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一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100℃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0molQ,发生反应2Q(g)=M(g),其中M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40s时间段内v(Q)=0.025mol/(L·s)B.a、b两点对应的消耗M的速率v(a)<v(b)C.用Q浓度的变化值表示的ab段、cd段内平均反应速率v(ab)>v(cd)D.40s后,v(Q)消耗=v(Q)生成=0mol/(L·s)2、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的分解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 D.v(H2O2)=v(H2O)=v(O2)3、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c(Na+)>c(HRO3-)+c(RO32-)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c(CH3COOH)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③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4、下列事实不能用键能的大小来解释的是()A.N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但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B.稀有气体一般难发生化学反应C.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D.F2比O2更容易与H2反应5、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标准状况下的累计值):时间/min12345氢气体积/mL50120232290310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3~4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B.影响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盐酸浓度C.2~3min时间段内用盐酸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D.加入蒸馏水或Na2CO3溶液能降低反应速率且最终生成H2的总量不变6、下列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图B的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的酸性KMnO4溶液B.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C.滴定管装入液体前需用待装液润洗D.滴定前平视,滴定结束后仰视读数,不影响测定结果7、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7008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的A和0.8mol的B,反应初始4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s时c(B)为0.76mol/LB.830℃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80%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0.48、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9、T℃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同B.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T℃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平衡常数K=40D.T℃时,若起始时X为0.71mol,Y为1.00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约为60%10、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11、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选项ABCD强电解质KNO3H2SO4BaSO4HClO4弱电解质CH3COONaCaCO3H2CO3NH3•H2O非电解质SO2CS2H2OC2H5OHA.A B.B C.C D.D12、下列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直接转化的元素是A.硅B.铝C.铁D.硫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制乙烯、苯的硝化、乙酸与乙醇酯化三个反应中,浓硫酸均做催化剂和吸水剂B.Ksp越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定越弱C.Ksp的大小与离子浓度无关,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D.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能力相同14、硫原子与氯原子半径的比较中合理的是A.小于B.等于C.大于D.无法比较15、如图表示4-溴-1-环己醇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17、如图装置中,U形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稀醋酸,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C.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D.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18、500℃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g)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入1mol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颜色最终比原平衡时还要浅 B.平衡常数K增大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NO2的转化率减小19、下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最快和被保护最好的分别为()A.①⑤ B.③② C.④⑤ D.④①20、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B.金刚石为空间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C.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D.金属铜属于六方最密堆积结构,金属镁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21、将植物油和水分离的方法为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分液22、在不同温度下,向VL密闭容器中加入0.5molNO和0.5mol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C(s)N2(g)+CO2(g)ΔH=-QkJ·mol-1(Q>0),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表:温度/℃n(C)/moln(CO2)/molT10.15T20.37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B.T2℃条件下,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2):c(NO)增大C.T1℃条件下,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的转化率增大D.℃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今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1)试推断A、B、C、D四种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写出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__________;用电子排布图表示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_______________。(3)比较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_;电负性____________。24、(12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gCO2和45gH2O,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已知C中只有一种等效氢,则B的名称(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3)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4)写出③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5、(12分)已知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现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装置有两处重要组成部分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若操作时分几次注入反应液,求得的反应热数值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___次。(5)量取0.5mol/L的盐酸和0.55mol/L的NaOH溶液各50mL进行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t1℃,混合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设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请列式计算中和热:△H=______________kJ/mol(不用化简)。