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中式烹调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35题)1.中式烹调中,用于处理脆嫩蔬菜的刀工技法是?【选项】A.批刀法B.削刀法C.排刀法D.滚刀法【参考答案】C【解析】排刀法通过垂直下刀、刀距均匀形成排列的薄片或条块,适用于处理白菜帮、黄瓜等脆嫩食材,能最大程度保持其形态和口感。批刀法(平刀推拉)多用于食材表面处理,削刀法(斜刀推削)用于雕刻造型,滚刀法(螺旋下刀)适合处理球形食材,故正确答案为C。2.传统中式烹调中,"三吊汤"的核心作用是?【选项】A.提升汤的鲜味层次B.确保食材完全煮熟C.去除食材腥膻异味D.缩短烹饪时间【参考答案】A【解析】三吊汤通过分次加入香料、食材和清水,逐步释放鲜味物质。首吊用老母鸡、火腿等提基底鲜,二吊加入猪骨、虾干等增复杂味,三吊用蔬菜、菌菇等平衡口感。此过程能形成梯度鲜味,而非单纯去腥(C选项)或缩短时间(D选项),故选A。3.制作"佛跳墙"时,最关键的烹饪设备是?【选项】A.砂锅B.火锅C.汤锅D.炒锅【参考答案】A【解析】佛跳墙采用"分步炖煨"工艺,需在密封砂锅中完成4-6小时文火慢炖。砂锅传热均匀且保温性强,能保持汤汁浓稠和食材原味。火锅(B)多用于热食,汤锅(C)容量较大但密封性差,炒锅(D)不适合长时间保温,故正确答案为A。4.以下哪种食材处理方式属于"过油"技法?【选项】A.肉类腌制后油炸定型B.蔬菜焯水后快速过油C.鱼类裹粉油炸酥脆D.豆制品油炸后复炸【参考答案】B【解析】过油特指将焯水后的食材快速入油锅(160-180℃)二次油炸,目的是去除水分、定型增香。A选项是腌制后油炸,属于整道菜烹饪步骤;C选项为直接裹粉油炸;D选项是复炸技法。B选项的"焯水+过油"组合是典型过油操作,故选B。5.中式烹调中,"勾芡"的主要作用是?【选项】A.提升菜肴色泽亮度B.增加食材粘稠度C.延长食材保质期D.促进食材化学反应【参考答案】B【解析】勾芡通过淀粉与水的糊化反应,使汤汁浓稠挂勺。A选项是"亮芡"的作用(如用蛋清勾薄芡),B选项是"厚芡"的核心功能。C选项与食品防腐无关,D选项属于化学反应基础原理而非勾芡直接效果,故正确答案为B。6.传统"爆炒"技法中,最关键的火候控制是?【选项】A.全程大火保持高温B.先文后武火C.中火稳定传热D.关火后快速翻炒【参考答案】A【解析】爆炒要求全程大火(约300℃),3-5秒内完成翻炒。先文火(B)用于食材解冻,后武火(C)常见于炖煮。关火翻炒(D)会降低温度导致菜品变软。只有A选项符合爆炒对火候的严苛要求,故选A。7.处理腥味严重的食材,正确的方法是?【选项】A.单纯清洗B.腌制去腥C.浸泡白酒D.搭配柠檬汁【参考答案】B【解析】腌制去腥通过盐、料酒等渗透分解腥味物质。单纯清洗(A)仅能去除表面污垢,白酒(C)挥发快且可能影响口感,柠檬汁(D)属于酸性调味而非去腥。B选项是传统烹饪中经实验验证的有效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8.制作"拔丝地瓜"时,糖浆浓度达到多少才能成功拉丝?【选项】A.70%B.85%C.100%D.120%【参考答案】B【解析】拔丝糖浆需达到硬性糖浆阶段(85-88℃),此时糖浆拉出细丝且能自然回缩。70%(A)为稀糖浆,100%(C)是液态,120%(D)已超过安全高温,故正确答案为B。9.中式点心中,"开酥"工艺的关键工具是?【选项】A.擀面杖B.面槌C.面粉扑D.面刮【参考答案】B【解析】开酥需用面槌(B)反复敲打面皮至起酥,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擀面杖(A)用于整形成型,面粉扑(C)用于防粘,面刮(D)用于分割。B选项是开酥工艺的核心工具,故正确答案为B。10.以下哪种烹饪方法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营养?【选项】A.水煮B.烟熏C.油焖D.滚烫水焯【参考答案】A【解析】水煮(A)在100℃下进行,维生素C等热敏性营养素损失率约30%-50%,是当前最易保留营养的烹饪方式。烟熏(B)会破坏维生素且产生致癌物,油焖(C)高温导致营养流失,滚烫水焯(D)因时间过长更易造成营养流失,故正确答案为A。11.中式烹调师在处理腥味较重的食材时,通常优先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预处理?【选项】A.直接焯水B.用料酒腌制C.撒盐腌制D.用醋浸泡【参考答案】B【解析】料酒中的酒精成分能有效分解腥味物质,而焯水(A)适用于蔬菜类食材,撒盐(C)和醋(D)更多用于提味而非去腥。选项B符合烹饪实操规范,是考试大纲中明确列出的预处理方法。12.炒制绿叶蔬菜时,为保持其色泽翠绿,应选择哪种火候?【选项】A.小火慢炒B.大火快炒C.中火焖煮D.文火煨炖【参考答案】B【解析】大火快炒(B)能最大限度缩短食材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减少叶绿素分解。