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初中物理复习辅导资料一、前言初中物理是中考理科综合的核心科目之一,其考查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能源五大模块,注重实验探究、逻辑推理与生活应用。2019年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呈现“基础为主、能力立意、联系实际”的特点,强调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科学方法的应用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本资料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2019年中考真题及模拟题,系统梳理知识点、突破高频考点、总结解题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提升复习效率。二、力学模块:中考分值占比约40%,核心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学是初中物理的“基石”,也是中考的“压轴大户”(如浮力、压强、功与能综合题)。复习时需重点突破受力分析、公式应用、综合计算三大难点。(一)机械运动1.知识点梳理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准(假定静止);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frac{s}{t}\)(单位:m/s或km/h,1m/s=3.6km/h)。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bar{v}=\frac{s_{总}}{t_{总}}\))。2.重点突破参照物选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需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3.典型例题例: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前10分钟以5m/s的速度行驶,后5分钟以3m/s的速度行驶,求全程平均速度。解析:前10分钟路程:\(s_1=v_1t_1=5m/s\times600s=3000m\)后5分钟路程:\(s_2=v_2t_2=3m/s\times300s=900m\)总路程:\(s=s_1+s_2=3900m\)总时间:\(t=900s\)平均速度:\(\bar{v}=\frac{s}{t}=4.33m/s\)(二)力与运动1.知识点梳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或合力为零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的本质)。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重点突破惯性: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力”。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3.典型例题例: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质量越大,惯性越大C.受力越大,惯性越大D.静止时,惯性为零答案:B(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受力、运动状态无关。)(三)压强1.知识点梳理固体压强:\(p=\frac{F}{S}\)(F为压力,S为受力面积;单位:Pa,1Pa=1N/m²)。液体压强:\(p=\rhogh\)(ρ为液体密度,g=9.8N/kg,h为深度(液面到该点的垂直距离))。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p_0=1.01\times10^5Pa\)(约760mm汞柱);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如高压锅)。2.重点突破固体压强: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不是物体的底面积);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如斜面上的物体)。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与容器形状、体积无关(如“连通器”原理)。3.典型例题例:一个底面积为0.01m²的圆柱形容器,装有2kg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g=9.8N/kg)解析:水的体积:\(V=\frac{m}{\rho}=\frac{2kg}{1.0\times10^3kg/m^3}=0.002m^3\)水的深度:\(h=\frac{V}{S}=\frac{0.002m^3}{0.01m^2}=0.2m\)水对底部的压强:\(p=\rhogh=1.0\times10^3kg/m^3\times9.8N/kg\times0.2m=1960Pa\)(四)浮力1.知识点梳理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rho_液gV_排\)(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浮沉条件:漂浮:\(F_浮=G_物\),\(\rho_物<\rho_液\);悬浮:\(F_浮=G_物\),\(\rho_物=\rho_液\);下沉:\(F_浮<G_物\),\(\rho_物>\rho_液\)。浮力计算方法:称重法(\(F_浮=G-F_示\))、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2.重点突破V排的判断:物体完全浸没时,\(V_排=V_物\);部分浸没时,\(V_排<V_物\)(如漂浮的木块)。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完全浸没后,浮力与深度无关(因为ρ液、V排不变)。3.典型例题例:一个重10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时示数为6N,求物体受到的浮力及物体的密度。(g=9.8N/kg,\(\rho_水=1.0\times10^3kg/m^3\))解析:浮力:\(F_浮=G-F_示=10N-6N=4N\)排开水的体积:\(V_排=\frac{F_浮}{\rho_水g}=\frac{4N}{1.0\times10^3kg/m^3\times9.8N/kg}\approx4.08\times10^{-4}m^3\)物体体积:\(V_物=V_排=4.08\times10^{-4}m^3\)物体质量:\(m=\frac{G}{g}=\frac{10N}{9.8N/kg}\approx1.02kg\)物体密度:\(\rho_物=\frac{m}{V_物}\approx\frac{1.02kg}{4.08\times10^{-4}m^3}=2.5\times10^3kg/m^3\)(五)功与能1.知识点梳理功:\(W=Fs\)(F与s同方向;单位:J,1J=1N·m)。功率: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frac{W}{t}=Fv\)(单位:W,1W=1J/s)。机械能:动能(\(E_k=\frac{1}{2}mv^2\),与质量、速度有关)+势能(重力势能\(E_p=mgh\),与质量、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形变程度有关)。机械能转化:如瀑布下落(重力势能→动能)、弹弓发射(弹性势能→动能)。2.重点突破功的判断:有力无距离(如推而未动)、有距离无力(如惯性滑行)、力与距离垂直(如提物体水平行走),均不做功。功率的理解:功率大表示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如汽车功率大,但行驶时间短,做功可能少)。3.典型例题例:工人用100N的力将重200N的货物沿斜面推上1m高的平台,斜面长2m,求工人做的功及斜面的机械效率。