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中级工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中级工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中级工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中级工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中级工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能鉴定燃料化验员中级工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测定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时,正确的温度控制范围是()。A.95-100℃B.105-110℃C.115-120℃D.125-130℃答案:B解析:空气干燥基水分(Mad)测定需在105-110℃下干燥至恒重,此温度可确保吸附水完全蒸发,避免煤中有机质分解。2.煤的灰分测定中,马弗炉的最终恒温温度应为()。A.750±10℃B.815±10℃C.850±10℃D.900±10℃答案:B解析:灰分(Aad)测定采用缓慢灰化法,最终需在815±10℃下灼烧至恒重,此温度可使碳酸盐完全分解,硫化物氧化生成硫酸盐,确保结果准确。3.挥发分测定时,坩埚盖的作用是()。A.防止煤样飞溅B.隔绝空气,形成还原性气氛C.保持温度稳定D.减少热量散失答案:B解析:挥发分(Vad)测定需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坩埚盖可阻止外部氧气进入,确保挥发分仅包括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而非氧化燃烧产物。4.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时,电解液的组成是()。A.稀硫酸+碘化钾+溴化钾B.稀盐酸+碘化钾+溴化钾C.稀硝酸+碘化钾+溴化钾D.稀硫酸+氯化钠+溴化钾答案:A解析:库仑滴定法电解液为含碘化钾、溴化钾的稀硫酸溶液,煤燃烧生成的SO2与电解液中的I3-反应,通过电解产生I3-补充消耗,根据电解电量计算硫含量。5.氧弹量热计标定热容量时,应使用()作为基准物质。A.苯二甲酸氢钾B.苯甲酸C.邻苯二甲酸酐D.蔗糖答案:B解析:苯甲酸是标准热值物质,其燃烧热已知(约26470J/g),用于标定氧弹量热计的热容量(J/℃),确保发热量测定的准确性。6.煤的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的差值主要源于()。A.水分汽化热B.灰分的热容C.挥发分的燃烧热D.固定碳的燃烧热答案:A解析:高位发热量(Qgr)是煤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以液态存在时的热值,低位发热量(Qnet)则以气态水存在,差值为水的汽化热(约2510J/g)。7.测定煤中碳、氢元素时,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是()。A.无水氯化钙B.碱石棉C.浓硫酸D.硅胶答案:B解析:碳氢测定中,煤燃烧生成CO2和H2O,H2O用无水氯化钙或高氯酸镁吸收,CO2用碱石棉(NaOH与石棉混合物)吸收,通过吸收前后质量差计算C、H含量。8.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灰分测定结果偏高?()A.煤样在灰化过程中未完全燃烧,残留黑色碳颗粒B.灰化温度低于800℃C.坩埚未恒重直接使用D.煤样称量时损失答案:A解析:若灰化后残留碳颗粒,说明煤中有机质未完全氧化,灰分(矿物质残渣)未全部析出,需重新灰化至无碳粒,否则结果偏低;若灰化温度过高(如超过850℃),可能导致硫酸盐分解,结果偏低。9.挥发分测定时,若加热时间不足7min,会导致结果()。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确定答案:B解析:挥发分测定需严格控制加热时间为7min,时间不足会导致部分挥发分未完全析出,结果偏低;时间过长可能因空气进入导致部分挥发分燃烧,结果偏高。10.全硫测定(艾士卡法)中,加入艾士卡试剂(碳酸钠+氧化镁)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煤样燃烧B.固定硫为硫酸盐C.吸收水分D.催化反应答案:B解析:艾士卡法中,煤燃烧生成的SO2、SO3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氧化镁作为疏松剂防止熔融,最终将硫固定为可溶于水的硫酸盐,通过沉淀法(BaCl2)测定硫酸钡质量,计算全硫含量。11.发热量测定时,若内筒水温与外筒水温差过大(超过1.5℃),会导致()。A.热容量标定值偏高B.发热量测定结果偏低C.温度上升过快,终点难以判断D.