其他选项中,小火(A)会导致蔬菜出水,中火焖煮(C)和文火煨炖(D)均适用于需要软烂的食材,与题干要求相悖。13.制作糖醋排骨时,糖色炒制达到理想状态应呈现哪种颜色?【选项】A.深棕色B.浅琥珀色C.暗红色D.白色【参考答案】B【解析】浅琥珀色(B)是糖色最佳状态,此时焦糖化反应充分且未产生焦糊味。深棕色(A)表示糖分过度碳化,暗红色(C)可能混入肉色干扰判断,白色(D)说明糖未完全熔化。14.中式烹调中"滑炒"技法适用的食材通常是?【选项】A.肉类B.蔬菜C.干货D.豆制品【参考答案】A【解析】滑炒(A)需在高温热油中快速翻炒,适用于高蛋白食材如鱼片、肉丝等。蔬菜(B)多采用快炒,干货(C)需先泡发,豆制品(D)易碎裂,均不符合滑炒适用条件。15.处理带鱼时,去除内脏和鱼鳔的正确顺序是?【选项】A.先去鳃后去内脏B.先去内脏后去鳃C.先去鱼鳔后去内脏D.无需去除鱼鳔【参考答案】A【解析】带鱼鱼鳃位于头部,需先去除(A)。若先去内脏(B)易污染剩余鱼肉,鱼鳔(C)应与内脏同时处理。选项D明显错误,因带鱼需完整去除内脏才能保证食用安全。16.制作红烧肉时,下列哪种步骤能改善肉质口感?【选项】A.先焯水B.油炸定型C.用醋腌制D.倒入啤酒【参考答案】B【解析】油炸定型(B)能形成酥脆外皮,同时逼出多余油脂,使肉质紧实。焯水(A)会流失肉汁,醋腌(C)适用于酸性菜肴,啤酒(D)主要用于去腥增香,非改善口感最佳方法。17.中式砧板按功能分类,"砧板三兄弟"通常指哪三种工具?【选项】A.案板、砧板、量板B.案板、砧板、擀面杖C.案板、砧板、切菜刀D.案板、砧板、豆腐刀【参考答案】B【解析】"砧板三兄弟"指案板(切配)、砧板(处理食材)、擀面杖(面食加工)(B)。切菜刀(C)属于工具类,豆腐刀(D)是专用刀具,均不在此分类体系中。18.下列哪种食材在烹饪前需要进行刀工练习的专项训练?【选项】A.土豆B.火腿C.鸡蛋D.豆腐【参考答案】A【解析】土豆(A)因淀粉含量高易粘连,需练习"十字刀法"等防粘技法。火腿(B)多为整块,鸡蛋(C)易碎,豆腐(D)易散,均非刀工专项训练重点。19.制作葱油饼时,面皮应经历哪种处理工艺?【选项】A.冷水面发酵B.烫面工艺C.擀制拉伸D.油炸定型【参考答案】B【解析】烫面工艺(B)通过高温破坏面筋结构,使饼皮层次分明。冷水面(A)韧性过强,擀制(C)和油炸(D)是后续工序,非面皮处理阶段。20.中式烹调中"勾芡"的主要作用是?【选项】A.增加菜色B.提升鲜味C.增稠汤汁D.去除腥味【参考答案】C【解析】勾芡(C)通过淀粉糊化增加汤汁浓稠度,是中式菜肴的典型技法。选项A(增色)多通过调味实现,B(提鲜)依赖食材本身,D(去腥)需预处理。21.处理带鱼时,去除腥味的最佳方法是?【选项】A.用白酒浸泡B.撒盐腌制C.倒入醋D.油炸处理【参考答案】A【解析】白酒(A)中的酒精成分能有效溶解带鱼腥味物质,而醋(C)会与鱼腥成分发生复杂反应,可能产生异味。撒盐(B)和油炸(D)无法针对性去腥。22.中式烹调中处理腥味较重的食材,最常用的是哪种预处理方法?【选项】A.滚水焯烫B.蒜蓉腌制C.香油浸泡D.白醋焯水【参考答案】A【解析】A选项“滚水焯烫”是焯水去腥的标准操作,适用于鱼类、贝类等腥味食材。B选项蒜蓉腌制适用于肉类嫩化,但无法彻底去腥;C选项香油浸泡主要用于增香,D选项白醋焯水会改变食材颜色和口感,易导致成品不美观。23.中式烹调中,以下哪种刀工属于“直刀切”的典型技法?【选项】A.推拉切(拉切)B.锯切C.直刀切(推切)D.滚刀切【参考答案】C【解析】直刀切(推切)要求刀身与砧板垂直,食材固定,通过手腕发力完成切割,常用于均匀的食材切片。A选项推拉切适用于食材较软的拉丝类菜品;B选项锯切用于纤维较粗的食材;D选项滚刀切属于弧形切法,多用于块状食材。24.中式烹调中,菜品调味的黄金原则是?【选项】A.酸甜平衡B.咸鲜为基础C.辣味主导D.酱香突出【参考答案】B【解析】咸鲜为基础是中式调味的核心原则,其他口味需以咸鲜为基准调整。A选项酸甜平衡常见于江南菜系,B选项咸鲜为基础适用于北方及家常菜;C选项辣味主导属于川菜等地方菜系特色;D选项酱香突出多见于鲁菜等重油重酱菜品。25.根据食品安全规范,热食保温保存的最适宜温度是?【选项】A.60℃B.70℃C.80℃D.90℃【参考答案】B【解析】70℃以上是微生物抑制的关键温度,B选项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A选项60℃无法完全抑制细菌繁殖;C选项80℃易导致食材脱水;D选项90℃接近灭菌温度,但会破坏菜品口感。26.中式烹调中,以下哪种燃料灶具属于环保节能型?【选项】A.柴油灶B.燃气灶C.煤炭灶D.木材灶【参考答案】B【解析】燃气灶(B)燃烧充分、热效率高且符合环保标准,是当前主流选择。A选项柴油灶易污染环境;C选项煤炭灶碳排放高;D选项木材灶存在灰渣处理问题。27.砧板材质选择应优先考虑哪种特性?【选项】A.耐高温B.食品级环保C.质地坚硬D.色泽鲜艳【参考答案】B【解析】食品级环保材质(B)是安全标准的核心,竹木砧板或食品级塑料砧板符合GB4806.1-2016规定。A选项耐高温材质可能释放有害物质;C选项质地坚硬易导致手部劳损;D选项色泽鲜艳可能含化学染色剂。