解析:工人做的总功:\(W_总=Fs=100N\times2m=200J\)有用功(克服重力做功):\(W_有用=Gh=200N\times1m=200J\)?(此处需注意:若货物重力200N,推上1m高,有用功应为200J,但总功200J,机械效率100%,显然不符合实际,可能题目中货物重力应为300N,调整后:)修正题目:工人用100N的力将重300N的货物沿斜面推上1m高的平台,斜面长2m,求工人做的功及斜面的机械效率。解析:总功:\(W_总=Fs=100N\times2m=200J\)有用功:\(W_有用=Gh=300N\times1m=300J\)?(不对,总功不能小于有用功,应调整力为200N,斜面长3m:)正确题目:工人用200N的力将重300N的货物沿斜面推上1m高的平台,斜面长3m,求工人做的功及斜面的机械效率。解析:总功:\(W_总=Fs=200N\times3m=600J\)有用功:\(W_有用=Gh=300N\times1m=300J\)机械效率:\(\eta=\frac{W_有用}{W_总}\times100\%=50\%\)(解析: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反映斜面的省力程度与额外功的多少)。三、热学模块:中考分值占比约15%,核心是“能量的转移与转化”热学内容贴近生活(如物态变化、内能利用),考查重点是概念理解与实验探究(如熔化曲线、比热容实验)。(一)温度与物态变化1.知识点梳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如冰化成水);凝固(液态→固态,放热,如水结成冰);汽化(液态→气态,吸热,如蒸发、沸腾);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如雾、露的形成);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如樟脑丸变小);凝华(气态→固态,放热,如霜、雪的形成)。2.重点突破熔化与凝固:晶体有固定熔点(如冰、海波),非晶体没有(如石蜡、玻璃);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如“下雪不冷化雪冷”)。汽化:蒸发是缓慢的(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是剧烈的(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如吹风扇降温)。3.典型例题例: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湿衣服晾干C.秋天,草上结霜D.冬天,口中呼出“白气”答案:D(解析:A是熔化,B是蒸发,C是凝华,D是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二)内能与热机1.知识点梳理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如摩擦生热)、热传递(如加热物体)。比热容:物质的特性(与质量、温度无关),公式:\(c=\frac{Q}{m\Deltat}\)(单位:J/(kg·℃));水的比热容大(4.2×10³J/(kg·℃)),用于取暖、冷却(如汽车水箱用冷水)。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如汽油机、柴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机械能→内能)→做功(内能→机械能)→排气(4个冲程,1个循环做功1次);效率:\(\eta=\frac{W_有用}{Q_放}\times100\%\)(Q放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_放=mq\))。2.重点突破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一物体);但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如质量大的冷水内能可能比质量小的热水大)。比热容的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如“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3.典型例题例: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8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_水=4.2\times10^3J/(kg·℃)\))解析:温度变化:\(\Deltat=80℃-20℃=60℃\)吸收的热量:\(Q_吸=cm\Deltat=4.2\times10^3J/(kg·℃)\times2kg\times60℃=5.04\times10^5J\)四、光学模块:中考分值占比约15%,核心是“光的传播规律”光学内容分为几何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与物理光学(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考查重点是实验探究(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一)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1.知识点梳理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同种均匀介质);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光速(\(c=3\times10^8m/s\),真空中最快)。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两线分居(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如镜子)、漫反射(如墙面,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对称);原理(光的反射);应用(穿衣镜、潜望镜)。2.重点突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有关);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有关(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平面镜成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如“镜中花”“水中月”)。3.典型例题例:下列关于光的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角大于入射角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时,反射角为0°C.镜面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D.平面镜成像时,像比物体小答案:B(解析:A错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错误,漫反射也遵循反射定律;D错误,平面镜成像等大。)(二)光的折射与透镜1.知识点梳理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大于其他介质中的角,如从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如放大镜、照相机镜头);成像规律:\(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u<f\):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如近视眼镜);成像规律:正立、缩小的虚像。2.重点突破凸透镜成像:“一倍焦距分虚实(u=f时不成像),二倍焦距分大小(u=2f时成等大实像)”;实像倒立(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正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眼睛与眼镜: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后,需戴凸透镜矫正)。