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8每题1分,9-13每题2分,共18分)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着我国古代造纸工艺,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楮树取皮 B.入釜煮糜 C.压水去湿 D.日晒成干2.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检查气密性3.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雾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行为符合环保要求的是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C.废弃塑料深埋处理,美化生活环境D.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5.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中气体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能够用来作燃料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来做霓虹灯C.由于氮气的沸点低,医疗上可以利用液氮来制作低温环境和麻醉D.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粉尘6.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7.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壤中含有钇元素的矿物盐,该盐被命名为“嫦娥石”。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钇的元素符号为yC.钇的原子序数为39 D.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g8.“生命吸管”可以解决野外极限环境中的饮水问题。“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的净水方法是A.过滤 B.吸附 C.消毒 D.蒸馏9.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根据以上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后,原子个数明显增多了B.该反应最后生成物只有A或BC.催化剂不会参与反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没有变化D.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地壳元素含量B.氢原子结构模型C.物质分类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11.下列实验操作或分析正确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用活性炭净水,上口进水,下口出水C.过滤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D.检验氢气的纯度,若有轻微的声音,则氢气较纯A.A B.B C.C D.D12.《天工开物》的“燔石”篇中有云:凡皂、红、黄矾,皆出一种而成。皂、红、黄矾指的分别是硫酸亚铁、三氧化二铁和九水硫酸铁,这三种物质称为“一种而成”的含义是A.是同种物质 B.三种物质中都有铁离子C.都含有铁元素 D.三种物质的颜色相同13.利用图1传感器采集蜡烛燃烧过程中O2和CO2浓度的变化,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图2中的曲线1表示瓶内O2浓度的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瓶内氮气的总质量基本不变C.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CO2导致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2分)14.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图1中的“锌”指的是(填“分子”或“元素”)。(2)图2中使用氦气填充气球,主要是利用了氦气的哪一点物理性质。(3)图3中打开白醋的瓶盖,会闻到酸味,从微观角度来讲,是因为分子具有的性质。(4)图4中烤羊肉串时用到了木炭,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15.谦谦同学利用如图1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在水电解器中加入Na2SO4(1)水电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水中加入Na2B.电极N与电源正极相连C.该过程中分子未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空隙D.该实验能验证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粉反应,模拟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用燃着的木条去点气泡,发现气泡能被点燃,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过程中,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说明。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O2,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该方法利用物质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O2。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N2、O2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测定其对N2、O2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盲目吸氧。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供氧方式主要有(写出一种即可)。(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差异。(3)图甲中,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填“Ⅰ”“Ⅱ”或“Ⅲ”)。(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证据是。17.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1)该工艺中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性质;(2)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H2+(3)上述流程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18.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O22.4kg,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IO3受热分解为NaC1和O2(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O2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1O19.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1)仪器a的名称:;(2)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化学兴趣小组设计V型管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为40℃,实验结束时量筒内剩余31.5mL水,该实验结果比理论值20.阿司匹林(C9H8O4)是一种用于解热镇痛的抗炎药。实验小组对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进行实验】取水杨酸和乙酸酐于烧瓶中,在不同温度下,采用500r/min的转速进行磁力搅拌(如图),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结晶,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阿司匹林的质量,并计算产率。实验记录如表:实验序号水杨酸的质量/g乙酸酐的体积/mL温度/℃反应时间/min产率/%①3.53.5852063.73②3.53.5852575.25③3.53.5853045.64④3.52.4852529.81⑤3.54.7852558.77⑥3.53.5752543.44⑦3.53.5952519.93【解释与结论】(1)阿司匹林(C9H8O4)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①②③的目的是。(3)得出“乙酸酐的体积对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有影响”的结论,依据的一组实验是(填序号)。(4)依据表中数据分析,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最佳实验条件是3.5g水杨酸、3.5mL乙酸酐、。【反思与评价】(5)继续实验探究磁力搅拌转速对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是否有影响,实验方案为:取3.5g水杨酸和3.5mL乙酸酐于烧瓶中,在85℃时,。(6)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关于合成阿司匹林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21.现代净水技术包括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反渗透膜、超滤膜等),这两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微生物和有机物。方法如图所示:(1)离子交换法图1所示,离子交换树脂中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是(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树脂。(2)膜分离法如图2所示超滤膜(如图2-1)适用于在一定压力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物质,类似于实验中的过滤;淡化膜技术(如图2-2),加压情况下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能透过),工作效果相当于实验中的蒸馏操作,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超滤膜的孔径淡化膜的孔径(填“>”“=”或“<”)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楮树取皮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入釜煮糜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压水去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日晒成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答】A、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B、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对火,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试管倾斜约45°,不朝向自己或别人,试管夹夹在中上部,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用火柴点燃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时药品用理分析;