26、(10分)Ⅰ.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1)该学生的操作___(填“正确”或“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____;(2)该操作是否一定有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OH-)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的pH,误差较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4)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你能否区分0.1mol·L-1硫酸溶液和0.01mol·L-1硫酸溶液?____,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A.紫色石蕊溶液B.酚酞溶液C.甲基橙溶液D.蒸馏水E.氯化钡溶液F.pH试纸Ⅱ.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a=5,则A为___酸,B为___酸(填“强”或“弱”),若再稀释100倍,则A的pH___7(填“<”“>”或“=”)。(2)若A、B都是弱酸,则a的范围是___。27、(12分)海洋资源丰富,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主要为NaCl和MgSO4及K、Br等元素)的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1)利用海水可以提取溴和镁,提取过程如下:①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_____,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②从MgCl2溶液中得到MgCl2.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2)①灼烧过程中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三角架、酒精灯、坩埚钳、_____、______。②操作①中需用到玻璃棒,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③向酸化后的水溶液加入适量3%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④操作③是分液,则操作②是___________;操作④是___________28、(14分)I.已知2A2(g)+B2(g)2C(g)ΔH=-akJ/mol(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molA2和1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wmol/L,放出热量bkJ。(1)a________b(填“>”“=”或“<”)。(2)若将反应温度升高到7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C,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________wmol/L(填“>”“=”或“<”)(4)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操作是________。a.及时分离出C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B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II.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Si3N4(s)+6CO(g)△H>0。(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2)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图中t3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29、(10分)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VL密闭容器中加入nmolA.3nmolB,发生反应:A(g)+3B(g)3C(g)ΔH<0,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此时A的转化率为x。(1)一段时间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3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3n∶(3n-nx)C.当3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充入惰性气体(如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K和x的关系满足K=________。在保证A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填字母)。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不移动(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3.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条件:t3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t8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t3时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③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详解】A.开始时Q的浓度为1.5mol/L,反应达40s时,M的浓度为0.5mol/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Q(g)=M(g),则从反应开始到刚达到平衡时间段内v(Q)=mol/(L·s)=0.025mol/(L·s),故A项正确;B.M为生成物,消耗M的反应速率表示逆反应的速率,逆反应速率从开始至平衡逐渐大,故则a、b两时刻消耗M的速率v(a)<v(b),故B项正确;C.ab段M的浓度变化量为(0.85-0.55)mol/2L=0.15mol/L,ab段Q的浓度变化量为0.15mol/L×2=0.3mol/L,v(ab)==0.03mol/(L·s),cd段M的浓度变化量为(1-0.95)mol/2L=0.025mol/L,cd段Q的浓度变化量为0.025mo/L×2=0.05mol/L,v(cd)==0.005mol/(L·s),所以v(ab)>v(cd),故C项正确;D.40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Q)消耗=v(Q)生成0mol/(L·s),故D项错误;故选D。2、A【详解】A、根据反应机理可知I-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碘离子浓度大,产生的IO-就多反应速率就快,A正确;B、IO-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错误;C、反应的活化能是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这与反应的物质得到多少,错误;D、H2O2分解的总方程式是2H2O2=2H2O+O2↑;由于水是纯液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而且H2O2和O2的系数不同,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也不同,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A。3、A【解析】A、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c(Na+)+c(H+)=c(HRO3-)+2c(RO32-)+c(OH-),根据溶液显中性,则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所以溶液中c(Na+)>c(HRO3-)+c(RO32-),A正确;B、原来只有醋酸钠,则c(Na+)=c(CH3COO—)+c(CH3COOH),加入盐酸后溶液显中性,c(Na+)+c(H+)=c(CH3COO—)+c(Cl—)+c(OH-),c(H+)=c(OH-),两式联立,去掉钠离子浓度,则有c(Cl—)=c(CH3COOH),B错误;C、在碳酸铵中铵根离子水解,碳酸根离子也水解,二者相互促进,水解程度大,在硫酸亚铁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和亚铁离子水解相互抑制,水解程度小,所以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①<②<③,C错误;D、次氯酸是弱酸,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存在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小于10-7mol/L,根据电荷守恒,溶液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和氢离子,因为钠离子浓度相同,在次氯酸钠中氢离子浓度小,所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浓度小,离子总数小,D错误,答案选A。点睛:在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以及质子守恒,根据具体的溶液进行分析。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质子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需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电离以及水解灵活应用。4、B【详解】A.由于N2分子中存在三键,键能很大,破坏共价键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B.稀有气体都为单原子分子,分子内部没有化学键;C.卤族元素从F到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氢化物中的化学键键长逐渐变长,键能逐渐变小,所以稳定性逐渐减弱;D.