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任校长第一次教师大会上的讲话:执“三问”之钥,共赴教育的生长之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站在这儿,心里像揣着两个小鼓:一面敲着“忐忑”,毕竟初来乍到,还有太多校园的故事、教学的智慧要向各位讨教;另一面擂着“热乎”,清晨在校门口撞见学生给保安师傅递糖,路过办公室听见你们讨论教案时的笑声,这点点滴滴,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所会“呼吸”的学校——充满了活生生的气息。教育这事儿,说简单是陪着孩子长大,说复杂是要给他们扎下能扛住风雨的根。我总在想,一所能让学生记一辈子的学校,该有三个模样:课程得有厚度,像本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藏着惊喜;师生间得有温度,像杯常热的茶,喝下去暖到心里;思维得有深度,像口挖不尽的井,越探越能见到底的光亮。这“三问”,是我来之前琢磨了又琢磨的事儿,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掰扯掰扯,咱们怎么把这三个模样做真了、做活了。一、课程有厚度:让知识长成“森林”课程不是摊在桌上的课本,也不是记在黑板上的知识点,它该是一片森林——乔木是核心知识,灌木是拓展内容,藤蔓是学科间的勾连,连地上的苔藓都藏着生活的小道理。有厚度的课程,得让学生走进这片森林时,不仅能认得出树名,还能闻得出花香,听得见鸟叫,知道这片林子怎么跟着四季变模样。(一)在“勾连”里织密知识的网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有厚度的课程,就得让课本里的字“走出来”,和学生的日子、家乡的烟火、时代的脚步握握手。教历史时,别只念朝代年表,带着学生去看校门口那棵百年老槐树——它见过日军侵华时的硝烟,也见过解放后学生们在树下读新书,让“时间”从数字变成能触摸的故事;教音乐时,别急着练简谱,先听爷爷哼的家乡小调,分析那里面藏着的方言韵律,让“节奏”从符号变成带乡愁的旋律;教物理时,拿家里的老风扇拆解,看看扇叶角度和风力的关系,让“力学”从公式变成能动手验证的日常。新学期咱们可以试试“主题式融合课”:就拿“家乡的老手艺”来说,劳技课跟着老手艺人学编竹篮,语文课写篇《竹篮里的时光》,数学课算算“编一个篮需要多少竹条”,美术课给竹篮画上新图案。你看,知识一勾连,就从孤零零的珠子变成了能拎起来的项链——学生总会恍然大悟:“原来学的这些,都在身边绕着呢!”(二)在“留白”里种出创造的芽有厚度的课程,得给学生留块“自留地”,别把课堂种成密不透风的庄稼地。每节课留10分钟“瞎想时间”,允许他们突然举手问“老师,要是地球不转了会怎样”;作业别总要求“写三百字”,可以是给课文画漫画、给实验拍短视频,甚至用积木搭出“理想中的教室”;咱们还能开一门“问题口袋课”,学生把想问的、想试的写在纸条上,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拆口袋、找答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唤醒”。去年我在另一所学校见着个案例:老师让学生设计“校园雨水利用方案”,孩子们蹲在操场看下雨,量积水深度,查资料算管道角度,甚至吵着要去请教小区的维修工。最后方案也许不够完美,但那个总在课堂上走神的男孩,却因为画设计图时的专注,第一次被全班鼓掌——这就是留白的魔力:知识会忘,但“我能想、我能做”的底气,会跟着孩子走一辈子。二、师生有温度:让校园成为“心灵的栖息地”教育的温度,不在挂在墙上的“文明公约”,也不在轰轰烈烈的“关爱活动”,它藏在楼梯转角的一句“慢点走”里,躲在作业本上的一个小笑脸里,落在办公室同事递过来的一杯热茶里。有温度的校园,得让每个人进来时松快,离开时踏实——知道“在这里,我的小心思有人懂,我的小差错有人担”。(一)用“看见”搭起心与心的桥学生的心里话,常像藏在树叶下的小蘑菇,不仔细找就错过了:上课总低头的姑娘,可能是新买的鞋子磨脚;总在自习课搭话的男孩,也许是想让在外打工的爸妈多问问他的学习;交作业总迟到的孩子,说不定是早上要帮奶奶卖菜。咱们多一分“看见”,就多一分靠近的可能。教室里可以设个“课间茶话角”,摆两把小椅子,谁想聊两句就坐下来;备个“成长树洞本”,学生可以写下没好意思说的话,老师每天抽5分钟回复;批改作业时别只打勾叉,画个小太阳、写句“这个想法比答案有意思”——这些细碎的举动,就像给心灵搭了台阶,慢慢就能走到一块儿去。老师之间的温度也金贵。办公室里贴块“教学灵感墙”,谁上课有个好点子就写上去;谁要上公开课,其他人递张“我帮你查资料”的小纸条;甚至谁今天情绪不对,旁边放颗糖、说句“我上午没课,有事喊我”。温度这东西,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你撒一点,我接一点,整个校园就飘满了暖乎乎的风。