仪器损坏答案:C解析:内筒与外筒温差过大时,热交换加剧,可能导致温度上升速率不稳定,终点温度判断误差增大,影响结果准确性。12.煤的工业分析中,固定碳(FCad)的计算式为()。A.FCad=100-(Mad+Aad+Vad)B.FCad=100-(Mad+Aad)C.FCad=100-(Aad+Vad)D.FCad=100-Vad答案:A解析:工业分析中,空气干燥基下各成分总和为100%,固定碳为100%减去水分(Mad)、灰分(Aad)、挥发分(Vad)之和。13.测定煤中全水分时,若煤样粒度大于13mm,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直接破碎至小于6mm后测定B.先缩分至500g,再破碎至小于13mmC.无需破碎,直接称取大样测定D.破碎至小于3mm后测定答案:A解析:全水分测定需根据煤样粒度选择方法,粒度>13mm时,应破碎至<6mm(若为烟煤或褐煤)或<13mm(若为无烟煤),确保水分均匀,避免破碎过程中水分损失。14.库仑滴定法测硫时,若电解池内电极被污染,可能导致()。A.结果偏高B.结果偏低C.电解电流不稳定D.无影响答案:C解析:电极污染会影响电解效率,导致电解电流波动,无法准确补充消耗的I3-,最终影响硫含量计算的准确性。15.下列哪种煤的挥发分最高?()A.无烟煤B.烟煤C.褐煤D.贫煤答案:C解析: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挥发分最高(一般>37%);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挥发分最低(<10%)。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测定空气干燥基水分时,若煤样中含有结晶水,会导致结果偏高。()答案:×解析:空气干燥基水分仅指煤样在空气干燥状态下的吸附水,结晶水需在更高温度(如200℃以上)才能析出,因此不影响Mad测定结果。2.灰分测定时,若煤样燃烧后呈白色或灰白色,说明灰化完全。()答案:√解析:灰化完全的标志是灰渣无黑色碳粒,呈均匀的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若有黑色颗粒,需继续灰化。3.挥发分测定时,坩埚应放在马弗炉的恒温区,且炉门需留有15mm缝隙以排出气体。()答案:×解析:挥发分测定需严格隔绝空气,炉门应关闭,仅在炉后有排气孔排出气体;若留缝隙会导致空气进入,挥发分燃烧,结果偏低。4.全硫测定(库仑法)中,三氧化钨的作用是催化煤中硫的释放。()答案:√解析:三氧化钨是催化剂,可促进煤中有机硫和黄铁矿硫的分解,确保硫完全转化为SO2,避免测定结果偏低。5.发热量测定时,内筒水量应与标定热容量时的水量一致,误差不超过1g。()答案:√解析:内筒水量变化会影响热容量,因此每次测定需使用相同水量(一般约2000g),误差≤1g,确保热容量标定值的有效性。6.煤的高位发热量可以直接通过氧弹量热计测定,无需校正。()答案:×解析:氧弹量热计测定的是弹筒发热量(Qb),需扣除硝酸生成热(煤中氮燃烧生成HNO3)和硫酸生成热(煤中硫燃烧生成H2SO4),才能得到高位发热量(Qgr)。7.测定碳、氢元素时,若煤样中含有碳酸盐,需在燃烧前通入氧气排除CO2,否则会导致碳含量偏高。()答案:√解析:煤中碳酸盐(如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CO2,若未提前通氧排出,会被碱石棉吸收,导致碳含量测定结果偏高。8.全水分测定时,若煤样为易氧化的褐煤,应采用两步法(先测定外在水分,再测定内在水分)。()答案:√解析:褐煤易氧化,直接破碎可能导致水分损失或氧化发热,两步法可分别测定外在水分(粒度>13mm时,在45-50℃下干燥)和内在水分(破碎后在105-110℃下干燥),减少误差。9.挥发分结果需进行空气干燥基到干燥基的换算时,公式为Vd=Vad×100/(100-Mad)。()答案:√解析:空气干燥基(ad)到干燥基(d)的换算需扣除水分,公式为Xad×100/(100-Mad),适用于挥发分、灰分等指标。10.库仑滴定法测硫时,若煤样中氯含量较高,需加入碘化钾溶液吸收Cl2,否则会导致硫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答案:√解析:煤中氯燃烧生成Cl2,Cl2与电解液中的I-反应生成I2,会被误计为硫的反应,加入碘化钾可使Cl2优先与KI反应(Cl2+2KI=2KCl+I2),但生成的I2会被电解补充,因此需通过公式校正(全硫=库仑硫-0.0015×氯含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煤的工业分析的主要项目及各项目的意义。答案: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水分(Mad)、灰分(Aad)、挥发分(Vad)和固定碳(FCad)。-水分:反映煤的潮湿程度,影响燃烧效率和运输成本;-灰分:煤中矿物质燃烧后的残渣,灰分越高,煤的发热量越低,且易结渣;-挥发分:煤在隔绝空气加热时析出的气体和蒸汽,是判断煤化程度和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挥发分高的煤易燃);-固定碳:煤中有机质除去挥发分后的残留物,反映煤的结焦性和燃烧稳定性(固定碳高的煤发热量高)。