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教学设计示范_第1页
名著红楼梦教学设计示范_第2页
名著红楼梦教学设计示范_第3页
名著红楼梦教学设计示范_第4页
名著红楼梦教学设计示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名著选读——《红楼梦》课时安排:4课时(每课时45分钟)适用年级:高一/高二(必修/选择性必修)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聚焦“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强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实践性。**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梳理《红楼梦》的核心情节(如“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抄家败落”)与人物关系(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宝黛钗三角);2.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困境;3.掌握“文本细读”“人物比较”“主题探究”等文学阅读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情节与人物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合作学习与思辨能力;3.通过“跨文本比较”(如《葬花吟》与《咏菊》),深化对作品审美特质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红楼梦》中“美的毁灭”的悲剧性,理解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2.感受经典文学的语言魅力与文化内涵,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3.反思现代社会中的“人性自由”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2.悲剧性主题的理解(“美的毁灭”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二)教学难点1.封建礼教对人物命运的隐性影响(如“金玉良缘”的制度性压迫);2.作品中“虚与实”“雅与俗”的审美特质(如大观园的象征意义)。**四、教学方法**文本研读法:聚焦原著片段(如《葬花吟》《宝玉参禅》),逐句分析语言与情感;小组合作法:以“人物性格辩论”“主题探究”为任务,促进思维碰撞;情境教学法:通过影视片段(如87版《红楼梦》“葬花”片段)还原场景,增强代入感;比较分析法:对比宝黛钗的性格与命运,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走进《红楼梦》的世界**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梳理核心情节与人物关系。**1.导入(5分钟)**播放87版《红楼梦》片头曲《枉凝眉》,提问:“歌词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指的是谁?”引发学生兴趣。展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图(如“贾雨村依附贾政”“王熙凤是贾琏之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网络。**2.作者与创作背景(10分钟)**介绍曹雪芹生平:“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历程(结合《红楼梦》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补充时代背景:清代康乾时期的社会矛盾(如封建礼教的强化、家族制度的僵化),说明《红楼梦》是“时代的镜子”。**3.情节梳理(20分钟)**发放“情节思维导图模板”,让学生分组完成以下核心情节的梳理:起源:木石前盟(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发展:金玉良缘(薛宝钗的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玉);高潮:抄家(宁国府、荣国府被查抄);结局:宝玉出家、黛玉早逝。每组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4.作业设计(5分钟)**完成“人物关系树状图”(要求包含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及亲属关系);阅读《红楼梦》前二十回,标注“印象最深的情节”(如“黛玉进贾府”“宝玉摔玉”)。**★第二课时:人物解码——宝黛钗的性格与命运**教学目标: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命运的必然性。**1.回顾导入(5分钟)**展示学生完成的“人物关系树状图”,强调“宝黛钗三角”是核心矛盾。**2.文本细读:贾宝玉(15分钟)**聚焦片段:《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对黛玉说:“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说过,我也和她生分了。”);问题引导:宝玉为什么骂“仕途经济”是“混帐话”?(反对封建科举制度,追求个性自由);宝玉对黛玉的“肺腑之言”体现了他怎样的爱情观?(真诚、平等,超越世俗功利)。**3.小组探究:黛玉与宝钗的对比(15分钟)**分组任务:第一组:分析黛玉的“敏感”(如“黛玉葬花”“对宝钗的猜忌”);第二组:分析宝钗的“世故”(如“劝宝玉走仕途”“对金钏之死的态度”);要求:每组从原著中找出2-3个具体情节,提炼性格特征,并讨论“性格如何影响命运”。展示交流:教师总结——黛玉的“敏感”源于“寄人篱下”的自卑与“性灵自由”的追求,最终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早逝;宝钗的“世故”是“封建淑女”的典范,却因“失去真性情”成为“婚姻的牺牲品”。**4.拓展思考(5分钟)**提问:“如果你是宝玉,会选择黛玉还是宝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爱情与世俗的冲突”)。**5.作业设计(5分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人物分析essay”(任选宝、黛、钗中的一个,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背诵《葬花吟》(重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第三课时:悲剧探源——美的毁灭与封建礼教的压迫**教学目标: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主题,分析其根源。**1.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87版《红楼梦》“黛玉葬花”片段,提问:“黛玉为什么要葬花?”(花的凋零象征美的毁灭)。**2.主题探究(25分钟)**展示“悲剧表现清单”,让学生分组讨论“悲剧的根源”:人物命运:黛玉早逝、宝玉出家、宝钗守寡;家族命运:四大家族由盛转衰;文化命运: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如“三从四德”“父母之命”)。问题引导:黛玉的“葬花”是“个人悲剧”还是“时代悲剧”?(时代悲剧:封建礼教不允许“性灵自由”的存在);四大家族的“抄家”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结果”?(必然结果:封建家族制度的腐败与僵化)。**3.跨文本拓展(5分钟)**对比《红楼梦》与《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两者都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压迫”,但《红楼梦》的悲剧更深刻(涉及家族、文化的整体崩溃)。**4.作业设计(5分钟)**写一篇“悲剧反思日记”(要求联系自身生活,谈谈对“自由与束缚”的理解);阅读《红楼梦》第五回“判词”(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析其对人物命运的暗示。**★第四课时:经典传承——《红楼梦》的当代意义**教学目标:感受《红楼梦》的文化价值,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导入(5分钟)**展示“《红楼梦》改编作品清单”(如87版电视剧、新版电视剧、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提问:“为什么《红楼梦》能被反复改编?”(经典的永恒性)。**2.文化鉴赏(15分钟)**聚焦《红楼梦》中的“雅文化”:诗词:《葬花吟》《咏菊》(分析其意象与情感);建筑:大观园(如潇湘馆、怡红院的象征意义);礼仪:黛玉进贾府的“见礼”(体现封建家族的等级制度)。**3.小组辩论(15分钟)**辩题:“《红楼梦》中的悲剧在现代社会是否依然存在?”要求:每组从“爱情观”“家庭教育”“社会压力”等角度,结合原著与现实举例论证。**4.总结与作业(10分钟)**教师总结:《红楼梦》的价值在于“通过个体悲剧反映时代悲剧”,其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依然具有当代意义;作业设计:制作“《红楼梦》文化海报”(要求包含诗词、建筑、礼仪等元素);写一篇“给宝玉/黛玉的一封信”(要求表达对其命运的理解与现代启示)。**六、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板书作者与背景核心情节人物关系曹雪芹:披阅十载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抄家→结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宝黛钗三角第二课时板书人物性格特征命运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追求个性自由出家林黛玉敏感、才华横溢、追求真爱情早逝薛宝钗世故、符合封建淑女标准守寡第三课时板书悲剧表现悲剧根源人物命运(黛玉早逝、宝玉出家)封建礼教(科举、婚姻、家族制度)家族命运(四大家族衰落)社会制度的僵化第四课时板书经典价值当代启示雅文化(诗词、建筑、礼仪)追求个性自由、反思社会压力悲剧的永恒性爱情观、家庭教育的现代思考**七、教学反思与调整**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与辩论,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但需注意平衡“活跃学生”与“沉默学生”的发言机会;文本深度:对于“封建礼教的隐性影响”,可补充更多史料(如清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帮助学生理解;作业多样性:可增加“影视改编对比”(如87版与新版电视剧的差异),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八、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以“整本书阅读”为核心,遵循“从整体到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