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10月,甲(28岁)与乙(25岁)经预谋后决定共同实施盗窃。甲提前准备了撬锁工具,乙通过踩点选定某小区3栋201室作为目标,二人约定当晚23时行动,由甲在楼下望风,乙入室行窃。行动前1小时,甲因担心被抓获,电话联系乙表示“我不去了,你自己看着办”,乙未回应并按原计划前往。乙撬锁进入201室后,盗得现金2万元及一部价值3000元的手机。此时户主王某起夜发现乙,乙为抗拒抓捕,随手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将王某左手臂划伤(经鉴定为轻微伤),后逃离现场。次日,甲因形迹可疑被巡逻民警盘查,如实供述了与乙的预谋,但未提及乙伤人的情节。问题:分析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各自的量刑情节如何?答案及解析:1.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根据《刑法》第269条,犯盗窃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本案中乙实施盗窃后,为抗拒户主王某的抓捕,当场使用水果刀划伤王某(轻微伤),符合转化型抢劫的构成要件。虽王某伤情为轻微伤,但转化型抢劫的成立不要求暴力达到重伤以上,只要存在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即可。2.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既遂),不构成抢劫罪。甲与乙预谋盗窃,主观上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客观上为盗窃准备工具、参与预谋,已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虽在行动前表示退出,但未有效阻止乙继续实施盗窃行为(如报警、告知户主等),根据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规则,仅单方放弃但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不成立犯罪中止,仍需对共同犯罪的既遂结果负责。乙后续实施的暴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故意之外的过限行为,甲对此无共同故意,故不承担抢劫罪的责任。3.量刑情节:乙构成抢劫罪,法定刑为3-10年有期徒刑;其盗窃数额为2.3万元(现金2万+手机3000元),根据司法解释属于“数额较大”,但转化为抢劫后,盗窃数额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甲构成盗窃罪(既遂),数额2.3万元,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甲因形迹可疑被盘查时如实供述盗窃罪行,构成自首(《刑法》第67条),可从轻或减轻处罚。2024年3月,某县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个体工商户张某经营的“便民超市”销售超过保质期的牛奶。执法人员王某、李某(均持有执法证件)于次日上午9时前往核查。二人未主动出示执法证件,直接进入超市仓库,发现12箱(每箱24盒)已过期3天的牛奶。王某当场制作《现场笔录》,记载“查获过期牛奶12箱”,由李某签字后要求张某签字确认,张某拒绝。随后,王某口头告知张某:“你销售过期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要罚款5万元,明天来局里交罚款。”张某提出申辩,王某回应“别废话,罚你是应该的”。3日后,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张某销售过期食品,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24条第1款第5项(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决定罚款5万元,未载明张某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张某不服,向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问题:指出本案中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程序的违法之处,并说明法律依据。答案及解析:1.未出示执法证件。根据《行政处罚法》第55条第1款,执法人员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本案中王某、李某未主动出示证件,违反法定程序。2.现场笔录制作不规范。《行政处罚法》第47条规定,现场笔录应当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应当在笔录中注明。本案中《现场笔录》仅有执法人员李某签字,未注明张某拒绝签字的情况,程序违法。3.未履行听证告知义务。根据《行政处罚法》第63条,对公民处以较大数额罚款(各省通常规定个人2000元以上、单位10万元以上),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本案中罚款5万元属于较大数额(假设该县适用个人2000元标准),市场监管局未告知听证权利,剥夺了张某的程序权利。4.未充分听取当事人申辩。《行政处罚法》第45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王某对张某的申辩回应“别废话”,属于未充分听取申辩,违反程序。5.行政处罚决定书未载明救济途径。《行政处罚法》第59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本案决定书未载明相关内容,导致张某无法及时行使救济权利,程序违法。2023年11月,某市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被害人陈某陈述:“当晚22时,我步行至光明路街角时,一名穿黑色外套的男子冲过来抢走我的背包,我追赶时被他用刀划伤右手。”警方调取路口监控显示:22时05分,一穿黑色外套男子(身高约175cm)抢走陈某背包后逃离。经排查,锁定嫌疑人李某(男,28岁,身高176cm,有抢劫前科)。民警对李某进行拘传,在未出具传唤证的情况下将其带至派出所。审讯中,李某否认作案,侦查人员连续讯问36小时(仅允许中途上厕所2次),李某最终供述:“是我抢的,刀扔在护城河桥下。”随后,李某带领民警找到作案用的折叠刀(经鉴定刀刃长12cm,属管制刀具),并指认了抢劫现场。庭审中,李某翻供,称“供述是熬不住才说的,刀是我按照民警提示的位置找到的”,并申请排除非法证据。问题:本案中李某的供述及指认笔录是否应当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说明理由。答案及解析:1.李某的供述应当依法排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23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本案中,侦查人员对李某连续讯问36小时,仅允许中途短暂上厕所,属于“疲劳审讯”。根据司法解释,采用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长时间连续讯问等方法,使犯罪嫌疑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认定为“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因此,李某的有罪供述属于非法证据,应当排除。