28.菜品摆盘时,应遵循的视觉层次原则是?【选项】A.主菜居中B.配菜环绕C.食材叠放D.色彩混杂【参考答案】B【解析】B选项“配菜环绕”符合中式美学中的“主次分明”原则,通过色彩对比和空间分布突出主体。A选项居中摆盘适用于对称造型;C选项叠放易导致食材变形;D选项混杂破坏整体协调性。29.腌制肉类时,为防止氧化变色,通常添加哪种物质?【选项】A.白醋B.盐C.香油D.蜂蜜【参考答案】C【解析】C选项香油(芝麻油)的抗氧化性可延缓肉类氧化,同时赋予香气。A选项白醋会改变肉质结构;B选项盐加速脱水;D选项蜂蜜虽可保水但成本较高。30.焯水时,绿叶蔬菜的推荐焯水时间?【选项】A.5分钟B.3分钟C.1分钟D.10分钟【参考答案】C【解析】C选项1分钟是焯水去生、断生的标准时间,过度焯水会导致叶片变黄、营养流失。A选项5分钟适用于根茎类蔬菜;B选项3分钟接近临界时间;D选项10分钟会导致食材完全软烂。31.中式烹调工具清洁消毒的规范要求是?【选项】A.每日紫外线消毒B.每日高温煮沸消毒C.每周化学消毒D.每月全面清洁【参考答案】B【解析】B选项高温煮沸消毒(≥100℃持续5分钟)是《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881-2016)规定的有效方法。A选项紫外线消毒需配合表面清洁;C选项每周频率不足;D选项间隔过长易滋生细菌。32.中式烹调中,处理腥膻味较重的食材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是?【选项】A.用清水长时间浸泡B.用白醋焯水后捞出C.用姜葱水反复揉搓后焯水D.用白酒直接淋洒表面【参考答案】C【解析】正确答案为C。处理腥膻食材需通过姜葱水(含姜、葱、料酒)揉搓去腥,再焯水可进一步去除异味。选项A清水浸泡无法有效去腥;B白醋焯水会破坏食材口感;D白酒用量不足且直接接触食材易残留酒精,影响菜肴风味。33.烹饪时油温判断的“筷子测试法”中,筷子周围呈现密集气泡且发出“噼啪”声时,对应的油温范围是?【选项】A.120℃-150℃(低温油)B.160℃-180℃(中温油)C.190℃-210℃(高温油)D.220℃以上(冒青烟)【参考答案】B【解析】正确答案为B。中温油(160℃-180℃)适合滑炒、滑炸,此时筷子周围气泡密集且声量适中。选项A为低温油,适合凉拌;C为高温油,易导致食材外焦内生;D已达到冒烟阶段,油质已劣化。34.中式烹调中,用于腌制肉类的酸性物质不包括以下哪种?【选项】A.米醋B.米酒C.香醋D.酵母提取物【参考答案】B【解析】正确答案为B。米酒(黄酒)属于弱酸性发酵酒,主要提供酒精和氨基酸,腌制时起嫩肉作用而非去腥。酸性腌制常用米醋(pH约2.5)、柠檬汁等。选项D酵母提取物含酶类,可分解蛋白质但非酸类。35.传统中式烹调中,炒制绿叶蔬菜时需遵循的“三快原则”不包括?【选项】A.火候快B.动作快C.翻炒次数少D.调味快【参考答案】C【解析】正确答案为C。三快原则指动作快(减少氧化)、火候快(保持脆嫩)、调味快(避免过咸)。频繁翻炒(选项C)反而会增加食材破损和营养流失,尤其针对易熟的绿叶菜需“颠锅快”而非多次翻动。二、多选题(共35题)1.中式烹调师五级考试中,关于食材预处理的关键步骤有哪些?【选项】A.鱼类去鳞后需用盐搓揉去腥B.肉类冷冻后直接下锅易导致粘锅C.蔬菜焯水时加盐可保持翠绿色D.鸡蛋打散前需加少许盐增加韧性E.豆腐浸泡时加少量小苏打更易入味【参考答案】ABCE【解析】A.正确。鱼类去鳞后用盐搓揉是传统去腥方法,盐分能渗透鱼身分解腥味物质。B.正确。冷冻肉类直接烹饪会导致细胞破裂,水分流失,容易粘锅且口感变差。C.正确。焯水时加盐可使蔬菜细胞壁收缩,保持颜色鲜艳(如绿叶菜)。D.错误。鸡蛋打散前加糖可增加韧性,加盐反而会降低蛋液的起泡能力。E.正确。小苏打与豆腐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加速豆腐入味。2.中式烹调中,以下哪种烹饪技法适用于处理脆嫩型食材?【选项】A.炖B.焯水C.蒸D.炸E.焖【参考答案】CD【解析】C.蒸:适用于保持食材脆嫩(如蒸蔬菜、点心),高温短时间加热不破坏口感。D.炸:通过高温油温使食材表面定型,内部保持脆嫩(如薯条、春卷)。A.炖:长时间慢火使食材软烂,与脆嫩相反。B.焯水:短暂高温处理,常用于预处理而非最终烹饪。E.焖:类似炖,需长时间焖制,导致食材变软。3.食品安全规范中,生熟食品加工区域划分要求错误的是?【选项】A.生熟刀具必须分开存放B.食品加工区与清洗区间距需≥1米C.餐具消毒后可直接用于盛放熟食D.生肉存放架应置于冷藏室下层E.处理即食食品前需佩戴专用手套【参考答案】BC【解析】B.错误。生熟加工区间距需≥5米(GB14881-1994),1米过近易交叉污染。C.错误。餐具消毒后需用专用工具转移,避免直接手触。A.正确。刀具需区分生熟并单独清洗消毒。D.正确。冷藏室下层温度更低,适合存放易腐生肉。E.正确.即食食品接触前必须佩戴专用手套。4.中式面点制作中,以下哪种工艺能显著提升面团延展性?【选项】A.擀压B.冷水面团静置C.酵母发酵过度D.擀面杖沾水防粘E.擀制后反复折叠【参考答案】BDE【解析】B.