D、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3.【答案】D【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B、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不符合题意;C、铁在空气中不燃烧,不符合题意;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磷、镁燃烧现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生成物名称的描述为实验结论分析。4.【答案】D【解析】【解答】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故不符合题意;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故不符合题意;C.废弃塑料深埋处理,会造成地下水、土壤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故不符合题意;D.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符合环保要求,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5.【答案】A【解析】【解答】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只能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故错误,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来做霓虹灯,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于氮气的沸点低,医疗上可以利用液氮来制作低温环境和麻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是SO2、CO、NO2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粉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答】A、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分析。B、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分析。C、根据氮气的沸点低,可以利用液氮来制作低温环境和麻醉分析。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是SO2、CO、NO2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6.【答案】C【解析】【解答】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符合题意;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水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间间隔变小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判断。7.【答案】C【解析】【解答】A.钇带有“金”字旁,则钇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钇的元素符号为Y,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钇的原子序数为39,故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则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故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分析判断。

8.【答案】D【解析】【解答】A、Uf超滤膜和PP棉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生命吸管”中用到过滤的净水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命吸管”中用到吸附的净水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C、抗菌球可除去细菌和病毒等,起到消毒的作用,“生命吸管”中用到消毒的净水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D、蒸馏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冷凝得到的是纯水,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还溶解有各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生命吸管”中没有用到蒸馏的净水方法,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抗菌球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9.【答案】D【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学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错误;B.由于生成物A或B中只有碳、氢元素,而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该反应最后生成物不能只有A或B,故错误;C.根据催化剂定义可知,催化剂不会参与反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化,故错误;D.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将减缓温室效应,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学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C、根据催化剂定义,特点分析。D、根据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分析。10.【答案】B【解析】【解答】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等,不符合题意;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符合题意;C、纯净物和混合物为物质的两大分类,不符合题意;D、空气按体积分数计: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分析;

B、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

C、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为物质的两大分类分析;

D、根据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由多到少顺序分析。11.【答案】D【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活性炭净水时,上口出水,下口进水,水能够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净水效果更好,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过滤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需要玻璃棒进行引流,且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验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松开拇指,若有轻微的声音,说明氢气较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有气体参加或生产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上出下进来解答;

C、根据过滤注意一帖二低三靠,玻璃棒引流来解答;

