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绝密★启用前临沧市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八年级语文(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彩云之南,心之所向。校学生会发起“收集云南特色名片”的项目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亿万年的变迁在这里留下痕迹,从这磅礴雄浑中人们可以感受地球的演变;生命在这里生息繁衍,在这勃勃生机中人们可以体味自然的鲜活。还有源远流长、代代传承的古老民族文化,更为这里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景观——三江并流。数亿年的,造就了今日的宏伟与神奇。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自然之神精心雕琢的一方净土,大地之上的一首壮丽诗篇,于大自然中见证生命的奇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自巍然矗(chù)立的青藏高原倾泻而下,一齐跌进横断山脉的峡谷中,飞转着一个个漩(xuàn)涡。站在高山之巅瞭(liào)望,三江犹如三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穿梭。三江汇聚之后,蜿(wān)蜒而过,流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着自然的奥秘。如此震撼的三江并流被誉为“中国大西南旷世奇观”,游客纷至沓来。即使有部分珍稀动物因为生态问题已然消声匿迹,但这里的山峰和溪流还是孕育出了新的生命世界。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都着生命的活力。愿你去发现,去探索。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矗(chù) B.漩(xuàn) C.瞭(liào) D.蜿(wān)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赋予 B.震撼 C.纷至沓来 D.消声匿迹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沧海桑田谱写蕴藏闪耀B.沧海桑田描绘蕴含闪动C.物是人非描绘蕴藏闪耀D.物是人非谱写蕴含闪动4.对文中划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成分残缺 B.句式杂糅 C.搭配不当 D.语序不当【答案】1.B2.D3.A4.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漩(xuàn)——xuán;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常用来形容自然地理环境经历漫长时间的巨大变迁。物是人非:指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来表达对故人或往事的怀念、感慨,强调人事的变化。文中说的是数亿年自然地理的变迁造就三江并流的宏伟神奇,用“沧海桑田”合适。第二空,谱写:有创作(乐曲等)、书写(壮丽篇章等)之意,常与“诗篇”“华章”等搭配,体现创作、成就出宏大的内容。描绘:侧重于用语言文字等表现、描画事物的形态、情景等。文中将三江并流保护区比作“壮丽诗篇”,“谱写”与“诗篇”搭配更能体现其宏大、壮丽的气势,“描绘”稍显平淡,所以选“谱写”。第三空,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常搭配“奥秘”“财富”等,强调隐藏、蕴含着深层次的内容。蕴含:侧重于包含、内含,一般搭配“哲理”“情感”等。文中说土地“蕴藏”自然的奥秘,突出奥秘被隐藏、有待探寻,用“蕴藏”恰当。第四空,闪耀:光彩耀眼,可用于形容光芒、活力等鲜明突出地展现。闪动:指不稳定地抖动、摆动,常形容光线、物体的动态,如“灯光闪动”。文中说绿叶、鲜花“闪耀”生命的活力,更能体现活力的鲜明、耀眼,用“闪耀”合适。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从语病角度,“孕育”与“生命世界”搭配不当。“孕育”常搭配“生命”“希望”等,“生命世界”是一个范围概念,“孕育”和“生命世界”在语义和语法上不匹配,属于词语间搭配不当。应去掉“世界”。划线句中的关联词语搭配也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所以该句病因是搭配不当。故选C。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是有来由的,并非偶然。②经过岁月沉淀,今天,云南茶不远万里,以“和”敬天下之道,诚邀欧洲热爱中华文化同道者“共茗”。③一杯云南茶,为何能在欧洲的瓷杯中掀起山海热潮?④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各界人士合力演奏文明互鉴的“交响”,遥想和体悟“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⑤早在数百年前,云南茶叶便已跨山越海,以适口健康之名之实云腾四海,远销欧洲。A.③②①⑤④ B.①⑤②④③ C.①⑤③④② D.③①⑤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解答语句排序题我们可以从判断首尾句,抓住关键词语提示,依据行文顺序排列这三个方面入手。③句通过“一杯云南茶,为何能在欧洲的瓷杯中掀起山海热潮?”这一问句引出说明对象“云南茶”,因此③句可作为首句;①句承接③句,“这”指代③句中的内容,说明云南茶能再欧洲的瓷杯中掀起山海热潮是有历史渊源的,故①应在③后面,为次句;⑤句“早在数百年前,云南茶叶便已跨山越海……远销欧洲”具体说明“来由”的历史渊源,故①后接⑤;②“经过岁月沉淀,今天……”从历史过渡到当下,说明云南茶在当代的发展,与⑤句讲“数百年前”的历史形成从古到今的时间线,故⑤后接②;④“与不同地域……演奏文明互鉴的‘交响’”是对②中“诚邀共茗”的进一步延伸,描述文化交流的具体场景,作为结尾合理,故②后接④。故恰当的排序为:③①⑤②④。故选D。6.名篇名句默写。“诗言志,歌永言”,古诗词常常承载着诗人对“理想”的求索和坚持。《诗经•关雎》中“_________,君子好逑”表明了君子的理想配偶;《诗经•蒹葭》中“_________,道阻且右”写出了主人公为寻找“伊人”的艰辛与执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一个老幼安乐的理想境地。【答案】①.窈窕淑女②.溯洄从之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易错字有:窈窕、溯洄、厦、庇、俱。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一)学习与探究(5分)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古籍工作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领域项目相关成果古籍普查汉文古籍普查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古籍整理与出版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古籍修复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材料二: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多地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进行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7.