正确.冷水面团静置1小时以上,淀粉糊化形成面筋网络,延展性提升。D.正确.擀面杖沾水可减少面粉吸附,避免面团开裂。E.正确.反复折叠形成层次结构(如千层酥),增强延展性。A.擀压会破坏面筋结构,降低延展性。C.酵母发酵过度会导致面团酸化,弹性下降。5.关于中式热菜调味原则,以下描述错误的是?【选项】A.先放盐后放酱油可减少咸味渗透B.烹饪时若加糖后需延长加热时间C.调味需遵循“咸甜酸苦辣”顺序D.炖煮类菜品应最后加盐E.酱油与醋混合使用时需先加醋【参考答案】BC【解析】B.错误.加糖后立即加热会加速焦糖化,若需延长加热时间应先加糖再调味。C.错误.调味顺序应为“咸→糖→酱油→醋→香料”,按味觉敏感度调整。A.正确.盐分子较小易渗透,后放可控制咸度。D.正确.炖煮时盐过早加入会导致肉质变柴。E.正确.醋酸性强,先加可避免后期酸味过重。6.中式烹调中,以下哪种工具主要用于食材定型而非切割?【选项】A.竹制蒸笼B.铁锅C.铁勺D.面团擀面杖E.铁质漏勺【参考答案】AB【解析】A.正确.蒸笼用于蒸汽烹饪,定型作用大于切割。B.正确.铁锅主要用于煎炸、翻炒,切割功能弱。D.错误.擀面杖属于切割工具(如擀饺子皮)。C.错误.铁勺用于翻炒或舀取食材。E.错误.漏勺用于沥油或过滤。7.关于中式烹调中“勾芡”的作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选项】A.提升汤汁浓稠度B.增强菜品光泽度C.延长菜品保质期D.调节汤汁酸碱平衡E.防止食材粘锅【参考答案】C【解析】C.错误.勾芡通过淀粉糊化改变汤汁物理性质,无法改变微生物生长条件。A.正确.淀粉糊化形成粘稠质地。B.正确.淀粉膜反射光线增强光泽。D.正确.酸性汤汁勾碱水芡可调节pH值。E.正确.面糊状汤汁可包裹食材防粘。8.中式烹调中,以下哪种食材处理方式属于“过油”?【选项】A.肉类腌制后直接煎炸B.蔬菜焯水后过冷水C.鱼类油炸后复炸定型D.面团醒发后揉搓排气E.豆腐切块后油炸【参考答案】CE【解析】C.正确.鱼类油炸后复炸可使表皮酥脆,属于典型过油工艺。E.正确.豆腐油炸后形成酥脆外壳,用于佛跳墙等名菜。A.腌制后煎炸属于常规工艺,非过油定义。B.焯水过冷属于预处理,非过油。D.面团操作属于面点工艺,与过油无关。9.中式烹调中,关于“火候”控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选项】A.炒青菜需大火快炒以保持翠绿B.炖肉应全程使用文火C.火锅沸腾后换小火慢煮D.烤制蛋糕需先高温定型再低温烘烤E.煮面条水量过多会导致粘锅【参考答案】ADE【解析】A.正确.青菜大火快炒(约30秒)可最大限度保留叶绿素。D.正确.蛋糕先高温(180℃)定型(5分钟)再低温(150℃)熟成。E.正确.水量过多导致传热效率低,面条易粘锅。B.错误.炖肉需先大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炖。C.错误.火锅沸腾后换小火会降低热效率,建议保持中小火。10.中式面点制作中,以下哪种工艺能防止包子破皮?【选项】A.面团揉至光滑不粘手B.包入馅料后二次醒发C.包子收口朝下放置D.面团静置时覆盖湿布E.包子蒸制时盖湿纱布【参考答案】BDE【解析】B.正确.二次醒发(15分钟)使面皮回缩,增强收口强度。D.正确.湿布防止面团表面干燥开裂。E.正确.湿纱布阻挡蒸汽直接冲击包子顶部,避免爆皮。A.揉至光滑仅代表延展性良好,与破皮无直接关联。C.收口朝下易导致底部先熟,但非防破皮关键。11.中式烹调师在处理腥味较重的食材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选项】A.焯水去腥B.盐渍去苦味C.腌制去腥D.清水浸泡【参考答案】AC【解析】1.焯水(A)是常用去腥方法,通过高温烫煮去除血水及腥味物质2.盐渍(C)可通过渗透作用分解腥味物质,尤其适用于鱼类等食材3.B选项盐渍主要针对苦味,与腥味处理无关4.D选项清水浸泡无法有效去除腥味,仅能短暂保持食材水分12.中式热菜烹饪中,需要控制油温的菜品不包括()【选项】A.炸鱼B.爆炒时蔬C.煎豆腐D.烟熏腊味【参考答案】D【解析】1.炸鱼(A)需油温180-200℃2.爆炒时蔬(B)需油温240-260℃3.煎豆腐(C)需油温160-180℃4.烟熏腊味(D)属于冷加工工艺,无需控制油温13.中式烹调中,刀工"切"与"片"的主要区别在于()【选项】A.刀刃角度B.刀具运动轨迹C.食材处理方式D.成品形态要求【参考答案】BCD【解析】1.切(B)强调直线运动,适用于粗加工2.片(C)采用弧形轨迹,保证食材连续性3.切(D)成品多为块状,片(D)成品为薄片状4.A选项刀刃角度(20-30°)在两种技法中无本质差异14.食品安全操作中,生熟交叉污染最严重的环节是()【选项】A.食材验收B.烹饪操作C.餐具消毒D.食品储存【参考答案】B【解析】1.烹饪操作(B)涉及多个食材同时处理,接触面最大2.食材验收(A)在独立区域进行,污染风险低3.餐具消毒(C)有严格流程控制4.食品储存(D)通过分区管理降低风险15.中式调味中"咸鲜味"的基础组成包括()【选项】A.食盐B.鸡精C.蚝油D.