3.典型例题例: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物体,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5cm时,成的像是什么性质?解析:焦距\(f=10cm\),物距\(u=15cm\),处于\(f<u<2f\)(10cm<15cm<20cm)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投影仪)。五、电磁学模块:中考分值占比约25%,核心是“电与磁的相互转化”电磁学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区分度”所在,考查重点是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应用、电功率计算。(一)电路1.知识点梳理电路组成:电源(提供电能,如电池)、用电器(消耗电能,如灯泡)、开关(控制电路)、导线(连接电路)。电路状态:通路(正常工作)、开路(断开,不工作)、短路(电源正负极直接相连,损坏电源)。电路连接:串联(用电器首尾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互相影响)、并联(用电器两端分别相连,电流有多条路径,互不影响)。2.重点突破串联与并联的判断:电流法(看电流是否有分支)、拆除法(拆除一个用电器,看其他是否工作)。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流,量程选择:0-0.6A或0-3A);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测电压,量程选择:0-3V或0-15V);均需“正进负出”(否则指针反向偏转)。3.典型例题例:下列电路中,属于并联电路的是()A.两个灯泡首尾相连,开关控制整个电路B.两个灯泡两端分别相连,开关控制其中一个灯泡C.两个灯泡首尾相连,开关控制其中一个灯泡D.一个灯泡与开关串联,另一个灯泡并联在开关两端答案:B(解析:A是串联,B是并联,C是串联,D是混联。)(二)电流电压电阻1.知识点梳理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单位:A(安培),1A=10³mA=10⁶μA;公式:\(I=\frac{Q}{t}\)(Q为电荷量,单位:C)。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单位:V(伏特),1V=10³mV=10⁻³kV;常见电压: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36V。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Ω,欧姆);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金属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公式:\(R=\rho\frac{L}{S}\)(ρ为电阻率,与材料有关)。2.重点突破电流的形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酸碱盐溶液中是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电阻的特性: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如“伏安法测电阻”中,改变电压,电流改变,但电阻不变)。3.典型例题例: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与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阻越小B.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有关,电压越大,电阻越大C.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D.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无关,与横截面积有关答案:C(解析:A、B错误,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D错误,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三)欧姆定律1.知识点梳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frac{U}{R}\))。应用:串联电路:\(I=I_1=I_2\),\(U=U_1+U_2\),\(R=R_1+R_2\)(分压原理:\(\frac{U_1}{U_2}=\frac{R_1}{R_2}\));并联电路:\(U=U_1=U_2\),\(I=I_1+I_2\),\(\frac{1}{R}=\frac{1}{R_1}+\frac{1}{R_2}\)(分流原理:\(\frac{I_1}{I_2}=\frac{R_2}{R_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frac{U}{I}\));电路(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误差分析(电流表外接法:电压表分流,导致电流测量值偏大,电阻测量值偏小;电流表内接法:电流表分压,导致电压测量值偏大,电阻测量值偏大)。2.重点突破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同一导体、同一状态(温度不变)。串联分压: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如串联的两个灯泡,电阻大的更亮);并联分流:电阻越大,分得的电流越小(如并联的两个灯泡,电阻小的更亮)。3.典型例题例:两个电阻R₁=10Ω,R₂=20Ω,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0V的电路中,求通过R₁的电流及R₂两端的电压。解析:串联总电阻:\(R=R_1+R_2=10Ω+20Ω=30Ω\)通过R₁的电流:\(I=\frac{U}{R}=\frac{30V}{30Ω}=1A\)(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R₂两端的电压:\(U_2=IR_2=1A\times20Ω=20V\)(或\(U_2=U-U_1=30V-10V=20V\),\(U_1=IR_1=10V\))(四)电功率1.知识点梳理电功率: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P=\frac{W}{t}=UI\),单位:W,1W=1J/s);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_额=U_额I_额=\frac{U_额^2}{R}\));实际功率是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P_实=U_实I_实=\frac{U_实^2}{R}\));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公式:\(W=Pt=UIt=\frac{U^2}{R}t=I^2Rt\),单位:J或kW·h,1kW·h=3.6×10⁶J)。2.重点突破电功率的计算:\(P=UI\)适用于所有电路;\(P=I^2R=\frac{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灯泡、电阻器);实际功率与亮度的关系:实际功率越大,用电器越亮(如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与额定功率无关)。3.典型例题例:一个标有“220V40W”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当电压为110V时,实际功率是多少?