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8.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请概括保护古籍的有效措施。【答案】7.“十三五”以来我国在古籍普查、整理出版、修复和数字化等方面开展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8.构建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资源数据库以共享资源。设立古籍保护为一级学科,培养专业人才。对典籍进行整理、出版、注释、研究及外译。通过文化节目、培训、讲座、校园活动等普及古籍,鼓励青年二次创作【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展开,通过三则材料多角度呈现了“十三五”以来的成果与未来方向。材料一以数据表格形式直观展示古籍普查、整理、修复和数字化的阶段性成果;材料二从专家视角强调数字化保护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材料三则聚焦古籍的活化利用,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播中的新形态。三则材料形成递进关系,既有实证支撑,又有理论指导,还有创新实践案例,共同勾勒出古籍保护工作的立体图景。【7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材料一可知,表格呈现了“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四个领域开展的具体项目及相关成果。其中,汉文古籍普查完成预计总量的90%以上,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出版583种珍贵典籍。据此可概括为:“十三五”以来我国在古籍普查、整理出版、修复和数字化等方面开展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二“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可知,保护古籍需构建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资源数据库以共享资源。根据材料二“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可知,保护古籍需设立古籍保护为一级学科,培养专业人才。根据材料三“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可知,保护古籍需对典籍进行整理、出版、注释、研究及外译。根据材料三“多地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进行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可知,保护古籍需通过文化节目、培训、讲座、校园活动等普及古籍,鼓励青年二次创作。(二)名著阅读(5分)八年级开展了“读书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的“读书之星”在选书、读书、用书等方面有科学的方法,评选结果产生后又组织了以“我是这样读书的”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这些同学发言。发言的内容包括交流科学的读书方法、回答预先向同学们征集的一些问题。请你一同参与此交流活动的策划和记录。9.完善主持稿开场白及修改发言提纲主持人A:①______,大家下午好!主持人B:②______。(阐述活动的主题和目的)……①在征集问题过程中,有同学提问:下半学期,我们阅读了《______》这部外国小说,感觉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作为必读书目是否合适?②有一位上台交流的同学想从“名著阅读的现实意义”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跟你交流了她的发言提纲,请帮她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A.先交流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B.接着分享为何选择摘抄、记笔记的方法分析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C.然后探讨影响保尔•柯察金成长的因素。D.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10.整理活动记录稿。有位同学交流了他在阅读《经典常谈》时用“选择性阅读”这一阅读策略的原因。他的发言记录如下(80字左右):______。【答案】9.①.各位同学②.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多位“读书之星”与大家分享科学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掌声欢迎!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④.B10.示例:在阅读《经典常谈》时,我采用选择性阅读策略。因为全书涉及众多经典,我根据兴趣挑选《说文解字》《诗经》等章节精读,既节省时间,又能深入理解感兴趣的文化常识,避免了泛泛而读的低效。【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开场白和对名著内容的理解。第一空,主持稿开场白需要有礼貌的称呼,以体现对听众的尊重,同时要与活动主题相关联,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通常会使用“各位同学”“亲爱的同学们”等称呼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感受到活动的正式性和亲切感。所以此处填写“各位同学、老师们”等话语,它既符合主持开场的礼仪规范,又能自然地引出后续的活动内容。第二空,这里需要与主持人A的开场白形成自然衔接,同时要明确活动的主题和目的,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作铺垫。主持人A已经向大家问好,接下来主持人B需要进一步说明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根据题干“评选出的‘读书之星’在选书、读书、用书等方面有科学的方法,评选结果产生后又组织了以‘我是这样读书的’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请这些同学发言”可知,本次活动主题和目的都是围绕“读书之星”分享科学的阅读经验展开的。据此表述即可。示例: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开展“我是这样读书的”主题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读书之星”分享科学的读书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选书、读书、用书,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实效。