香油【参考答案】AC【解析】1.食盐(A)是基础咸味来源2.蚝油(C)提供鲜味和含氮物质3.B选项鸡精含味精,属于增鲜剂4.D选项香油主要起提香作用16.中式冷盘制作中,必须使用专用工具的工序是()【选项】A.食材腌制B.食品雕刻C.调料混合D.装盘定型【参考答案】B【解析】1.雕刻(B)需使用专用雕刻刀(如直刀、斜刀等)2.腌制(A)可用普通容器3.混合(C)使用搅拌工具即可4.定型(D)可通过模具辅助17.中式面点制作中,发酵面团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选项】A.10-15℃B.20-25℃C.30-35℃D.40-50℃【参考答案】B【解析】1.20-25℃(B)是酵母最佳活性区间2.10-15℃(A)低温发酵易形成硬壳3.30-35℃(C)导致发酵过快产生酸味4.40-50℃(D)完全抑制酵母活性18.中式烹饪中,"勾芡"的主要作用不包括()【选项】A.提升汤汁浓稠度B.增强菜品光泽C.提高食材营养吸收D.控制火候稳定性【参考答案】C【解析】1.勾芡(A/B/D)通过淀粉糊化改变菜品物理特性2.C选项营养吸收与勾芡工艺无直接关联3.勾芡后菜品需二次加热完成淀粉糊化19.中式烹调工具中,用于食品加热且能保持温度均匀的设备是()【选项】A.炸锅B.砂锅C.平底锅D.空气炸锅【参考答案】B【解析】1.砂锅(B)通过传热介质实现均衡受热2.炸锅(A)采用辐射加热,受热不均3.平底锅(C)受热面有限4.空气炸锅(D)为循环加热,温度波动大20.中式烹调中,"三丝"菜品通常使用的切丝方法是()【选项】A.片切B.直刀切C.滚刀切D.排刀切【参考答案】B【解析】1.直刀切(B)可保证丝条均匀2.片切(A)适用于厚食材3.滚刀切(C)用于球形食材4.排刀切(D)产生棱柱状截面21.中式烹调中,需特别注意营养均衡搭配的菜品类型是()【选项】A.主菜B.配菜C.汤品D.点心【参考答案】A【解析】1.主菜(A)承担蛋白质和热量供给2.配菜(B)需补充维生素3.汤品(C)调节膳食平衡4.点心(D)属于精制食品22.根据中式烹调师五级技能要求,下列关于食材预处理的方法描述正确的是()【选项】A.猪肉腌制时加入小苏打可缩短烹饪时间B.蔬菜焯水需用沸水且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C.鱼类处理前需用盐搓洗表面黏液D.蛋类凝固温度为60℃以上E.豆制品泡发后需彻底冲洗去除豆腥味【参考答案】CDE【解析】1.C项正确:鱼类表面黏液含黏蛋白,用盐搓洗可去除腥味并保持肉质紧实。2.D项正确:蛋类凝固温度为60-65℃,此温度下蛋白质迅速变性形成凝胶结构。3.E项正确:豆制品泡发后需用沸水焯烫去除豆腥味和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剂。4.A项错误:小苏打(碳酸氢钠)具有碱性,虽能嫩化肉质但会延长烹饪时间,且过量使用导致肉质变松散。5.B项错误:蔬菜焯水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流失(维生素C损失率可达50%以上),建议绿叶菜不超过30秒,根茎类不超过2分钟。23.中式烹调中,影响菜品口感的关键因素包括()【选项】A.食材初始水分含量B.火候控制精度误差超过±5℃C.刀工处理后的纤维切割角度D.调味料配比误差小于1%E.烹饪容器材质导热系数差异【参考答案】ACE【解析】1.A项正确:食材含水量直接影响成品形态(如面团延展性)和口感(如肉制品持水性)。2.C项正确:刀工切割角度影响食材受热均匀性(如45°斜切比90°直切更易形成焦化层)。3.E项正确:铁锅(导热系数约60W/m·K)与不粘锅(导热系数约10W/m·K)温差达5℃以上,显著影响传热效率。4.B项错误:±5℃误差在常规灶具操作中难以避免(燃气灶热值波动±8%)。5.D项错误:中式烹调允许调味配比误差±5%,如酱油与醋比例偏差10%仍可接受。24.下列中式烹调技法中,属于复合技法的是()【选项】A.炒B.焖C.炖D.烤E.焯水【参考答案】C【解析】1.C项正确:炖技法需同时运用"焖"(蒸汽传导)和"煨"(长时间低温加热)两种工艺。2.A项错误:炒为单一技法(高温快炒)。3.B项错误:焖为单一技法(蒸汽密封加热)。4.D项错误:烤为单一技法(干热辐射加热)。5.E项错误:焯水为预处理技法(高温瞬时加热)。25.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油温判断方法正确的有()【选项】A.边缘冒细密气泡为三成热B.油面呈现青烟为五成热C.油色透明无悬浮物为二成热D.油温超过250℃需立即停用E.水滴入油中呈透明球状为四成热【参考答案】BE【解析】1.B项正确:五成热(约150℃)对应油面轻微波动,冒青烟前兆。2.E项正确:四成热(约160℃)时水滴呈透明球状(表面张力作用)。3.A项错误:三成热(约130℃)应呈现细小气泡,油面平静。4.C项错误:二成热(约120℃)油色浑浊,含较多未分解物。5.D项错误:中式烹调允许油温达280℃(如炸制),但需控制油质(烟点≥230℃)。26.中式烹调中,下列食材搭配正确的有()【选项】A.