由于H-F键的键能大于H—O键,所以二者相比较,更容易生成HF。故选B.5、C【详解】A、相同时间段内,生成H2的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2~3min内生成H2体积为112mL,其余时间段内H2体积均小于112mL,故2~3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故A错误;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决定性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盐酸浓度是外部条件,故B错误;C、2~3min时间段内,生成0.005molH2,则消耗0.01molHCl,Δc(HCl)=0.01mol/0.1L=0.1mol·L−1,Δt=1min,v(HCl)=0.1mol·L−1/1min=0.1mol/(L·min),故C正确;D、Na2CO3消耗H+,导致生成H2速率降低,且产生H2的量减小,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6、C【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A)盛放,B为碱式滴定管,故A错误;B.滴定过程中,为了及时判断滴定终点,眼睛要时刻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不需要注视滴定管中液面,故B错误;C.为了避免待装液被稀释,滴定管装入液体前需用待装液润洗,故C正确;D.滴定前平视,滴定结束后仰视读数,读出的溶液的体积偏大,会产生实验误差,故D错误;故答案为C。7、B【详解】A.反应初始4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v(A)=0.005mol/(L•s),则4s内△c(B)=0.005mol•L-1•s-1×4s=0.02mol/L,B的起始浓度为=0.4mol/L,故4s时c(B)=0.4mol/L-0.02mol/L=0.38mol/L,故A正确;B.设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量为x,则:A(g)+B(g)C(g)+D(g)开始(mol/L):0.10.400变化(mol/L):xxxx平衡(mol/L):0.1-x0.4-xxx故=1,解得x=0.08,所以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100%=80%,故B错误;C.由表格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不是正向移动,故C错误;D.1200℃时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值为0.4,所以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2.5,故D错误;答案选A。8、B【详解】从天然资源提取的有机物,首先得到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需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再进行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般先利用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再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因为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所以最后利用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故对其进行研究一般采取的研究步骤是: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故选B。9、D【详解】A.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10s时达到平衡。在0~10s内,Z增加1.60mol,X减少0.80mol,Y减少0.80mol,由于X、Y起始物质的量不同,故平衡时X、Y的转化率不同,A项不正确;B.根据Δn(X):Δn(Y):Δn(Z)=0.80mol:0.80mol:1.60mol=1:1:2,得T°C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平衡不移动,B项不正确;C.达到平衡时,c(X)=0.40mol/2L=0.20mol/L,c(Y)=0.20mol/2L=0.10mol/L,c(Z)=1.60mol/2L=0.80mol/L,平衡常数K==32,C项不正确;D.若起始时X为0.71mol,Y为1.00mol,则:X(g)+Y(g)2Z(g)起始(mol)0.711.000改变(mol)xx2x平衡(mol)0.71-x1.00-x2x由于温度不变,K不变,故=32,解得x=0.60,故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60%。10、B【详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故B正确;C、根据图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增大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B。11、D【详解】A、KNO3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CH3COONH4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SO2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H2SO4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的碳酸钙能完全电离,所以属于强电解质,CS2不能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溶于水的BaSO4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H2CO3在水中能部分电离,所以是弱电解质,H2O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故C错误;D、HClO4在水中能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NH3·H2O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C2H5OH在水溶液中不能发生电离,所以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12、D【解析】A.硅只有+4价,所以只有一种氧化物,不符合转化关系,故A错误;B.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铝没有变价元素,所以不符合转化关系,故B错误;C.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而不是酸性氧化物,所以不符合转化关系,故C错误;D.硫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在加热、催化剂条件下,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符合转化关系,故D正确。故选D。13、C【解析】A、乙醇制乙烯、苯的硝化中浓硫酸均做催化剂和脱水剂,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故A错误;
B、Ksp可用来判断相同的类型的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但是如果化合物的形式不同,就不能进行直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定越弱,故B错误;
C、沉淀溶解平衡可以用溶度积常数来衡量,Ksp的大小与离子浓度无关,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故C正确;
D、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因为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对氯化银溶解起到抑制作用,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14、C【解析】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判断。【详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S>Cl;即硫原子大于氯原子半径,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判断,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半径减小。15、B【分析】由反应①可知,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而醇不能;由反应②可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卤代烃能发生水解反应,而醇不能;由反应③可知,醇与HBr发生取代反应;由反应④可知,发生消去反应,醇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卤代烃不能,以此来解答。【详解】由反应①可知,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而醇不能,则产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羟基两种;由反应②可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卤代烃能发生水解反应,而醇不能,则产物中含有的官能团只有羟基一种;由反应③可知,醇与HBr发生取代反应,则产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有-Br一种;由反应④可知,发生消去反应,醇能发生消去反应,而卤代烃不能,则产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Br两种;故答案选B。16、D【详解】A.H2S溶液中分步电离,H2SH++HS-,HS-H++S2-,根据电荷守恒知c(H+)=c(HS-)+2c(S2-)+c(OH-)=1×10-5mol·L-1,A项错误;B.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pH=a的氨水,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B项错误;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HC2O4-)+2c(C2O42-),C项错误;D.