第三空,在语文学习中,每个年级都有相应的必读书目,八年级下册的外国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学生们需要阅读和学习的经典作品。另外,根据下面出现的“保尔•柯察金”也知道,此处应填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空,“分享为何选择摘抄、记笔记的方法分析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主要侧重于阅读方法的介绍,而不是直接探讨名著的现实意义,与题目要求不符。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评价。回答时需结合《经典常谈》的特点分析,该书是朱自清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概述,涵盖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内容广泛、涉及面宽。而“选择性阅读”的核心是根据自身需求或兴趣选取部分内容精读,而非全本通读。因此,使用这一策略的原因应紧扣“内容广泛”与“聚焦重点”的逻辑,即因书籍内容繁杂,选择性阅读可提高效率、突出重点。语言要简洁连贯,字数控制在80字左右。示例:在阅读《经典常谈》时,我用“选择性阅读”。因书中内容丰富,我根据学习需求,挑选《尚书》《周易》等章节精读,这样能精准获取知识,避免盲目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三、阅读(11~23题,共34分)(一)(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甲】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谢脁北楼:即谢公楼,为南齐诗人谢脁流放宣城时所建。此诗写于李白被逐出长安后,客居宣城期间。谢公:指谢脁。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岳》以“齐鲁青未了”从空间维度展现泰山绵延不绝,《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用“两水夹明镜”以俯视视角勾勒江城的灵动感。B.两首诗都借自然意象传递情感:《望岳》“归鸟”暗含诗人羁旅思归之情,《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彩虹”象征诗人对理想的向往。C.《望岳》“造化钟神秀”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情感,《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秋色老梧桐”以“老”字凸显秋意的深沉浓郁。D.《望岳》以展望式结句收束,充满力量感;《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则以问句作结,余韵悠长,引人深思。12.分析两首诗在登高望远时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1.B12.相同点:两诗均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并借景抒怀。不同点:《望岳》情感积极昂扬,抒发诗人登顶的决心与豪情;《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情感孤寂怅惘,暗含被逐后的失意与对古人的追思。【解析】【导语】这两首登高诗展现了盛唐气象不同侧面:杜甫《望岳》以雄浑笔触写泰山壮阔,充满进取豪情;李白《秋登》则用清丽语言绘江城秋色,流露孤寂怀古之思。杜诗显少年意气,李诗见中年沧桑,同是登临,一昂扬一沉郁,却都体现了唐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高度融合的艺术境界。【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B.《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意思,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裂。在此“归鸟”是通过动态景象展现山势高远,体现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并非表达羁旅思归。《秋登》“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是,宛溪和句溪二水像晶莹剔透的明镜一样环抱着宣城,凤凰和济川两桥像两道彩虹一样卧在“明镜”之中。在此“彩虹”比喻双桥倒影,侧重画面美感而非理想象征。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结合甲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思,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在作者看来,泰山风光壮丽,神奇秀美,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在此诗人看到泰山如此壮丽的景色,想象自己将来登山所见景象,抒发自己的抱负;“一览众山小”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此句不仅表现出泰山的雄伟壮丽,还表达出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攀登山顶、俯视天下的雄心壮志。这是运用借景抒怀的手法,抒发诗人登顶的决心与豪情,情感积极奋进。结合乙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宛溪和句溪二水像晶莹剔透的明镜一样环抱着宣城,凤凰和济川两桥像两道彩虹一样卧在“明镜”之中。诗人登上宣城,远望宣城风光,描绘了宣城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热爱自然之情。“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意思是,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在此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色。“寒”字便状写出无树不飘零、无花不凋谢的萧瑟的深秋景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凄凉之意。“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的意思是,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在此“谁念北楼上”暗含被逐出长安后的失意,借怀古抒发知音难觅之叹。由此可见,两诗均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并借景抒怀。只是《望岳》情感积极昂扬,抒发诗人登顶的决心与豪情;《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情感孤寂怅惘,暗含被逐后的失意与对古人的追思。(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①,时人莫之许也。