猪肝与菠菜同炒B.柿子与螃蟹同食C.瘦肉与海带同炖D.豆腐与鸡蛋同煮E.鸡肉与茶叶同煮【参考答案】ACD【解析】1.A项正确:猪肝富含铁(4.5mg/100g),菠菜含维生素C(28mg/100g),两者协同促进铁吸收。2.C项正确:海带(含碘200μg/100g)与瘦肉(含锌12mg/100g)同炖可形成营养互补。3.D项正确:豆腐(钙量200mg/100g)与鸡蛋(磷量155mg/100g)钙磷比1:1符合生物利用最佳比例。4.B项错误:柿子(单宁含量0.3%)与螃蟹(蛋白质22g/100g)同食易形成鞣酸蛋白沉淀。5.E项错误:茶叶含鞣酸(单宁类物质),与鸡肉(含蛋白质18g/100g)同煮会降低蛋白质消化率。27.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调味料使用原则正确的有()【选项】A.酱油应最后加入以保持鲜味B.白糖在炖煮阶段加入效果最佳C.盐在烹饪过程中应分次添加D.香油需在出锅前10秒加入E.糖色炒制温度超过160℃易发苦【参考答案】BCDE【解析】1.B项正确:白糖在炖煮阶段(60-90℃)分解生成焦糖化产物,增强肉类鲜味。2.C项正确:盐分次添加可避免局部过咸(如先加60%调味,出锅前补足40%)。3.D项正确:香油出锅前10秒加入可最大限度保留挥发油(含萜烯类物质)。4.E项正确:糖色炒制温度超过160℃(板色阶段)会生成美拉德反应产物,但需控制时间<3分钟。5.A项错误:酱油含谷氨酸钠(0.3%),高温易分解流失,建议出锅前加入。28.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刀工要求的描述正确的有()【选项】A.筷子切菜时每分钟击打次数应>200次B.面条成型需达到0.3-0.5mm厚度均匀度C.刀工练习中应保持刀具与案板垂直角度D.肉类切丝时纤维走向应平行于刀刃E.刀具保养需每月用专业清洁剂擦拭【参考答案】BCD【解析】1.B项正确:面条标准厚度为0.3-0.5mm,误差范围±0.1mm(GB/T17826-2017)。2.C项正确:垂直角度(90°)确保切割深度一致(误差<0.2mm)。3.D项正确:顺着纤维方向(如顺肌纤维)切制可减少营养流失(蛋白质溶出率降低40%)。4.A项错误:专业厨师切菜速度约150次/分钟,超速易导致手部抖动(>250次/分钟)。5.E项错误:刀具保养周期为每周,专业清洁剂需符合食品级标准(如食品级硅油)。29.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火候控制的描述正确的有()【选项】A.炒青菜应保持大火快炒以保留维生素CB.炖汤需全程使用文火(<70℃)C.炸制食品时油温应控制在160-180℃D.烤制点心需在180-200℃完成E.火候不足导致肉质发柴的主要原因是肌原纤维收缩不完全【参考答案】ACDE【解析】1.A项正确:维生素C热稳定性差(80℃失活50%),大火快炒(≤90℃)可保留90%以上。2.C项正确:炸制食品(如春卷)油温160-180℃(四成热)可形成酥脆外壳(含水量<15%)。3.D项正确:烤制点心(如蛋挞)需180-200℃(五成热)使面皮产生金黄脆壳。4.E项正确:肌原纤维(直径1-2μm)收缩不完全导致水分流失(持水性降低30%)。5.B项错误:炖汤需先大火(100℃)煮沸,后转文火(70-85℃)保持微沸状态。30.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食材储存原则正确的有()【选项】A.蔬菜冷藏前需洗净擦干水分B.鱼类保鲜需密封冷藏(≤4℃)C.蛋制品需存放在阴凉避光处D.豆制品冷藏后需复温至室温再食用E.肉类冷冻前需完整包裹防粘膜【参考答案】ABDE【解析】1.A项正确:蔬菜含水量>90%,清洗后擦干可减少氧化(维生素C损失率降低60%)。2.B项正确:鱼类冷藏(4℃)可抑制细菌繁殖(繁殖速度降低80%)。3.D项错误:豆制品冷藏后直接食用易导致微生物(如变形杆菌)增殖(pH值<5.5时耐低温)。4.E项正确:肉类冷冻前用防粘膜包裹可减少解冻流失(水分损失<5%)。5.C项错误:蛋制品需存放在4-10℃(温度每升高5℃保质期缩短50%),避光可防止硫化氢生成。31.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烹饪容器选择的描述正确的有()【选项】A.炖肉应选用砂锅(导热系数约30W/m·K)B.炒菜应使用铁锅(导热系数约60W/m·K)C.烤制点心需用石板(导热系数约10W/m·K)D.煮面应选择不锈钢锅(导热系数约45W/m·K)E.蒸制点心需用竹蒸笼(导热系数约0.5W/m·K)【参考答案】BC【解析】1.B项正确:铁锅导热均匀(热扩散率0.8×10^-5m²/s),适合翻炒(温差<5℃)。2.C项正确:石板导热系数低(10W/m·K),可保持烤制食品受热均匀(温差>15℃)。3.A项错误:砂锅导热系数低(30W/m·K),炖肉需配合文火(温差<10℃)。4.D项错误:不锈钢锅导热系数高(45W/m·K),煮面易导致外熟内生(温差>20℃)。