(二)用“等待”包容成长的“不完美”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事,就像没有哪棵小苗长出来就笔直。学生写错字时,别急着圈出来骂“粗心”,问问“是不是这个字长得太像双胞胎了”;课堂上答错题时,别让他站着难堪,笑着说“这个思路有意思,咱们再往深里走一步”。有位退休老师跟我说过个故事:她班上有个总在课堂上“插嘴”的男孩,被同学嫌“烦”,但她总说“他是想把想到的赶紧分享给大家”。后来那孩子成了大学辩论队教练,回来看老师时说:“您从来没堵过我的嘴,才让我敢一直说下去。”教育的温度,不就是允许孩子带着小缺点慢慢跑吗?咱们老师之间也一样,谁备课时卡了壳,谁上课出了小纰漏,别忙着批评,递杯茶说“下次咱们一起想办法”——包容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是给彼此的成长留了余地。三、思维有深度:让思考成为“带不走的能力”思维的深度,不是做对奥数题的聪明,而是遇到难题时,能自己画张思维导图理清楚;不是背得出标准答案,而是敢说“我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让思考变成学生的“随身技能”,他们走出校园时,才不会慌。(一)用“追问”撬开思维的“小门缝”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可这谈话得有人“搭茬”才行。咱们课堂上别总问“对不对”,多问“为什么这么想”;别总说“就该这样”,多问“要是换个情况呢”。语文课讲《曹刿论战》,别只说“曹刿有远见”,可以追问:“要是鲁庄公没听曹刿的,战争会怎么发展?”“现在的团队决策,能学曹刿的哪些办法?”——让思维从“记故事”变成“学方法”。科学课讲浮力,演示完木块浮在水面,别急着总结“浮力等于重力”,可以追问:“铁块放水里会沉,为什么用铁块做的轮船能浮着?”“要是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结果会变吗?”——让思维从“看现象”变成“探本质”。老师就像个“思维向导”,多递几个“追问的小铲子”,学生就能自己挖出藏在知识底下的“宝贝”。(二)用“实践”磨利思维的“小刀子”光想不做,思维就像没开刃的刀,用不上劲。得让学生在解决真问题时,把“想”和“做”拧成一股绳。咱们可以搞“生活谜题破解行动”:让学生观察“教室灯管总坏”的问题,他们得去看灯管型号、查每天开关次数、问电工师傅电压情况,最后拿出“分时段开灯”“定期检查线路”的方案;生物课别只看课本里的植物图,让他们试着在校园角落种“抗寒小绿植”,记录温度、浇水次数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中间死了几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他们会想“是不是水浇多了”“要不要盖层保鲜膜”——这个“试错、调整、再试”的过程,就是思维在“练肌肉”。思维的深度,从来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当学生习惯了“遇到问题先琢磨‘怎么办’”,他们的脑子就会越来越“灵光”。各位老师,课程的厚度是给学生铺的“路”,让他们走得稳;师生的温度是给学生备的“伞”,让他们走得暖;思维的深度是给学生装的“指南针”,让他们走得远。这“三问”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招教常考题目及答案
- 初中生春节作文900字8篇
- 观千与千寻有感650字(11篇)
-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与资源利用合同
- 时间日期变更课件
-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及管理工具
- 媒体采购推广合作合同
- 早期胃癌课件
- 航空航天技术研发投入统计表
- 农民利用自然资源合同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巩固练习
- YY 0666-2008针尖锋利度和强度试验方法
- 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 小沈阳《四大才子》欢乐喜剧人台词
- 全套课件-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
- 缝纫机线迹图示教学课件
- 2022年衡阳市南岳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阀门解体检修及研磨(课堂PPT)
- T∕CVIA 41-2014 液晶电视屏主流尺寸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