时先主②屯新野。徐庶③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④。”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⑤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⑦,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⑧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节选自《蜀书·诸葛亮传》)【注】①管仲、乐毅: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②先主:指刘备。③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因母亲被曹操军所获,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④宜枉驾顾之:应该屈尊去探望他。⑤属:同“嘱”,嘱托。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果我的继承人可以辅佐,那就辅佐他。⑦竭股肱之力:竭尽全部力量。⑧敕:皇帝的诏令。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策之不以其道策:(3)先主遂诣亮诣:(4)咸决於亮咸: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5.【甲】文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喻人,讽刺了_________的现象。16.结合【乙】文,谈谈你对【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答案】13.(1)并列(2)用马鞭驱赶(3)拜访(4)全,都14.(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2)这个人只能前去相见,不能让他前来拜见。15.①.托物寓意②.封建社会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16.这句话的意思是,杰出的人才需要得到有识之士的赏识和推荐,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乙文中,诸葛亮经常自比于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赞同,却被徐庶称为“卧龙”,这是对他才能的高度评价。正是因为徐庶的推荐和刘备的三次拜访并重用,诸葛亮的才华才得以充分发挥。可以说徐庶和刘备都是诸葛亮的“伯乐”,这正好印证了甲文中那句话的观点。【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选取了韩愈的《马说》和《蜀书·诸葛亮传》中的片段,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马说》以马喻人,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强调了识才者的重要性。而《乙》文则通过诸葛亮的故事,展现了刘备作为“伯乐”对诸葛亮的赏识与重用,印证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两篇文章相辅相成,既批判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又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强调了识才、用才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并列;(2)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驱使它;
策:用马鞭驱赶;
(3)句意:刘备就前去拜访诸葛亮;诣:拜访;(4)句意:都由诸葛亮裁决;咸:全,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之,定语后置的标志。食,吃。或,有时。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2)就,接近,靠近。屈,委屈。致:到。【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内容理解。在甲文中,作者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能发现和任用人才的人,以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的统治者,通过对千里马被埋没遭遇的描写,来表达对人才境遇的感慨,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寄托和抒发自己情感与观点的手法是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被食马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而食马者还“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明显讽刺了统治者不能识别和任用人才,摧残人才、致使人才被埋没的现象。【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即有才能的人需要有能发现和任用他们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在乙文中,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卧龙”,这是对他才能的高度评价,可见徐庶是能识别人才的“伯乐”;刘备听从徐庶的建议,“凡三往,乃见”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最终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并重用他。这体现了刘备作为“伯乐”,能够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可能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像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也只能被埋没。而且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给予充分信任和嘱托,让他辅佐后主,诸葛亮也因此能够“开府治事”“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有机会大展身手,成就一番事业。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像刘备这样的伯乐,才能让诸葛亮这样的千里马发挥出巨大的才能,也进一步证明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点睛】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闻名于世。