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重点复习材料_第1页
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重点复习材料_第2页
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重点复习材料_第3页
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重点复习材料_第4页
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重点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重点复习材料一、微观经济学:市场运行与个体决策微观经济学以“需求-供给”为核心,分析消费者、厂商的决策行为及市场均衡,重点关注资源配置效率。(一)需求与供给:市场均衡的基础1.核心概念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定理: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动)。供给: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定理:价格与供给量正向变动)。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市场出清),此时需求量=供给量。2.弹性理论(高频考点)需求价格弹性(\(E_d\)):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公式:\[E_d=\frac{\DeltaQ/Q}{\DeltaP/P}\quad(\text{弧弹性})\quad\text{或}\quadE_d=\frac{dQ}{dP}\cdot\frac{P}{Q}\quad(\text{点弹性})\]分类:\(|E_d|>1\)(富有弹性,如奢侈品,“薄利多销”有效);\(|E_d|<1\)(缺乏弹性,如农产品,“谷贱伤农”);\(|E_d|=1\)(单位弹性,收益不变)。需求收入弹性(\(E_I\)):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E_I>0\)为正常品(\(E_I>1\)为奢侈品,\(0<E_I<1\)为必需品),\(E_I<0\)为劣等品。需求交叉弹性(\(E_{xy}\)):衡量商品X需求量对商品Y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E_{xy}>0\)为替代品(如苹果与梨),\(E_{xy}<0\)为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3.均衡变动(供求定理)需求增加(如收入上升):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供给增加(如技术进步):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均衡数量↑;需求减少+供给减少:均衡数量↓,价格变动不确定(取决于两者变动幅度)。(二)消费者行为:效用最大化1.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MU\)):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带来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MU\)随消费量增加而递减)。消费者均衡条件(效用最大化):\(\frac{MU_1}{P_1}=\frac{MU_2}{P_2}=\lambda\)(\(\lambda\)为货币的边际效用)。需求曲线推导:\(MU=P\)(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边际效用),故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组合(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不相交)。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与价格约束下的最大购买组合(斜率=-\(\frac{P_1}{P_2}\),即商品1与商品2的价格比)。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条件:\(MRS_{12}=\frac{P_1}{P_2}\),\(MRS_{12}\)为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3.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价格变动导致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从而改变消费组合(始终与价格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价格变动导致实际收入变化,从而改变消费组合(正常品与价格反向变动,劣等品与价格正向变动)。吉芬品:特殊劣等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19世纪爱尔兰的土豆)。(三)厂商行为:生产与成本1.生产理论短期生产函数(\(Q=f(L,\bar{K})\)):资本固定,劳动可变。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frac{TP}{L}\))、边际产量(\(MP=\frac{\DeltaTP}{\DeltaL}\))的关系:\(MP\)交\(AP\)于\(AP\)最高点,\(MP=0\)时\(TP\)最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中,当可变要素投入超过一定数量,\(MP\)开始递减(核心规律)。长期生产函数(\(Q=f(L,K)\)):劳动与资本均可变。等产量曲线:表示相同产量的两种要素组合(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不相交)。等成本线:表示要素价格与成本约束下的最大要素组合(斜率=-\(\frac{w}{r}\),\(w\)为工资,\(r\)为利率)。生产者均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条件:\(MRTS_{LK}=\frac{w}{r}\),\(MRTS_{LK}\)为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长期中,要素投入同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变动(递增:\(f(2L,2K)>2f(L,K)\);不变:等于;递减:小于)。2.成本理论短期成本:总成本(\(TC=FC+VC\),\(FC\)为固定成本,\(VC\)为可变成本);平均成本(\(AC=\frac{TC}{Q}\))、边际成本(\(MC=\frac{\DeltaTC}{\DeltaQ}\));曲线关系:\(MC\)交\(AC\)于\(AC\)最低点,\(MC\)交\(AVC\)(平均可变成本)于\(AVC\)最低点(“U型”成本曲线的核心)。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LTC\)):由短期总成本曲线包络而成(表示长期中最优生产规模的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LAC\)):U型,由规模经济(\(LAC\)递减)与规模不经济(\(LAC\)递增)决定;长期边际成本(\(LMC\)):交\(LAC\)于\(LAC\)最低点(长期均衡条件)。(四)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1.完全竞争市场(理想状态)特征:大量买者卖者、产品同质、自由进入退出、信息完全。需求曲线:厂商面临水平线(\(P=AR=MR\),即价格=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短期均衡:\(MR=MC\)(盈利、亏损或盈亏平衡,取决于\(P\)与\(AC\)的关系);长期均衡:\(P=MC=AC\)(零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最高)。