2.氧弹量热计测定发热量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答案:步骤:(1)称取约1g煤样(精确至0.0002g),放入坩埚;(2)安装氧弹:加入10mL蒸馏水(吸收SO2、NOx),充氧至2.8-3.0MPa;(3)内筒注水:加入与标定热容量时相同质量的水(约2000g),调节水温低于外筒0.5-1.0℃;(4)启动量热计:记录初期、主期、末期温度,计算温升(ΔT);(5)计算弹筒发热量(Qb):Qb=(E×ΔT-q1-q2)/m,其中E为热容量,q1为点火丝热值,q2为添加物热值(如包纸);(6)校正得到高位发热量(Qgr):扣除硝酸生成热(0.0015×Qb)和硫酸生成热(0.0006×St,ad×Qb)。注意事项:-氧弹需定期检查气密性,避免漏气导致燃烧不完全;-充氧时间不少于15s,确保煤样完全燃烧;-内筒水温与外筒温差需控制在1.5℃以内,减少热交换误差;-每次测定前需用苯甲酸标定热容量(每3个月至少一次,或仪器维修后)。3.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的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答案:原理:煤样在1150℃的空气流中燃烧,硫转化为SO2和少量SO3,随气流进入电解池(含KI、KBr、H2SO4的电解液)。SO2与I3-反应(SO2+I3-+2H2O=SO42-+3I-+4H+),消耗的I3-由电解产生(2I--2e=I2,I2+I-=I3-)。根据电解产生I3-所需的电量(Q=I×t),通过法拉第定律计算硫含量(St,ad=Q×0.00007×100/m,其中0.00007为硫的电化学当量)。主要影响因素:-温度:燃烧温度需稳定在1150±5℃,过低导致硫释放不完全,过高可能使石英管变形;-气流速度:需控制在1000mL/min左右,过低导致SO2未完全进入电解池,过高导致煤样被气流带走;-电解液状态:电解液pH应在1-3之间,若pH>4需更换(否则I3-生成效率降低);-煤样粒度:需破碎至<0.2mm,且混合均匀,避免大颗粒燃烧不完全。4.简述灰分测定(缓慢灰化法)的操作步骤。答案:步骤:(1)称取1±0.1g煤样(精确至0.0002g),放入已恒重的灰皿,摊平;(2)将灰皿送入马弗炉(炉温≤100℃),缓慢升温:30min内升至500℃(使煤样逐渐灰化,避免爆燃),再升至815±10℃,保持1h;(3)取出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min,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约20min);(4)称量,若质量变化超过0.0010g,需重新灼烧30min,直至恒重(两次称量差≤0.0010g);(5)计算灰分:Aad=(m1/m)×100,其中m1为灰渣质量,m为煤样质量。5.挥发分测定时,为何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答案: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900℃时析出的气体和蒸汽,其测定结果受温度和时间影响极大:-温度:低于900℃时,挥发分析出不完全,结果偏低;高于910℃时,可能导致部分固定碳热解,结果偏高;-时间:加热时间不足7min,挥发分未完全析出,结果偏低;超过7min时,若空气进入(如坩埚盖松动),部分挥发分燃烧,结果偏高;-严格控制温度(900±10℃)和时间(7min)可确保测定条件的一致性,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是挥发分作为煤分类指标的关键。6.如何进行发热量测定的热容量标定?答案:热容量(E)标定步骤:(1)称取苯甲酸(标准物质)约1g(精确至0.0002g),放入坩埚;(2)安装氧弹:加入10mL蒸馏水,充氧至2.8-3.0MPa;(3)内筒注水:加入与日常测定相同质量的水(约2000g),调节水温低于外筒0.5-1.0℃;(4)启动量热计,记录温度变化,计算温升(ΔT);(5)计算热容量:E=(Q×m-q1-q2)/ΔT,其中Q为苯甲酸的标准热值(约26470J/g),m为苯甲酸质量,q1为点火丝热值(约60J),q2为添加物热值(若有);(6)重复标定5次,取平均值(极差≤40J/℃),即为仪器的热容量。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1.某煤样空气干燥基水分(Mad)为1.50%,灰分(Aad)为25.00%,挥发分(Vad)为28.00%,求空气干燥基固定碳(FCad)和干燥基挥发分(Vd)。答案:FCad=100-(Mad+Aad+Vad)=100-(1.50+25.00+28.00)=45.50%Vd=Vad×100/(100-Mad)=28.00×100/(1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