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见习报告与心得体会_第1页
师范生教育见习报告与心得体会_第2页
师范生教育见习报告与心得体会_第3页
师范生教育见习报告与心得体会_第4页
师范生教育见习报告与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实践之笔绘教育初心——XX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见习报告与心得体会一、见习概况本次教育见习是XX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一线教学观察与实践,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际结合,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见习时间为202X年9月至10月,为期6周;见习地点为XX市XX区XX小学(省级示范小学);指导教师为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李XX老师(高级教师,15年教龄);见习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观察、班级管理实践、教研活动参与、师生互动场景记录四大模块,累计听课42节(涵盖1-6年级语文课程)、参与班级管理活动18次、参加教研会议3次。二、见习核心内容与典型案例分析(一)课堂教学观察: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的转型见习中,最直观的收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新认知。传统认知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逐渐被“情境化、探究化、互动化”的新型课堂取代,以下是两个典型课例的观察分析:1.情境创设:让语文“活”起来——《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授课教师:王XX(教龄5年,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片段:导入环节,王老师未直接讲解课文,而是播放了一段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视频:画面中,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红枫点缀在山林间,秋雨细密地打在梧桐叶上,伴随轻快的雨声与鸟鸣;视频结尾,屏幕上弹出一行字——“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课文第一句)。随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刚才的视频里,你们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秋天的雨,你会选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温柔”,有的说“香甜”,有的说“彩色的”,课堂氛围瞬间活跃。分析与思考:王老师的情境创设并非简单的“视觉冲击”,而是紧扣课文核心意象(秋天的雨),通过“视觉+听觉”的多感官刺激,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自然代入课文情境。这种设计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教学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要求,也让我意识到:好的语文课堂,应先“唤醒”学生的生活感知,再“连接”文本的语言密码。2.问题链设计:让思维“动”起来——《将相和》(五年级上册)授课教师:李XX(指导教师,高级教师)教学片段:在分析“负荆请罪”部分时,李老师没有直接提问“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请罪”,而是设计了一组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第一步:“廉颇最初对蔺相如的态度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引导提取文本信息)第二步:“蔺相如为什么要回避廉颇?他的‘怕’是真的怕吗?”(引导分析人物心理)第三步:“如果蔺相如没有回避,而是和廉颇争执,会发生什么?”(引导进行逻辑推理)第四步:“从‘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蔺相如和廉颇怎样的品质?”(引导提炼核心主旨)分析与思考:这组问题链遵循了“从文本到思维、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每一个问题都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李老师强调:“问题是课堂的‘导航仪’,好的问题不是‘问答案’,而是‘问思维’。”这让我反思: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我常倾向于“碎问碎答”,缺乏对问题的整体设计;未来备课中,应注重用“大问题”引领“小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二)班级管理实践:从“约束”到“陪伴”的觉醒见习期间,我跟随三年级(2)班班主任张XX老师参与了日常班级管理,包括早读、课间操、班会课及学生矛盾处理等。其中,一次“班级冲突”的处理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案例:当“小摩擦”变成“大课堂”——两名学生的“铅笔之争”事件经过:上午第三节课后,学生小明(化名)与小刚(化名)因争夺一支“限量版铅笔”发生争执,小明不小心把小刚的铅笔盒碰掉在地上,铅笔散了一地。张老师得知后,没有立即批评双方,而是让他们一起把铅笔捡起来,然后带到办公室。处理过程:张老师先让两人分别讲述事情的经过,然后问:“小明,当你看到小刚拿着你喜欢的铅笔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小明说:“我很想要,所以就伸手去抢。”张老师又问小刚:“当小明抢你的铅笔时,你感觉怎么样?”小刚说:“我很生气,所以就推了他一下。”接着,张老师拿出一张“情绪卡片”(上面画着生气、难过、开心的表情),让两人分别指出自己刚才的情绪,然后说:“如果你们刚才用‘好好说’代替‘抢’和‘推’,会怎么说?”小明想了想说:“小刚,你的铅笔真好看,能借给我看看吗?”小刚说:“可以啊,不过你要小心一点,别弄坏了。”最后,两人握手言和,一起回到了教室。分析与思考:张老师的处理方式没有采用“批评+惩罚”的传统模式,而是以“情绪疏导”为核心,通过“倾听—共情—引导”的步骤,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学会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解决冲突。这种管理方式符合“正面管教”的理念——班级管理不是“管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管理自己”。正如张老师所说:“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每一次引导,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三)教研活动参与:从“个体备课”到“集体智慧”的融合见习期间,我参加了XX小学语文教研组的3次教研活动,其中“集体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为例,教研流程如下:1.个人初备:每位教师提前撰写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2.集体研讨:先由主备教师(王XX老师)讲解自己的教案设计,然后其他教师提出修改建议——李XX老师(高级教师):“导入环节的视频很好,但可以增加‘让学生模仿秋雨的声音’的互动,让情境更真实;”陈XX老师(教龄3年):“分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秋天,这样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张XX老师(班主任):“课后作业可以设计‘给秋天写一封信’,让学生把对秋天的感受写下来,提升写作能力。”3.修改完善: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建议修改教案,形成最终的“共案”;4.课堂实践:王XX老师按照“共案”授课,其他教师听课;5.反思总结:课后,教研组召开会议,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次备课提供参考。分析与思考:集体备课不是“教案的简单拼接”,而是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与“经验分享”。通过参与集体备课,我意识到:优秀的教案不是“个人的天才创造”,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未来的教学中,我应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三、见习心得体会: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知6周的见习,让我从“理论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观察者”,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教师是“引导者”,而非“灌输者”以前,我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见习后发现,教师的更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正如李XX老师所说:“好的教师,不是‘给学生一杯水’,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比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李老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人物品质,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蔺相如很宽容”“廉颇很知错能改”。这种“引导者”的角色,需要教师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设计问题”“激发兴趣”的教学能力。(二)教师是“陪伴者”,而非“管理者”以前,我认为班级管理就是“约束学生的行为”;见习后发现,班级管理的核心是“陪伴学生成长”。比如张老师处理“铅笔之争”时,没有把自己放在“法官”的位置,而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倾听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种“陪伴者”的角色,需要教师具备“共情能力”“耐心”和“爱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孩子。”(三)教师是“学习者”,而非“权威者”以前,我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见习后发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比如王XX老师为了上好《秋天的雨》,特意学习了多媒体制作技巧;李XX老师为了设计问题链,查阅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相关教学论文;张老师为了做好班级管理,阅读了《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书籍。这种“学习者”的角色,需要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反思自己”“改进教学”的能力。四、改进建议与未来计划(一)对见习学校的建议1.加强“新老教师结对”机制: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让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听课—指导—反思”的流程,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2.增加“学生主体”的教研主题:比如“如何设计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让教研活动更贴近教学实际;3.完善“班级管理”培训体系: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难点(如学生矛盾处理、后进生转化等),可以开展专题培训,分享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二)对自身的未来计划1.提升教学技能:加强教学设计能力,尤其是“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等方面的练习;多听优秀教师的课,模仿他们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风格进行创新;2.增强班级管理能力:阅读《正面管教》《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书籍,学习班级管理的技巧;多参与班级管理实践,比如协助班主任开展班会课、处理学生矛盾等;3.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定期阅读教育类书籍和论文,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4.培养教育情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后进生;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五、结语6周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