2.完全垄断市场(唯一卖者)特征:唯一厂商、产品无替代品、进入壁垒高(如专利、自然垄断)。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P>MR\),因为厂商需降低价格才能增加销量)。短期均衡:\(MR=MC\)(可能盈利或亏损,取决于\(P\)与\(AC\)的关系);长期均衡:\(MR=MC=LAC\)(盈利,因为进入壁垒阻止新厂商进入);价格歧视:一级(对每个消费者定不同价格,如拍卖)、二级(对不同购买量定不同价格,如批量折扣)、三级(对不同市场定不同价格,如学生票)。3.垄断竞争市场(产品差异化)特征:大量厂商、产品差异化(核心特征)、进入壁垒低(如餐饮、服装)。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厂商认为自己的需求曲线,较平坦)与客观需求曲线(市场实际需求曲线,较陡峭)。短期均衡:\(MR=MC\)(可能盈利或亏损);长期均衡:\(MR=MC\)且\(P=AC\)(零经济利润,因为进入壁垒低)。4.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卖者)特征:少数厂商、产品同质或差异化、进入壁垒高(如汽车、钢铁)。经典模型:古诺模型(双寡头,产量竞争):均衡产量=市场容量×\(\frac{1}{n+1}\)(\(n\)为厂商数量);斯塔克伯格模型(领导者-追随者,产量竞争):领导者先决定产量,追随者根据领导者的产量调整;卡特尔(价格联盟):厂商联合定价格、分产量(不稳定,因为存在背叛激励)。(五)要素市场:收入分配1.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边际产品价值(\(VMP\)):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VMP=MP\timesP\))。要素需求曲线:\(VM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MP\)递减)。均衡条件:\(VMP=W\)(\(W\)为要素价格,如工资)。2.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工资上升时,替代效应(增加劳动供给)与收入效应(减少劳动供给)共同作用。当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如高收入者减少工作时间)。3.要素价格决定工资:劳动市场均衡(需求=供给);利息:资本市场均衡(需求=供给,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利率);租金:土地市场均衡(土地固定供给,租金由需求决定)。(六)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理由1.外部性定义: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未被补偿的影响(正外部性: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如教育;负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如污染)。解决方法:税收(负外部性,如污染税)、补贴(正外部性,如教育补贴)、产权界定(科斯定理:若产权清晰且交易成本低,市场可自行解决外部性)。2.公共物品特征: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增加成本,如国防)、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使用,如路灯)。搭便车问题:消费者不愿付费而享受公共物品(导致市场供给不足,需政府提供)。3.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事前信息不对称(如二手车市场,劣质车驱逐优质车);道德风险:事后信息不对称(如保险市场,投保人投保后减少预防措施);解决方法:信号传递(如文凭、质量认证)、激励机制(如绩效工资)。二、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核心,分析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重点关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一)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的度量1.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注意:最终产品、生产而非销售、市场价值)。2.核算方法支出法:\(GDP=C+I+G+NX\)(\(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出口-进口);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生产法:增加值法(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避免重复计算)。3.相关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生产(\(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用现价计算,实际GDP用不变价计算(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100);GDP平减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GDP平减指数=\frac{名义GDP}{实际GDP}\times100\))。(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C=a+bY\)(\(a\)为自发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0<b<1\));平均消费倾向(\(APC\)):\(APC=\frac{C}{Y}\)(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边际消费倾向(\(MPC\)):\(MPC=\frac{\DeltaC}{\DeltaY}\)(小于1,因为收入增加部分用于消费,部分用于储蓄)。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S=Y-C=-a+(1-b)Y\)(\(1-b\)为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3.均衡国民收入两部门(家庭+企业):\(Y=C+I\)(\(I\)为投资,假设为自发投资);三部门(家庭+企业+政府):\(Y=C+I+G\)(\(G\)为政府购买);四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国外):\(Y=C+I+G+NX\)(\(NX\)为净出口)。4.乘数效应投资乘数(\(k_I\)):\(k_I=\frac{1}{1-MPC}\)(投资增加1单位,国民收入增加\(k_I\)单位);政府购买乘数(\(k_G\)):\(k_G=\frac{1}{1-MPC}\)(与投资乘数相同);税收乘数(\(k_T\)):\(k_T=-\frac{MPC}{1-MPC}\)(税收增加1单位,国民收入减少\(k_T\)单位);转移支付乘数(\(k_{TR}\)):\(k_{TR}=\frac{MPC}{1-MPC}\)(转移支付增加1单位,国民收入增加\(k_{TR}\)单位)。(三)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1.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定义:表示产品市场均衡(\(I=S\))时,利率(\(r\))与国民收入(\(Y\))的反向关系(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斜率: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与边际消费倾向(\(b\))(\(d\)越大、\(b\)越大,IS曲线越平坦)。