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JV22电缆载流量及安装注意事项引言YJV22电缆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铠装电缆类型,全称“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电力电缆”。其具备优异的绝缘性能、机械强度及抗环境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埋地敷设、穿管敷设及户外恶劣环境中。本文从结构特性、载流量计算、安装工艺及维护要点入手,结合国家标准与工程实践,为读者提供专业、实用的技术指导。一、YJV22电缆的结构与特性1.基本结构YJV22电缆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导体:多股铜或铝绞线(常用铜导体,导电性能更优);绝缘层:交联聚乙烯(XLPE),具备高绝缘电阻、耐老化及耐温特性(长期允许工作温度90℃);填充层:非吸湿性材料(如聚丙烯绳),用于填补导体与绝缘层间的空隙,保持电缆圆整;钢带铠装:两层镀锌钢带螺旋缠绕,增强电缆的机械防护能力(抗挤压、抗冲击);外护套:聚氯乙烯(PVC),具备耐候、耐化学腐蚀特性,保护内部结构不受外界环境破坏。2.核心特性绝缘性能:XLPE绝缘的体积电阻率≥1×10¹³Ω·m,击穿强度≥20kV/mm,适用于1kV~35kV电压等级;机械强度:钢带铠装使电缆能承受埋地敷设时的土壤压力及外部机械冲击;环境适应性:PVC外护套耐酸碱、耐油,可在潮湿、盐碱地等环境中使用;散热性能:XLPE绝缘的热导率高于传统油纸绝缘,有助于提高载流量。二、YJV22电缆载流量影响因素及计算载流量(又称“长期允许载流量”)是指电缆在长期运行中,导体温度不超过允许值(90℃)时的最大持续电流。其计算需考虑导体材料、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等多因素影响。1.关键影响因素导体材料:铜导体载流量高于铝导体(同截面下,铜导体载流量约为铝导体的1.2~1.3倍);绝缘材料允许温度:XLPE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90℃,短路时(最长5s)允许温度为250℃;敷设方式:不同敷设方式的散热条件差异大,载流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空气中明敷>穿管敷设>埋地敷设;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越高,电缆散热越困难,载流量越小(如环境温度从25℃升至40℃,载流量约下降15%);土壤热阻系数:埋地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单位:℃·m/W)越大,散热越差(如黏土的热阻系数约1.2,砂土约2.0,载流量需相应校正);多根电缆并列: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相互间的热干扰会降低载流量(如2根并列时,校正系数约0.85;4根并列时约0.75)。2.载流量计算方法(1)公式法(参考GB____)电缆载流量的基本计算公式为:\[I=\sqrt{\frac{\theta_c-\theta_0}{R_T+R_1+R_2}}\]其中:\(I\):载流量(A);\(\theta_c\):导体允许工作温度(℃,XLPE取90℃);\(\theta_0\):环境温度(℃,空气中取25℃,埋地取20℃);\(R_T\):导体交流电阻(Ω/m);\(R_1\):绝缘层热阻(℃·m/W);\(R_2\):外护套及铠装热阻(℃·m/W)。(2)查表法(工程常用)实际工程中,载流量通常通过国家标准表格或厂家样本查询,再根据敷设条件进行校正。例如:1kVYJV22-3×16铜导体电缆,空气中明敷(25℃)载流量约85A;埋地敷设(土壤热阻系数1.2℃·m/W,20℃)载流量约70A;若环境温度升至35℃,需乘以环境温度校正系数0.88,则埋地载流量变为70×0.88=61.6A。(3)校正系数应用载流量需根据实际条件乘以以下校正系数(参考GB____):环境温度校正系数(\(K_1\)):根据环境温度与基准温度(空气中25℃、埋地20℃)的差异取值;土壤热阻系数校正系数(\(K_2\)):埋地敷设时,根据土壤热阻系数调整;多根电缆并列校正系数(\(K_3\)):根据并列根数及间距取值;穿管敷设校正系数(\(K_4\)):穿管时,根据管材(PVC/钢管)及管径取值。最终实际载流量为:\[I_{实际}=I_{基准}\timesK_1\timesK_2\timesK_3\timesK_4\]三、YJV22电缆安装注意事项1.