酸性大小为CH3COOH>H2CO3>HClO,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相同浓度时溶液的碱性越强。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盐的浓度:①>②>③,c(Na+):①>②>③,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首先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确定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然后抓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是微弱的,结合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涉及等式关系要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的灵活运用。17、D【解析】根据铁所处的环境分析,铁将发生电化学腐蚀。b试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右侧压强增大。a试管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左侧压强减小。【详解】A、生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将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为负极、碳为正极,故A正确;B、两试管中都是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是:Fe-2e-=Fe2+,故B正确;C、b试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a试管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故C正确;D、b试管溶液显酸性,发生析氢腐蚀,生成氢气,导致右侧压强增大。a试管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左侧压强减小,所以红墨水水柱是左高右低,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生铁在中性溶液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析氢腐蚀,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都是铁失电子被氧化。18、C【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入1molNO2,容器内NO2(g)的浓度增大,所以气体颜色最终要比原平衡时深,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所以改变NO2的浓度,化学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NO2的浓度,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9、C【详解】①铁放在海水中形成微小原电池,能腐蚀。②锌和铁形成原电池,铁做正极,被保护。③铁和铜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被腐蚀。④形成电解池,铁做阳极,腐蚀更快。⑤形成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所以五个装置中腐蚀最快的为④,保护最好的为⑤。故选C。20、D【解析】A.氯化铯晶胞属于体心立方晶胞,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B.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根据图可以知道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据此判断;C.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判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二氧化碳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紧邻12个二氧化碳分子;
D.金属镁是六方最密堆积,金属铜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详解】A.氯化铯晶胞属于体心立方晶胞,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故A正确;B.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根据图可以知道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晶体属于面心立方,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判断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12,所以在CO2晶体中,与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有12个CO2分子,故C正确;
D.金属镁为六方最密堆积,堆积方式为:,金属铜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堆积方式为:,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21、D【详解】植物油与水互不相溶,应采用分液的方法将其分离。答案选D。22、D【详解】A.温度T2时,活性炭的平衡物质的量为0.375mol,则消耗的n(活性炭)=0.5mol−0.375mol=0.125mol,故消耗的n(NO)=0.25mol,平衡时n(NO)=0.5mol−0.25mol=0.25mol,生成的n(N2)=0.125mol,生成的n(CO2)=0.125mol,温度T1时,生成的n(CO2)=0.15mol,反应2NO(g)+C(s)N2(g)+CO2(g)△H=−213.5kJ/mol,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T1<T2,故A错误;B.反应2NO(g)+C(s)N2(g)+CO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c(N2):c(NO)不变,故B错误;C.反应2NO(g)+C(s)N2(g)+CO2(g)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压强减小,但平衡不移动,平衡后NO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2NO(g)+C(s)N2(g)+CO2(g)起始量(mol)0.5
0.5
0
0变化量(mol)0.3
0.15
0.15
0.15平衡量(mol)0.2
0.35
0.15
0.15温度T1,平衡时c(NO)==mol/L,c(N2)=mol/L,c(CO2)=mol/L,平衡常数K===,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OCaNaCl1s22s22p44s2Na<Ca<Cl<ONa<Ca<Cl<O【分析】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为O;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则B为Ca;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C为Na;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则D为Cl;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B、C、D四种元素的符号:A为O、B为Ca、C为Na、D为C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O,Ca,Na,Cl。(2)A元素原子的核外有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可知,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4;B元素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其价电子是第四周期4s能级上有2个电子,所以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4s2;C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有4个能级,其轨道表示式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s22s22p4;4s2;。(3)元素的非金属越强,其电负性越强;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是IIA族和VA族元素大于其相邻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所以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a<Ca<Cl<O;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a<Ca<Cl<O;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Ca<Cl<O;Na<Ca<Cl<O。24、C4H102.2-甲基-1-氯丙烷CH2=C(CH3)2取代反应(水解反应)CH2BrCBr(CH3)2+2NaOHCH2OHCOH(CH3)2+2NaBr【解析】(1)标准状况下11.2L烃A的物质的量为0.5mol,88gCO2的物质的量为2mol,45gH2O的物质的量为2.5mol,所以根据碳氢原子守恒可知烃A的分子式为C4H10;(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已知C中只有一种等效氢,说明结构中有三个甲基,A为异丁烷,C为(CH3)3CCl,B为(CH3)2CHCH2Cl,则B的名称(系统命名)为2-甲基-1-氯丙烷;(2)异丁烷取代后的一氯取代物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消去生成2-甲基丙烯,则D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2;D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是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F,则③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BrCBr(CH3)2+2NaOHCH2OHCOH(CH3)2+2NaBr。