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良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驱使它,喂养它却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千里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他身高八尺,常常自比于管仲、乐毅,但当时的人并不认同他。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前去晋见刘备,刘备很看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就像一条潜卧的龙啊,将军您是否愿意看看他呢?”刘备说:“你请他一块儿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只可以去亲近他,不能够强迫他来看你的,将军您应该委曲委曲,大驾前去看他的。”因此刘备就前去看诸葛亮,前后往返三次,终于才见到面。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死为止!”刘备又下诏教训刘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情,要待他好像待老父一样!”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特别允许他)可以开设官府,管理大小事情。不久,又兼领益州刺史的职务。政事不分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南中地区的各个郡县都发生了叛乱,诸葛亮因为刚刚遭遇了刘备的去世,所以不便立即出兵镇压,而是派遣使者前往吴国,通过结盟和亲,最终与吴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三)(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材料一:①2024年,诸多优秀科幻作品问世。一些长期活跃在科幻文学圈内的实力作家持续发力,推出了情节更跌宕、设定更宏大的科幻作品,在想象力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新高度。此外,年轻科幻作者带着独特视角和新颖创意的作品崭露头角,为科幻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②越来越多科幻作家开始使用AI辅助创作。借助人工智能完成情节构思、人物设定等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③谈及DeepSeek等应用对于科幻文学的影响,作家刘慈欣表示,他已经感受到了技术的力量,但暂时不会用AI辅助,因为写作习惯很个人化,写作过程中也不会与人交流。“与人工智能相比,想象力可能是人类仅剩的优势了。”刘慈欣表示,写作最大的乐趣在于独立的、个人的创造,而非工匠式的过程。④AI写作给科幻文学带来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大量科幻作品涌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作品创意匮乏、情节老套,影响了读者对科幻文学整体的观感。⑤如何规避上述隐忧?⑥少儿科幻作家尹超表示,作家应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动态,主动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作品,使作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感;同时,还需要深入挖掘人性、社会等深层次主题,使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选自《中国科幻文学: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书写未来》,新华网)材料二:当前,科幻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较为良好,但也潜伏着一系列的危机。主要是突破性的原创能力还有欠缺。虽然《三体》获奖带动了许多新作的产生,但能跟这部作品匹敌的新作还不算太多,科幻电影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为此,应该加强科幻创意能力的科研,要在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置更多的机构,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去辅助科幻创意的提升发展。其次,应该继续加大科幻文学和科技艺术诸领域的投入。其中舞台剧的投入不容忽视。舞台剧跟电影相比,投入相对小,成功几率高,现场交流互动效果较好,特别是对青年和少年观众来说,有着很好的影响作用。此外,科幻教育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新兴领域。怎么将科幻的创新精神融入教育,让中国的教育走入全新的时代,培养出更多具有独创性的人才,可能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选自《科幻文学的“十年树木”和“百年树文”》,文艺报)材料三:在一些人看来,科幻代表未来,历史代表过去,二者似乎天然对立,科幻难以从“故纸堆”中寻找养料。但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史书是高度浓缩的,自带故事性,而且以史为鉴也是为了启迪未来,这与科幻预示未来的底色不谋而合。当仰望星空时,我们“寄蜉蝣于天地”,对浩瀚宇宙产生深深好奇;当走进历史时,我们“哀吾生之须臾”,对无尽的时间展开新的想象。凝视宇宙,回望历史,我们竟可以收获相同的震撼。我尝试发掘历史之于科幻创作的价值,将历史素材融入科幻写作,渐渐沉浸其中。(选自《丰富科幻的“打开方式”》,人民日报)17.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慈欣承认人工智能辅助写作的强大力量,但仍然保留自己的创作习惯与追求。B.AI写作出现创意匮乏、情节老套的情况,很大原因是Al不具备人类的想象力。C.少儿科幻作品主要应该具备科学性和时代感,不必强求思想的深度和人文关怀。D.目前《三体》在我国科幻文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既有激励性,又有引导性。18.学校成立科幻文学创作小组,成员的做法不利于科幻创作的一项是()A.小语参加学校舞台剧表演,提升科幻创意能力。B.小文用AI生成五篇作品,取共同点合成一篇。C.小苏阅读大量的历史素材,借此展开联想创作。D.小州经常观看科技新闻,留意最新的科技成果。19.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完成“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现状”表格编制。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现状整理表主要成就①______②______AI辅助创作,提高效率,带来更多可能性。努力的空间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动态,深入挖掘人性、社会等深层次主题。加强科研,加大投入,融入教育,提升科幻文学突破性的原创能力。③______【答案】17.C18.B19.①.科幻文学总体态势良好。②.实力作家持续发力,年轻作者崭露头角,作品数量增多且质量提升。③.继续加大科幻文学和科技艺术诸领域的投入,尤其是舞台剧投入。