安装前准备(1)电缆检查核对电缆型号、规格(如YJV22-1kV-3×16)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缆外观:外护套无开裂、钢带无锈蚀、绝缘层无破损;测试绝缘电阻:用1000V兆欧表测量1kV电缆,绝缘电阻≥10MΩ(20℃时);35kV电缆用2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300MΩ。(2)敷设路径确认避开热力管道(间距≥0.5m)、燃气管道(间距≥0.3m)及地下水道;埋地路径需平整,避免尖锐石块(需铺100mm厚软土或细沙);穿管敷设时,管子内径≥电缆外径的1.5倍(推荐2倍),且弯头半径≥电缆外径的15倍。2.电缆敷设(1)敷设方式选择埋地敷设:适用于户外长期运行,深度≥0.7m(过路时≥1m),电缆沟底部铺100mm厚软土,上面盖砖或混凝土板(厚度≥100mm);穿管敷设:适用于建筑物内或电缆沟内,管材选用PVC管或镀锌钢管(腐蚀环境用PVC管);空气中明敷:适用于电缆桥架或支架,需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2)敷设工艺要求敷设时电缆应从盘上端引出,避免电缆在地面摩擦损伤;弯曲半径:铠装电缆≥15倍电缆外径(如3×16电缆外径约25mm,弯曲半径≥375mm);敷设温度:环境温度≤0℃时,需预热电缆(用热风枪或暖棚),避免绝缘层脆裂;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间距≥电缆外径的2倍(最小不小于50mm),减少热干扰。3.电缆连接与终端处理(1)终端头制作材料选择:采用热缩或冷缩终端头(XLPE电缆专用),避免使用油纸终端头;制作工艺:1.剥切外护套、铠装及绝缘层(用专用剥线钳,避免损伤导体);2.清洁绝缘层(用无水乙醇擦拭,去除油污);3.安装终端头:热缩终端头需用喷灯均匀加热(温度120~140℃),冷缩终端头需缓慢抽出芯绳;4.压接端子:用液压钳压接(压接次数≥2次),接触电阻≤1.2倍导体电阻。(2)中间接头制作中间接头应设置在便于维护的位置(如电缆沟内),避免埋地或水下;制作工艺与终端头类似,但需增加绝缘套管(热缩或冷缩),确保接头绝缘性能;接头处钢带需跨接接地(用铜编织带),接地电阻≤10Ω。4.固定与防护固定要求:1.垂直敷设:每隔1.5~2m用电缆卡固定(固定点设在终端头下方0.5m处);2.水平敷设:每隔0.8~1m用电缆支架固定(支架间距≤1.5m);3.电缆终端头:在设备接线端子处用固定夹固定,防止电缆自重拉拽端子。防护措施:1.埋地电缆:在路径上设置标志桩(每隔50m),注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走向;2.穿管电缆:管口用密封胶封堵,防止水、老鼠进入;3.户外电缆:终端头需加装防雨罩,避免雨水浸泡。5.接地要求铠装层接地:YJV22电缆的钢带铠装需两端接地(接地电阻≤10Ω),防止感应电动势伤人;终端头接地:电缆终端头的金属屏蔽层需与设备接地系统连接(用黄绿双色线);接地测试:安装完成后,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确保符合要求。四、运行维护要点1.温度监测定期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及电缆本体温度(正常运行时,温度≤70℃);若温度超过允许值,需检查是否过载(减少负荷)或接触不良(重新压接端子)。2.绝缘监测每年春季或秋季(湿度较低时),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1kV电缆用1000V兆欧表,35kV用2500V);若绝缘电阻下降至原值的1/3以下,需进一步做耐压试验(如1kV电缆做2.5kV工频耐压试验,持续5min)。3.外观检查每月检查电缆外护套:有无开裂、老化、腐蚀(如被酸碱液体浸泡);检查钢带铠装:有无锈蚀、断裂(若锈蚀严重,需更换电缆或修补外护套);检查标志桩:有无丢失、损坏(及时补充或修复)。4.防止机械损伤禁止在电缆附近挖沟、打桩(如需施工,需先确认电缆路径);避免重型车辆碾压电缆(埋地电缆需铺设混凝土板防护)。五、常见问题及解决1.电缆发热原因:过载(负荷超过载流量)、接触不良(端子压接松动)、绝缘损坏(短路);解决:减少负荷(更换大截面电缆)、重新压接端子(用液压钳)、查找故障点(用电缆故障测试仪)并修复。2.外护套损坏原因:机械损伤(挖沟时被铁锹划伤)、腐蚀(接触酸碱液体);解决:小面积损坏用PVC修补片(加热粘贴);大面积损坏需更换电缆段。3.接地故障原因:绝缘击穿(电缆老化)、钢带断裂(机械冲击);解决:用电缆故障测试仪查找故障点(如闪络法、声测法),修复或更换故障段电缆。结语YJV22电缆的载流量计算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