D、根据氢气的验纯的检验方法是将收集满的小试管用拇指堵住移到酒精灯火焰的上方后松开拇指,听爆名生来解答。12.【答案】C【解析】【解答】A.硫酸亚铁、三氧化二铁和九水硫酸铁是不同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B.硫酸亚铁中含有亚铁离子,三氧化二铁和九水硫酸铁中含有铁离子,故不符合题意;C.硫酸亚铁、三氧化二铁和九水硫酸铁中都含有铁元素,故符合题意;D.硫酸亚铁是浅绿色的,三氧化二铁是红棕色的,而九水硫酸铁是黄色的,三种物质的颜色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结合物质的化学式含义分析。13.【答案】D【解析】【解答】A、曲线1初始体积分数为20%左右,随着反应进行体积分数呈下降趋势。因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故图2中的曲线1表示瓶内O2浓度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B、氮气不参与燃烧,故蜡烛燃烧过程中,瓶内氮气的总质量基本不变,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CO2导致,C不符合题意;D、由图2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5.6%、3.8%,故此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80%N,所以蜡烛不能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问题的关键。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氮气为78%,其他成分是1%。14.【答案】(1)元素(2)密度比空气小(3)不断运动(4)木炭【解析】【解答】(1)图1中的“锌”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2)图2中使用氦气填充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图3中打开白醋的瓶盖,会闻到酸味,从微观角度来讲,是因为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因为酸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使人闻到。(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解答】(1)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2)根据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分析判断。(1)图1中的“锌”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元素;(2)图2中使用氦气填充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图3中打开白醋的瓶盖,会闻到酸味,从微观角度来讲,是因为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因为酸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使人闻到;(4)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木炭+15.【答案】(1)2H(2)A(3)3Fe+4H2O高温Fe3O4+4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2)Na2SO4在水中能离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水中加入Na2SO4溶液能增强导电性,A正确;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则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B错误;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该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C错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能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错误。(3)实验过程中,用燃着的木条去点气泡,发现气泡能被点着,说明该气体为氢气,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高温Fe3O4+4H2;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分析】(1)根据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2)根据电解水时要加入增强导电性的物质,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现象及电解水实质分析;

(3)根据题中信息确定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分析。(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2)A、Na2SO4在水中能离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水中加入Na2SO4溶液能增强导电性,正确;B、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管B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则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错误;C、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则该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错误;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能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故选A;(3)实验过程中,用燃着的木条去点气泡,发现气泡能被点着,说明该气体为氢气,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高温Fe3O4+4H2;吹泡器吹出的气泡不断往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16.【答案】(1)氧气瓶或氧气袋或制氧机(2)物理性质(3)Ⅱ(4)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由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分析判断。(2)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根据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4)根据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分析判断。(1)由题中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质的沸点差异,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3)由图甲可知,Ⅱ为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4)由图乙可知,25℃时,吸附压越大,氮气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气的吸附量变化不大,故25℃时吸附压越大越有利于分离N2和O2。17.【答案】(1)化学性质不活泼(2)2HCl(3)N2【解析】【解答】(1)该工艺中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Fe、Cl的个数分别是2、1、2,生成物中含H、Fe、Cl的个数分别是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2个Cl,故补充完整为:H2(3)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氮气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因为氮气没有参加反应,氮气的化学式为N2。

【分析】(1)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流程中氮气未参与反应分析。(1)该工艺中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Fe、Cl的个数分别是2、1、2,生成物中含H、Fe、Cl的个数分别是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2个Cl,故补充完整为:H2(3)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氮气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因为氮气没有参加反应,氮气的化学式为N2。18.【答案】(1)铁粉剧烈燃烧(2)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x。2NaClO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21.3kg。【解析】【解答】(1)根据题目信息,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所以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铁粉的剧烈燃烧;【分析】(1)根据铁粉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生成的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参加反应的氯酸钠质量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所以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铁粉的剧烈燃烧;(2)见答案。19.【答案】(1)锥形瓶(2)BE;2H(3)偏小【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比较纯净,故选B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H2(3)实验中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反应过程中消耗氧气的体积,故该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0mL-31.5mL100mL×100%=18.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该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小。(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比较纯净,故选B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H2(3)实验中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就是反应过程中消耗氧气的体积,故该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0mL20.【答案】2:1;在水杨酸的质量、乙酸酐体积、温度等条件相同时,探究反应时间对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②④⑤;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25min;采用300r/min的转速进行磁力搅拌,反应25min后冷却结晶,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阿司匹林的质量,并计算产率,若等于75.25%,则磁力搅拌转速对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无影响;反之则有影响;水杨酸的质量对无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是否有影响或添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