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1页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2页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3页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4页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12月22日(冬至日),北京(40°N,116°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日出。此时,北京的日出方向及昼夜长短状况是()A.东北方向,昼长夜短B.东南方向,昼短夜长C.正东方向,昼夜等长D.西南方向,昼长夜短2.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沉积岩层,⑤为岩浆岩)。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注:示意图中,①在最底层,②叠于①上,③叠于②上,④叠于③上,⑤侵入②-④层)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①→⑤→②→③→④D.④→③→②→①→⑤3.2023年台风“杜苏芮”登陆我国东南沿海时,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台风属于()A.热带气旋B.温带反气旋C.锋面气旋D.副热带高压4.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流区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修建水库主要影响地表径流环节C.植物蒸腾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台风登陆属于海上内循环的环节5.下图为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最冷月均温-5℃,最热月均温25℃,年降水量约600mm,集中在夏季;乙:最冷月均温15℃,最热月均温28℃,年降水量2000mm,各月降水均匀)A.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6.2024年我国启动新一轮“黑土地保护工程”,重点保护东北地区的黑土资源。黑土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B.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C.风力侵蚀弱,土壤厚度大D.植被稀疏,矿物质积累少7.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①为住宅区,②为工业区,③为商业区)。图中③区布局的主要优势是()(注:③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交汇处)A.环境优美,适合居住B.靠近原料地,降低成本C.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大D.地价低廉,利于扩张8.2023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首次出现负增长。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医疗水平提高B.生育观念转变C.自然资源短缺D.人口基数庞大9.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乡村庭院经济”。庭院经济(如家庭种植、手工加工)的主要特点是()A.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B.依赖机械化,科技投入多C.布局分散,贴近日常生活D.专业化程度高,市场范围广10.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以上,上海、广州等地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优势是()A.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B.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原料价格,增加利润空间D.减少市场需求,避免恶性竞争11.2024年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全面开工,该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桥隧比(桥梁与隧道占比)高达95%。桥隧比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冻土广布B.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C.保护生态,减少植被破坏D.技术先进,施工难度降低12.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图中①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注:①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由低纬流向高纬)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增湿D.降温减湿13.2023年黄河流域启动“深度节水控水行动”,要求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该措施主要缓解的问题是()A.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C.水资源污染严重D.水资源利用效率低14.2024年我国首个海上风电“国管海缆”项目投运,该项目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与传统火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优势是()A.发电成本低B.能源稳定性高C.环境效益突出D.建设周期短15.2023年南极臭氧空洞面积较往年偏小,主要得益于全球对哪类物质的限制排放?()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氟氯烃D.氮氧化物16.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河流的流向是()(注: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间低,河流位于中间低地,等高线凸向高处)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17.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推广,目标是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下列措施符合“无废城市”理念的是()A.大量填埋生活垃圾B.推广一次性餐具使用C.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D.提高化石能源消费比例18.2023年我国某省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素质偏低C.人口老龄化D.人口性别比失衡19.2024年“中老铁路”国际货运量同比增长30%,该铁路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主要影响是()A.减少区域间文化交流B.降低沿线城市等级C.促进资源开发与贸易D.加剧生态环境破坏20.下图为“某农作物生长条件示意图”(需水较多,喜温凉,生长期约120天)。该农作物最可能是()A.水稻B.小麦C.甘蔗D.青稞21.2023年我国某沿海城市发生海水倒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径流量增大B.地下水位下降C.全球气候变暖D.海洋渔业过度捕捞22.2024年“三北”工程(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进入六期工程,重点加强防沙治沙。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调节气候,增加降水23.2023年我国某山区发生滑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滑坡发生的主要自然诱因是()A.植被覆盖率高B.连续强降雨C.修建盘山公路D.矿产资源开采24.2024年我国某城市推出“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一体化出行服务。该措施主要缓解的城市问题是()A.住房紧张B.就业困难C.交通拥堵D.环境污染25.2023年我国某县依托当地温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该案例体现的区域发展策略是()A.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B.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第三产业C.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引进高科技产业,提升竞争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A为地中海,B为撒哈拉沙漠,C为尼罗河)。材料二:下表为尼罗河下游某观测站的月均径流量数据(单位:亿立方米)。|月份|1|2|3|4|5|6|7|8|9|10|11|12||------|---|---|---|---|---|---|---|---|---|----|----|----||径流量|101|91|81|79|72|69|182|212|209|183|119|104|(1)描述尼罗河下游月均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4分)(2)分析尼罗河下游夏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6分)(3)说明尼罗河对埃及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重点发展方向。下图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分布图”(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成渝地区)。材料二: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模式: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自主研发生产,其他零部件全球采购,总装厂布局在市场需求大的地区。(1)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分布特点。(4分)(2)分析长三角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条件。(6分)(3)说明该企业“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其他零部件全球采购”生产模式的合理性。(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2023年我国某省(下图)启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材料二:该省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沟壑纵横,年降水量400-600mm,集中在夏季,多暴雨。(1)判断该省最可能的名称,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2)分析该省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3)提出该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具体措施。(6分)答案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昼短夜长。2.A解析:沉积岩按沉积顺序,越靠下的岩层形成越早(①→②→③→④);岩浆岩⑤侵入②-④层,说明其形成晚于②-④层,因此顺序为①→②→③→④→⑤。3.A解析:台风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气流辐合上升。4.B解析:修建水库通过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来影响水循环;外流区还参与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是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台风登陆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5.A解析:甲地最冷月均温<0℃,降水集中夏季,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最冷月均温>15℃,全年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6.B解析:黑土形成于冷湿的环境(如东北平原),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7.C解析: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中心(③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市场广阔。8.B解析:当前我国人口负增长的主因是生育观念转变(晚婚晚育、少生优育),导致出生率下降。9.C解析:庭院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布局分散,主要满足家庭需求或小规模市场,贴近日常生活。10.B解析:产业集群可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11.B解析: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需修建大量桥梁和隧道以克服地形障碍。12.A解析:①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的影响)。13.D解析:滴灌、喷灌技术可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4.C解析:海上风电为清洁能源,相比火电(排放CO₂、粉尘等),环境效益更突出。15.C解析: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限制其排放可缓解臭氧空洞问题。16.A解析: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河流流经),结合“凸高为谷”可判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等高线数值西北高、东南低)。17.C解析:循环经济产业链可实现废物再利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理念。18.C解析: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为老龄化,18%说明老龄化严重。19.C解析:铁路建设可加强区域联系,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贸易往来。20.B解析:小麦需水较多、喜温凉(冬小麦),生长期约120天,符合题意;水稻喜高温多雨,甘蔗喜湿热,青稞耐寒、生长期短。21.B解析:沿海城市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补给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22.C解析:“三北”工程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防护林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3.B解析:连续强降雨会增加土体重量,降低土壤抗滑力,是滑坡的主要自然诱因。24.C解析:“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一体化服务可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缓解交通拥堵。25.B解析:依托温泉资源发展康养旅游(第三产业),属于利用特色资源推动区域发展。二、非选择题26.(1)季节变化大;夏季(7-9月)径流量大,冬季(12-2月)径流量小。(4分)(2)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上游);夏季(北半球)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进入汛期;支流(如青尼罗河)汇入,水量大增。(6分)(3)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生产;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沃;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利于耕作;调节局部气候,减少干旱影响。(8分)27.(1)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核心城市群(成渝地区)。(4分)(2)工业基础雄厚,配套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高,人才密集;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海运、陆运、空运);政策支持(如新能源产业补贴)。(6分)(3)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可掌握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