【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现状。材料一展现了AI辅助创作的双刃剑效应,材料二指出原创能力不足的瓶颈,材料三则创新性地提出历史与科幻的融合可能。三则材料共同勾勒出中国科幻文学在技术革新与人文思考间的探索轨迹,既有对现状的清醒认知,也包含对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思考。【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C.根据材料一第⑥段“少儿科幻作家尹超表示,作家应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动态,主动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作品,使作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感;同时,还需要深入挖掘人性、社会等深层次主题,使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可知,少儿科幻作品既需要科学性和时代感,也需要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本项“不必强求思想的深度和人文关怀”有误;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B.根据材料一第④段“AI写作给科幻文学带来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大量科幻作品涌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作品创意匮乏、情节老套,影响了读者对科幻文学整体的观感”可知,用AI生成作品再取共同点合成,会导致作品缺乏原创性,创意匮乏。本项“小文用AI生成五篇作品,取共同点合成一篇”有误;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①根据材料二“当前,科幻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较为良好”可知,科幻文学总体态势良好。②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一些长期活跃在科幻文学圈内的实力作家持续发力,推出了情节更跌宕、设定更宏大的科幻作品,在想象力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新高度。此外,年轻科幻作者带着独特视角和新颖创意的作品崭露头角,为科幻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可知,实力作家持续发力,年轻作者崭露头角,作品数量增多且质量提升。③根据材料二“其次,应该继续加大科幻文学和科技艺术诸领域的投入。其中舞台剧的投入不容忽视”可知,继续加大科幻文学和科技艺术诸领域的投入,尤其是舞台剧投入。(四)(12分)阅读下面的人物传记,完成问题。为0.1秒蛰伏50年的院士梁水源①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榜上有名。他曾为了0.1秒蛰伏了50年,潜心研究风洞技术,成为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②1928年6月,俞鸿儒出生于江西上饶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经历了战乱年代,村里几百个人都被日本人杀死。15岁那年,一枚炸弹就在厅堂里爆炸,他从废墟中爬了出来。“落后就要挨打。”目睹了家国被毁的俞鸿儒,立志科研报国。28岁那年,他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跟随导师郭永怀从事激波风洞的建造。195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③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但俞鸿儒并没有退缩,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气体不得了,一个静电就会爆炸,充气过程中有小灰尘,碰出火花就爆炸,防不胜防,有一次把房子都炸掉了。”俞鸿儒说,爆炸后钱学森、郭永怀首先提出表扬,“只要人不受伤,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这也让俞鸿儒有了试错的勇气。④然而,这项研究是场持久战,短期难见成效。不过,从1958年开始,中科院力学所十多年没要求俞鸿儒写计划、写进度,这让俞鸿儒凝练出一条科研感悟:“只要看准方向,尽全力往前走就行,宽松的环境比多给经费更重要。”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其性能堪比国际大型激波风洞,造价却极其低廉。⑤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发达国家纷纷筹建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但这种风洞费用高昂,操作起来也很困难。俞鸿儒经过调研后,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⑥由于爆轰驱动的危险性极高,这个想法遭到了一致反对,觉得他的想法太疯狂。“我不怕反对,没人反对可能是平庸的工作。”俞鸿儒说,他没有因为别人的反对而放弃,而是继续心无旁骛地搞研究。研究初期,因严重缺乏资金支持,经历过一段比较艰难的岁月,但俞鸿儒并没有气馁,他始终记得导师那句话:“没钱干出大事,才是本事。”1998年,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然而,已进入古稀之年的俞鸿儒,心中还有个更大的计划要去完成。当时全世界都认为激波风洞的试验时间只有几毫秒,俞鸿儒却提出要建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并达到100毫秒的试验时间。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地面完全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攻克悬置近60年的世界级难题。⑦有心人,天不负。2012年,在俞鸿儒的指导下,我国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从而获得0.1秒的活动数据。而为了这0.1秒的数据,俞鸿儒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这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前,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⑧“工作要一代、一代接下去。人的时间有限,谁也不能干一辈子,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现在,96岁的俞鸿儒淡泊名利,扶持后辈,甘做铺路石。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老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原载《思维与智慧》,转载《阅读时代》202411期,有删改)20.默读选文,勾画重要信息,概括俞鸿儒在风洞研究中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方法,完成表格。