5.E项错误:竹蒸笼导热系数极低(0.5W/m·K),需配合大火(温差>25℃)缩短蒸制时间。32.中式烹调中,下列关于营养搭配原则正确的有()【选项】A.豆制品与乳制品同食可提升钙吸收率B.肉类烹饪中添加番茄可减少亚硝酸盐生成C.蔬菜沙拉宜搭配高脂肪沙拉酱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D.瘦肉与海带同食易导致铁元素吸收受阻E.蛋类与茶叶同煮可形成易消化复合蛋白【参考答案】AC【解析】1.A项正确:豆制品(钙含量200mg/100g)与乳制品(钙含量120mg/100ml)同食时,钙吸收率可提升15%(pH值6.5-7.0)。2.C项正确:脂肪(如橄榄油)与脂溶性维生素(A、D、E、K)形成微乳结构,吸收率提高30%。3.B项错误:番茄中的单宁酸(含量0.3%)会与亚硝酸盐(含量0.05mg/kg)结合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致癌风险增加20%)。4.D项错误:海带(含碘200μg/100g)与肉类(含锌12mg/100g)形成螯合物,锌吸收率反而提升10%。5.E项错误:茶多酚(EGCG含量20%)会与蛋白质(含硫氨基酸)结合降低消化率(胃排空时间延长25%)。33.中式烹调中处理腥膻味较重的食材,常用以下哪种方法?【选项】A.淀粉水浸泡;B.白醋焯水;C.葱姜水煮制;D.香菜焯水;E.焦糖化处理【参考答案】C【解析】处理腥膻味常用葱姜水煮制,可有效去腥增香。淀粉水浸泡(A)主要用于勾芡,白醋焯水(B)适用于蔬菜类食材,香菜(D)多用于提味而非去腥,焦糖化(E)是调味手段。选项C符合中式烹调初级工考试中食材预处理的核心考点。34.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烹饪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哪些食品安全要点?【选项】A.操作人员手部温度应低于35℃;B.生熟食品加工区域需保持1.5米以上距离;C.冷藏食品需在2小时内食用;D.食材解冻后可直接用于烹饪;E.火锅底料需现煮现用【参考答案】B、E【解析】B选项正确,生熟区域距离要求是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核心条款。E选项符合现制现售原则,火锅底料若未现煮易滋生细菌。A选项温度要求不明确,C选项未考虑不同食材特性,D选项未考虑交叉污染风险。本题考察对食品安全法规的准确记忆与判断能力。35.中式烹调中,以下哪种刀工技法主要用于食材定型而非切割?【选项】A.剜刀法;B.排刀法;C.滚刀法;D.扎刀法;E.剔刀法【参考答案】D【解析】扎刀法(D)通过密集穿刺形成网状结构,常用于食材定型(如菊花刀)。排刀法(B)用于片制,滚刀法(C)用于块状食材,剜刀法(A)用于球体成型,剔刀法(E)用于去骨。本题重点考察对刀工分类及功能的应用能力。三、判断题(共30题)1.中式烹调中,食材预处理时需先清洗后切配,以避免微生物污染。【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清洗后及时切配可有效减少食材表面微生物的二次污染,符合食品安全规范。若切配后再清洗,切面暴露时间过长易滋生细菌。2.油锅加热至冒烟后加入食材,能最大限度激发食材原有风味物质。【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油烟产生温度通常为180℃以上,此时高温会破坏食材中的芳香物质,导致风味物质流失。建议油温控制在160-180℃时下锅。3.腌制肉类时添加大量盐分可加速蛋白质凝固,缩短腌制时间。【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过量盐分(>10%)会破坏肌肉纤维结构,导致肉质干硬。合理盐浓度(5-8%)既能促进蛋白质凝固,又能保持肉质嫩度。4.蒸制点心的火候应全程保持大火,以保证成品松软口感。【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大火易导致水汽流失过快,成品表面易收缩开裂。正确操作是先大火上汽再转中火,保持湿度在85%-90%。5.炒菜时使用铁锅比不锈钢锅更易形成锅巴。【选项】A.正确B.错误【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铁锅导热均匀且传热速度快,表面接触食材后更容易因温差产生焦化反应。不锈钢锅导热稳定,焦化概率降低30%-40%。6.凉拌菜制作过程中,必须使用生熟分开的砧板和刀具。【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GB14881-2013食品安全标准,生熟交叉污染风险系数达1.2-1.5倍,专用工具可降低交叉污染概率至0.3%以下。7.炖煮汤品时,中途加水会导致汤品营养流失增加。【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实验数据显示,中途加水1次会使蛋白质溶出量增加18%,维生素B1损失率达27%。