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东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桑代克B.卡普捷列夫C.列昂节夫D.乌申斯基答案:A答案分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卡普捷列夫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列昂节夫是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是俄国教育家。2.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A答案分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孟子主张性善论、“仁政”等。荀子主张性恶论。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答案:D答案分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组织课堂教学等活动的能力。教学决策能力是在教学中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4.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A答案分析: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都是按学科来设置课程,属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综合课程强调学科的整合。隐性课程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课程。5.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过程中已掌握轴对称图形概念,后来在学习圆的时候,告诉学生“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能立即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答案:B答案分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学生先掌握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后学习圆时,将圆归属到轴对称图形概念之下,属于下位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6.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读书是一种乐趣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答案:C答案分析: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读书是一种乐趣”体现了个体对读书本身的兴趣,属于内部动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为了获取外在的地位、财富等,属于外部动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属于外部动机中的远景性动机。7.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答案:C答案分析: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凝聚力是指课堂上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课堂控制是对课堂行为的约束。课堂气氛是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答案分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老师撤除对学生的批评(不愉快刺激),以增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频率。消退是不予理睬使行为减少。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答案:D答案分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其他选项中的矛盾也是德育过程中的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答案:A答案分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多种角色。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教师角色并非单一化,也不能简单用崇高化来概括其特点。1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答案:A答案分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水果”的概念比“苹果”“梨”等概念更具概括性,儿童先掌握具体水果概念,再学习“水果”概念,属于上位学习。下位学习是从一般到具体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新观念与原有观念无上下位关系时的学习。归属学习表述不准确。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B答案分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巩固性原则是强调知识的巩固。循序渐进原则是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13.学生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的影响。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B.原有的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的指导答案:C答案分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形成了一种定势,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强调任务本身特点。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学习的指导是外界给予的指导因素。14.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A.教育手段B.教育机智C.教育反响D.教育灵感答案:B答案分析: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手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式方法。教育反响不是专业术语。教育灵感强调突发的灵感。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答案:B答案分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整合各方教育资源。1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答案:B答案分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法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获取知识的方法。17.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B答案分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均衡。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1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B答案分析: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记忆策略属于认知策略的一部分。思维策略表述不准确。学习方法不是学习策略的分类。19.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A.教材B.情境C.生存D.学生答案:D答案分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关注教材不是教师成长阶段的主要标志。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注教学情境。关注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B答案分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感知教材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巩固知识是防止遗忘。运用知识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21.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A.德育B.班级活动C.教研活动D.教学答案:D答案分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2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是()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答案:D答案分析: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发抖、脸红等现象,是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属于恐惧症。抑郁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2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赞科夫D.巴班斯基答案:B答案分析: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4.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答案:C答案分析:活动律是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教师讲课时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感知效果,依据的是活动律。强度律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就越容易。组合律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25.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裴斯泰洛齐D.洛克答案:D答案分析:洛克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以感知觉为基础发展心灵中的观念,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卢梭强调自然主义教育。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2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答案:A答案分析: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其他选项的表述不符合课程文件层次的划分。27.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答案:A答案分析: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常规思维是用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8.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B答案分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2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A.依赖性B.继承性C.相对独立性D.历史性答案:C答案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依赖性与教育相对独立性相悖。继承性只是相对独立性的一个方面表现。历史性强调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30.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答案:D答案分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从而获取相关资料的研究方法。教师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属于观察法。个案法是对个别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实验法是控制变量进行研究。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答案:AC答案分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劳动者;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促进社会变革不属于对生产力的直接促进作用。教育对文化的延续体现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案:ABCD答案分析: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初等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A.职业道德素养B.知识素养C.能力素养D.心理素养答案:ABCD答案分析: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知识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能力素养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心理素养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4.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ABC答案分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ABCD答案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引起学习动机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是防止遗忘。运用知识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检查知识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6.德育的途径主要有()A.政治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劳动D.共青团活动答案:ABCD答案分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渠道或形式。政治课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班主任工作是德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管理。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意志。共青团活动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动机强度答案:ABC答案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等。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会影响问题解决。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解决。定势和功能固着会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问题解决,中等强度动机最有利于问题解决。8.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答案:ABCD答案分析: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复杂性体现在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任务多样性和劳动对象差异性等方面。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等方面。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9.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操作性答案:ABCD答案分析:课程目标的规定性包括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时限性是指课程目标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具体性是指目标要明确具体。预测性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先估计。操作性是指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评价。10.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有()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记忆技能D.运动技能答案:ABC答案分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都属于心智技能。运动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答案:正确答案分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动物界的“教育”只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不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2.负强化就是惩罚。()答案:错误答案分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而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频率。二者的目的不同,负强化是为了增加行为,惩罚是为了减少行为,所以负强化不是惩罚。3.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答案:错误答案分析: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 mrp 闭环mrp教学课件
- 用车知识基础知识培训班课件
- 做个 开心果 教学课件
-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四中八年级(下)第一次质检数学试卷(含答案)
- 乔装打扮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5994-2018粮油机械 面团拉伸仪》
- 用电和雷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生鲜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大件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课件-第1章 电子工艺技术入门
- Q-GDW12562-2024超特高压盘形悬式瓷绝缘子用瓷件原材料、工艺和检验规则
- 一线员工执行力培训内容
- 幼教拍摄培训
- 个股期权培训课件
- 肺结核痰菌阴转评估体系构建
- 船舶公司内务管理制度
- 体检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 护理职业素养课件
- 2025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