(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解析:正常发光时,\(U_额=220V\),\(P_额=40W\),电阻:\(R=\frac{U_额^2}{P_额}=\frac{(220V)^2}{40W}=1210Ω\)实际电压\(U_实=110V\),实际功率:\(P_实=\frac{U_实^2}{R}=\frac{(110V)^2}{1210Ω}=10W\)(或\(P_实=P_额\times(\frac{U_实}{U_额})^2=40W\times(\frac{110}{220})^2=10W\))(五)电磁现象1.知识点梳理磁体与磁场:磁体有南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假想曲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方向由安培定则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N极);电磁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组成,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匝数多少有关)。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法拉第发现,原理:机械能→电能,应用:发电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有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原理:电能→机械能,应用:电动机);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2.重点突破电磁现象的区分:发电机(电磁感应,无电源)、电动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有电源);安培定则的应用:判断通电螺线管的N极(需明确电流方向)。3.典型例题例: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A.电动机B.发电机C.电磁铁D.电热水器答案:B(解析:A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利用电流的磁效应,D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考分值占比约5%,核心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知识点梳理能源分类: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太阳能(清洁、无污染)、风能(可再生)、核能(裂变:核电站,聚变:氢弹)、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如水电站:机械能→电能;火力发电站: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2.重点突破核能的利用:裂变(可控,如核电站)、聚变(不可控,如氢弹);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如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发反向转移)。七、复习方法与应试技巧(一)分阶段复习规划1.基础回顾(第1-2周):梳理知识点:对照教材或笔记,整理各模块的核心概念、公式、规律(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电磁学中的欧姆定律);背诵公式:将常用公式(如\(v=\frac{s}{t}\)、\(P=UI\))写在卡片上,随时背诵;做基础题: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或同步练习,巩固基础(如机械运动的速度计算、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2.专题突破(第3-4周):针对重点板块:力学(浮力、压强、功与能)、电磁学(欧姆定律、电功率)做综合题(如浮力与压强的综合、电路与电功率的综合);突破难点:解决易错点(如惯性的理解、V排的判断)、高频考点(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电磁感应);做专题练习:如“浮力综合题”“电功率计算”“电磁现象辨析”等。3.模拟演练(第5-6周):做中考真题:熟悉中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题量、难度;做模拟题:模拟考试环境(定时、独立完成),适应考试节奏;查漏补缺:分析错题,找出薄弱环节(如“电功率计算错误”“电磁感应判断错误”),针对性复习。(二)核心科学方法总结1.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因素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如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2.转换法: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易测量的物理量(如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_浮=G-F_示\);用温度计测温度:将温度转换为液体的体积变化);3.等效替代法:用一个物理量替代另一个物理量,效果相同(如用总电阻替代串联或并联电阻;用平面镜成像替代物体);4.理想实验法: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从斜面实验推理出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三)应试技巧指南1.审题技巧:圈画关键词: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提示受力平衡)、“忽略摩擦”(提示额外功为零)、“完全浸没”(提示\(V_排=V_物\));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如“求压强”还是“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3微积分基本定理
- 人防工程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脑洞英语语法系列之一般现在时课件
- 河南省周口西华县联考2026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超高坝建设中的经济性评估方法探讨:实践经验分享
- 汽车制造设备技术手册
- 2026届天津市河西区梅江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清远市2026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垦利区四校联考数学七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国银行宿迁市泗阳县2025秋招笔试法律专练及答案
-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理解型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地铁站内二次结构支模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工艺技术
- 常见业务场景网络安全建设VISIO图合集(27个类型)v2023
-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方法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电子课件 2.5 可控核聚变及其未来利用方式
- 防水质保协议书范本简单模板
- 子宫癌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 加油加气站 反恐防范重点目标档案 范例2024
- 店面漏水赔偿申请书
- DB32T-成人危重症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6部分:患者身体约束
- 足球知识竞赛题库90道附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