面临的困难应对的方法资金短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爆轰驱动研究资金缺口大。①______;秉持“没钱干出大事,才是本事”的信念坚持研究。②______:氢氧燃烧、爆轰驱动研究风险极高,实验过程中危险无处不在。在前辈鼓励下,不惧失败,心无旁骛搞研究。③______:风洞研究十多年无明显成果。依靠中科院宽松环境专注探索,凝练出“看准方向全力前行”的感悟。技术艰难:④______不断调研、试错、复盘,最终带领团队建成JF—10、JF—12风洞,攻克世界级难题。2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22.文章标题“为0.1秒蛰伏50年的院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3.俞鸿儒被评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你认为他最符合下面哪条推选标准,结合本文内容说明理由。A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B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C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我选______项,理由是:______。【答案】20.①.选择更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②.研究风险极高;③.研究周期长,短期无成果;④.试图攻克激波风洞试验时间达100毫秒的世界级难题21.“炸”字既指实验中的真实爆炸,也象征突破技术难关,体现研究艰险与团队拼搏,语言生动形象。22.标题通过时间反差吸引读者,概括50年研究获0.1秒数据的核心事件,凸显科研奉献精神。23.①.选B项,②.俞鸿儒的风洞技术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奠定基础,推动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解析】【导语】这篇人物传记以“0.1秒蛰伏50年”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俞鸿儒院士的科研人生。文章通过典型事例(如氢氧燃烧实验爆炸、JF-12风洞研制)和细节描写(如“炸”出新路),突出了传主在资金短缺、技术风险等困境中坚守科研报国初心的精神品质。标题运用数字对比制造悬念,结尾“一生择一事”的总结升华主题。全文结构清晰,语言平实中见深意,成功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形象。【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①根据第③段“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但俞鸿儒并没有退缩,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可知,面对资金短缺的困难,俞鸿儒选择了更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故填:选择更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②根据第③段“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气体不得了,一个静电就会爆炸,充气过程中有小灰尘,碰出火花就爆炸,防不胜防,有一次把房子都炸掉了’”及第⑥段“由于爆轰驱动的危险性极高,这个想法遭到了一致反对”可知,氢氧燃烧、爆轰驱动研究存在极高的风险。故填:研究风险极高;③根据第④段“然而,这项研究是场持久战,短期难见成效。不过,从1958年开始,中科院力学所十多年没要求俞鸿儒写计划、写进度”可知,风洞研究周期长,短期内没有成果。故填:研究周期长,短期无成果;④根据第⑥段“当时全世界都认为激波风洞的试验时间只有几毫秒,俞鸿儒却提出要建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并达到100毫秒的试验时间。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地面完全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攻克悬置近60年的世界级难题”可知,风洞研究面临的技术难题是要攻克激波风洞试验时间达100毫秒的世界级难题。故填:试图攻克激波风洞试验时间达100毫秒的世界级难题。【2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中,“炸”真实反映了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下实验中频繁发生爆炸的客观情况,体现了研究过程中的高危险性。从深层含义看,“炸”并非单纯指物理爆炸,而是象征着俞鸿儒团队在一次次爆炸带来的失败与经验中,突破了技术瓶颈,开辟出我国风洞研究的独特路径。这个字既突出了研究过程的艰难险阻,又生动展现了团队不畏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使表达更具感染力和画面感。【22题详解】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根据第⑦段“2012年,在俞鸿儒的指导下,我国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从而获得0.1秒的活动数据。而为了这0.1秒的数据,俞鸿儒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可知,标题中“0.1秒”和“50年”形成鲜明的时间反差,能强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同时,这一标题精准概括了文章的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慢性胆囊炎病症状剖析及护理指南
- 券商机构业务介绍
- 肺部的护理宣教
- 胶东避暑山庄介绍
- 新斯的明药品介绍
- 2025版癫痫常见症状及护理技巧分享
- 2025版关节炎常见症状及护理要领
- 种植牙种前介绍
- 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 三方协议书要签多久
- 测绘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医院感染与标准预防措施
- 《供应链管理培训资料》课件
- DB34∕T 4161-202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规程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物化学基础入门篇
- 蒸汽管道安装施工方案
-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
- 4.2.1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全国一等奖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口哨与小狗》课件
- JT∕T 1477-2023 系列2集装箱 角件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