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手术室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手术室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手术室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手术室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手术室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手术室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关于手术室无菌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手术衣腰部以下为无菌区B.器械台边缘外30cm为无菌区C.术者肩部以上为有菌区D.巡回护士手臂跨越无菌区时需戴无菌手套答案:C解析:手术衣无菌区域为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两侧腋前线之间;器械台边缘内为无菌区,边缘外属于有菌区;巡回护士不可跨越无菌区,如需传递物品应保持距离30cm以上。2.高压蒸汽灭菌下排气式灭菌器的标准参数是:A.温度121℃,压力102.9kPa,时间20-30分钟B.温度132℃,压力205.8kPa,时间4-6分钟C.温度115℃,压力79.8kPa,时间30分钟D.温度134℃,压力220kPa,时间3分钟答案:A解析:下排气式高压蒸汽灭菌参数为121℃、102.9kPa(1.05kg/cm²)、20-30分钟;预真空式为132-134℃、205.8kPa(2.1kg/cm²)、4-6分钟。3.手术中使用电外科设备(电刀)时,负极板的最佳粘贴位置是:A.靠近手术部位,肌肉丰富处B.远离手术部位,脂肪薄弱处C.靠近手术部位,脂肪丰富处D.远离手术部位,肌肉/筋膜丰富处答案:D解析:负极板需粘贴于肌肉或筋膜丰富、血管丰富、皮肤清洁干燥的部位,远离手术部位及电极(如心脏起搏器),避免电流集中导致灼伤。4.关于手术患者体位摆放的原则,错误的是:A.保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B.骨隆突处需加衬垫预防压疮C.上肢外展不超过90°D.颈椎手术患者需过度后仰颈部答案:D解析:颈椎手术患者需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过度后仰或扭转,防止脊髓损伤;上肢外展超过90°可能损伤臂丛神经。5.手术中常用的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对乙肝病毒的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是:A.500mg/L,10分钟B.1000mg/L,20分钟C.2000mg/L,30分钟D.5000mg/L,60分钟答案:B解析:含氯消毒液对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的消毒需有效氯浓度≥1000mg/L,作用时间≥20分钟。6.手术器械清点的“三次核对”时机是:A.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B.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缝合皮肤后C.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后、缝合皮肤后D.麻醉诱导后、关闭体腔前、缝合皮肤后答案:A解析:器械清点需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如胸腔、腹腔、关节腔)前、关闭体腔后三次核对,确保数目一致。7.手术中患者发生低体温(核心温度<36℃)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手术室温度过低(<22℃)B.输入未加温的液体或血液C.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D.手术野长时间暴露答案:A解析:手术室常规温度为22-25℃(成人),过低(<20℃)可能导致低体温;其他选项均为常见原因。8.以下哪种手术需要使用特殊感染手术间(如朊病毒、气性坏疽):A.开放性肺结核患者肺叶切除术B.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脓肿切开术C.疑似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的开颅手术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患者的胸腔镜手术答案:C解析:朊病毒(如CJD)、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属于特殊感染,需使用专用手术间,术后严格终末消毒;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播,需负压手术间;MRSA为接触传播,无需专用间。9.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包,若未打开且保存环境符合要求(温度≤24℃,湿度≤70%),有效期为:A.7天B.14天C.30天D.6个月答案:B解析:棉布包装的无菌包在环境符合要求时有效期为14天;一次性无纺布包装为6个月;纸塑包装为6个月。10.手术中巡回护士发现手术医生手套有破损,正确的处理是:A.立即提醒术者更换手套B.继续手术,待缝合时更换C.用无菌纱布包裹破损处D.喷洒碘伏消毒手套表面答案:A解析:手套破损后需立即更换,避免术者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导致感染,或患者术区被术者皮肤菌群污染。11.关于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预防,错误的是:A.侧卧位时腋下垫软枕,避免腋神经损伤B.截石位时腘窝处垫软垫,避免腓总神经损伤C.俯卧位时额部、胸部、髂前上棘处垫支撑物,保持呼吸道通畅D.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位)时,需固定患者防止滑动答案:B解析:截石位时腓总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是膝关节外侧受压,因此应在腘窝处垫软垫,避免直接压迫腓骨头;而腘窝处垫软垫主要预防腘动脉受压。12.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吸引管属于:A.高度危险性医疗物品B.中度危险性医疗物品C.低度危险性医疗物品D.无危险性医疗物品答案:A解析:高度危险性物品需进入无菌组织或血管,如手术器械、穿刺针;吸引管接触患者体腔或血液,属于高度危险物品,需灭菌处理。13.以下哪项是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核心预防措施:A.术前1天剃除手术野毛发B.术前30分钟-1小时静脉输注头孢类抗生素C.术中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D.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至拆线答案:B解析:SSI预防措施包括:术前2小时内(最佳30分钟-1小时)使用抗生素;避免术前剃毛(剪毛或不处理);控制血糖;缩短手术时间;术中维持正常体温等。14.手术中患者突发恶性高热(MH),首要的处理措施是:A.立即停止吸入麻醉药和琥珀胆碱B.静脉注射丹曲林(Dantrolene)2.5mg/kgC.冰袋物理降温至38℃以下D.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答案:A解析:恶性高热由吸入麻醉药(如氟烷)或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诱发,首要措施是立即停止相关药物,更换麻醉回路,纯氧过度通气(100%氧气,流量10L/min)。15.手术中清点器械时发现数目不符,正确的处理流程是:A.立即报告主刀医生,继续手术B.暂停手术,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重新清点C.