB.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波,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声音做某事,是声音传递能量,根据声音得知某事,是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7.【答案】C【解析】【解答】由a图可知,这是s﹣t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由b图可知,这是v﹣t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由c图可知,这是s﹣t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由d图可知,这是v﹣t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b图与c图,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8.【答案】C【解析】【解答】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时,上方会出现“白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深秋洗澡后的浴室内总是雾气弥漫是因为深秋温度低,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不符合题意;B.清晨,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湿衣服逐渐晾干时形成的水蒸气属于汽化(蒸发)现象,C符合题意;D.夏天,盛冰水的玻璃杯杯壁上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白气”是气体变为液体是现象,是液化现象;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9.【答案】D【解析】【解答】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能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B.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B不符合题意;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列车上的降噪环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D.白炽灯在发光时,钨丝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钨会升华为钨的蒸汽,在灯泡不发光时,钨丝的温度就降低,灯泡内的温度降低,钨蒸汽遇冷凝华为黑色的钨附着在灯泡内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声音做某事,是声音传递能量;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10.【答案】C【解析】【解答】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B不符合题意;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C符合题意;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如:露、雾等。11.【答案】C【解析】【解答】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A不符合题意;B.夏天,利用干冰降温,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此过程中吸热,B不符合题意;C.冬天,窗子上出现的“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升华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此过程中放热,C符合题意;D.秋天,雾散去是发生了汽化,汽化吸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12.【答案】D【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乌龟t3到达终点,兔子在t3之前到达终点,故比赛结果兔子获胜,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得,比赛时,乌龟作匀速运动,且乌龟先出发兔子后出发,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像交点有3个,故比赛过程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三次,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t1—t2时间段,兔子没有运动,即静止在原地,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是匀速直线运动;随时间的改变,路程不变,是静止状态。13.【答案】A【解析】【解答】A.明矾、冰、石英都有固定的熔点,都是晶体,A符合题意。B.萘、铁都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松香没有固定熔点,是非晶体,B不符合题意。C.水晶、食盐都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玻璃没有固定熔点,是非晶体,C不符合题意。D.塑料、沥青、蜂蜡都没有固定熔点,是非晶体,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矿物质、冰、盐、糖等都是晶体。14.【答案】D【解析】【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D.【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15.【答案】A【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16.【答案】B【解析】【解答】解:A、图甲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熔化图象.A错误.B、图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升高,说明吸热,所以是非晶体熔化图象,B正确;C、图丙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凝固图象.有一段图象温度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是晶体,C错误;D、图丁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放热,所以是非晶体凝固图象,D错误;故选B.【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17.【答案】C【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B比A晚2s出发,A不符合题意;BD.由图象可知,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A的速度是vA=sAtA=C.由图象可知,A、B运动的路程相等,则在t=4s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图像,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相交的图像表示物体相遇。18.【答案】A【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音调相同,A错误,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声音的振幅最小,响度最小,B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振幅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C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图是无规则的振动,所以丁声音属于噪声,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发声体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发声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19.【答案】东;乙【解析】【解答】以风做参照物,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在河堤上由西向东行驶,乙感觉顺风,说明则当时刮的是西风;甲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说明甲的速度等于风速,乙的速度小于风速,丙的速度大于风速,则甲、乙、丙三人骑车速度最小的是乙。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风向相同时,感觉顺风是风速大于物体运动速度;感觉逆风是风速小于物体速度。20.【答案】振动;空气【解析】【解答】解: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优美的琴声是来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分析】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21.【答案】热胀冷缩;压缩体积【解析】【解答】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体积膨胀,液柱沿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体积缩小,液柱沿细玻璃管下降,液柱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所以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常温下,液化石油气是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为液态的。
【分析】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对气体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22.【答案】10;36【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s=100m,全程所用的时间t=10s.所以此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t=100m故答案为:10;36.【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同时要掌握m/s与km/h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23.【答案】熔化;降低【解析】【解答】在空中喷洒干冰人工降雨时,干冰升华吸热,空气温度降低,使空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由固态的冰变为了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0℃,而酒精和水混合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5℃)中,经过很长时间混合液一点都没有凝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墙定制服务合同范本
- 垫资出售角钢合同范本
- 外墙涂料投标合同范本
- 垫资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外协加工保密合同范本
- 培训机构营销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中标合同范本
- 土方清表外运合同范本
- 土地出租价格合同范本
- 培训合同纠纷退款协议
- 施工涂料工劳务合同范本
- 2025秋形势与政策课件-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
- 劳动价值观测试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 合伙开店合同终止协议书
- 物理老师经验交流课件
- 煤矸石制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正式版)DB15∕T 1987-2020 《蒙古族传统奶制品 阿尔沁浩乳德(酸酪蛋)生产工艺规范》
- 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完全解读(上海卷)
- 商户门牌设计方案(3篇)
- 《民族区域自治法》课件
-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