点睛:准确判断出A的分子式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等效氢原子判断方法、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的条件。25、硬纸板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偏小3-0.418(t2-t1)/0.025或-16.72(t2-t1)【解析】(1)图示装置有两处重要组成部分未画出,它们是盖在烧杯口的硬纸板和用于搅拌的环形玻璃搅拌棒。(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3)若操作时分几次注入反应液,则每次打开硬纸板加注反应液时,都会有热量损失,所以求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4)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3次,分别是测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测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以及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5)量取0.5mol/L的盐酸和0.55mol/L的NaOH溶液各50mL进行实验,测得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t1℃,混合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设溶液密度均为1g/mL,则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100g,生成水0.025mol,中和热△H=-0.418(t2-t1)/0.025kJ/mol。点睛: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使用3次,分别是测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测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以及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但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定量实验一般要重复2次,即共做3次,所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温度计一般共需使用9次。26、错误该学生测得的pH是稀释后溶液的pH该学生操作错误,但不一定产生误差。因为原溶液不是中性时,稀释后溶液pH发生了变化,只是弱酸或弱碱溶液变化程度小些,若是中性溶液,稀释不会产生误差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NH3·H2O继续电离出OH-,减弱了因稀释OH-浓度减小程度,所以测得氢氧化钠溶液误差较大能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在两张pH试纸上,其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较大的是0.01mol·L-1硫酸溶液强弱<2<a<5【分析】根据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判断操作正误;根据溶液呈现酸、碱、中性,判断稀释对其影响;根据弱电解质加水可以促进电离,判断H+或OH-浓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测定pH值,判断溶液的浓稀;根据稀释相同倍数,pH的变化情况判断酸性的强弱。【详解】I.(1)用pH试纸测定pH的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滴在放在干燥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题中pH试纸用水湿润,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将使所得pH值出现误差;答案为错误;该学生测得的pH值是稀释后的pH值;(2)食盐水溶液显中性,用水稀释后pH不变;酸性溶液稀释后,溶液酸性减弱,pH变大;碱性溶液稀释后,碱性变小,pH值将变小;所以测定的结果不一定有误差,若是中性溶液则不变;答案为操作错误,但不一定产生误差,若是酸或碱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值发生了变化,则必然会造成误差,若中性溶液稀释不会产生误差;(3)用水润湿相当于稀释碱液,则所测的pH偏小,由于稀释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故氨水的PH误差小,因为在稀释过程中氨水继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比氢氧化钠小,误差小;答案为氢氧化钠,在稀释过程中氨水继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比氢氧化钠小,误差小;(4)硫酸为强酸,完全电离,0.1mol•L-1的硫酸和0.01mol•L-1的硫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分别为0.2mol•L-1、0.02mol•L-1,pH=-lgc(H+),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所以pH较大的为0.01mol•L-1的硫酸,操作为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mol•L-1的硫酸;答案为能,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两种溶液,点在两张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其pH,pH较大的为0.01mol•L-1的硫酸;II.(1)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pH值改变3个单位的为强酸,pH改变值小于3个单位的为弱酸,根据图知,稀释1000倍时,A的pH=5、B的pH<5,则A是强酸、B是弱酸,因为在稀释过程中B继续电离出H+而使溶液的pH小于A,将A再稀释100倍,酸稀释后仍显酸性,故pH<7,答案为A是强酸,B是弱酸;<;(2)若A、B都是弱酸,稀释后其pH应小于5,故2<a<5;答案为2<a<5。27、对溴元素进行富集SO2+Br2+2H2O===4H++SO42-+2Br-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坩埚泥三角搅拌、引流2I-+2H++H2O2==I2+2H2O萃取蒸馏【解析】(1)①依据利用海水可以提取溴和镁,流程中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更多的得到溴单质,提取过程对溴元素进行富集,吸收塔内通入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是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离子,在蒸馏塔中被氯气氧化得到更多的溴单质,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42-,故答案为:对溴元素进行富集;SO2+Br2+2H2O=4H++2Br-+SO42-;②从MgCl2溶液中得到MgCl2•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故答案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2)①灼烧过程中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三角架、酒精灯、坩埚钳、坩埚、泥三角,故答案为:坩埚;泥三角;②操作①为溶解、过滤,需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③向酸化后的水溶液加入适量3%H2O2溶液,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故答案为:2I-+2H++H2O2==I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谢晓霞教授博士后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行动实施方案课件
- 涂装配色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北京师范大学黔南龙溪实验学校引进人才1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安徽合肥师范学院辅导员招聘3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招聘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硕博教育人才65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丽水遂昌县中医院医共体招聘临时药剂工勤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招聘劳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淮北市粮食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河南新乡某国有企业招聘人力资源部经理1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总结报告模板
- 2025年吉安县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留置看护男勤务辅警2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历第一次月考】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 2025年西学中培训结业考试卷(有答案)
- 黑素细胞基因编辑-洞察及研究
- 男衬衫领的缝制工艺
- 拆除工程吊装方案范本(3篇)
- 税务稽查跟踪管理办法
- 2025校园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方案
- 学校教室卫生检查标准及执行细则
- 招投标业务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