检查手术台周围地面,确认是否掉落D.记录差异数目,术后报告护士长答案:B解析:器械数目不符时需暂停手术,三方(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重新清点,必要时检查吸引器瓶、手术野、患者体腔,甚至拍摄X线确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手术室空气净化级别中,百级手术间(Ⅰ类)适用于______手术,如关节置换、心脏手术;万级(Ⅱ类)适用于______手术,如普外、骨科常规手术。答案:无菌;清洁-污染2.手术中常用的局麻药物利多卡因的一次最大剂量(不加肾上腺素)为______mg,加肾上腺素后可增至______mg。答案:400;5003.手术患者身份核查的“三查七对”中,“三查”指______、______、______;“七对”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接患者时、手术开始前、患者回病房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4.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包括______(物理监测)、______(化学监测)、______(生物监测,最可靠)。答案:温度/压力记录仪;化学指示卡/胶带;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培养5.手术体位中,侧卧位需使用______固定患者,防止术中移位;俯卧位时需注意保护______(器官),避免受压导致功能损伤。答案:挡板/约束带;眼睛、乳腺(女性)、生殖器(男性)6.手术中锐器伤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______(工具)传递手术刀、缝针,禁止______;术后锐器放入______(容器)。答案:传递钳;徒手直接传递;防刺、防渗漏的锐器盒7.手术中使用的骨蜡主要用于______,其使用时需注意______(温度要求)。答案:骨面止血;加热至40-50℃(避免过烫灼伤组织)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手术中无菌技术的基本原则。答案:(1)明确无菌与有菌区域:手术衣腰部以上、器械台边缘内为无菌区,任何有菌物品不可接触;(2)保持无菌物品干燥:潮湿后视为有菌,需重新灭菌;(3)避免跨越无菌区:术者、护士手臂不可从无菌区上方或背后跨越;(4)无菌物品暴露时间≤4小时,超时需重新灭菌;(5)怀疑污染即视为污染,立即更换;(6)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需背对背移动,避免面向无菌区转身;(7)手术野覆盖无菌单≥4层,周围下垂≥30cm。2.手术中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物品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答案:流程:(1)术前清点: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逐项记录;(2)术中追加:术中需添加物品时,器械护士口头告知巡回护士,双方核对后记录;(3)关闭体腔前清点:关闭胸腔、腹腔、关节腔等深部体腔前,再次清点,确认数目一致;(4)关闭体腔后清点:体腔关闭后,第三次清点,确保无遗漏;(5)缝合皮肤后清点:皮肤缝合完成后,最终核对并签字。注意事项:(1)清点时需唱点(口述数目),避免遗漏;(2)缝针需检查完整性(如弯针是否断裂);(3)纱布类物品需检查有无线头脱落;(4)术中使用的特殊物品(如棉片、明胶海绵)需单独记录;(5)若数目不符,需暂停手术,三方(器械、巡回、术者)共同查找,必要时拍摄X线。3.简述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答案:危害:(1)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抑制免疫细胞功能);(2)延长麻醉药物代谢时间,苏醒延迟;(3)诱发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活性降低);(4)导致心律失常(如室颤);(5)增加术后寒战,消耗氧和能量。预防措施:(1)控制手术室温度:成人22-25℃,婴幼儿26-28℃;(2)加温输注液体/血液:使用液体加温器(37-40℃);(3)覆盖保暖:术前使用保温毯,术中覆盖非术区;(4)呼吸加温:使用湿热交换器(HME)或加热湿化器;(5)冲洗液加温:腹腔/胸腔冲洗液加热至37℃左右;(6)缩短手术野暴露时间,减少体热散失。4.手术中发生大出血(如肝破裂)时,巡回护士的应急配合措施。答案:(1)立即通知麻醉医生,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2)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补液(晶体液+胶体液);(3)准备血制品:联系血库紧急备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复温后输注;(4)准备止血器械:如热盐水纱垫、止血夹、缝合线(可吸收线)、凝血酶等;(5)调整手术床体位:头低足高位,增加回心血量;(6)记录出血及补液量: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输入液体种类及量;(7)保持术野照明:调整无影灯角度,确保术者视野清晰;(8)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避免恐慌。5.简述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定义及预防关键措施。答案:定义:手术患者在术后30天内发生的切口或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或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有植入物),包括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预防关键措施:(1)术前:①控制基础疾病(如血糖<8mmol/L);②避免术前剃毛(剪毛或不处理,如需备皮在术前2小时内);③术前30分钟-1小时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类,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术中追加1次)。(2)术中:①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人员流动;②维持患者正常体温(≥36℃);③限制手术时间(清洁手术<3小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④正确使用电刀(避免过度灼烧组织);⑤关闭体腔前用温盐水冲洗,减少细菌残留。(3)术后:①保持切口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②合理使用抗生素(清洁手术术后24小时内停药);③监测体温及切口情况(红肿、渗液、压痛),及时处理。四、案例分析题(共10分)案例:患者男性,55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发现1块小纱垫(5cm×5cm)在分离阑尾时掉入腹腔,未及时取出。关腹前清点器械时,巡回护士报告纱垫数目少1块。问题:(1)此时应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2)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答案:(1)紧急处理措施:①立即暂停手术,通知主刀医生,说明纱垫缺失情况;②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三方共同重新清点所有物品(包括台上、台下、吸引器瓶、废弃桶),确认是否遗漏;③检查手术野:术者用腹腔镜仔细探查腹腔(重点为阑尾切除部位、肠间隙、盆腔),寻找纱垫;④若未找到,立即联系放射科进行床旁X线或超声检查,确认纱垫是否残留体内;⑤若确认残留,术者需扩大切口或通过腹腔镜取出纱垫;⑥取出后再次清点所有物品,确认数目一致;⑦记录事件经过(时间、缺失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