移动:自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税收减少,IS曲线右移(国民收入增加)。2.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货币需求:\(L=L_1(Y)+L_2(r)\)(\(L_1\)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与收入正向变动;\(L_2\)为投机需求,与利率反向变动);货币供给:\(M=M_1+M_2\)(\(M_1\)为现金+活期存款,\(M_2\)为定期存款,由中央银行决定);均衡条件:\(L=M\)(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与对收入的敏感程度(\(k\))(\(h\)越大、\(k\)越小,LM曲线越平坦)。移动: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3.IS-LM均衡均衡点: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国民收入\(Y^*\)与均衡利率\(r^*\));政策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Y^*\)↑、\(r^*\)↑;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Y^*\)↑、\(r^*\)↓。(四)宏观经济政策:财政与货币1.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无需政府干预,自动调节经济的机制(如累进税、转移支付,经济衰退时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经济过热时相反);相机抉择:政府主动调整税收与支出(扩张性:增加支出、减少税收,适用于衰退;紧缩性:减少支出、增加税收,适用于过热);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利率上升,挤出私人投资(削弱财政政策效果)。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最常用,如买入债券→货币供给增加);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提高再贴现率→货币供给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减少)。政策效果: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LM右移→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适用于衰退);紧缩性货币政策→相反(适用于过热)。3.政策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适用于严重衰退(刺激经济,减少挤出效应);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抑制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衰退但通货膨胀压力大(刺激经济,稳定物价);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过热但失业压力大(抑制总需求,增加就业)。(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短期与长期1.总需求曲线(AD)定义:表示价格水平(\(P\))与国民收入(\(Y\))的反向关系(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移动: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增加,AD曲线右移;货币供给增加,AD曲线右移。2.总供给曲线(AS)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垂直于潜在产出(\(Y_f\)),因为工资和价格完全灵活(长期中,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短期):水平于国民收入轴,因为工资和价格刚性(短期中,产出由总需求决定,存在失业);常规总供给曲线(短期):向上倾斜,因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中,价格上升,企业增加产出)。3.均衡分析短期均衡:AD与常规AS交点(可能存在失业或通货膨胀);长期均衡:AD与古典AS交点(产出等于潜在产出,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调整过程:短期失业(AD左移)→工资下降→AS右移→长期均衡(\(Y=Y_f\));短期通货膨胀(AD右移)→工资上升→AS左移→长期均衡(\(Y=Y_f\))。(六)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两大问题1.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的时间(如毕业生找工作);结构性失业:技能不匹配(如传统行业工人无法适应新兴行业需求);周期性失业:经济衰退导致的失业(如金融危机时的失业)。自然失业率:摩擦性+结构性失业(潜在产出时的失业率,约5%~6%);奥肯定律:失业率每上升1%,实际GDP下降2%左右(反映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通货膨胀定义: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注意:“一般”“持续”);衡量指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商品价格变动(最常用);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生产者购买的一篮子商品价格变动(领先指标);GDP平减指数:衡量全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范围最广)。原因:需求拉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经济过热,投资增加);成本推动:工资或原材料价格上涨(如石油危机,成本上升);结构性:部门间生产率差异(如服务业生产率低于制造业,导致服务业价格上涨)。3.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反向关系(\(\pi=-\epsilon(u-u_n)\),\(\pi\)为通货膨胀率,\(u\)为失业率,\(u_n\)为自然失业率,\(\epsilon\)为系数);长期:垂直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与失业无关,因为长期中,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工资和价格调整,菲利普斯曲线失效)。(七)经济增长:长期趋势1.经济增长的衡量GDP增长率:\(\DeltaY/Y\)(反映经济总量增长);人均GDP增长率:\(\Delta(Y/N)/(Y/N)\)(\(N\)为人口,反映人均生活水平提高)。2.增长因素劳动:数量(人口增长)、质量(教育、培训);资本:物质资本(机器、设备)、人力资本(知识、技能);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FP,衡量劳动和资本以外的增长因素,如技术创新、管理改善)。3.索洛增长模型(核心模型)生产函数:\(Y=AF(K,L)\)(\(A\)为技术水平,\(K\)为资本,\(L\)为劳动);稳态:人均资本(\(k=K/L\))不变,人均产出(\(y=Y/L\))不变(条件:\(sf(k)=(n+\delta)k\),\(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