2.指认笔录的排除需区分情况。李某带领民警找到折叠刀及指认现场的行为,属于“根据非法供述收集的物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本案中,折叠刀的取得虽与非法供述相关,但刀具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物证,若侦查人员能够证明“即使没有李某的供述,也能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发现该刀具”(如监控显示李某丢弃刀具的位置),则刀具可作为合法证据使用;若无法证明,则可能被认定为“毒树之果”予以排除。但根据当前司法实践,我国对“毒树之果”采取有限排除原则,一般不直接排除由非法供述衍生的物证,除非取证程序严重违法且无法补正。因此,指认笔录中关于刀具位置的内容可能不被排除,但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认定。2024年6月,某市阳光小区发生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事件。6月10日18时许,8岁儿童赵某在小区楼下玩耍时,被从15楼坠落的一个玻璃烟灰缸砸中头部,当场昏迷(经鉴定为重伤二级)。事发后,公安机关调查发现:15楼共有4户住户(1501-1504室),其中1501室住户张某当日全家外出旅游(有酒店入住记录及登机牌证明);1502室住户李某(独居)阳台摆放了多个玻璃烟灰缸(经比对,坠落的烟灰缸与李某家的烟灰缸品牌、型号一致);1503室住户王某(一家三口)阳台未放置任何物品;1504室住户陈某(租户)阳台晾有衣物,但无烟灰缸。赵某父母无法证明具体侵权人,遂将15楼4户全部起诉至法院,要求连带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35万元。问题:本案中各住户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说明法律依据。答案及解析:1.1501室张某不承担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254条第1款,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张某提供了外出旅游的证据(酒店记录、登机牌),能够证明事发时其不在家,不可能实施抛物行为,故可排除其责任。2.1502室李某可能承担补偿责任。李某阳台摆放了与坠落物同品牌、同型号的烟灰缸,属于“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若李某无法证明烟灰缸未坠落(如提供监控显示烟灰缸未移动、阳台封闭完好等),则需承担补偿责任。但需注意,补偿责任并非连带责任,而是按份责任(实践中一般根据经济状况等因素酌定)。3.1503室王某不承担责任。王某阳台未放置任何物品,坠落的烟灰缸不可能来自其处,已排除加害可能性,故无需补偿。4.1504室陈某不承担责任。陈某阳台无烟灰缸,且坠落物为玻璃烟灰缸,与陈某家物品无关,可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故不承担责任。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254条第3款,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若阳光小区物业未安装高空抛物监控或未设置警示标识,赵某父母可同时起诉物业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2024年8月,某县派出所接到110指令:“朝阳路夜市有人持械斗殴,可能有人员受伤。”民警刘某(警龄5年)、张某(警龄2年)立即携带警棍、催泪喷射器出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两伙人(约10人)持啤酒瓶、折叠椅互相厮打,其中一名男子(王某)手持弹簧刀(刀刃长15cm)刺向对方李某的腹部。刘某大声喝止:“警察!住手!”但双方未停止。刘某再次警告:“再不停手就使用警械!”仍无效果。刘某遂使用催泪喷射器向人群喷射,张某则持警棍击打王某持弹簧刀的右手腕,致王某刀具掉落。经鉴定,王某手腕软组织挫伤(轻微伤),其他参与斗殴人员因吸入催泪气体暂时失去攻击能力,民警成功控制现场。问题:民警刘某、张某使用警械的行为是否合法?说明法律依据。答案及解析:民警使用警械的行为合法,具体分析如下:1.使用警械的前提符合规定。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1款第1项,人民警察遇有结伙斗殴、殴打他人等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本案中,两伙人持械斗殴且有人持弹簧刀实施伤害行为,属于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紧急情形,民警已两次警告(“警察!住手!”“再不停手就使用警械!”),但对方未停止,符合“经警告无效”的条件。2.使用警械的种类适当。催泪喷射器属于驱逐性警械,用于驱散违法犯罪行为人;警棍属于制服性警械,用于制服特定对象。王某持弹簧刀实施伤害行为,对他人人身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张某使用警棍击打其手腕(非致命部位),目的是制止其继续实施暴力,符合“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必要限度。3.未超过必要限度。《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2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间安全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2025年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教学课件的一般流程
- 教学设计与反思及课件
- 关于食物教学的英语课件
- 自然旅游景点教学课件
- 床单缝制效率提升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机转子噪声检测系统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氧化还原精炼技术Ⅲ考核试卷及答案
- 果实栽培技术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卷真题(精校打印)
- 市政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3
- 医院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初中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下册)课本全部(40篇)诗词文言文集合
- 医院关于开展整治重复医疗检查检验、违规收费问题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中医高热护理常规
- 船舶用钢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超市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挂牌责任督学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