建议采用分次添水法(每30分钟加1次)。8.制作糖醋排骨时,先焯水再油炸的工艺能减少油脂吸收量。【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焯水可使排骨内部水分含量从75%降至68%,油炸时吸油量减少22%。但需控制焯水时间≤3分钟,避免肉质变柴。9.冷冻保存的食材解冻后直接烹饪,其营养成分保留率可达95%以上。【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解冻过程中水分流失率约8%-12%,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损失率达15%-20%。建议采用冷藏解冻法(4℃环境)。10.中式面点制作中,揉面时间不足会导致成品成品率下降。【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面团延展性测试显示,揉面时间每增加30秒,延展性指数提升0.15,成品合格率提高8%-12%。但超过15分钟会导致gluten过度发育。11.中式烹调中,肉类食材的解冻过程应采用水解冻法以缩短时间。【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肉类水解冻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肉质松散,正确解冻方法应使用冷藏室缓慢解冻或微波炉解冻后立即烹饪,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第三十二条。12.刀工练习时,初级厨师应重点掌握劈、砍、剁等基础技法。【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中式烹调师国家职业标准(五级)》第一章要求,初级工需熟练掌握三种以上基础刀工技法,劈、砍、剁为必须考核项目,选项表述符合考核大纲。13.食材储存时,油脂类制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不超过30天。【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油脂氧化速度与储存温度呈正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冷藏保存期不超过15天,常温下需密封保存不超过7天,选项中30天明显超出安全时限。14.烹饪过程中,焯水时加入料酒可去除食材腥味并保持色泽。【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中式烹调工艺学》第三章指出,焯水时加入适量料酒(每500ml水5g)可有效分解腥味物质,同时保持蔬菜翠绿或肉类嫩度,符合传统烹饪规范。15.蒸制点心时,使用竹制蒸笼比金属蒸笼更利于成品松软。【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竹制蒸笼导热均匀且具有透气性,能形成蒸汽循环,延缓淀粉糊化速度,根据《糕点制作工艺》第四章实验数据,成品合格率提高18%-22%。16.炒制菜肴时,油温达到180℃以上即可进行爆炒。【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析】中式爆炒最佳油温为160-180℃,超过185℃会产生有害物质,且食材会因高温迅速焦化,破坏营养成分,依据《中式烹饪热力学》第五章实验结论。17.腌制肉类时,使用盐量超过原料重量的5%会加速肉质腐败。【选项】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解析】高盐浓度(>5%)会破坏微生物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龙舟赛参赛人员合同6篇
- 有关技术开发(合作)合同2篇
- 加工水泥杆合同范本
- 转让协议转租合同范本
- 铺面联营协议合同范本
- 管道清洗报价合同范本
- 场地机器租赁合同范本2篇
- 微商操盘合同范本
- 债权抵押转让合同范本
- 对口学校租赁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浴场委托管理合同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JIS G4305-2021 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诗经》英文简介PPT
-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 圆锥滚子轴承产品设计
- SMT元器件焊接强推力测试标准doc
- ELA基础介绍PPT课件
- SAP Analytics Cloud分析云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